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社会心理学(2-1)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社会心理学江汉大学教育学院魏抗美《社会心理学》参考书目•①沙莲香主编《社会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②周晓虹著《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③时蓉华著《社会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④章志光主编《社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1996年版•⑤戴维·迈尔斯著、张智勇乐国安侯玉波等译《社会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版•⑥乐国安著《应用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⑦申永菏《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⑧李维著《社会心理学·新发展》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一章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社会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之间的一门边缘性学科。•1875年,德国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阿尔伯·特舍夫勒最早提出“社会心理学”这一术语。•1898年,法国社会学家加布里埃尔·塔尔德刊布了《社会心理学研究》一书。•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威廉·麦独孤出版《社会心理学导论》,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罗斯出版《社会心理学》,标志着这门学科的正式建立。•1924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奥尔波特出版《社会心理学》一书,社会心理学的系统框架从此得以确立。•一、社会心理学发展的社会背景•(一)社会心理学与主体社会的反射关系•分歧:传统与批判•传统的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社会心理学家的使命是客观地呈现发现的东西,至于这些东西能否利用以及怎样利用,则由政策制定者负责。•批判的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社会心理学家本身就是他们赖以存在的主体社会的成员,他们不可能置身于主体社会关心的事物之外。•典型例证:战争•战争不仅给社会心理学家带来了思考,而且社会心理学也因为战争原因而取得了巨大进步。战争给社会心理学家带来了思考。在德国法西斯占领法国期间,法国某小镇的一位年轻姑娘与德国人同居,并生下一个孩子。1945年,德国法西斯战败,法国光复。人们在欢庆胜利时,没有忘记这个姑娘的耻辱。他们在赶走德国人之后,又把愤怒发泄到这位曾经丧失气节的姑娘身上。于是,她被剃光了头,驱逐出镇。图片的含义并不只是谴责这个“女奸”,而且是控诉战争对人际关系的破坏和疏离,阐释不同年龄、性格、身份和性别的人在情绪替代理智的情况下所表现的情绪社会化。其实,不论是愤怒的小镇居民,还是被驱逐的姑娘,都是不幸福的。•(二)社会心理学发展的社会和政治气候•19世纪下半叶的美国:•工业化和社会变革相伴–1864年颁布移民法–社会问题-“民族性格”,强调个体的责任•科技进步强化了人们对科学的信仰–约翰杜威于1896年创建芝家哥大学实验学校(杜威学校)–“民族性格”倡导的个体责任和个体实现为当时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所利用。•进步论者-改良的达尔文主义,意欲通过经验主义的方法来推行政治和社会的改革进步论者的社会变革。进步论者要求人们关注权力滥用,警惕巧取豪夺,实施社会变革。他们认为人们不应该被迫地或被动地去顺应环境的变化,而应该去主动地变革社会。这种变革的举措之一就是由专家学者来组成政府机构,以便科学地实施社会计划和福利政策。图中窗台上的人物象征着传统的政府官僚,意味着他们除了观望外别无能耐。而真正冲锋陷阵的是进步论者,因为只有他们中间的专家学者才懂得如何实施社会变革。•(三)社会心理学的机能主义主张•主张机能主义的社会心理学家关注社会行为的改良过程,并试图将其研究成果应用于社会生活。•两类研究对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一类研究-心理测量(开始于高尔顿)–第二类研究-教育心理(杜威的进步教育)•心理测量和教育心理的研究成果,既有可能被改良的达尔文主义所利用,也可能被社会达尔文主义所利用。–社会达尔文主义用来支持以种族歧视为背景的消极的优生学计划。杜威和儿童中心主义。社会心理学家能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知识和技能的源泉。