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主导着贝聿铭一生的作品,如全国大气研究中心,伊弗森美术馆、狄莫伊艺术中心雕塑馆与康乃尔大学姜森美术馆等。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内庭,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到晚期内庭依然是贝聿铭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帷在手法上更着重再自然光的的投入,使内庭成为光庭,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氏的名言。(新华网评)个人简介获奖经历设计艺术思想建筑事例1--卢浮宫扩建工程建筑事例2--德国历史博物馆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贝聿铭也荣获了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等。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学术荣誉▪1997法国建筑学院海外院士(获奖)▪1993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名誉院士(获奖)▪1984法兰西艺术院外籍院士(获奖)▪1979罗德岛设计学院校长院士(获奖)▪1978美国艺术文学院首位建筑师背景的院长(获奖)▪1975美国艺术文学院终生院士(获奖)▪1951惠尔赖特游学奖学金(获奖)▪1940麻省理工学院阿尔法罗池奖章(获奖)▪1940麻省理工学院游学奖学金(获奖)▪1940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师学会奖章(获奖)社会荣誉▪1993美国乔治·布什总统自由勋章(获奖)▪1993军官勋位(获奖)▪1988法国密特朗总统荣誉军团勋章骑士勋位(获奖)▪1988美国雷根总统国家艺术勋章(获奖)▪1984法国政府艺术及文学勋章司令勋位(获奖)建筑业奖项▪2010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金奖(获奖)▪2009英国RIBA皇家金质奖章(获奖)▪2006东方与西方奖(获奖)▪2003国家设计奖之终身成就奖(获奖)▪2003亨利·C·特纳奖(获奖)▪2001汤玛斯·杰佛逊艺术、人文、社会科学卓越成就奖章(获奖)▪1999文化桂冠奖(获奖)▪1998麦克杜威奖章(获奖)▪1997独立奖(获奖)▪1996贾桂琳·甘乃迪·欧纳西斯奖章(获奖)▪1996新世纪金玫瑰国际奖(获奖)▪1994中国建筑学会杰出成就金奖(获奖)▪1994艺术与文学类耶路撒冷奖(获奖)▪1983普利兹克奖(获奖)▪1981美国纽约市艺术文化类市长荣誉奖(获奖)▪1981美国国家艺术委员会荣誉金奖(获奖)▪1981法国建筑学院建筑学金奖(获奖)▪1979美国艺术文学院建筑学金奖(获奖)▪1979美国建筑师学会金奖(获奖)▪1978埃尔希·德·沃尔夫奖(获奖)▪1970金门奖(获奖)▪1963美国建筑师学会纽约分会荣誉奖章(获奖)▪1961阿诺·布鲁纳奖(获奖)光线特点光是建筑的色彩,“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氏的名言。在他的作品中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巴黎卢浮宫金字塔的入口把大量的光线引入死气沉沉的博物馆,让过去的历史晒晒今天的太阳。透过透明的玻璃,投射在空间与墙体、地面上,形成光的庭院。“光很重要。没有了光的变幻,形态便失去了生气,空间便显得无力。”光是贝聿铭在开始一项建筑时首先考虑的问题。混凝土贝氏注重于混凝土的研究,挖掘它的受力特征视觉表现力,在建筑设计中将结构与装饰融为一体,忠实于材料的质感表现力,从而将对混凝土的应用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在作品中,时常可以看到其充分利用混凝土可塑性的特点,做出富有雕塑感的螺旋楼梯。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伊弗森美术馆内庭的螺旋梯,我们完全可以将之视为一座可以供人上下行走的雕塑。贝还在埃佛森美术馆、达拉斯市政厅建筑中充分展示了混凝土适于悬挑的力学性能。几何贝聿铭在发展现代主义建筑的几何构成上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如果说密斯、柯布西耶在提炼几何性上作出了成绩的话,那么贝聿铭则在继承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基础上丰富了几何构成,从而为流于僵化的现代主义建筑开拓了新的道路。