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仪式ppt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仪式相关资料•历史背景•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后,直逼南京。国民党军队在南京外围与日军多次进行激战,但未能阻挡日军的多路猛烈攻击。•1937年12月13日,南京在一片混乱中被日军占领。日军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指挥下,在南京地区烧杀淫掠无所不为。•屠杀:•12月15日,日军将中国军警人员2000多名,解赴汉中门外,用机枪扫射,焚尸灭迹。同日夜,又有市民和士兵9000余人,被日军押往海军鱼雷营,除9人逃出外,其余全部被杀害。•16日傍晚,中国士兵和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押往中山码头江边,先用机枪射死,抛尸江中,只有数人幸免。•17日,日军将从各处搜捕来的军民和南京电厂工人3000余人,在煤岸港至上元门江边用机枪射毙,一部分用木柴活活烧死。•18日,日军将从南京逃出被拘囚于幕府山下的难民和被俘军人5.7万余人,以铅丝捆绑,驱至下关草鞋峡,先用机枪扫射,又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残余骸骨投入长江。令人发寒。这是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在紫金山下进行砍杀百人的比赛,野田杀了105人,向井杀了106人,但不知谁先杀到100人,所以胜负难分,重新再赌谁先杀满150名中国人。•后来发表的《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中写道:“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污辱这个城市”,他们“单独的或者二、三人为一小集团在全市游荡,实行杀人、强奸、抢劫、放火”,终至在大街小巷都横陈被害者的尸体。“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1]•奸淫:图为被日军轮奸后的南京妇女的惨状。这张照片是从被俘日军手中缴获的。幸存者李秀英趟在鼓楼医院的病床上。1937年12月,当时18岁的孕妇李秀英躲藏在南京安全区的一个地下室内。19日,日军士兵闯入地下室企图强奸这里的妇女,李秀英在反抗中被刺伤三十多刀,胎儿流产!•据估计,在日军占领南京之后一至两个月内,约有2万至8万名中国妇女遭到日军强奸。日军不分昼夜并在受害妇女的家人面前施行强暴,被强奸的妇女甚至包括12岁的幼女、60岁的老妇,乃至孕妇。很多妇女受到了轮奸,有些妇女甚至会被日军强奸数次,类似的事件往往导致有妇女受不住日军的折磨而死。受害人或是试图保护她的亲属如果稍有反抗,往往就被日军杀死,母亲身边的孩子因为哭闹也经常被日军一并杀害。此外,日军还强迫乱伦行为,不从就加以杀害。日军对妇女的大规模强奸和虐杀直到1938年2月才有所收敛。•约翰·马吉牧师详细记录了一起典型的强奸灭门惨案。12月13日,30个日兵闯入夏淑琴一家与房东居住的门东新路口5号,他们先杀死了房东夫妻和夏淑琴的父亲,用刺刀杀死了夏淑琴母亲怀里的1岁婴儿,之后轮奸了母亲和另一个房间里16岁、14岁的两个姐姐,她的祖父母在试图保护孙女的时候被杀死。之后日兵杀死了惨遭奸淫的母女,当时7岁的夏淑琴和她4岁的妹妹被刺刀扎伤,她们因为昏死过去而幸存下来。最后,日兵杀死了房东的两个孩子,4岁孩子被刺死,2岁孩子被用军刀劈开脑壳。•抢掠:南京沦陷之后的六个星期之内,日军几乎侵入了城内所有的建筑物。据统计,城内外23.8%的建筑被纵火焚毁,63.0%的建筑遭到劫掠,因各种原因遭到破坏的建筑合计88.5%,这些破坏绝大多数都是日军在占领南京后造成的。•日军占领南京初期,5万日本士兵从中国难民那里抢夺了大量生活用品和食物。此后的几个星期,日军闯入市内的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抢掠,有的时候他们在军官的组织下将住宅、商店、机关、仓库等建筑洗劫一空,再用军用车辆把赃物运走,即使各国使馆也未能完全幸免。在占领南京后的一两年内,日军、日本宪兵还强占了大量中国人的店铺、住宅和建筑,有的直接由日军占用,有的则无偿交给来到南京的日本平民。除了日本军人,少数日本随军记者也加入到抢掠的行径当中。•焚烧:从12月19日或20日开始,日军开始在市内纵火。日军在洗劫商店之后,经常将其付之一炬。市区南部从中华门到内桥、从太平路到新街口以及夫子庙一带是南京主要的商业区,几乎全被烧光,整个市区约三分之一的建筑物被焚毁。