杜威的教育改革就是典型的例子。在杜威所处的时代,尽管工业技术现代化,垄断资本高度集中,农村和城市的生活发生急剧的变化,可是学校的件制却仍然沿袭欧洲的传统,形式主义占据统治地位。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他于1896年着手创建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史称“杜威学校”),作为他的哲学理论和教育理论的实验基地。他希望通过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教育改革理念,把教育从以教科书和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儿童为中心。(四)社会心理学与战争•社会心理学对战争的贡献是与当时的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罗伯特·耶基斯(RobertYerkes)的努力分不开的。美国参战后不久,美国心理学会就成立了12个委员会来满足战争的不同需求。•耶基斯委员会编制了著名的军队智力测量,即阿尔法测验和贝塔测验。•战争期间,共有200万新兵接受了这两种测验。对新兵实施测量的目的是将他们的心理适应状况分成5类(从A级到E级),其中,等级最低的新兵不准服役。鉴于新兵人数众多,耶基斯采用了团体测量。•战争心理学家研究精神卫生问题提供了舞台。•社会心理学家在战时的宣传领域也对主体社会作出过回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一个名为心理学与战争的委员会,以便为战时的心理学任务和战后的心理学地位制定计划。•军队团体测量。耶基斯委员会编制的军队团体测量分为阿尔法测验(AlphaTest)和贝塔测验(BetaTest),目的是对新征入伍的士兵实施心理适应状况的测量。•该测量将新兵分成5类(从A级到E级),其中,等级最低的新兵不准服役。图为新兵正在接受军队团体测量。•(五)繁荣和萧条时期的社会心理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相对繁荣的乐观时期•繁荣:•社会稳定、民心向上、繁荣商业、闲暇增加,主流的精神生活得到认同–试图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领域–但是,假冒的心理测量和心理治疗泛滥成灾-创设资格证书制度的先例–繁荣唤起的乐观情绪转移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注意力–最为突出的问题-经济增长与持续贫困之间的失衡状态•萧条:•经济大萧条为社会心理学的新方法和新理论创造了政治的和经济的需要,而这些方法和理念反过来也促进了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经济大萧条。1929年10月,华尔街股票市场出现灾难性崩盘,导致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经济大萧条。经济大萧条使得原先存在的经济增长与持续贫困之间的社会问题更加突出。•(六)从哲学思辨和经验描述走向实验分析的社会心理学•以经验描述为背景的社会心理学,试图借助生活的经验来描述社会行为。例如,从社会学角度研究社会心理学的社会学家主要关注人际互动对社会行为的调节作用,包括模仿、暗示、移情等心理效应。•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社会心理学的心理学家则关注本能和学习的交互作用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效应。•以实验分析为背景的社会心理学,试图通过实验方法来研究社会行为,既包括社会情境中的个体行为,也包括社会情境中的团体行为。•社会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代表性的标志是特里普莱特(1897)关于单独骑自行车和一群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个体单独骑自行车的速度要比一群人一起骑自行车的速度慢20%。据此,他得出结论认为,团体的工作效率高于个体的工作效率。–继特里普莱特的研究之后,有些社会心理学家将其研究方法迁移至教育领域,以观察学生在家庭内做作业和在学校内做作业有无差别。结果表明,就学生记忆诗歌、撰写作文、学习数学而言,学校内团体作业要比家庭内单独作业更为有效。•以此为基础,弗洛伊德·奥尔波特通过一系列实验,提出了“社会促进论”。实验社会心理学家关于吸毒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实验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使用海洛因、可卡因等违禁药物,在18-25岁的青年中间呈迅速攀升趋势。例如,就高中学生而言,有38%的学生在过去的某个时候曾经尝试过大麻,有19%的学生在过去的30天内嗜用过大麻;有16%的学生未经医院处方而尝试过安非他明,有4%的学生至今仍在嗜用安非他明;有6%的学生曾经尝试过可卡因,有2%的学生至今仍在嗜用可卡因;有1%的学生曾经尝试过海洛因,有0.3%的学生至今仍在嗜用海洛因。研究还发现,过了这个年龄阶段,物品滥用率呈下降趋势。不过,成年期的违禁药物嗜用者,在青少年时期有过违禁药物嗜用的历史。