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第二章 商业银行组织形式与模式
第一节商业银行的设立一、商业银行设立的经济条件和金融环境在设立商业银行之前,首先要对该地区的经济和金融条件进行考察:1.自然条件:人口状况、地理位置2.经济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工商企业经营状况、宏观经济状况3.金融条件:信用意识、货币化程度、金融市场发育、竞争状况、金融政策二、设立条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规定的法定前提条件是:1.有符合我国《公司法》和《商业银行法》规定的章程;2.有符合该银行法规定的最低限额以上的注册资本,即全国性商业银行为10亿元人民币,城市合作商业银行为1亿元人民币,农村合作商业银行为5千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应当是实缴资本;3.有具备任职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4.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5.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2.12)(二)以上条件仅是设立商业银行的必要条件,至于是否能通过审批,领取金融业务经营许可证则取决于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后者可以基于经济发展和银行业竞争状况的考虑批准或驳回商业银行的设立申请。经批准设立的商业银行,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颁发经营许可证,并凭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2.16)第二节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一、世界各国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从组织结构上可以分为单一银行制、分支银行制和集团银行制等。(一)单一银行制,亦称独家银行制。特点是银行业务完全由各自独立的商业银行经营,不设或不允许设分支机构。☆优点:限制银行业垄断,有利于自由竞争;有利于银行与地方政府的协调,能适合本地区需要,集中全力为本地区服务;各银行独立性和自主性很大,经营较灵活;管理层次少,有利于中央银行管理和控制。☆缺点:该制度使银行业务限制在某个地区、某个行业,使银行易受该地区、该行业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风险难以分散;银行规模较小,经营成本较高,不易取得规模效益;该制度不利于资金余缺的调剂,使资金无法得到最有效的配置;不利于银行采用最新手段和工具。在西方发达国家,目前只有美国有不少商业银行采用单一银行制度。(二)总分行制,亦称分支行制。特点是法律允许在总行之下,在国内外各地普遍设立分支机构,形成以总行为中心的、庞大的银行网络。☆优点:分支机构多,分布广,业务分散,因而易于吸收存款,调剂资金,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本;同时由于放款分散,风险分散,可以降低放款的平均风险,提高银行的安全性;银行规模较大,易于采用现代化设备,提供多种便利的金融服务,取得规模效益;由于银行总数少,便于金融当局的宏观管理。☆缺点:容易造成大银行对小银行的吞并,形成垄断,妨碍竞争;同时,银行规模过大,内部层次、机构较多,管理困难。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总分行制,我国也是如此。参考:我国总分行制体系总行(统辖所有业务,制定政策、规范,或经营全国性或境外业务)分行(一级分行,设于省会,二级分行,设于地市,业务范围广,权限高,客户群高端)支行(主要负责项目审批,如信贷审批,对储蓄、对公业务检查等,有的也开通支行营业室有对公业务)分理处(主要办理对公业务,对企事业单位存贷款,有时也开辟储蓄专柜办理个人业务)储蓄所(主要办理个人储蓄业务,存取款、代收水电费)二、从业务结构上看,有全能银行制和银行分业制(一)全能银行制,亦称综合银行制,也是通常所说的混业经营全能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非金融机构股东☆优点:全能银行可以向客户提供广泛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以及各种各样的信息,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实际需要;由于全能银行能够经营全面性银行业务,可以从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与客户进行合作,因而容易在银行与客户之间建立密切的伙伴式的关系;全能银行开展全面、综合的银行业务,可以使其业务多元化,从而提高其竞争能力。☆缺点:容易导致金融业的垄断;容易引起银行的倒闭。(二)、银行分业制,也是通常所说的分业经营☆优点:由于各种业务由不同的金融机构经营,从而可以避免金融业的垄断;由于业务分开经营,即使某一种业务发生问题,也不至于引发整个金融机构倒闭。☆缺点: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实际需要;由于业务单一,使竞争能力相对较低。其实,金融业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本身并无分业与混业的说法。从实践来看: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是:混业————分业————混业(1933年《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20世纪80年代后金融自由化思潮)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是:混业————分业(20世纪90年代前)(1993年后)参考:1933年《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规定任何以吸收存款业务为主要资金来源的商业银行,不得同时经营证券投资等长期性资产业务;任何经营证券业务的银行即投资银行,不得经营吸收存款等商业银行业务。商业银行不准经营代理证券发行、包销、零售、经纪等业务,不得设立从事证券业务的分支机构。