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病例讨论病例特点1.青年女性,反复腹痛2年,以脐周疼为主,放射至腰背部;近半年疼痛缓解,气促明显。2.反复出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我院查总IgE高,3.肺功能:重度外院胃镜、肠镜沈悌,等..继续医学教育.20(4)51-54.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分类反应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继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克隆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沈悌,等..继续医学教育.20(4)51-54.反应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药物过敏感染寄生虫结核衣原体皮肤病银屑病湿疹剥脱性皮炎继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结缔组织病类风湿关节炎Wegener肉芽肿结节性多动脉炎等肿瘤淋巴瘤各种实体肿瘤囊性纤维化内分泌疾病Adison病垂体功能不全免疫缺陷病IgA缺乏症移植物抗宿主病等间质性肾病克隆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CEL)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骨髓增生性疾病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当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而不能找出其确定的病因时,称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IHES)。嗜酸性粒细胞组织损伤机制嗜酸性粒细胞通过释放细胞毒性物质造成组织损伤阳离子蛋白酸性磷酸酶、硫酸酯酶炎性细胞因子前体花生四烯酸衍生物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导致的常见疾病嗜酸性粒细胞肺炎(PIE)表现为干咳、低热,痰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肺X线检查呈游走性斑片影,多于四周内痊愈。不伴心脏、神经系统及其他系统损害.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常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史,并与某种食物有关表现为呕吐、腹痛、腹泻重者可发生梗阻,少数出现脱水。胃镜可见粘膜皱襞粗大,呈乳头状或息肉样改变活检显示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慢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可能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有学者认为是与寄生虫(钩虫、蛔虫等)和药物(呋喃妥因等)所致的变态反应有关。为肺部嗜酸粒细胞浸润的一种消耗性疾病。1/3-1/2的患者有特异体质、过敏性鼻炎或鼻息肉。2/3以上患者原无支气管哮喘史,而在患本病数月前发生哮喘,或同时发生哮喘。病理肺间质、肺泡和细支气管内有大量成熟嗜酸粒细胞,少量组织细胞和淋巴细胞,肺泡中可见细胞内含有嗜酸性颗粒和尖棱结晶的多核巨细胞,此为本病的病理特点。有些肺小血管,主要是肺静脉有血管炎,有时见多核巨细胞及嗜酸肉芽肿。临床表现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发热、体重减轻、盗汗。咳嗽多粘痰,伴气急和咯血。周围血嗜酸粒细胞比例多在20%-70%。疾病进展后可出现进行性气短,严重者可发生呼吸衰竭。部分可出现淋巴结肿大及肝大。40%的CSS可先出现肺浸润、哮喘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而后出现系统性血管炎的表现。大多患者周围血白血病中度增高,60%-90%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3的患者周围学嗜酸性粒细胞不增高。血清IgE增高,痰及灌洗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肺功能:中、重度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功能减低。伴哮喘时可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胸部X片显示不呈段或叶性分布的周围片状阴影,病变边缘模糊,常为双侧分布,“肺水肿反转”即位于肺外周。也可有不典型表现,弥漫磨玻璃影、结节影。肺内病变为非游走性,未治疗可持续数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48h内症状和胸片可迅速消失。