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安全心理学(论文)题目: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班级:安全ZB101姓名:杨凯学号:201010042113指导老师:张景钢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矿开采强度的加大,煤矿重大事故频繁发生,其原因大多是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又受不安全心理的控制。为了减少事故发生,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应用安全心理学从人性假说、非正式群体、奖惩机制和亲情管理四个方面分析了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心理因素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促进煤矿的安全生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供参考。关键词:安全心理学;安全管理;人性假说;非正式群体;亲情管理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矿开采强度的加大,煤矿重大事故频繁发生,因此,研究煤矿事故发生的机理,最大限度地减小伤亡事故,已经成为煤矿工作者和全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职工的不安全行为、设备和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不安全的生产环境是造成我国煤矿事故的直接原因,但管理失误是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由于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管理方而的失误,产生了人员、物质、环境和信息中的一项或数项的缺陷,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在管理过程中人既是被管理者,又是掌握管理手段的管理者,人是煤矿安全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人的违章行为的产生,可以看作是一连串错误的结果,由错误的认识,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并强化了错误的需要,从而导致一个错误的行为。在众多的错误中,作业者的心理作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员工的工作态度、群体的行为准则、人际关系、领导威信等社会心理因素。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与安全生产有十分重要的联系。一方面,人在生产作业中经常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如紧张、疲劳、反抗等直接反映到工作效率与安全生产上;另一方面,生产作业过程中的生产机械、作业环境又对操作者的心理状况发生作用,使人的心理状态发生变化,最终影响到工作效率与安全。要搞好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分析安全管理中的群体社会心理因素,考虑员工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1.人性假说与安全管理的关系把员工看成唯利是图的“经济人”,还是看成社会生产劳动的积极参与者,这是制定煤矿安全管理对策措施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我国由于受煤矿职工自身的素质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在煤矿的安全管理过程中,认为人主要是为金钱而工作,为物质生活的享受而生存,只要能满足人对金钱和物质的需要,就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基于这种观点,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就是由管理人员利用职权、发号施令,使被管理者服从,让其满足安全工作的要求,强调严密的组织制度和制定具体的安全规范,职工的主要任务是听从管理者的指挥,至于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制定,只是管理者的事情,与职工无关。在安全奖励制度方面,主要用金钱来刺激职工的安全行为和安全生产积极性,同时对消极对抗、违章违纪者采用严厉的经济惩罚措施,即在安全管理上对职工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这种思想在我国煤炭行业相当普遍,特别是一些地方煤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一些大的国有煤矿中,这种管理方式的局限性电逐渐地暴露出来,它是以金钱为主的机械的管理模式,用职权严密地控制职工,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对立起来,排斥工人参与管理,否认了工人在安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它不可能激发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人除了物质上的需要外,同样也重视社会需要。让职工参与安全管理,尽可能改善安全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这比单纯的物质刺激效果更好。在工作中与人友好相处,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另外人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人是复杂的,不仅人与人之间存在个性的差异,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年龄、不同时闻段、不同地点也会有不同的表现。人的需要和潜力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地位的改变而有所变化,因此不能用单一的管理模式去生搬硬套。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要求安全管理人员在保证基本安全管理组织形式和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应根据生产作业的情况采取动态的安全组织管理;善于发现职工在需要、动机、能力、个性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采取灵活多变的安全管理方式与奖惩措施。2.非正式群体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非正式组织是指企业成员之间由于共同的价值标准而自然形成的无固定形式的社会组织。人与人之间具有基于共同的价值标准而产生共同的情感和态度,并且正是这种情感和态度把彼此组合到一起,如师徒、校友、老乡等。在煤矿的正式群体中,不仅存在着非正式群体,而且还对人的行为起着控制作用,影响职工的行为效率。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是以相近的心理特征和共同的心理需要为基础,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浓厚的群体意识,成员之间感情密切,利益一致,彼此之间的交往较为频繁,促进了群体间信息的沟通,有较强的自卫性和排外性。另外在每个非正式群体中,非正式组织的领导人物是自发产生的,虽然没有组织赋予的正式职务和权力,但由于其自身具有一些特殊的优越条件,如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善于体贴别人等,因而在成员中有很高的威信,往往比正式组织的领导人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对其他成员拥有精神上的支配权力。