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与药理研究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与药理学研究药理教研室陈长勋中药复方是指由两味及两味以上中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按照“君臣佐使”组成原则及配伍理论而组成的方剂。一、中药复方药理学研究目的意义1.复方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通过复方的药效学研究,有利于阐明复方功效、主治的现代科学内涵。2.揭示复方配伍原理,优化组方,创制新方。3.探索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苏合香丸:温通开窍,行气化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白术、青木香、乌犀屑、香附子、朱砂、诃黎勒、白檀香、安息香、沉香、麝香、丁香、荜茇,龙脑、苏合香油,薰陆香。治疗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获良好止痛作用。对苏合香丸中15味药物进行了筛选。先开发出冠心苏合丸(苏合香、冰片、制乳香、檀香、青木香)具有理气宽胸,止痛等功效,嚼碎服用于心绞痛,胸闷憋气。后又开发出苏冰滴丸(苏合香酯、冰片)能芳香开窍,理气止痛。用于胸闷、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及冠心病,发病时含服或吞服可迅速缓解症状。当归龙荟丸(11味,功效:清肝胆实火)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疗效确切,拆方研究后发现,青黛是主要的有效药。继而发现从青黛中提取分离的有效成分靛玉红,用其治疗314例,有效率87.26%。靛玉红与当归龙荟丸、青黛比较,具有疗效高、效果快、剂量小、副作用轻等特点。人工合成的靛玉红类似物-异靛甲,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优于靛玉红,而且消化道反应较轻。二、中药复方研究的主要切入点复方研究的核心是药物间的合理配伍。合理配伍的目的:使药物具有高效、低毒、稳态的特点。以配伍关系研究作为切入点是开展对复方研究的一条合理途径。1、配伍的基本原则:七情和合七情是指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李时珍曰:“相须者,同类不可离也。相恶者,夺我之能也。相使者,我之佐使也。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反者,两者不合也。相杀者,制彼之毒也”。相须:指功效相同的药物伍用助长疗效。桂枝与麻黄相须为用使发汗解热作用加强。当归、川芎:组方为佛手散,中医妇科常用于养血活血,调经止痛。现代研究:当归、川芎水提醇沉液相互增强效应,能明显抑制在体子宫的自发活动。相使指功效不同的药物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功效。如大黄与黄芩伍用,能提高黄芩清热泻火解毒的功效。相畏一种药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天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即生半夏或生南星畏生姜。相杀即一药消除另一药的毒性或不良反应,如生姜与半夏同用可拮抗半夏的毒性。相畏、相杀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个不同角度的提法。相恶是指两药合用后能互相牵制而使作用抵消或药效消失。如人参与莱菔子合煎,人参中的有效成分之一,Rg1的煎出率比人参单独煎煮明显减少。耐缺氧和负重游泳实验中,莱菔子、人参配伍组与人参组比较,小鼠抗应激能力明显减小。瓜蒌加黑附片可使单味黑附片兴奋蛙心的作用消失。相反是指两药合用后可能发生不良反应或毒性。甘草与芫花合用毒性增加。无论是灌服还是腹腔给药,其LD50均比单味药小。甘草反甘遂,在煎煮过程中,甘草中的甘草皂苷有助溶作用,增加了甘遂的毒性成分甾萜类物质的溶出率,使煎液的毒性增加。两药配伍用药原则要求:①充分利用相须、相使配伍,产生增效协同作用。②应用烈性、有毒药物时,相畏、相杀配伍,以消除或减弱毒性。以上均为用药之所求。③避免相恶、相反配伍导致药效拮抗或增强毒性导致不良反应。药对研究——七情关系的最基本形式。药对是指在中医方剂中两味药物相对固定,经常成对出现的配伍形式。桂枝与麻黄,生姜与半夏,白术与枳实,苍术与厚朴,黄芪与当归,芍药与甘草,人参与附子等。人参与附子单独使用在改善心肌收缩功能方面虽然均有一定作用,而两者配对使用可使心衰豚鼠的平均动脉压,心内压(LVP)及LVdp/dtmax增加的幅度明显提高,产生协同作用。芍药与甘草合用使松弛肠道平滑肌作用增强。