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章经营管理原理第一节概述一、经营系统描述二、企业经营系统结构三、经营系统的环境与功能第二节现代化经营理念一、经营思想是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处理各种经营问题的指导思想,也可以说是兴办企业的基本思路或基本观念。包括:经营目标的制定;经营要素的择用与组合;经营过程的运行;以及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和物与物之间关系的处理,都起着指导作用。二、经营观念现代化的经营思想一般包括以下几种观念:整体观念: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与国家整体利益协调统一;市场观念:市场是企业求生存、发展的场所,重在占领二字;效益观念: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企业的中心工作;竞争观念:竞争是商品生产的产物,哪里有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竞争。企业必须树立主动竞争和善于竞争的思想,根据不同的条件和要求,确定竞争策略和竞争对手。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时间观念:企业经营中,时间有两个含义:一是时点,二是时间的长度。生态观念:生态平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要求,企业无论是制定经营方针,还是实施经营计划、组织生产活动,都必须从保护自然、美化环境的角度出发,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防治三废,促进生态的良性循环。三、经营目标的概念经营目标是经营思想的具体化。有什么样的经营思想,就有什么样的经营目标。正确的经营目标,可以引导企业员工奋发向上,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不正确的经营目标,将导致企业生产不景气,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企业在确定经营目标时,要考虑企业的经营环境、企业内部的经营能力和企业经营的追求。1.经营目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活动的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水平,或者说是一定时期内期望获得的经营成果和预期达到的目标。企业经营目标分为:(1)社会效益方面的追求;(2)企业经济效益方面的追求;(3)生态和环境方面的追求。企业的经营目标具有阶段性一般说来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企业主要是追求利润目标,求得自身的生存;•发展阶段:不仅追求利润目标,更主要是追求成长性的目标;•高级阶段:力争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2.企业素质企业素质是一个整体概念,主要通过其装备水平、技术水平和成员的知识结构来表示。我国企业的素质相比其他行业尚存一定的差距。四、经营目标的构成企业经营目标一般由市场、利益、发展、贡献等四方面内容所构成。市场目标销售收入增长率市场占有率价格目标售后服务1.销售目标:2.利益目标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又是市场目标的必然结果和衡量经营效益的重要尺度。从投资者的角度考虑,利益目标应追求企业盈利能力、资本保值和增值能力。利益目标指标销售利润率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职工的工资奖金和福利水平3.贡献目标指企业对国家和社会所作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提供商品的质量与数量、交纳的税金、承担的社会负担和环境保护等。4.发展目标发展目标体现企业的发展方向和长远利益。对经营者来说,发展是事业成功的标志;对其成员来说,能激励成员奋发向上,并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投资者来说,发展则是原有资产的增值。发展目标自有资本金扩大的速度和数量生产能力提高的程度经营者和生产者素质提高的程度生产规模扩大的幅度等五、经营目标体系企业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层级性经济组织,同时,也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因此,企业既有经济目标,又有非经济目标;既有基本目标,又有相辅相成的从属目标;还有总目标和可分解的层级性目标。它们形成一个有机的目标体系。这个体系的形成,应体现以下特性:(1)确定性。每个指标都要有确切的内涵;(2)激励性。能鼓舞员工的士气;(3)定量性。以发挥标杆或尺度作用;(4)层次性。能覆盖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使经营活动协调而有效地运行。第三节企业经营管理人类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必须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结合成为基本生产单位。一、经营与管理的概念经营管理是适应商品需要而产生,用于解决生产经营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些基本问题。鉴于“经营管理”是一个复合词,首先应分别定义“经营”和“管理”。(1)管理管理者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对管理对象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2)经营经营是指对企业各项活动的筹划运谋。(3)经营与管理的关系•经营是侧重于企业求生存、发展的筹划运谋;•经营与管理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人们常将经营与管理联系在一起称谓经营管理。经营管理:是指根据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确定经营方针和目标,并对人、财、物诸要素,产、供、销各环节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实现经营方针和目标的全部活动。注意:先有经营而后有管理,即经营比管理更为重要,经营是企业经营管理者面临的首要问题。如一个企业经营什么?主要生产什么?次要生产什么?各生产多少?怎样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发展企业的商品生产?要是这些问题不解决,即使企业管理水平再高,经营也无从着手。这些问题解决得不好,也会给今后的日常生产管理带来先天不足和后遗症。二、经营管理理论的形成及发展经营管理理论经历了一个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1.劳动分工理论阶段主要特征是劳动分工。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他指出分工的重要作用是能够提高劳动生产力,提出了著名的“生产合理化”的概念。即用同样多的劳动,通过分工协作可以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他从如下三个方面分析了分工的经济效益:(1)分工可以是劳动者专门从事一种简单的操作,从而提高熟练程度和劳动效率,增进技能;(2)分工可以减少劳动者的工作转换,节约供需转换所造成的时间损失,提高时间利用率;(3)分工使劳动简化,可以使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简化工作方法,促进工具的改革和创新。结论:分工“是社会进步的杠杆”,“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提高产品的生产能力”。他所提出的“劳动分工理论”,不仅促进了当时工业革命的发展,而且也成为近代管理理论中一条极为重要的原理。2.技术组织理论阶段主要特征:是强调技术组织。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科学管理的主要创始人弗雷德里克·泰罗(1856-1915)和法国企业家、欧洲古典管理论创始人亨利·法约尔(1841-1925)。弗雷德里克·泰罗通过“动作与时间的研究”制定工人的定额工作量,依据工人日完成工作量的多少和质量,确定工人所得报酬。他的理论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操作方法标准化;工作时间科学利用;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按标准操作方法培训职工;实行管理与执行分离和分工。