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颈椎病定义:是因颈椎发生病变而导致的一种疾病。其包括椎间盘、骨小关节、软骨、韧带、肌肉、筋膜等所发生的退行性改变及其激发改变,而引起脊髓、神经、血管等组织受到损害。如压迫、刺激、失稳并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颈椎病。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40~60岁,男多于女。主要临床症状有头、颈、臂、手及前胸某部位的疼痛,进行肢体感觉及运动障碍,重者可致肢体软弱、无力、大小便失禁、瘫痪;累及椎动脉及交感神经者可出现头晕、心慌、心悸等。因发生部位及程度不同,还可有心绞痛、吞咽困难,胃炎视力障碍、乳房疼痛、血压异常等症状,以上症状常规用药物无效时,其它检查无阳性发现,要考虑到颈椎病的可能。难治性头疼、三岔神经痛,无明原因的语言、听力、伸舌障碍、书写痉挛等均需作出严格鉴别后才能做出结论,以防误诊。颈椎病发病因素本病的病理生理和病理解剖与发病过程相当复杂。下列因素在本病的产生和复发有着中药作用。1.退行性变:年龄增长{1.负荷加重、劳损、外省均可引起。2.椎间盘、小关节韧带退变}2.慢性劳损:长期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的最大限度活动、不良的睡眠体位,中做姿势及不适当的体育锻炼均可引起劳损,此种现象往往被忽视,但它确是造成颈椎关节退变的志远原因。3.头部外伤:颈椎病患者中,约有1/2与外伤有关。如交通事故。工作于生活中意外。运动性损伤、不适当的推拿、牵引均可造成损伤而加剧退变。4.咽部炎症:当咽部或颈部有急慢性感染时,可诱发颈椎病出现症状也可使症状加重,也可直接刺激周围肌肉,韧带引起肌张力低下,韧带松弛,椎小关节内外失衡而影响椎体的稳定性。5.发育性椎管狭窄(椎体融合,发育不全,颅底凹陷):特别是矢状径狭窄与颈椎病发生有直接关系,当受外伤是即可发病,应早期手术。颈椎病的病理及病理生理负重。活动大。间盘变化。弹力→纤维环隆起间隙变窄稳定性↓外伤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间盘突出稳定性项韧带变化、钙化。黄韧带肥厚附件骨质增生后纵韧带变性钙化椎体骨刺一起局部髓核变性:外伤→核水分↓→纤维组织和软骨细胞纤维环变性:20岁以后,纤维环停止发育而变粗、透明性变→破裂软骨核变化:慢性损伤,自然退化渐变薄,弱.营养液减少,血小管增生形成肉芽组织吸收,髓核物质形成纤维组织,软骨板破裂。骨刺形成的原因1.椎间隙变窄,周围韧带松弛,椎体异常范围活动。刺激骨膜下新骨形成骨刺。2.纤维环突出,推开前、后韧带刺激骨膜,破坏椎体稳定性,可增加外伤、出血机化而形成骨刺。3.骨端的韧带受到过度、过多张力牵引而形成。颈椎病的检查1.临床:询问病史,有无压疼点,颈椎活动范围,运动及感觉情况。2.X线:颈椎正侧位,双斜位,过伸过屈位。3.特殊:CT、MRI、体层、颈A造影、骨髓造影。X线检查的目的是,诊断颈椎病的颈部改变,除外其它疾病,如结核、先天发育畸形骨折、脱位、肿瘤等。CT:主要用于椎管狭窄症的测量,追歼哦按突出对硬模束和神经根的压迫程度,排除肿瘤和炎症,明确骨折和脱位,观察先天性的异常改变。MRI:对了解颈椎间盘突出的方向、程度、有无变性,观察后纵韧带钙化症,排除脊髓肿瘤、脊椎肿瘤,明确外伤及感染病变程度,对于先天性畸形疾病的诊断,排除动静脉的畸形等有着明显效果,某些方面优于CT。如何阅读颈椎病的X线平片1.颈椎序列2.颈椎生理曲度.3..椎体形态、大小.4..椎体骨质结构,密度高低,增生{部位、方向、程度、周围结构关系}5..附件、形态、排列、骨质结构.6.椎间隙的宽度、有无变窄。7.椎间孔形态、大小。8.钩椎关节情况,有无增生、外翻、后翘。一.正位片1.寰枢关节:脱臼、齿状突骨折,缺失或变异(张口位)2.颈7横突是否过长,有无颈肋。3.够追关节有无增生。二.侧位片(一)曲度改变:复查、消失或反弯曲。1.颈部软组织急性扭伤,纤维织炎,剧烈疼痛,肌紧张等。2.椎间盘突出或颈椎病右神经根刺激症状者,病变椎体固定不动或椎间隙变窄后翘而出现后突。3.颈椎间盘变性部位不同,程度不一,也可发生曲度的改变及局部旋转或偏斜现象而表现局部棘突偏厚;关节突、椎根切迹及椎体后缘呈双影现象。下列三种情况有临床意义:(1)一个或两个颈椎椎间小关节突呈双影,称双凸现象;椎根切迹呈双影,称为双凹现象。椎体后缘有双影,称双边现象,而上下颈椎都显正常,示有旋转现象。(2)上部颈椎显影正常,而下部有双凸、双凹、双边,或下部正常而上部有类似变化,表示交界不有旋转。(3)颈椎一个或两个正常,其余部分有双凸、双凹、双边,表示显影正常的颈椎有旋转现象。如全部颈椎的后部均呈双凸、双凹、双边,则表示投照不当,无意义。(二)有异常活动度:在过伸过屈侧位片中,可观察间盘的弹性改变。轻者,相对稳定。上下连续,相似。严重者可见有滑脱现象,表现为各颈椎前后缘前后缘排列不齐,这对于病变的定位及了解术后植骨情况有帮助。(三)骨赘:骨赘大小并非与临床症状成正比,后方者易引起症状,韧带钙化。(四)椎间隙狭窄:髓核突出,脱水变性而引起。(五)半脱位及椎间孔变小:间盘变性,椎体稳定性差发生半脱位,称之滑椎。而致椎间孔横径,前后径变小。(六)项韧带钙化:临床上当项韧带钙化时,与其相对应的椎间盘早已出现退行性改变,变性后该节项韧带负荷较重引起。三、斜位片主要用来观察用来观察椎间孔的大小和钩椎关节的骨质增生情况。钩椎关节增生使椎间孔变小,引起神经根受压、刺激及椎动脉供血不足的原因。其增生程度并非与临床症状成正比。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类型与临床表现1.定义:椎间盘有云某种原因、向后向外侧突出,压迫脊神经或脊髓而引起症状是称之。椎间盘是链结上下两个椎体的重要结构,下部颈椎犹豫负重较大、活动较多,又与相对固定的胸椎相连,故易于劳损而发生退变。2.类型及临床1)侧方突出型:突出于后纵韧带的外侧,钩椎关节的内侧,该处是颈脊神经经过的地方,而产生根性症状。(1)患者上肢麻木感、发沉、无力、推力减退,持物坠落。(2)重者:支配区剧烈疼痛,如刀割样,烧灼样,针刺样或过电样窜麻感,可因咳嗽而加重。运动、感觉、反射改变相应肌力减退和肌肉萎缩。
本文标题:放射科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497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