在同一局部可反复发生,数年后变为纤维化或蜂窝状改变。诊断根据典型病史、病程及X线表现等可辅助诊断。肺泡灌洗液嗜酸性细胞增多及诊断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进一步确诊。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初始剂量泼尼松30-60mgqd。常于口服激素6小时体温下降,2-3天低氧血症纠正,2周完全症状消失,胸片显著改善,可遗留纤维化改变。因停药较易复发,疗程4-6周、至数月或数年。本病可多次复发,但复发后激素依然有效。预后好,偶可自愈。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churg-strauss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导致的常见疾病Churg-Strauss综合征(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血管炎)男性多于女性早期为反复鼻窦炎和哮喘逐渐出现发热、关节肌肉疼痛,呼吸道症状加重,为血管炎期X线检查为斑片状或结节状浸润,可形成空洞皮肤、肾脏和神经均可受累pANCA阳性概述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又叫churg-strauss综合征,是一类原因不明,主要累及中小动脉的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患者常伴有哮喘或变应性鼻炎,主要累及肺、心、肾、皮肤和外周神经,一般预后较好,但侵犯重要脏器和治疗延误后预后不佳.病因本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故其发病机制也仅为一些学说.如有学者认为可能与遗传素质、家庭史、寄生虫、乙型肝炎病毒及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病理生理病理变化示坏死性血管炎,血管壁及血管外肉芽肿形成,组织内嗜酸粒细胞浸润,病变累及全身,特别是肺和心和皮肤临床表现呼吸系统:CSS呼吸系统累及为多见,变应性鼻炎常为初始症状,哮喘亦为主要表现之一.后期多数患者呈现肺内浸润性病变,胸片为游走性片状影.临床表现皮肤表现:仅次于呼吸系统症状,常出现皮疹及皮下结节,后者为特征性表现,但相对少见.病理为嗜酸细胞浸润性结节.临床表现心脏:为CSS主要靶器官之一,由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心肌及冠状动脉血管炎引起主要表现为急性缩窄性心包炎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心脏受累常为CSS的主要死亡原因行心肌活检可能会发现嗜酸性细胞浸润临床表现消化系统:CSS累及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症状,以腹痛腹泻及消化道出血常见,严重者可有穿孔.当严重肉芽肿形成时,可出现结节性肿块,同时亦可以引起腹膜炎,腹水内有嗜酸细胞.临床表现关节和肌肉:主要表现为游走性关节炎,CSS早期出现小腿肌肉痉孪,以腓肠肌受累最特征性.临床表现肾脏:肾脏累及较少见,如为肾小管受累主要表现为镜下血尿蛋白尿,可自行缓解,极少进展为肾功能衰退竭.诊断标准哮喘史血嗜酸粒细胞>10%(白细胞分类)单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游走性或一过性肺浸润,固定性浸润不属于此项。鼻窦病,病史有极性或者慢性鼻窦痛或压痛,或X线片示鼻窦不透明。血管外嗜酸粒细胞,活检示动脉,微动脉、微静脉外的组织有嗜酸粒细胞堆积。有四项符合即可诊断为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治疗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对重症患者可每日静脉注射甲泼尼龙0.5~1g,连用3~5天后改为泼尼松40~60mg/d口服8周左右,酌减其量,维持治疗1年以上。若单纯激素治疗效果不佳可加用环磷酰胺或硫唑嘌呤预后在糖皮质激素应用之前,本病被认为是不治之症,主要死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哮喘发作频繁及全身血管炎进展迅速者预后不佳。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甚至加用环磷酸胶以来使本病预后明显改善,5年生存率从25%上升50%以上嗜酸性胃肠炎EG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定义EG:是一种胃肠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胃肠道水肿增厚为特点。通常累及胃、近端空肠也可表现为嗜酸细胞性食管炎EE、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嗜酸细胞性结肠炎EC、肝脏、胆道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gastroenteritisEG病因EG病因不甚明确过敏原变态反应:一般-外源性/内源性过敏史:近半数个人/家族-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荨麻疹病史食物诱发:部分可由某些食物如牛奶、蛋类、羊肉、海虾或某些药物诸如磺胺、痢特灵和消炎痛等诱发IgE:某些人摄入特异性食物后,血中IgE水平增高,并伴有相应的症状本病与特殊食物过敏有关。