•中国文化珍品也遭到了大掠夺。据统计,南京市共损失古物26584件,计商代青铜器、玉器等珍贵文物,字画7720幅、书籍45979册。••幸存者常志强证言:•我叫常志强。我原来姓戴,在抗战胜利后改名,于1928年出生。1937年农历冬月十一,日军在南京大屠杀。那时我家住在城东八宝街1号,家里有太祖母、祖母、父母亲、姐姐戴桂珍(属虎)和我以及四个弟弟,共10口人。父亲叫戴英俊,母亲张氏(属猴),那时我家在金陵闸附近开了一间小商铺(小木棚),卖点小商品(香烟火柴等),维持生活。•日军在进攻南京前,先对八府塘进行轰炸。记得那是一个晚上,日军飞机扔炸弹,很多人被炸死烧死,有的人被炸得尸体横飞。因为那里是贫民窟,大多是草房,轰炸还引起大火,烧得不成样子。由此,造成人们极度混乱和恐慌,纷纷逃往外地。过了一段时间,日军逼近南京,形势也更加紧张。老祖母对父亲说:你们赶快到难民区逃命去吧,我老了,只好听天由命吧!分手时,父母亲当时都哭了。那时父母拖儿带女,带着我们姐弟六个:姐姐11岁,我不到10岁,还有四个弟弟,阿龙8岁,阿三6岁,小发4岁,最小的弟弟叫小来,还在吃奶。我们从金陵闸出来,向难民区逃难。刚走到王府园旁的内桥,就被中国守军封锁拦住了,不给我们走。他们说,再走就要开枪了。我们和其他难民一起,过不了内桥,只好先回到王府园,打算第二天再走。•第二天天刚亮,我们吃了点稀饭正要走,就听到日本兵的大炮向城里直轰,有的人向防空洞里躲,有的人到处乱跑。后来炮声渐渐停了,有人说可能破城了,大家正要向难民区跑,这时日本兵已经打进来了。日军开始向难民开枪射击,然后又用刺刀捅,用大刀砍,难民们哭的哭,喊的喊,乱作一团,有的老百姓还进行反抗。我们躲进一户人家院内。日军用枪打死了我的父亲和两个弟弟,强奸并杀害了我11岁的姐姐戴桂珍。那时我母亲抱着2岁的小弟弟戴小来子,胸部被刺一刀,还不肯放下弟弟,接着日军又刺一刀,母亲丢掉弟弟,躺倒在地上,胸口咕咕地冒出了鲜血,小弟弟还爬着哭着要在母亲怀里吃奶,鞋子都掉了,我赶紧跑过去,把小弟弟送到母亲跟前。母亲用力拉开衣服给小弟弟吃奶,但因胸口被严重刺伤,头一歪死过去了。我由于过度惊吓,眼冒金花,昏死过去。•后来,他们的尸体被红卍字会就近收埋在王府园后面的菜地里。我问当地人收尸的人,他们说有个小男孩趴在死去的母亲乳房上吃奶,奶水、泪水、鼻涕结成小冰块,母子俩冻在一起,怎么也拉不开,我哭着说,那就是我可怜的妈妈和弟弟呀!返回腾讯网首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永久设立“国家公祭鼎”,是首个国家公祭仪式的重要内容。据设计者介绍,国家公祭鼎的设计亦有数字寓意,铜质的鼎身和铜质的底座重2014公斤,石质的底座重1213公斤,象征2014年12月13日举行首次国家公祭。新华社记者马占成摄•国家公祭鼎揭秘•重2014公斤有何寓意?•昨天是我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公祭仪式上“国家公祭鼎”揭幕。•古之以鼎记事,今之铸鼎铭史。这尊铜鼎将永久设立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家公祭鼎的规模与形制如何?由谁设计制造?鼎上铭文是何内容?设置国家公祭鼎的意义是什么?•数字寓意•2014公斤和1213公斤•象征2014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鼎采用“三足两耳”的器型,以在安徽寿县出土的东周时期用来祭祀的礼器、最大的圆鼎“楚大鼎”(又称“铸客大鼎”)为原型,按等比例放大铸造,既保存古代青铜器的古朴之美,宏伟壮观,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现有纪念碑、和平大钟、灾难墙等其他纪念物相协调,又与祝贺、庆典用的“大克鼎”“大盂鼎”“毛公鼎”等器型相区别。•据设计者介绍,国家公祭鼎的设计亦有数字寓意,铜质的鼎身和铜质的底座重2014公斤,石质的底座重1213公斤,象征2014年12月13日举行首次国家公祭。•设计元素•两足在前一足在后•象征中华民族觉醒•该鼎的设计还充分凸显了“南京元素”,设计团队包括中国金陵古艺术青铜研究所、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东南大学建筑工业学院等。