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经络总论针灸教研室一.经络的定义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有路径的含义,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络”,有网络的含义,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灵枢脉度》”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二.经络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借以行气血,营阴阳,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的平衡。针灸临床治疗时的辨证归经,循经取穴,针刺补泻等,无不以经络理论为依据。《灵枢经别》”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三.经络学说的形成1.”针感”等传导的观察2.腧穴疗效的总结3.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4.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四.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的。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有十五络、浮络、孙络。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系统经脉络脉十二正经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奇经八脉孙络十五络脉浮络十二经脉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五.十二经脉走向规律《灵枢逆顺肥瘦》”手之三阴从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头(面)手足胸腹十二经脉走向交接规律示意图六.十二经脉交接规律十二经脉按照一定的循行规律,相互联系,体现出三种交接方式:1.相为表里的阴经和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2.同名的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3.手足阴经在胸部交接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食指端交接鼻旁交接足大趾内端交接心中交接手小指端交接目内眦交接足小趾端交接胸中交接无名指端交接目外眦交接足大趾外端交接肺内交接七.十二经脉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在人体的分布,可分为体内分布和体表分布两个方面:1.体内分布:主要指十二经脉与脏腑的关系而言,即每一条经脉均直接内属于本身的脏或腑,同时还各与其相表里的脏腑相联络,称为“络”。阳经皆属腑络脏,阴经皆属脏络腑。2.体表分布: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除足阳明胃经(途经胸腹部)外,一般规律为阴经行于四肢内侧或躯干的腹面,阳经行于四肢外侧或躯干的背面。手经主要行于上肢,足经主要行于下肢。左右两侧经脉除少数情况(如手阳明大肠经在头面部走向对侧)外,一般不走向对侧。阴经(属脏)阳经(属腑)循行部位(阴经内侧、阳经行外侧)手太阴肺经阳明大肠经上肢前缘厥阴心包经少阳三焦经中线少阴心经太阳小肠经后缘足太阴脾经阳明胃经下肢★前缘厥阴肝经少阳胆经★中线少阴肾经太阳膀胱经后缘八.十二经脉表里属络关系手足三阴经与手足三阳经之间具有表里属络关系,如下图所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九.十二经脉流注次序十二经脉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的联接而逐经相传,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气血通过经脉,内到脏腑器官,外达肌表,营养全身。其流注次序如下图所示: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任脉督脉十.奇经八脉循行部位与功能1.定义: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经”。2.循行分布:“奇经八脉”中除督、任二脉外,其他较少有属于自己的分布路线,纵横交错于十二正经之间;在腧穴上除督、任二脉外,其他六条脉的穴位都寄附于十二经脉,没有专属于本经的穴位。2.1督脉经脉循行:(1)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2)向后行于脊柱的内部(3)上达项后风府,进入脑内,(4)上行巅顶,(5)沿前额下行鼻柱。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局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疾病。2.2任脉经脉循行:(1)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部,(2)向上行于阴部(3)沿着腹内,向上经过关元等穴,(4)到达咽喉部,(5)再上行环绕口唇(6)经过面部,(7)进入目眶下。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少数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志病。2.3冲脉经脉循行:(1)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2)向上行于脊柱之内,(3)其外行者经气冲与足少阴经交会,沿着腹部两侧,(4)上达咽喉部,(5)环绕口唇。2.4带脉经脉循行:(1)起于季肋部的下面,斜向下行到带脉、五枢、维道穴,(2)横行绕身一周。2.5阴维脉经脉循行:(1)起于小腿内侧,(2)沿大腿内侧上行到腹部,(3)与足太阴经相合,(4)过胸部,(5)与任脉会于颈部。2.7阴蹻脉经脉循行:(1)起于足舟骨的后方,(2)上行内踝的上面,(3)直上沿大腿内侧,(4)经过阴部,(5)向上沿胸部内侧,(6)进入锁骨上窝,(7)上经人迎的前面,(8)过颧部,(9)到目内眦,与足太阳经和阳蹻脉相会合。2.6阳维脉经脉循行:(1)起于足跟外侧,(2)向上经过外踝,(3)沿足少阳经上行髋关节部,(4)经胁肋后侧,(5)从腋后上肩,(6)至前额,(7)再到项后,合于督脉。2.8阳蹻脉经脉循行:(1)起于足跟外侧,(2)经外踝上行腓骨后缘,沿股部外侧和胁后上肩,经颈部上挟口角,进入目内眦,与阴蹻脉会合,再沿足太阳经上额,(3)与足少阳经合于风池。3.奇经八脉的作用:3.1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奇经八脉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例如:督脉与六阳经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阴经经气的作用;冲脉与任、督脉、足阳明、足少阴等经有联系,故有“十二经之海”、“血海”之称,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用;带脉约束联系了纵行躯干部的诸条足经;阴阳维脉联系阴经与阳经,分别主管一身之表里;阴阳蹻脉主持阳动阴静,共司下肢运动与寤寐。3.2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当十二经脉及脏腑气血旺盛时,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当人体功能活动需要时,奇经八脉又能渗灌供应。十一.总结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学说,是古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多少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各科的诊断与治疗,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谢谢
本文标题:经络总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480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