低浓度时,芍药苷和甘草苷两种成分各自均不能在小鼠横隔膜上显示神经肌肉结合部位阻滞作用,但低浓度合并给药则出现显著阻滞效果。2.主从有序原则研究:“君、臣、佐、使”。形象地表示了药物在方中的主次地位与从属关系。“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复方中各味药物间既有相互配合,又有相互制约,紧密联系,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最大的治疗效果。君药:为方中治疗主病或主证起主要作用的药物;臣药:为辅助君药治疗主病、主证的药物,或为针对兼病、兼证起主要作用的药物;佐药:为治疗兼证或制约君药、臣药偏性的药物;使药:为引经或起调和作用的药物。吴茱萸汤具温中补虚,降逆止呕功效。实验证明,此方能解除胃痉挛,确有显著镇吐作用。吴茱萸在抑制胃运动和镇吐中起主要作用,为君药;生姜有止吐作用,并与吴茱萸协同,增强其效应为臣药;人参、大枣本身并无镇吐作用,但仍可加强整方的止吐效果,同时减小毒性。复方效应不是若干药味简单、机械的凑合所能产生的,而是通过药与药之间合理的组合,互相协同所形成的综合结果。3.剂量配比研究:“药味加减,剂量的大小,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方中的药味加减固然重要,但即使药味不变,某些药物剂量的改变也会引起整方药效的改变。两个不同剂量配比的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动物模型血粘度的影响1方黄芪为2方的2倍,其它药物的剂量固定不变。两种配伍的复方用同样的方法制备成每毫升含生药1g的水煎液,两组模型动物分别口服剂量相同的1号或2号方,5g/kg,连续2天,结果发现,两方均有改善血粘度的作用,而1方的作用强于2方。用避暗法和水迷宫法测定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结果:当归芍药散中归芍比为1:1.34时,既能明显改善小鼠被动回避障碍,又能明显改善小鼠空间辨别障碍,降低东莨菪碱所致的被动回避障碍,益智作用最佳。探讨芍药甘草汤中芍药与甘草不同配伍比例对大鼠痛经及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方法:采用催产素所致的大鼠子宫剧烈收缩作为痛经模型,以大鼠扭体次数及扭体发生率为观测指标进行镇痛疗效观察,以放免法检测大鼠血浆β-EP含量。结果:芍药甘草汤三种配伍比例(1:1、2:1、3:1)中,以3:1的比例组作用最显著。其临床治疗痛经症的作用可能与升高血浆中β-EP含量有关。国家科技部将《方剂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列入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对方剂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复方丹参方药效物质和作用机理研究”项目是其中的一个子课题。课题组明确了该方的药效物质和作用机理,使复方丹参方由传统的经验组方过渡到有现代科学依据的新组方,并重新确定了丹参、三七全成分及组分的最佳比例范围和冰片最佳剂量。新的配比方成功转让,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丹参与三七组成的复方丹参:三七=5:3时三七增加丹参有效成分的溶出率最佳。。三、复方配伍研究的思路(1)中医理论思维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理论思维主要是从研究传统医学文献入手搞清楚在中药饮片这一层次的配伍规律。传统文献提供的理论指导可以帮助我们站在前人已获成就的基础上向科学的高峰攀登,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原始探索。复方的配伍研究应加强现代科学分析方法。不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实验研究,中医药的发展就不可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不可能有质的飞跃。(2)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选方合理疗效确切组方简练(3)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所选的药理学指标或生物学活性指标应尽可能与临床主要治疗作用接近。在正常或“病”、“证”的病理模型动物上进行的药理研究,并不能完全代表人体疾病所出现的“证”或“病”。四、复方配伍对药物成分与作用环节影响的研究1.制剂过程中配伍对药物成分的影响:观察内容主要包括配伍后各药原有所含化学成分在制剂过程中是否发生了质的变化或量的变化。麻黄汤由中药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等组成,麻黄平喘的主要药效物质是麻黄碱,桂枝的镇痛解热成分是桂皮醛,杏仁的镇咳成分是苦杏仁甙。