•二、社会心理学发展的理论渊源•(一)社会心理学与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的关系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文化人类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关注个体关注群体和社会关注社会文化与行为尝试通过分析即时的刺激、心理状态和人格特质来理解和解释社会行为一些社会变量,如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社会规范等来理解和解释社会行为试图分析不同社会文化对个体及群体行为的影响或理解其行为的差异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预测行为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描述行为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不同文化下的行为差异实验法为主、调查法为辅主要方法是调查和参与观察法主要方法是跨文化(比较文化)研究(二)社会心理学崛起之前的民族心理学•冯特是实验心理学的鼻祖,而不是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物。但是,他的《民族心理学》却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对社会心理学有着重要的影响。•该书起笔于1900年,完稿于1920年,期间共出版了10卷,内容涉及文化、语言和民族心理。用他的话来说,《民族心理学》既是一种高级的心理过程,也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首先,把人群和兽群区别开来的一个标准是原始人的语言。•其次,原始人的图腾崇拜是群体信仰和祖先象征的标志,它们都带有神话的色彩。•再次,对巫术和魔鬼的信仰构成了原始人的风俗。•最后,图腾文化诞生了原始人的艺术,其中,最为突出的艺术活动是造型艺术。•实验社会心理学家把《民族心理学》看作是一种“累赘”,因为冯特将它界定为人文科学的组成部分,而不是自然科学。图腾文化。在图腾文化中,最为突出的艺术活动是造型艺术。有些民族的文身艺术已经达到高度完美的地步。文身艺术既刺激了制陶技术的发展,也塑造了以神话和宗教为基拙的图腾崇拜。•(三)社会心理学崛起之前的群众心理学•古斯塔夫·黎朋既是一位政治活动家,又是一名科普作家。他关于群众心理的研究,原本井不想建立一种心理学体系。他只是通过写作来反映法国那个时代的政治生活、社会控制和群众反应,并且努力解释群众行为的成因和规律。•他的研究口的是协助政府和教会根据群众行为的规律来驾驭群众。•对群体中的个体来说,不论其行为还是情感,都受制于“群众心理统一律”。这种统一律具有如下特征:•(1)个体在群体中的本能复归和责任意识淡化,导致他们行为的被诱性、从众性和传染性。•(2)意识失去其个性,而无意识成分逐渐占据优势。•(3)由于传染和暗示能使个体的思想和情感趋于群体关注的方向,个体会表现出将其接受的思想和情感立即付诸行动的倾向。•(4)不同的传染和暗示导致群体行为的易变性。•(5)群众确信的东西必定有其宗教形式。•基于上述特征,群众的思想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传承积淀所致的思想,这些思想很难改变;•另一类是由传染、暗示和煽动所致的临时思想,这些思想同样可以通过传染、暗示和煽动来予以改变。传承积淀所致的文化。这些文化是存在于群众心理之中的预设因素,它们能使某种思想潜滋暗长,而其表面就像自然发生一样。此外,它们传承的思想和情感以信仰方式沿袭下来,很难得到根本的改变。中国人的过年就是典型例子。如果由传承积淀所致的文化发生变化,则意味着社会历史的巨大变革。(四)社会心理学的崛起:社会学的解释和心理学的解释社会学角度研究社会心理学的早期代表人物是爱德华·罗斯。他一生著作颇丰,而《社会心理学》一书奠定了他在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地位。该书和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被认为是社会心理学正式诞生的标志。罗斯尤其擅长群体行为和社会控制的研究,既重视群体行为的力量,又强调社会控制的作用,并且把社会心理学界定为个体与其社会环境之间的心理的相互部分:一部分称作“社会优势”,涉及社会对个体的支配。社会优势还可以进一步分为“社会影响”(包括暴民心理、时尚、风俗、习惯、舆论等)和“社会控制”。前者表现为无计划、无目的地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些功能进行支配;后者表现为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些功能进行支配。另一部分称作“个体优势”,涉及个体对社会的支配。诸如创造发明、领导才能、伟人作用等因素,均属个体优势的范畴。
本文标题:社会心理学(2-1)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433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