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章藏象学说第一节概述一、藏象的基本概念藏象:指人体内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张景岳·《类经》藏于体内的内脏所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反复的医疗实践的印证与反证藏象学说的形成古代的解剖学知识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内经》、《难经》脏腑的大小、长短、容积、重量“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皆有大数。”“心主血脉”、“肺朝百脉”、“毛脉合精”、“输精于皮毛”“阴阳相随,外内相灌,如环无端”食道长为一尺六寸,小肠长三丈三尺,回肠长二丈一尺,广肠长二尺八寸,肠道合为五丈六尺八寸食道与肠道的比例为1:36(现代解剖学1:37)古代的解剖学知识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皮肤受凉而感冒鼻塞、流涕、咳嗽皮毛--鼻--肺反复医疗实践的印证与反证脾胃虚弱消化功能不正常肢倦乏力,食减纳呆脘腹胀满,形体消瘦肌肉不实调理脾胃脾主运化,主四肢,主肌肉二、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脏腑:内脏的总称。分三类:五脏:肝、心、脾、肺、肾—实质性脏器—藏精气。六腑:胆、小肠、胃、大肠、三焦、膀胱—中空管腔性脏器—传化物。《素问五脏别论》:“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奇,异也;恒,常也。形态似腑(中空有腔)而功能似脏,贮藏精气。脏实者可泻其腑,腑虚者可补其脏“藏而不泻”,“满而不能实”--脏病多虚“泻而不藏”,“实而不满”--腑病多实“六腑以通为用”五脏六腑脏腑的生理特点1、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化生和贮藏精气1)化生精气食入的饮食物吸入的清气精微气血精液肺、心脾2)贮藏精气五脏能贮藏精气,使精气不致无故流失,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基础。“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2、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受盛、传化水谷和糟粕。形态上:六腑中空,直接对外,故能接纳食入的饮食物,并在脏的配合下共同将其消化吸收。传导糟粕并排除体外。六腑的生理特性:以降为和,以通为顺。始终保持虚实更替的状态。“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3、奇恒之腑共同的生理特点形态上:似“腑”,中空有腔,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组织器官。功能上:似“脏”,贮藏精气,有藏而不泻的特点。阴阳属性:贮藏为主,属阴三、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一)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1、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以五脏为中心——经络系统沟通联系——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五大系统——精神情志意识思维活动为五脏精气化生和充养2、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灵枢岁露》“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二)从“象”来考察“脏”的功能活动自然界五行人体五音五味五色五化五气五方五季五脏六腑五官五体五志五华角酸青生风东春木肝胆目筋怒爪徴苦赤长暑南夏火心小肠舌脉喜面宫甘黄化湿中长夏土脾胃口肉思唇商辛白收燥西秋金肺大肠鼻皮毛悲毛羽咸黑藏寒北冬水肾膀胱耳骨恐发第二节、脏腑一、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与系统连属(一)心位于胸腔之内,隔膜之上,两肺之间,脊柱之前,形似倒垂未开之莲花,外有心包护卫。阳中之阳,主宰人体生命活动。与小肠相表里。心为神之舍、血之主、脉之宗;五行属火心为君主之官夏气、赤色、苦味心的主体功能一、心主血脉二、心主神志(心藏神)心的联属功能①开窍于舌②在体合脉③其华在面④在志为喜⑤在液为汗心与小肠相表里一、心心气全身血脉心的主要生理功能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循行,周流全身,输送营养和滋润的作用(一)心主血脉血液1、心气充沛心脏的正常搏动,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血液在心气的推动下才能在脉内正常运行,营养全身2、血液充盈3、脉道通利*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心主血脉功能的临床观察面色舌色脉胸部的感觉心主血脉功能正常1.面色红润2.舌色淡红滋润有光泽3.