研究表明,复方中的苦杏仁甙分解成的苯甲醛,与桂皮醛一起同麻黄碱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化学成分,该化学成分在热水中分解后,可发挥药效作用。白芍所含芍药苷在桂枝汤中可水解成去苯甲酰基,而单煎白芍或白芍与炙甘草配伍,则芍药苷并不水解。提示:复方配伍过程中存在化学反应。同一单味中药,在不同的方剂中发生的反应可能不同。当归补血汤单煎与合煎药化学成分分析黄芪与当归主要化学成分不相同,个别成分两药均有,但含量不一。当归补血汤合煎与黄芪、当归单独煎煮,对比研究发现,两药配伍后煎液中并无新成分的产生或主要化学成分消失,但某些成分有含量上的变化。参麦散单煎与合煎成分的区别人参单煎人参、麦冬、五味子合煎,→人参皂苷Rb1,Rb2,Rc,Rd,Re,Rg1;Rg3,Rh1Rg2,Rg3,Rh1成为复方中的主要人参皂苷。大黄牡丹汤全方和拆方不同组合配伍煎液中总蒽醌、结合蒽醌和丹皮酚的含量观测大黄牡丹汤由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仁和芒硝组成。为治疗肠痈的代表方剂。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大黄蒽醌衍生物具有泻下抑菌等作用,丹皮所含丹皮酚具有抗菌消炎等作用,与该方通里攻下功效相符。全方煎煮液中总蒽醌、结合蒽醌和丹皮酚的含量最高。附子同甘草配伍后煎液中的乌头碱含量减少将四逆汤中的附子、干姜用量固定,甘草取6个不同剂量,组成6个不同配比的四逆汤,取其煎液,测定其乌头碱的含量。结果表明附子同甘草配伍后煎液中的乌头碱含量减少,减少的程度随甘草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两者呈负相关。附子甘草配伍对附子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煎出量的影响(n=3)*注:10g指每10g生药附子配伍药物乌头碱(mg/10g)RSD(%)次乌头碱(mg/10g)RSD(%)总量(mg/10g)附子0.013729.150.86645.100.8801甘草+附子0.000000.000.11903.320.1190人参畏五灵脂的化学物质基础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人参单煎对照液及人参与不同剂量五灵脂配伍后水煎液的人参皂苷含量。结果:与五灵脂合煎,煎液中人参皂苷含量减少。五灵脂配伍剂量的增加与人参皂苷减少呈正相关。相反,人参与五灵脂水提后的残渣中参皂苷含量随着五灵脂加入量的增加逐渐增多。结论:“人参畏五灵脂”有一定科学道理,五灵脂可以抑制人参皂苷在水溶液中的溶出。配伍增效减毒的可能机制(1)组方后可能产生新有效成分,是复方效应不同于单味药的原因之一。(2)药物组方后共煎,相互影响,增加或减少某种药物成分的煎出率,可能是复方效应不同于单味药的主要原因。(3)组方后不同药物的化学成分在不同靶点上可以产生协同效应而不一定是煎煮时成分变化所致。药物在共煎过程中有效成分损耗芍药汤由芍药,大黄,黄芩,黄连,当归,槟榔,木香,肉桂,甘草等组成,主治湿热痢疾。黄连单煎:黄连素含量100%。芍药汤全方合煎黄连素含量下降95.2%芍药汤去大黄合煎黄连素含量下降53.3%芍药汤去甘草合煎黄连素含量下降74.9%芍药汤去黄芩合煎黄连素含量下降67.5%芍药汤去大黄、黄芩、甘草合煎黄连素含量下降8.8%煎煮条件一致,各种煎液中黄连生药的含量一致。黄连亦降低合煎液中大黄素,黄芩苷等成分含量。2.配伍对药动学的影响目前用于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方法主要有两大类,即血药浓度法和生物效应法。生物效应法主要有药理效应法、药物累积法和微生物法。复方中药与药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仅表现在共煎过程中化学组分发生质与量的变化,还表现在有些化学成分会对其它化学成分的体内过程产生影响。芍药促进甘草有效成分吸收大鼠分为2组,分别灌服单味甘草汤及芍药甘草汤,灌服的量以所含甘草酸计算,均为500mg/kg,灌服药液后间隔一定时间取血,制备血浆,用HPLC测定甘草酸和甘草次酸含量。结果:芍药甘草汤组对甘草次酸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单味甘草组15.7倍,对甘草酸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单味甘草组的44.1倍。结论:甘草伍用芍药能显著提高甘草酸、甘草次酸的生物利用度。参数栀子柴芩承气汤AUC0-24(mg/L.min)30.35±12.32243.88±71.78Tmax(min)3
本文标题:中药复方物质基础与药理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538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