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1月目录前言基础环境篇第一章“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第二章“十一五”发展环境和条件分析任务目标篇第三章主要任务和指导方针第四章发展目标和远景展望产业发展篇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着力建设制造业强省第七章繁荣发展服务业第八章继续加强基础设施第九章积极发展建筑业城乡区域篇第十章构建布局合理的城镇格局第十一章构建城乡统筹的乡村发展格局第十二章构建功能明晰的特色区域格局社会发展篇第十三章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第十四章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第十五章加快发展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第十六章扩大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十七章建设文明平安山东资源环境篇第十八章加快建立节约型社会第十九章加快生态省建设改革开放篇第二十章深化体制改革第二十一章扩大对外开放支撑保障篇第二十二章增强自主创新的引领能力第二十三章增强投资的支撑能力第二十四章增强消费的拉动能力第二十五章增强人才智力的保障能力第二十六章增强规划实施的落实能力┆前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时期对于我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至关重要。编制和实施《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对于加快推进全省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具有十分重大深远的意义。《纲要》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立足我省实际制定,突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增强活力、加快建设,主要阐述政府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方向。《纲要》是今后5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省人民为之共同奋斗的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基础环境篇“十五”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展望“十一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同在,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艰苦奋斗,克服困难,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第一章“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十五”时期是不平凡的五年。全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省八次党代会精神,落实省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克服非典疫情、重大自然灾害等各种困难,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更加文明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十五”主要计划指标提前一年完成。综合经济实力上了一个新台阶。国民经济呈现逐年加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全省生产总值于2002年和2004年连续登上1万亿元和1.5万亿元两个台阶,2005年达到18468.3亿元,年均增长13.2%,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447美元。政府财力持续扩大,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72.7亿元,同口径年均增长22.5%。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8%。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形成和涌现了一大批优势产业群、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和国内外知名品牌,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现代服务业主导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传统服务业日益繁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的重要力量,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外经外贸、高新技术产业和民营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2005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89.7亿美元,出口总值达到462.5亿美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2倍。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所占比重达到29.3%,居全省出口产品首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4.1%,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民营经济规模、素质、经营水平迈上新台阶,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31.6%提高到48%。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新的进展。国有企业改革迈出新步伐,90%以上的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农村税费改革和粮食、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全省农民累计减负220多亿元,累计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16.3亿元。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加快,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经营性用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制度普遍推开。各项社会事业改革迈出了新步伐。重点建设成就显著。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五年累计29816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93倍。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进一步加强,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进展顺利,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163公里,铁路营业里程3257公里,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3.8亿吨,电力装机总容量3600万千瓦,分别增长58%、17%、124%和80%。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城市规模、现代化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不断提高,区域发展呈现互联互动良好态势。城镇化水平由2000年的38%提高到2005年的45%,山东半岛已成为全国最密集的城市和产业聚集区之一。农村公路改造完成8.8万公里,村村通电、通车、通电话基本实现,自来水普及率达到52%。社会事业繁荣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贡献能力不断提高,五年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4万项,授权专利4.36万件。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成果更加巩固,高等教育高速发展,普通高校在校生达到117.1万人,比2000年增长2.9倍。“文化大省”建设步伐加快,医疗卫生得到加强,抗击“非典”取得全面胜利,竞技体育水平显著提升。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5.2‰。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744.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30.6元,年均分别增长10.6%和8.1%。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21.9平方米和29.6平方米。累计新增城镇就业453.4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52.7万人。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扩大,2863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生态省建设取得新成效。环境保护得到大力加强,循环经济有效推进。