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糖尿病健康教育lequn2017-2糖尿病健康教育一、糖尿病基础知识1、现状和特点2、定义3、分类4、临床表现5、诊断二、糖尿病的治疗手段1、教育及心理疗法2、饮食疗法。3、运动疗法。4、药物疗法。5、糖尿病监测。一、糖尿病基础知识1、现状和特点2、定义3、分类4、临床表现5、诊断6、并发症1、糖尿病的现状和特点患病率急剧增加: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现快速增长的发展趋势,预测到2025年,糖尿病患者将达到5000万以上,目前居世界第二。后备军众多:高危人群、血糖调节障碍者。北京上海社区30岁以上10%。发病年轻化:中国儿童糖尿病50%1型,50%2型;儿童及青少年2型患病率2.5%。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作用缺陷或二者同时存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共同作用高糖升高为特征各种器官并发症全身性IDFDiabetesAltas,4thedition.InternationalDiabetesFederation,20093、糖尿病分类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缺乏;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3妊娠糖尿病4其它糖尿病:肝源性糖尿病等。临床表现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1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2、疲乏无力,肥胖多见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1.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加1)随机血糖≥11.1mmol/L或2)空腹血糖(空腹状态指至少8小时没有进食热量)≥7.0mmol/L或3)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11.1mmol/L2.无糖尿病症状者,需另日重复检查明确诊断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6、并发症1)急性并发症:感染、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乳酸性酸中毒。2)慢性并发症:脑血管病、心血管病、下肢血管病,糖尿病足肾脏病,眼底病:双目失明感觉神经:疼痛、麻木、过敏;运动神经:运动障碍,病变累及全身。二、糖尿病的治疗手段1、教育及心理疗法。2、饮食疗法。3、运动疗法。4、药物疗法。5、糖尿病监测。1、教育及心理疗法。糖尿病是一种公认的身心疾病,可引起抑郁和焦虑等负面情绪,而负面情绪又会加重糖尿病,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升高,病情加重→后果,并发症。所以患病之初尽快摆脱不良情绪,接受患病事实,积极科学的治疗,不盲目恐惧胰岛素。负面情绪负面情绪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只要正确、有效地治疗,血糖达标了,就能明显延缓或减少并发症正确认识疾病客观接受病情,立即治疗,树立起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树立信心要用乐观主义精神与糖尿病作斗争;战略上蔑视,战术上重视保持乐观的心态平时学会自我心理疏导将饮食、运动、监测融入日常生活缓解心理压力的小窍门:深呼吸,体育锻炼,音乐疗法,转移注意力等参加正规的糖尿病教育活动,如医院患教大课堂,诺和关怀会员俱乐部•减轻胰岛负担•纠正代谢紊乱•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内•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科学饮食可以帮助您肉类(蛋白质)主食(碳水化合物)蔬菜•每日至少进食三餐,早/中/晚餐的食物比例为1/5、2/5、2/5或1/3、1/3、1/3,通过减少每餐份量,增加用餐次数的方法可降低血糖波动•加餐时间:10点、16点和睡前科学饮食同样可以享受健康生活*更多糖友饮食内容,请关注5月“糖尿病饮食大观园”专题合理控制摄入总热量平衡膳食,各种营养物质摄入均衡称重饮食,定时定量进餐少量多餐,每日3~6餐吃水果的技巧1)吃后一小时测血糖10mmol/L说明吃的水果种类和量是合适的,如10mmol/L应更换水果品种或减少吃的量。2)进食水果的时间:应在两餐之间吃水果。此时离上下两餐间隔两个小时以上,血液中糖分降至低值,补充少量水果对血糖影响不大3)选择进食水果的品种:糖尿病患者应进食含糖量低,且含纤维素多的新鲜水果,如柚、梨、橘、菠萝、杨桃、李子、苹果等。对含糖量高的大枣、红果、龙眼、甘蔗、榴莲,香蕉等最好不吃。黄瓜、西红柿含糖量少,可代替水果多量选食4)控制进食水果的数量:吃水果时一定要注意限量。一般每天进食水果不能超过200克•控制血糖•减轻体重•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血脂水平和心血管功能•有利于疾病预防和心理健康合理运动有助于*更多糖友饮食内容,请关注4月“糖友运动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专题散步、购物、做家务、打太极拳最低强度运动跳交谊舞、做体操、平地骑车、打桌球爬山、慢跑、打羽毛球、爬楼梯跳绳、游泳、举重、打篮球最低强度运动低强度运动中强度运动高强度运动牢记运动的原则: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常见的运动项目运动禁忌症血糖14~16mmol/L或血糖波动较大明显的低血糖症合并各种急性感染合并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严重糖尿病肾病严重糖尿病足严重眼底病变伴有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且活动后加重新近发生的血栓高血压未被控制经常出现脑供血不足症状运动持续时间:从每次5分钟逐渐增加到30分钟。每周运动频率:从1次逐渐增加到5次。几个月后,运动时间每周至少达到150分钟,分5天进行,每次运动30分钟。