脉象和缓而有力4.胸部感觉舒畅面色青紫晦暗,心悸,胸闷痛,舌暗,舌边有瘀斑瘀点,脉结代或涩心主血脉功能异常1、心火旺面赤,心烦,舌质红,舌尖深红起芒刺,脉数面白无华,心悸胸闷,舌淡,心悸,脉细弱无力3、心血瘀阻▲2、心气不足自觉心慌、心脏跳动不安,不能自主(2)心主神志又称心主神明或心藏神。广义之神——指心有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精神、意识、思维等心理活动的功能。狭义之神——指心有主宰人体的心理活动。“心领神会”、“心神不宁”血液是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心主血脉的功能又受到心神的主宰。精神饱满、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对外界信息的反应灵敏和正常心藏神功能正常精神意识思维的异常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甚至谵狂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顿甚则昏迷,不省人事心藏神功能异常心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心在脏腑组织中居于首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各有不同的功能,但它们都必须在心藏神的主宰和调节下分工合作,彼此协调,才能共同完成整体生命活动“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心主神志与心主血脉密切相关心主血脉心主神志影响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心藏脉,脉舍神”紧张,愤怒,焦虑等心神的变化面色和脉象的改变心胸部感觉的异常(一)心在志为喜(二)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三)心在窍为舌(四)心在液为汗2、心的系统连属心在志为喜在志为喜心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情志的“喜”有关人对外界信息引起情志变化,是由五脏的生理功能所化生“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在脏为心……在志为喜”“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五志过极,均能损伤心神“愁忧恐惧则伤心”、“忧愁思虑则伤心”“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心气旺盛,血脉充盈面部红润有泽心气不足面色恍白、晦滞血虚面色无华血瘀面色青紫心开窍于舌在窍--开窍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外候,舌为“心之苗”舌质的色泽--气血的运行和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舌者,音声之机也”在结构上心经的别络,联系到舌,“手少阴之别……系舌本”在生理功能方面心主血脉和神明,与舌的色泽、运动、味觉、语言有关舌卷、舌强、语謇或失语心的功能正常舌体红活荣润;柔软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心的功能异常心的阳气不足舌质淡白胖嫩心的阴血不足舌质红绛瘦瘪心火上炎舌红,甚至生疮心血瘀阻舌质暗紫或有瘀斑心主神志异常心开窍于舌心在液为汗汗液体内津液通过阳气的蒸腾气化,从玄府排出的液体,“阳加于阴谓之汗”心主血脉“血汗同源”汗为津液所化生,血与津液同出一源【附】心包络又称“膻dan中”,是心脏外面的包膜,保护心脏。经络学说—手厥阴经属于心包络,与手少阳三焦经相为表里,故心包络亦称为脏。“代心受邪”,温病有“热入心包”。(二)肺位于胸腔,居横膈之上,在人体脏腑中位置最高—“华盖”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娇脏”阳中之阴。手阳明大肠经相互属络,故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为相傅之官五行属金与自然界之秋收、白色、辛味相应肺的主体功能一、肺主气司呼吸二、肺主宣发肃降三、肺主通调水道四、肺朝百脉主治节肺的联属功能①在体合皮,其华在毛②在志为悲③开窍于鼻④在液为涕肺肺主气主呼吸之气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主一身之气对全身气机的调节宣降气的生成(宗气)清气+水谷精微(一)肺主气司呼吸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作用,不断地呼浊吸清,吐故纳新,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一、肺的主要生理功能“肺为气之主”肺气肃降宣发1.排出体内的浊气2.将津液输布全身,外达皮毛3.宣散卫气,将代谢后的津液转化为汗液排出体外4.将会聚到肺的血液重新输布到全身1.吸入自然界清气2.将津液向下布散,代谢后成为尿液3.