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论文
1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中共凤台县委党校刘传标引言2013年1月,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这都突出了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且从顶层设计的高度提出了明确的改革方向和具体要求。我们为什么要对权力运行进行制约和监督?我们当前建立怎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我们又应该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是本文我们大家共同探讨的问题。一、健全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体系的时代背景1、中国共产党对健全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体系的认识发展过程(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制约作了许多精辟论述。马克思的观点非常明确,未来社会需要监督制约,尤其对国家权力,最典型的论述是《论法兰西内战》和恩格斯为这篇文章作的序,导言就提到:人民监督,罢免官吏,社会自治。马克思说有国家就会有官僚主义,只有逐渐扩大社会劳动集体和基层社会单位的自治来解决。(2)、列宁列宁尽管实践社会主义的时间不长,但是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观点。列宁提出:党内监督,群众监督,法律监督,权力间的监督和舆论监督。首创纪检委和人民检察院来监督权力运行。此三人过分强调权力来源监督,很少涉及法律制度的监督2(3)、毛泽东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就指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1945年,毛泽东在回答黄炎培提出的历史周期律问题时就提出: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制约监督权力的三种方式:①强调官员个人修养,为人民服务。②民主监督,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政府,人民政协来监督党。③整党、整风作为制约权力的基本方式,发动一系列的群众运动来遏制腐败,比如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他对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错误估计这时已经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被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但总的来说毛泽东还是不带重视法制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4)、邓小平认识到权力会滋生腐败。制约权力的三种方式①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②废除干部终身制,1982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③依靠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重视反腐败工作,对于典型案例,抓住不放,一抓到底。邓小平同志强调法制在制约权力的作用,但也认识到中国法制不健全。邓小平南巡讲话中提到,恐怕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5)、习近平习近平同志在担任地方领导期间,尤其是到中央工作后,以极大的精力抓党的建设,结合新的实践进行理论思考,围绕新时期党的建设这一主3题提出了许多有创新意义的新思想、新观点。①、加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作风建设作为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坚持“三严三实”,做到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反对“四风”反对形式主义、反对官僚主义、反对享乐主义、反对奢靡之风。②、反腐倡廉常抓不懈、警钟长鸣,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③、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制度的笼子”蕴含的深意是,要把制度建设看作系统工程,实现对权力运行的全覆盖;在空间上涵盖权力行使的各个领域;在程序上笼罩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2、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①、化解经济危机及中等收入陷阱的危机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Trap)的概念,基本涵义是指: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新兴市场国家突破人均GDP1000美元的“贫困陷阱”后,很快会奔向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起飞阶段”;但到人均GDP3000美元附近,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自身体制与机制的更新进入临界,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阶段由于经济发展自身矛盾难以克服,发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冲击,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阶段。201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1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存在所谓的“中等4收入陷阱”问题。像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马来西亚等,在20世纪70年代均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直到2007年,这些国家仍然挣扎在人均GDP3000至5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并且见不到增长的动力和希望。“中等收入陷阱”发生的原因主要就是低端制造业转型失败,低端制造业可以带来中等收入,但是伴随而来的污染,低质,低价,都是恶性循环。低端制造改高端制造,是完全靠高科技解决,而高科技不是几十年能追赶的。②、政治危机及群众的信任危机的必然要求党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一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党长期执政的历程,是一部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鲜活历史。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且创造性地贯彻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贯彻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全部活动中,我们党才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财富的丰富、办公条件的改善、执政环境的优化,有的党员干部发生角色错位,由“公仆”变为“主人”,自认为可以主宰群众、支配群众、代表群众,从根本上脱离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看不起群众,认为群众无知、野蛮,不讲理、是刁民,怕接触群众、对话群众,从心理上拒绝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不关心群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久拖不办,从感情上伤害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与民争利,滥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在阵营上推开了群众……虽然,这些现象仅存于党内少数成员身上,但“一颗老鼠屎坏掉一锅汤”、少数“坏马”祸害“马群”,这些行为,损害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声誉,腐蚀了党的肌体,玷污了党的纯洁,伤害了人民的感情,降低了人民对党的信任度53、我国法制建设的推动(1)、越来越多的法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一个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的统一整体,主要由七个法律部门和三个不同层级的法律规范构成。