当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目标一致时,它可以协助正式群体完成工作任务,解决一些正式群体无法解决的问题,作为正式群体的补充,满足成员对信息沟通的需要,也可以满足人们交往、归属、友谊等不同的心理需要。但当非正式群体的目标与正式群体目标相抵触时,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影响安全生产。因此,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作用,使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目标一致:保持和建立成员的价值观,目标态度等使其行为稳定;可利用组织进行沟通;促进人与人之间建立互敬合作精神;可利用其为人员提供归属需要使其安心工作。3.奖惩机制与煤矿安全管理的关系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人们会通过对过去的行为和行为结果的学习来影响将来的行为。当行为结果对他有利时,就会趋向于重复这种行为,当行为结果对他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趋向于减弱或消失。这种情形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强化”,对个人的行为实施奖励,从而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即正强化。正强化的方法包括奖金、对成绩的认可、表扬、改善工作条件、提升、安排担任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负强化就是对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进行惩罚。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直至消失。负强化的方法包括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不给予奖励或少给奖励也是一种负强化。负强化作为基本的煤矿安全管理手段之一,它能及时矫正煤矿职工的不安全行为和确保组织安全有效的运行,如果用法不当,非但不能调动煤矿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反而会严重挫伤职工热情,影响安全管理者与职工的沟通,甚至出现极端行为。因此,在煤矿中要科学地运用负强化,坚持正强化和负强化相结合的原则。基于强化理论,在煤矿的安全管理过程中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强化措施。1)安全工资,即通过月度对区队人身事故、重大非人身隐患整改、安全大检查等指标的考核,量化评价安全行为,并对其进行物质上的正负强化。2)安全风险抵押金,即对每个独立的系统单位和相关领导分别以效益工资的一定比例作为月度抵押。对于符合考核条件的按抵押金额等额奖励,对达不到相应考核条件的按要求扣罚抵押金。3)安全罚款,主要是按照“三违”程度和“三违”比率对相关责任人员处以罚款。4)安全积分奖金,即通过积分考核、以分计奖对区队和安全管理人员实施正激励,使其能够直观地算出所得奖金的数额,以此来调动区队和管理干部抓安全的积极性。在实施强化理论措施的同时要坚持公平的原则,坚持惩罚与人文关怀相结合。4.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亲情管理人是企业得以存在的根本,对人的亲情关怀,是企业以人为本的最现实的体现。如果管理者对员工能够悉心关照,想员工所想,急员工所急,就会有较大的功效。从人作为感情动物的特性来说,你关注我,我也会想着你,形成员工与公司忧乐与共,共同进退。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亲情管理可以是多样化的,例如:煤矿工会与员工及其家属签订“夫妻安全条约”,以家庭道德规范形式对员工安全行为实施亲情约束和教育;定期组织开展“送温暖”活动,发动矿嫂为一线员工开展安全宣讲送祝福活动;邀请部分死亡职工家属为“三违”问题作报告和职工在下井前要面对其全家福进行安全宣誓;作为一个安全管理人员要弄清每个员工的基本家庭情况,在职工最需要的时候,能够给职工送去家庭的温暖和领导的关怀,如资助困难职工的子女读书等。这种亲情感化方式实际上是满足了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中提出的员工安全、社交、尊重的需要:有了亲情的感化,就有了工作的动力,就会克服对井下工作的盲目恐惧感;亲情是人的社会交往的基础,亲情管理可以满足员工的社交需要,可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改善员工的工作情绪;面对家人的企盼和祝福,员工们心中充满了感激与对幸福的渴望,自然会在生产中珍爱自己的生命,确保安全生产,降低违章行为的发生率。亲情管理不仅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的全新理念,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企业关爱员工的拳拳之心,可谓于无声处见真情。只有企业亲情管理员工,员工才会倾情奉献企业;只有企业有了家的温暖、爱的亲情,员工有了归属感、稳定感与成就感,企业才会有凝聚力、向心力和竞争力。5.结语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人们的心理活动受人性假说、非正式群体、奖惩机制、亲情管理等观念制度的影响,对煤矿安全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学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一个人的心里。活动是其外在行为的内在根据和驱动力;行为则表现了他的内部心理活动,受内部心理所支配,所以人的行为表现必有心理上的原因。如果心理不正常,行为就要出问题,就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研究煤矿职工心理活动的规律和外在因素对职工心理的影响,加强对职工安全心理引导,并找出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孙健,王玉海,等.安全生产的管理模式[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2]毛海峰.安全管理心理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3]彭冬芝,郑霞忠.现代企业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4]吴穹,许开立.安全管理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5]徐嘉新,王安先.亲情化的安空管理[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2[6]欧阳文昭,廖可兵主编.安全人机工程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7]陈士俊主编.安全心理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8]陈龙主编.工业与组织心理学[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9]绍辉,王凯全主编.安全心理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0]部庆科主编.心理测量与评估.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11]罗云,程五一主编.现代安全管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本文标题: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43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