1970klein根据EO浸润胃肠壁的程度分为:1.粘膜病变型:粘膜内大量EO浸润,伴明显的上皮细胞异常,肠绒毛可完全消失,导致失血、缺铁、吸收不良和蛋白丢失等;2.肌层病变型:浸润以肌层为主,胃肠壁增厚,呈结节状,导致狭窄与梗阻塞;3.浆膜病变型:浸润以浆膜为主,浆膜增厚,并可累及肠系膜淋巴结,有腹水形成。EG病理改变EO在胃肠道浸润甚广,按浸润范围可分为:局限型以胃窦部最多见,肉眼所见为坚实或橡皮样、平滑、无蒂或有蒂的息肉状肿块,突入腔内可导致幽门梗阻弥漫型往往仅引起粘膜水肿、充血、增厚,偶见浅表溃疡和糜烂。肠道病变多为弥漫型,受累肠壁水肿、增厚、浆膜面失去光泽、有纤维渗出物覆盖各型临床特点-弥漫型(一)弥漫型:多见于30~50岁,男性女性。病程-数十年。80%病人有胃肠道症状:上腹部痉挛性疼痛,伴恶性、呕吐、发热,发作无明显规律性,可能与某些食物有关,抗酸解痉剂不能缓解,但可自行缓解。1.粘膜为主者: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腹泻、吸收不良、肠道蛋白丢失、低蛋白血症、缺铁性贫血及体重减轻等。约50%--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荨麻疹。粪便潜血试验阳性,可有夏科雷登结晶。80%-外周血EO增高。血清蛋白降低,D-木糖耐量试验异常。钡餐检查正常或显示粘膜水肿征。内镜检查可见粘膜充血、水肿或糜烂。活检有EO浸润。2.肌层为主:引起胃、小肠壁显著增厚、僵硬。常出现幽门梗阻或小肠不完全性梗阻。钡餐检查显示幽门狭窄,蠕动减少或胃窦多个息肉样充盈缺损。诊断靠胃、小肠活检,可见广泛成熟的EO浸润到粘膜下,并通过肌层向浆膜层延伸。3.浆膜下层为主者:常腹水或胸水,其中含大EO。剖腹探查常见小肠浆膜增厚及EO浸润。胃浆膜病变可见类似改变。各型临床特点-局限型(二)局限型:多见于40~60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患者过敏史不明显.主要症状为上腹部痉挛性疼痛、恶心、呕吐,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外周血象仅少数有EO增多。钡餐造影:胃窦增厚、僵硬、胃窦部狭窄,可有光滑圆形或卵圆形及分叶状充盈缺损,类似肿瘤。内镜检查:息肉样肿块,粘膜充血、水肿,易误诊为肿瘤或克隆病。少组织检查可见大量EO浸润。嗜酸细胞性胃肠炎诊断-Leinbach标准(1)进食特殊食物后出现胃肠道症状和体征。(2)外周血EO增多。(3)组织学证明胃肠道有EO增多或浸润。外周血和骨髓EO增高是EG的重要特点,也是诊断EG的主要线索。有统计EG患者外周血EO异常者占90.5%嗜酸细胞性胃肠炎诊断-Talley标准(1)存在胃肠道症状。(2)活检病理显示从食管到结肠的胃肠道有1个或1个以上部位的EO浸润,或有放射学结肠异常伴周围EO增多。(3)除外寄生虫感染和胃肠道以外EO增多的疾病,如结缔组织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克罗恩病、淋巴瘤、原发性淀粉样变性Menetrieri病等。5辅助检查-食物过敏食物过敏实验多抗原阳性--确定可食入和可吸入过敏源皮肤点刺实验(skinpricktesting,SPT)-用来检测IgE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皮肤斑贴实验(skinpatchtesting,APT)-用来检测Th2淋巴细胞介导的迟发性Ⅳ型超敏反应.嗜酸细胞性胃肠炎、食管炎治疗本病的治疗原则是去除过敏原抑制变态反应稳定肥大细胞1.饮食的控制对于确定的或可疑的过敏食物或药物应立即停止使用。没有食物和药物过敏史者,采取序贯法逐个排除可能引起致敏的食物,诸如牛奶(特别在儿童)、蛋类、肉类、海虾、麦胶制品以及敏感的药物。许多病人在从饮食中排除有关致病食物或药物后,腹部疼痛和腹泻迅速改善,特别是以粘膜病变为主的病人,效果更明显。虽然饮食控制不一定能治愈本病,但一般在制定治疗方案时,总应把饮食控制作为基本措施,而首先应用。2.糖皮质激素良好疗效:多数病例在用药后1~2周内症状即改善;浆膜型患者腹水在激素应用后7~10天腹水完全消失。个别病例激素治疗不能完全消除症状,加用硫唑嘌呤常用良好疗效(每日50~100mg)。美国胃肠病学会提出的诊治共识中指出:可以应用氟替卡松作为EE的短期治疗,但并不推荐作为长期维持治疗方案.初始剂量为儿童440-880μg/d,青少年和成人880-1760μg/d,分2-4次应用,疗程6-8wk。具体方法为用嘴包严.喷雾器,将喷出的粉末咽下后30min内禁止漱口、进食和饮水.泼尼松20-40mgqd,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维持。3.抗过敏治疗激素无效可使用,色苷酸二钠系肥大细胞稳定剂,40-60mgtid,疗程6周-5个月。4.手术治疗病变局限以肌层浸润为主
本文标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510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