贝以他丰富多彩的建筑作品,向人们表明,现代主义仍是有活力的,它决不是一种机械主义,而是同样可以呈现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玻璃与钢材由于玻璃自身的特性——透明、反射,并且玻璃透明不至于遮挡减损原建筑物的立面,不仅符合贝氏对阳光的追求,更能够从视觉上以及空间原理上使得原有的建筑群不会被削弱,并且能使设计者的建筑思想得到充分表现,加上光线和人的运动,整个空间被赋予了活力。自然光线穿过透明的玻璃材料倾泻到室内,给室内的一切带来温暖和灵动之感,网状钢材不仅起到了支撑、承载的作用。导读:1988年建成的卢浮宫扩建工程是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重要作品。贝氏将扩建的部分放置在卢浮宫地下,避开了场地狭窄的困难和新旧建筑矛盾的冲突。卢浮宫的扩建工程入口设计为一个边长35米、高21.6米的玻璃金字塔。玻璃金字塔是新罗浮宫美术馆的大门,人们可藉电扶梯从广场到达拿破仑厅,拿破仑厅可视为一个“迷你美术馆”,因为其设计暨管理方式完全与美术馆的展览空间分离,是一个可以独立营运的空间,人们不必购票就可以享受这阳光饱满的大空间。拿破仑厅有两层,人们通常都是先抵达大厅,其中不锈钢的螺旋形楼梯,令人不禁想到贝氏所有美术馆中具雕塑性格的楼梯,不过这次他没有再用混凝土,而是选用更“科技性”的建材。看似十分单纯的不锈钢楼梯,其实大不简单,没有支柱,全以楼梯本身的螺旋形特性来支撑,而且楼梯高度达29英尺,高度的考验相当惊人。同时为了美观,不锈钢板的厚度即不能过厚,不过虽然有这些困难限制,贝氏依然很成功地创造了一座优雅的楼梯,达到贝氏一贯的空间焦点效果,在螺旋梯的中央有一个圆座,许多人不明究里,甚至误认为是一个没有人的询问服务台,事实上那是服务残障人士的动力电梯,当使用时,电梯厢才会浮现,上下变动的电梯厢就像一件“现代化的雕塑”,时隐时现,上上下下,更增添了大厅的空间的趣味。停车场的地下化,也解决了罗浮宫西侧与杜勒丽花园之间的交通结点问题,让都市空间减少了汽车的威协,更加强了由拿破仑广场向西的空间连续性,由停车场到拿破仑厅,虽说然是没有自然光的地下,但贝氏在途中安排了一个倒置的玻璃金字塔,让进入美术馆的行进过程又创造了一次高潮空间,同时又有了自然光,在空间与造型方面更呼应了广场处的金字塔大门意象,这正是贝氏设计高招之处,所有地下的商店,由EGPC与商家签约,获得70年的经营权,商家则提供兴建地下停车场的经费作为权利金,这种联合开发的情形在法国是颇新的尝试,而这种建筑模式,使得公私两皆蒙利,可为公共建筑拓展更宽宏的美景,十分值得推广。在拿破仑大厅仰视675片钻石状的玻璃,因为室内外光线之亮度的差异,玻璃几乎视而不见,确实做到了贝氏追求的目标,更可贵的是能从地下室体会户外,欣赏罗浮宫优雅的建筑,让内外相边接,着实创造了划时代性的室内空间设计。贝氏设计玻璃金字塔时,早已考虑到都市空间在夜晚时所扮演的地位,贝氏希望拿破仑广场白天是人群集聚之地,玻璃金字塔有“桥”的功能,将来自各方的人“引渡”到不同的三个殿翼,夜晚,玻璃金字塔在灯光照耀下,成为都市焦点,吸引人们来到广场,让美术馆的生命从白天沿续到夜晚,让公共空间更能充分得以运用。也更生动。导读:德国历史博物馆新馆扩建工程,2003年5月24日落成,是以玻璃和钢铁制成的现代建筑物。扩建工程中用了大量天然石料及玻璃材料,使得新扩建的2800平方米展览面积的建筑自身即具有“展厅”特色。它要将巴洛克式的古典建筑风格同现代建筑风格相结合,从而表现出历史与未来的结合。螺旋式楼梯的玻璃中心柱蜿蜒在三个楼层之间,看上去就像是一个透明的蜗牛壳。在每一个楼层,走廊就像露台一样伸进雄伟的玻璃大厅,每一个玻璃大厅的圆顶以巨大的弧形凸出,在平时一般被遮挡住的大楼的整个边上形成了拱形。虽然正面有一座扭曲的黑玻璃体楼梯以及一座天光罩,形成他少见的天光穿透空间,但博物馆展示空间仍是大家所熟知的贝氏风格;耸立而封闭的幽雅型态,量体一实一虚之间,可看出贝聿铭欲以玻璃体将这座暗藏深巷的重要建筑彰显于外,让大家在街上就可感受其建筑特色。贝先生在扩建工程中用了大量天然石料及玻璃材料。使得新扩建的2800平方米展览面积的建筑自身即具有“展厅”特色。经过扩建的军械库将包括4个展区,通过宽敞的楼梯、桥与走廊彼此相联。外部有一向上的玻璃旋转塔楼。内院上方有一圆顶。贝聿铭说:“我设计的楼梯塔是有些好奇,但是它应该是这样的。”他接着说:“它应该引诱人们在这个大楼里走动,充满好奇与享受。”事实正是如此,每走一步就展开了明亮大厅的新景色,向外看,展现的又是柏林市中心的建筑。楼梯塔内的阶梯平坦,完全可以安心地从地面观赏到外面的天空,或者欣赏近在几米之外的雄伟的巴洛克建筑“军械库”。THANKS!建筑工程学院风景园林15-2班刘鑫慧
本文标题:贝先生(贝聿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406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