使全身血液会聚到肺(二)肺主宣发肃降肺气的运动形式--肺任何功能发挥的前提一、肺的主要生理功能宣布、发散(向上向外)清肃、下降(向下向内)▲以肃降为主35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三)肺通调水道通疏通;调调节水道水液在人体中运行和排泄的道路肺的宣发肃降一、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水谷津液外达皮毛向上:呼气向外:汗肺尿脾宣发肃降胃脾肾(膀胱)36治肺以利水“提壶揭盖”法肺失宣降失于宣散失于肃降无汗,皮肤水肿小便不利,水肿水肿上半身先肿(阳水)肺下半身先肿(阴水)脾肾37(四)朝百脉,主治节肺朝百脉指百脉朝会于肺,即全身的血液,都经由经脉上奉、会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运动,进行体内外气体交换后,再输布到全身助心行血寸口脉一、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朝上奉、会聚;治节治理调节肺主治节是指人体各脏腑组织之所以能按照一定的规律活动,有赖于肺协助心对全身的治理调节38肺气虚肺阴虚肺病常见症:咳嗽、气喘、胸痛、咯血等1.咳喘无力,气少不足以息,动则益甚痰液清稀,声音低怯,面色淡白或恍白神疲体倦。或有自汗,畏风,易于感冒2.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口咽干燥形体消瘦,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甚则痰中带血,声音嘶哑3.舌淡苔白或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4.脉虚或细数肺的阴阳气血失调39(一)肺在志为悲(二)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三)肺开窍于鼻(四)肺在液为涕2、肺的联属功能(形窍志液)40(一)在志为悲一、肺的联属功能“在脏为肺……在志为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精气……并于肺则悲”《素问·宣明五气篇》非良性刺激的情绪反映“悲则气消”《素问·举痛论》情绪消沉,少气懒言,肢体乏力41肺主气属卫(1)宣发卫气,输津于皮毛(2)皮毛与肺配合,协调肺的呼吸作用(二)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一、肺的联属功能皮毛包括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为一身之表,是抵御外邪侵袭的屏障水谷精微卫气1.护卫肌表2.温养脏腑肌肉皮毛3.调节控制腠理开合肺气宣发外邪伤人,常先从皮毛而入肺42肺气虚弱宣发失职卫气虚弱肺气不宣恶寒无汗肌肤苍白,憔悴皮毛枯槁怕冷、出汗容易感冒宣发肺气补肺益气“肺主气,属卫”,“症虽在卫,法宜治肺”(玉屏风散)43(三)开窍于鼻鼻,又称明堂,为清浊之气呼吸出入的门户鼻的功能1.鼻为肺(呼吸)之门户2.主通气和嗅觉,协助发音邪气犯肺,肺气失宣--鼻的功能失常鼻塞,流涕,不闻香臭,或鼻衄外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发热,口渴,咳嗽,痰黄,鼻翼煽动一、肺的联属功能44(四)在液为涕一、肺的联属功能涕鼻粘膜的分泌液,为肺津所化润泽鼻窍--嗅觉和通气功能“五脏化液……肺为涕”《素问·宣明五气篇》肺寒--鼻流清涕肺热--流黄浊涕肺燥--鼻窍干燥(三)脾位于中焦,在左膈之下,形如镰刀。《素问太阴阳明论》:“脾与胃以膜相连”。脾胃同居中焦,是人体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素问灵兰秘典论》:“脾胃者,仓禀之官,五味出焉”。属阴中之至阴。脾与胃相表里。脾五行属土外与长夏之气、黄色、甘味相应脾的主体功能一、脾主运化二、脾主升清三、脾主统血脾的联属功能①开窍于口②在体合肌肉,主四肢③其华在唇④在志为思⑤在液为涎脾1、运化水谷2、运化水液(一)脾主运化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化运水谷精微气血饮食物脾(胃)全身消化吸收转运输送心肺一、脾的主要生理功能运化水谷胃与小肠的消化饮食物的功能--脾的运化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转输布散“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浊气归心,淫精于脉”“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素问·经脉别论》“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素问·厥论》脾气健运(脾的运化功能强健)机体营养充足,功能正常,气血生化有源脾失健运饮食物消化吸收障碍--纳呆、食后腹胀,便溏无饥饿感和进食要求,无食欲全身气血不足--面色无华,形体消瘦神疲倦怠,气短乏力,营养障碍食欲正常,全身营养状况良好面色润泽,形体健壮日久运化水液运化水湿脾对水液的吸收、输布的作用水谷精微中多余水分肺肾、膀胱脾主运化水液尿气化宣发汗“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
本文标题:中医学藏象学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478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