亨利·法约尔把企业经营管理分成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和管理六种活动,并给管理赋予了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种职能。提出了著名的十四条管理原则:实行分工与协作;权利与责任要相适应;命令要统一;指挥要统一;集权、分权要适当,要合理;生产经营要有秩序;纪律严明;组织层次严谨,又要有必要的横向联系;人员要稳定;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报酬要合理、公平;鼓励职工发挥创造力;公开公正;培养团体精神。3.行为管理理论阶段该理论的核心是研究经营管理中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和人的行为问题。代表人物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经营学者梅奥(1880-1949)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1908-1970)。梅奥认为职工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企业领导者的能力在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通过提高职工的满意度来调动其士气。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论”,他认为人类的行为是由动机驱使的,而动机是有需要确定的,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原动力。他把人类各种各样的需求,按照重要性归纳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五个基本层次。应用马斯洛理论时,应注意如下三个方面:(1)人的需求能够影响他的行为,但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且在一定阶段总有一个主导需求,不能把需求等量齐观,只能满足其主导需求;另外,只有非满足的需要才能够影响行为,满足了的需要不能充当激励工具;(2)人的需要存在层次性,即从基本需求(衣、食、住、行)向高级需求(如自我实现)发展。一般来说,需求层次由低到高,逐层上升。但是不可否认有时也会出现高层次下降到低层次的情况。如有位技术人员,本来是以成就需要占优势的,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如愿,误认为人际交往更重要时,需求层次下降到交往需求。优秀的管理者应引导需求者追求高级需求,并给予满足。(3)当人的某一级需求得到最低限满足后,才会追求更高一级的需要。4.系统管理理论阶段理论特征是运用系统学原理。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生物学家、哲学家伯塔兰夫。系统学原理最基本的观点是:把研究的事物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联系起来综合考虑,从事物的全局出发,而不是局部的考虑问题;从设想的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去实施。理论依据是:企业是由许多相互联系、而共同工作的要素(子系统)组成的系统,但不是子系统的简单综合体;企业是一个与外界环境密切关联的开放系统;企业是一个投入——产出系统。系统管理理论有如下三个显著特点:(1)把技术组织原理和行为学原理结合起来应用。它既强调科学的组织和严格的规章制度,又强调调动人的内在动力,同时还采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2)把现代管理同民族传统、习惯结合起来,核心问题时从实际出发,发挥自己的优势。(3)运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管理手段,包括计数机和数学方法的运用。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三者结合一起运用到经营管理中去,是当代管理科学发展的一个趋势。三、经营管理要素企业经营管理是由多个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相互制约的因素所组成的。构成企业经营管理系统的诸因素称之为经营管理要素。主要包括:生产要素、环境要素、经营管理者要素三大类。1.生产要素生产要素也称生产条件或企业资源。它是指企业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所必须具备的人和物质因素。涉农企业必须具备如下三个最基本的生产要素:(1)土地。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2)劳动力。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3)资金。资金是物质资料的货币表现。2.环境要素是指企业周围的情况和条件。企业的环境由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两个部分组成。企业外部环境并不是对企业都有直接影响或直接的作用。企业管理的环境要素指的是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对企业有直接影响或起直接作用的那一部分外界环境。企业的环境要素主要包括如下五个方面:政治环境。政治环境主要指党在各个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具体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以及为实现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国家所颁布的各项法规、条例、规定等。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一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们的处事态度、期望、信念、习惯、观念、伦理道德、科学文化和教育程度等。社会环境与政治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不同地方的社会环境是一种社会力量,往往依赖于特定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指整个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情况。经济环境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如国民经济发展的情况,整个社会的投资和消费水平,国家的经济管理体制,市场的供求关系等。技术环境。“技术”一词是指人们所有行事方法的知识总和,它包括发明、技能以及一切知识宝库。就农机而言,技术环境主要指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应用水平。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内与农业生产有关的一切因素。它不仅包括光、热、水、土、气等资源性的自然条件,还包括非资源性的自然条件,如地形、地貌、地理位置、自然灾害等。3.经营管理者要素管理者是指企业内部从事经营管理工作,以获得经济绩效的各级领导。企业经营管理者一般有两种类型。(1)企业的所有者就是经营管理者;(2)专门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人员。对经营管理者的要求是:①具有一定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及才能;②能遵循社会主义市场规则,善于经营、勤于管理开拓自己的事业;③能独立自主地经营企业,以不断地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推动企业前进;④具有战略眼光,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四、经营管理要素的主要特征(一)经营管理要素的整体性经营管理要素的整体性反映了经营管理要素与经营管理系统之间的关系。但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区分是相对的,例如农机企业经营管理系统,对更高一级的国民经济管理系统或地区性经济管理系统来说,其本身只是这些系统的一个组成要素;构成农机企业经营管理的诸要素,又各自
本文标题:经营管理原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461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