七个法律部门是: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三个不同层级的法律规范是: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截止到2014年9月,我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42件、行政法规737件、地方性法规85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800多件。(2)、越来越多的诉讼在人民法院组织机构健全和完善的过程中,各项审判工作也全面开展。1978年全国法院受理各类案件52万余件,2008年至2012年五年间,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5610.5万件,同比上升29.3%;2013年,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421.7万件,同比上升7.4%。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已经成为全社会化解矛盾的最有力武器,司法公信力也逐步止跌回升。(3)、越来越多的法律人从2002年到2011年底,全国共有近50万人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截至2011年底,我国有律师事务所1.82万家,律师队伍发展到21.5万人。4、国际的经验和教训前苏联权力结构和权力运行机构的不合理导致解体。苏联模式就是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它的关键要害在于树立个人崇拜。它无情践踏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基6本原则,以长官意志取代社会主义性质的民主集中制,形成了自下而上的金字塔式的个人崇拜,往后踞塔顶的则是斯大林及其接班人。二、当前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体系的现状1、我国现有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监督形式的内容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群众通过法定渠道(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政府系统内部的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1)、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这是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主要是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质询等。(2)、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可以通过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也可以通过调查研究,主动向政府机关提出建设性意见。(3)、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4)、群众通过法定渠道(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的监督:政府行政过程中侵害群众利益时,群众可以到相关政府部门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到司法部门提出行政诉讼。(5)、司法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通过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实行司法监督。(6)、政府系统内部的监督:监察、审计部门是政府内部的行政监督部门,通过加强廉政监督、执法监督、效能监督,督促政府工作人员廉洁从政,防止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72、我国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中存在的问题(1)、行政监督法制不完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简称《监督法》)于2006年8月27日经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该法自2007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但该法存在缺失:首先没有规定个案监督,而规定了类案监督。其次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违反《监督法》的具体规定是否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以及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最后相关法律文件的缺失,如《新闻舆论监督法》、《公民监督法》(2)、公民监督的实际效力低首先公民监督意识淡薄,缺乏监督意识,更有一部分公民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指示公民的监督实际效力低。其次有些政府部门政务不公开,尤其一些重大事项暗箱操作,让公民无从监督。最后政府部门权力交叉,没有明显界定,遇到具体事项互相扯皮,让公民状告无门。(3)、新闻舆论监督框框太多,导致新闻媒介未能发挥社会舆论的强大力量首先中国新闻审批制度约束了媒体舆论监督的角度,造成很多事项、案例新闻媒体无法监督。其次在大社会中仍是有一些利益集团和权力机构在有力地影响着新闻监督的职能。三、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几点建议1、加强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①、是加强机构建设,增设、充实高能高效的专司法律监督的专门委员会。例如,在全国人大设立专门负责宪法监督的宪法监督委员会,在各级8设立专门负责廉政建设的廉政委员会,进一步充实、强化人大现有的与监督有关的专门委员会。②、是完善法律,明确职权。国家权力机关的行政监督职能是宪法赋予国家权力机关的主要职权,是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主要方式。2、提高公民在监督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要健全和完善行政的公开化和透明度,能公开的一律公开。要公开行政部门的职责权限、办事规则、程序、条件,防止滥用职权;要实行政府官员的财产申报和公开制度。其次,要尽快制定“公民监督法”,具体、详细地规定公民监督的途径,对申诉人、揭发人、控告人保护措施,对打击报复者的惩罚措施等。通过“公民监督法”,使公民行政监督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3、加强舆论监督在我国,一方面,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权利和舆论监督权利还缺乏充分的法律保护。另一方面,有些新闻报道由于个别从业人员受私利驱使不能做到客观、公正;另外,开展舆论监督还应避免干扰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避免误导公众,避免侵犯公民的隐私权。因此,我们要健全新闻法制,依法引导、规范、保障舆论监督,使新闻舆论监督法律化、制度化。当前,全党和全国人民正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追寻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断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持之以恒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伟大的中国梦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本文标题: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414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