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用
《一封家书》《两份清单》清单一:2005年8月底,颖到青岛上大学,给颖留生活费1500元;10月底,颖要买手机,寄2000元;12月,颖急需笔记本电脑,寄8000元;……2006年2月,颖返校车票318元,生活费1200元。清单二:2005年9月,菜、米、面80元;10月,色拉油30元、菜38元;12月,给颖爷爷50元、菜35元、煤气(两个月)24元、水电费(2个月)120元、药费90元;2006年元月,春节年货100元、双方父母各100元,弟、妹小孩压岁钱共200元,颖爸买鞋80元;2月,请亲朋吃饭280元,药费67元……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消费心理面面观情景一:《母女对话》女儿:“妈妈,过节时,同学之间相互送礼,不送的话就觉得不好意思,抬不起头”。女儿:“妈妈,听说咱们温州人最近都大兴吃酸菜鱼和水煮鱼,我也要吃”;妈妈:“女儿,你吃了会上火的”。这体现了什么消费心理?俄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赫尔岑年轻时,在一次宴会上被轻佻的音乐弄得非常厌烦,便用手捂住耳朵。主人解释说:“演奏的是流行乐曲。”赫尔岑反问道:“流行的乐曲就一定高尚么?”主人听了很是吃惊:“不高尚的东西怎能流行?”赫尔岑笑了:“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了!?”说罢,头也不回地走了。这两个故事反映的是一种什么消费心理?如何看待流行的东西?从众心理——盲目从众不可取(一)、消费心理面面观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评价利:不利:态度:仿效性、重复性、盲目性健康合理的从众心理可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如绿色消费带动绿色产业。商家常常利用消费者从众、追赶潮流的心理来推销自己的商品。不健康、不合理的从众消费误导经济的良性发展,对个人生活不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过分求异吓死人求异心理这几种消费有什么共同的东西?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评价利:不利:态度: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展示个性,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和发展过分展示个性,但社会不认可,代价大。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南方某市曾发生一起怪事,两“大款”在一高级的酒店吃完饭后,大款甲看另一大款乙给的小费比自己多,于是当着他的面撕掉一百元大钞,乙也不甘示弱撕掉五百元,如此往来,两人搞起了撕钞票大赛。这体现什么消费心理?小张父母失业了,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把他送到最好的学校去上学。但他却非常羡慕那种时髦的生活方式,家里没有钱就向同学借,购买名牌服装,经常下馆子请客,上网聊天彻夜不归,经常旷课。一个学期下来,欠了同学2000多元钱,后被学校开除。攀比心理——虚荣攀比活受罪“一月五百贫困户,千儿八百刚够住,两三千元是扮酷,四千五千真大户!”西装:皮尔卡丹2万腰带::曼克顿8百鞋:鳄鱼1千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评价:态度:•夸耀性、盲目性•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会造成家庭负担.•不健康的心理,不值得提倡“货比三家”、“追求实惠”体现了什么消费心理?在选购商品时考虑到价格、质量、功能、服务等因素,考虑自己的实际需要,讲究实惠,既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又不造成经济损失。求实心理——求实消费应提倡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评价:•态度:符合实际、讲究实惠有利的、理智的消费,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好处。•健康的心理,值得提倡,是理智的消费消费心理面面观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心理类型特点态度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标新立异过分求异不提倡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炫耀性盲目性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不提倡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讲究实惠理智的消费心理应提倡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仿效性重复性盲目性盲目从众不提倡(坚持正确的消费原则)你听说过“负翁”“月光族”“卡奴”吗?这些称号给我们有什么启示?“入不敷出”为不适度消费:果戈里的小说《死灵魂》中有个人物叫泼留希金,他积攒了很多的钱财却不消费,钱锁在箱子里,以至纸币霉烂变质,用手一碰就化为灰,地窖的面粉硬的像石头,要用斧子去劈。如果人人都像泼留希金一样会导致什么后果?原则一: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理解:①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②既不能抑制消费,又不能超前消费(二)、做理智的消费者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1)要求:(2)理解:①消费支出应与收入相适应(“入”=当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②在经济承受能力内,应提倡积极合理的消费而不能抑制消费。否则,会影响个人生活质量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不超前消费)(不滞后消费)在经济承受能力范围内进行消费信贷消费是不是就是超前消费?右图讽刺了什么?“小儿麻痹症”中国消费的四大怪:重腹轻脑、重幼轻老、重节轻闲、重娱轻健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相协调避免跟风随大流情绪化消费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三个避免”在消费过程中应注意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我们美丽de家园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原则三说一说:生活中如何做到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少用一次性制品、少送贺卡、选无磷洗衣粉、选绿色食品、买环保电池、节约资源、少开空调等等绿色生活,环保选购少用罐装食品、饮品不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节约资源,减少污染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回收废塑料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使用布袋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原则三:保护环境绿色消费主旨、符合和标准的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5R)人的健康环境保护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可持续消费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Reduce)(Reevaluate)(Reuse)(Recycle)(Rescue)绿色消费含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原则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③实践证明,艰苦奋斗精神于国于民都是必不可少,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②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要戒奢以俭。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理解:古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敗由奢赤脚的女孩在火塘上煮饭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胡锦涛“八荣八耻”之一把握艰苦奋斗的时代内涵我们讲艰苦奋斗,当然不是要人们去过清教徒式、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而是要大力提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胡锦涛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讲话《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社会进步,节俭同步★从传统美德看,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人民的传家宝。★从本国国情看,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国家和民族的象征。★从个人成长看,有利于锤炼青少年的意志,陶冶情操,成就事业。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国情民族精神个人成功“任何一个小数乘以十三亿就是一个大数;任何一个大数除以十三亿就是一个小数。”-温家宝总理的乘除观没有过时!!!做理智的消费者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面面观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做理智的消费者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重点)课堂小结课堂小练习:(1)目前,在欧美一些国家,人们崇尚绿色消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绿色消费是一种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具有仿效性和盲目性B.绿色消费是一种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不利于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C.绿色消费是一种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符合实际,有利于提高个人生活的质量,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值得推广和提倡D.人们对绿色消费的崇尚具有从众性,不可能是基于对科学认识的统一性而引发的(2)有位准备买汽车的消费者说“新车一上牌就成了二手车,开始贬值。对我来说,汽车只是一种为我服务的工具,什么品牌无所谓,关键是质量要好,价格要实在。”从消费心理角度看,这是一种()A.攀比心理B.求实心理C.适度消费D.盲目从众CB(3)近几年来,青少年中肥胖者日益增多。这主要表明()A.生活消费必须与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B.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C.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方式、观念,提高消费合理性D.要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反对大吃大喝(4)近几年来,在许多大城市居民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念夜大、电大,给自己充电蔚然成风,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支出大幅增长。城市居民的这种消费趋势()A、是量入为出的适度消费B、看到了知识就是力量,是发财致富的根本途径C、是从众心理的体现,具有盲目性D、懂得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CD5.“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劳动是幸福的左手,节俭是幸福的右手。”这两句谚语表达的意思是()A.勤俭节约能致富B.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C.劳动与节俭是不可分割的D.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5、课后拓展:撰写小论文:(1)艰苦奋斗已经过时了吗(2)适度消费之我见
本文标题: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443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