商业银行法对商业银行的业务限定:(一)吸收公众存款;(二)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三)办理国内外结算;(四)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五)发行金融债券;(六)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七)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八)从事同业拆借;(九)买卖、代理买卖外汇;(十)从事银行卡业务;(十一)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十二)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十三)提供保管箱服务;(十四)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经营范围由商业银行章程规定,报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商业银行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可以经营结汇、售汇业务。其他方面业务渗入:如,1998年中国证监会与中国保监会联合发文,允许保险资金通过购买证券投资基金进入股票市场以来,1999年已有多家国内保险公司被批准可用公司资产的5%投资入市,目前已达到15%;1998年,经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核准,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和交行等五家银行成为国内首批从事基金托管业务的商业银行,基金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重点发展的非利息收入来源之一;等。。我国目前金融业目前尚未取得混业经营的“资质”。要实施混业经营必须满足以下基础条件:一是金融机构必须具备有效的内控约束机制和较强的风险意识;二是金融监管能力较强,有完备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和较高的金融监管效率。我国目前呈现然是混业和分业经营并存的“交叉经营”模式。体现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经营的业务性质多重。企业集团公司控股下的银行、信托、证券、保险之间的业务往来,形成了事实上的混业经营。(如光大集团控股光大银行、光大证券、光大永明保险公司、光大国际信托投资工资)虽然全能性银行是我国金融业今后发展的方向,但一些中小银行尚不具备发展多种业务的能力,也可以集中专项发展为特色银行,与专项小银行协调发展,构建完善的金融体系。三、从所有权结构上看,有股份制银行和独资银行(一)股份制银行,是指以股份公司形式组建的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是现代商业银行的主要形式,西方商业银行多是采用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形式,我国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外,其余商业银行也是采用这种形式。(二)独资银行,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私人银行,另一种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第三节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大多数商业银行都是按照《公司法》要求组建起来的股份制银行,它们的组织结构大致相仿,一般包括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特点: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权力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相互分离、相互制衡。1.决策系统股东大会董事会2.执行系统总经理(行长)部门经理3.监督系统监事会稽核部门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种类1、职能行2、事业部型3、矩阵型4、网络型中国银行治理结构图(自:中银官网)中国建设银行组织结构图见中国建设银行2009年年报73、114页第四节商业银行的监管行使监管的主体,各国有所差异,有的国家单独设立监管机构,有的国家则由中央银行负责监管。政府对银行业实施监管的原因首先,是为了保护储户的利益。其次,政府对银行业实施监管的原因还在于银行是信用货币的创造者。由于各国金融体制存在差异,致使各国的金融监管内容也不尽相同。但一般来说,各国的金融融监管内容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即预防性监管、保护性监管等。1、预防性监管是金融监管当局为了防范或缩小由于金融机构内控不严引起的各种风险而采取的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市场准入管理、资本充足性管理、业务范围管理、流动性管理、风险控制。精品课件!精品课件!2、保护性监管1)存款保险制度是指国家金融主管部门为了保护存款人利益和维护金融业的稳健运行,在金融体系中设立负责存款保险的机构,规定本国金融机构必须或者自愿的按照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向保险机构缴纳保险金,进行投保的制度。近几十年来,许多市场经济国家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目前,中国尚未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如何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建立起中国正规、合理的存款保险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2)危机处理制度一国的中央银行或金融监管当局对有问题的金融机构进行财务援助和实施抢救的行动,从而实现将机构破产倒闭的发生率降到最低限度目标的制度。进行危机处理一般有贷款、兼并、担保等做法。可见,危机处理制度是一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最后一道安全防线,不少发达国家对此作了有益的尝试和不懈的努力。目前,中国虽然对一些有问题的金融机构也进行过抢救行动,但尚未建立起危机处理的制度。因此应加快建立危机处理制度。
本文标题:第二章 商业银行组织形式与模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505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