据设计者之一、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邬烈炎介绍,鼎上颈部和两耳侧面纹饰以南京市常见绿色植物的枝叶为图案元素,象征着绿色和平、生命重生;铜质底座部分铸有南京标志建筑城墙图案,象征首次国家公祭举办地;鼎颈部纹饰为传统雷纹,鼎足上端采用犀角纹,足下端为象腿足形,两足在前,一足在后,圆睛张目,粗犷有力,象征中华民族在历史记忆中觉醒,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铸字内容•160字铭文287字记事•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在国家公祭鼎正面,用骈文体写成的铭文共160个字,魏碑简体字,内容对仗押韵,立意内涵深刻、行文气势磅礴,与鼎浑然一体。描述了南京大屠杀给中华民族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对遇难同胞的痛悼、祭奠,以及南京大屠杀激发全民抗战,中国人民最终取得胜利的历程。•鼎的后侧左右两边则铸有记事,共287个汉字,楷体简体字。详细记载了立法设立“国家公祭日”和举办首次国家公祭的事实。•铭文•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仁风远播,大化周行。•洎及近代,积弱积贫。九原板荡,百载陆沉。•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哀兵奋起,金戈鼍鼓。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乙酉既捷,家国维新。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注:•①洎(jì)及近代:意指到了近代。洎:到。•②金戈鼍(tuó)鼓:意指金色的戈鼍皮的鼓。鼍:扬子鳄。•③永矢弗谖(xuān):语出《诗经·卫风·考盘》,意指永不忘记。矢:发誓。谖:忘记。•鼎高:1.65米•鼎上外口径:1.266米•鼎耳高:0.498米•鼎足高:0.915米•底座:高0.45米、长宽各2米的黑金沙石•设鼎目的•公祭鼎有三重意义•铭史强化历史记忆•首个国家公祭日仪式上为何需要设置国家公祭鼎?意义是什么?记者从权威部门获悉,意义有三。•1、国家重器体现国家礼仪。鼎在中国传统中是国家重器,是国家政权的象征,也是祭祀时重要的祭器和礼器。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设立“国家公祭日”,并首次以国之名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最高规格的祭祀仪式,以鼎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有助于突出祭祀主题,体现国家礼仪,营造庄重氛围。•2、铸鼎记事纪念国家公祭。在中国古代历史中逢有重大政治和社会事件,有铸鼎记事的传统。设置国家公祭鼎纪念设立国家公祭日和举行首次国家公祭活动两个重大历史事件,符合传统礼制,更能表达公祭活动铭记历史、警示未来的现实意义。•3、铸鼎铭史强化历史记忆。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诸多暴行中最集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一例,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巨大创伤,是中国人永远无法忘记的历史之痛。古之以鼎记事,今之铸鼎铭史,设置国家公祭鼎并永久陈列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无论对历史记事,还是凝固社会记忆,都将起到积极作用。•原标题:《和平宣言》全文•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举世震惊,九州同悼,雪松纪年,寒梅怒放。•亘古浩劫,文明罹难,百年悲叹,警钟鸣响。•积贫积弱,山河蒙羞,内忧外患,国破家亡。•民族觉醒,独立解放,改革振兴,国运日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殷忧启圣,多难兴邦。•七十七载,青史昭彰,生生不息,山高水长。•二零一四,国家公祭,中外人士,齐聚广场。•白花致哀,庄严肃穆,丹忱抒写,和平诗章。•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大德曰生,和气致祥。•和平发展,时代主题,民族复兴,世代梦想。•龙盘虎踞,彝训鼎铭,继
本文标题: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仪式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414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