即使进行少量的体力活动,如每天10分钟,也是对身体有益的。•简易计算法:运动时保持脉率(次/分钟)=170-年龄。•自身感觉:周身发热、出汗。不要大汗淋漓或气喘吁吁,能说话、却不能唱歌。以50岁的病友为例:运动时保持脉率为120次/分,而50岁的肥胖患者可适当加大运动强度,运动时保持脉率为130次/分为宜。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9年,科普版)胰岛素使用者运动前将胰岛素注射在腹部,避免肢体活动使胰岛素吸收加快、作用加强,易发生低血糖如果运动量较大,可适当减少运动前的胰岛素(尤其是短效胰岛素)的剂量,也可在运动前及运动中间适当进食胰岛素泵使用者不宜做剧烈、较大幅度的运动,以免泵管脱出,较好的运动方式为散步,和做四肢关节的轻柔动作温馨提示:使用胰岛素的病友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运动!•注意心率变化及感觉,以掌握运动强度•如出现口渴,可少量喝些温水,不要大量喝凉水,以免增加心脏和胃肠道负担注意身体的感受不适情况的处理•如出现低血糖现象可立即服用随身携带的糖果•若出现乏力、胸闷、憋气,以及腿痛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原地休息•夏季运动避免中暑,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到阴凉通风处坐下,喝些凉盐开水,呼吸新鲜空气以上情况如不缓解请及时就医•运动即将结束时,应做5~10分钟的恢复整理运动,并逐渐使心率降至运动前水平,不要突然停止运动•可休息一段时间后(心率降至运动前水平)再洗澡,最好洗温水澡整理运动不要忘不要立即洗凉水澡及时擦汗,避免着凉•不要立即进空调房,穿好外衣•有无红肿、青紫、水疱、血疱、感染等•掌握运动强度和血糖变化的规律,如出现低血糖,可适当降低运动强度运动后监测一次血糖检查双脚长时间大运动量的运动结束后饭量也需适当加大•如郊游、爬山等•若出现持续性疲劳、运动当日失眠、运动后持续性关节酸痛等不适,则表示运动量过大注意运动后的感觉运动可引起食欲增加,应合理安排进食及运动时间结伴出行,告知同伴低血糖的处理措施注意饮水,如无法随身带水,可在运动前喝一杯水,运动后再喝一杯告知家人运动地点随身携带病情卡和糖果切记不要赤脚走“石子健康路”口服降糖药的种类1、促泌剂类磺脲类非磺脲类(如诺和龙)双胍类2、胰岛素增敏剂(比格列酮)3、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胰岛素分类1、超短效:注射后15分钟起作用,高峰浓度1~2小时(皮下)。(例如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2、短效(速效):注射后30分钟起作用,高峰浓度2~4小时,持续5~8小时(皮下、肌内、静注)。(如普通胰岛素、正规胰岛素)3、中效:注射后2~4小时起效,高峰浓度6~12小时,持续24~28小时(皮下)。(如低精蛋白锌胰岛素)4、长效:注射后4~6小时起效。(精蛋白锌胰岛素)5、超长效:注射后3~6个小时起效,维持时间为6~24小时(皮下)。(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6、预混:注射后0.5个小时起效,维持时间为24小时(皮下)。(双时相胰岛素)不可随意停止注射胰岛素或更改胰岛素类型预混胰岛素注射前需要充分摇匀根据不同胰岛素的起效时间,合理安排注射与用餐时间,注射诺和锐30立即进餐,诺和灵半小时进餐,对于肥胖患者可延迟进餐。注射前洗手,75%酒精消毒皮肤,排气1U,针头勿消毒,否则易引起疼痛。注射10个单位以内的胰岛素停留10秒钟,拔出;注射15单位以上的胰岛素停留20秒钟。未开封使用的胰岛素应保存于2-8°C,切勿冷冻,正在使用的胰岛素放于室温下,低于28°C,保存28天,避免日晒。注射时的注意事项注射部位的轮换间距2.5cm,(约两个手指的宽度)不要在距脐部5cm的范围内注射胰岛素图1:4个象限的腹部轮换模式图2:等分法的大腿和臀部轮换模式A.Frid,etal.Diabetes&Metabolism36(2010)S3-S18•轮换方法:将腹部注射部位分成4象限大腿或臀部注射则等分为2象限每周在其中一个象限进行注射按顺时针方向轮换在任何部位注射时,均应距上次注射点2cm以上,以避免重复的组织创伤腹部有硬结、瘢痕、脐周5cm内不可注射运动前不要在大腿和上臂注射胰岛素对注射部位存在疑问请及时咨询医生注射部位轮换糖尿病监测血糖:每月至少一次,至少包括餐后2h。糖化血红蛋白:每2个月1次。体重:初诊必查,此后每3个月至少1次。尿常规/血压:初诊必查,此后即使正常,每3个月至少1次。血脂/血粘:每年至少1次,异常者3个月1次。肝功、肾功、心电图、眼底:根据病情。自我血糖监测的时间点空腹餐前(午餐和晚餐前)餐后2小时(早、午、晚)睡前夜间有低血糖症状时剧烈运动前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最常用的时间点自我血糖监测的频率病情稳定或已达血糖控制目标血糖控制差或病情危重1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9年,科普版)2.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每周3天,每天2次用胰岛素治疗者非胰岛素治疗者2每天4~7次,直到病情稳定监测频率随治疗方案各有不同*毛细血管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全方位监测指标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项目控制目标血糖(mmol/L)*空腹3.9~6.1非空腹≤10.0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血压(mmHg)130/8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男性1.0女性1.3三酰甘油(mmol/L)1.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未合并冠心病2.6合并冠心病2.07体重指数(BMI,kg/m2)24尿白蛋白/肌酐比值(mg/mmol)男性2.5女性3.5或:尿白蛋白排泄率20μg/min主动有氧活动(分钟/周)≥15037谢谢!
本文标题:糖尿病健康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485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