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强度下降48%;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5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35%;森林覆盖率达到24%,城乡居民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五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是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系列方针政策,带领全省人民抓住机遇、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省委、省政府求真务实,创新思路,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一是解放思想,推动加快发展。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加快发展的首要环节,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抓经济工作,用创新的精神培植发展新优势,努力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二是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思路。全面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把握发展趋势,确立了“一二三四五六”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实施加快半岛城市群发展,打造制造业强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繁荣发展服务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等一系列战略部署,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三是抓住关键,实施重点突破。培育外经外贸、高新技术和民营经济“三个亮点”,培植支柱产业、大型企业、知名品牌“三个一批”,突出青岛龙头带动作用,实施东部突破烟台、中部突破济南、西部突破菏泽,促强扶弱带中间,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带动了全省结构优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四是执政为民,维护群众利益。把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十大民心工程”,着力为人民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以路水电医学为重点,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到实处,使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五是凝聚力量,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平安山东”、“诚信山东”和“文明山东”建设,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力营造团结奋进的人文环境、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诚信法治的市场环境、务实高效的服务环境、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在全省形成风正气顺心齐、团结一致干事业、齐心协力促发展的浓厚氛围。六是求真务实,提高工作成效。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坚持依法行政,实施政府工作提速,建立健全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环环相扣抓实施,不间断地抓重点促全面,不断完善激励干事创业的机制和制度,坚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开展工作,全省上下思路清、工作细,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确保各项重大决策贯彻落实。在加快发展的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产业层次和素质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市场化程度不高,应对经济国际化的能力不够强;发展不全面、不协调的问题日益明显,城乡、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仍比较脆弱,社会建设和管理滞后,某些方面还存在不稳定因素。对此,要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第二章“十一五”发展环境和条件分析综合分析国内外环境和我省基础条件,“十一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山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既面临加快发展的全新战略机遇,又面临着重大战略转型任务,还面临着各种严峻挑战和竞争的考验。(一)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未来五年,我省处在经济实力、整体素质、发展地位跃升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更快更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跨越重要台阶的经济发展阶段。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将进入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经济增长加速的重要时期。“十一五”期间,我省人均生产总值将跨越3000美元,经济发展迎来乘势而上、实现跨越的重要时期。消费结构加速升级阶段。我省城镇人均收入已突破1000美元、城乡恩格尔系数降低到0.5以下,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城市居民消费从舒适型向发展型转变,农村居民消费从侧重量的增加向侧重质的改善转变,已进入住房、汽车等10万元级消费阶段,服务消费快速增长,将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投资建设集中回报阶段。“十五”期间,特别是后三年,我省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一大批基础设施和工业在建项目将在“十一五”期间投产并产生效益。预计今后我省仍能保持较高的投资水平,继续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比较优势更加充分发挥阶段。市场容量大,相对较低成本、多层次、丰富的人力资源,完备的基础设施和较强的能源保障能力,使我省的综合优势更为突出,制造业强省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对外开放水平加速提高阶段。我省地处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和中日韩东亚经济圈的核心区域,将更大规模地承接国际产业、研发集群式转移,经济外向度将进一步提高,并促进开放层次和水平的快速提升。半岛地区经济地位迅速上升阶段。我国的经济增长重心向北扩展趋势明显。山东半岛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条件、生产要素、资源禀赋、产业体系,与引进资本、技术有机组合,大有希望成为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期。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的经济发展模式、体制机制、社会结构将面临全面、深刻的转型。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应对国内外的激烈竞争,追求更大比较利益,克服资源和环境约束,我省必须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实质性转变,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低消耗、高产出、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市场经济体制由基本建立向完善转变。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履行入世承诺,增强经济活力,必须冲破思想观念束缚,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进一步加快我省经济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城乡结构由二元向统筹转变。我省正处于城市化水平30%—70%之间的加速推进时期,产业和人口加速聚集、城市文明加速普及是未来发展的主导趋势,必须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良性机制,加快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统筹、工农联动、城乡联动转变。(三)应对风险挑战的战略竞争期。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我省发展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面临着许多严峻的竞争和挑战。面临国际国内的竞争压力。世贸组织产业保护期结束后,将对我省一些制造业和服务业带来冲击。依赖于成本价格优势的低端出口,将产生更多的贸易摩擦和冲突。国内长三角和珠三角领先、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
本文标题: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48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