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考考你你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设计者是谁吗?梁思成林徽因徐志摩金岳霖梁思成——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梁思成(1901—1972),中国现代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广东省新会县人。梁启超的长子,生于日本东京,卒于北京。毕业于清华学校。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1928年回国工作,创建中国第一个建筑系——东北大学建筑系并担任系主任至1931年,他是中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他长期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为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做了开创性的工作,1943年写成《中国建筑史》(第一次对中国古建筑特征及其发展历程作出系统的论述)。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并担任系主任直至逝世。1940年10月至1947年,任美国耶鲁大学聘问教授、联合国总部大厦设计委员会成员。在此期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3年起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20世纪50年代他曾对北京城区改造、文物保护等方面提出很多建议,被称为“古建筑的保护神”。著有《梁思成文集》zūnwǔlǒngmiùfāng鳟鱼厢庑瓦垄荒谬梁枋zuómojuānxījǐyǔ琢磨水波涓涓嬉戏给予yánlángyíxiézhuàng檐廊颐和园谐趣园一幢房子liáodì寥寥几笔左睇右盼字音字形理解词语层出不穷:形容事物连续出现,没有穷尽。惨淡经营:费尽心思从事某种事情。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荒谬绝伦:形容可笑,绝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引人入胜:胜:胜境。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万变不离其宗:宗:宗旨,目的。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殊途同归。悠然自得:形容自由清闲,心情舒畅。解题:千篇一律:千变万化:艺术创作中的重复。艺术创作中的变化。通感:指人的眼、耳、鼻、舌、身等身体感觉器官的感觉在审美活动中可以互相沟通,心理学称之为“联觉”。西方美学理论称为“通感”。“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是说在时间的持续、空间的持续或时间、空间的综合持续中,艺术创作的重复与变化。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比如:欣赏建筑的重复与变化的样式会联想到音乐的重复与变化的节奏;又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又比如,“你笑得很甜”,这就是通感。“甜”是用来形容味道的,这里却用形容味觉的词来形容视觉,就是通感。本文中“通感”是指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相通的艺术规律,是事物间具有共性或共同特点的创作在人的认识上的一致反映。修辞方法“通感”:“以感觉写感觉”。解题:“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分别指什么?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文章的副标题用了“通感”一词,它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明确:前者指艺术创作中的重复,后者指艺术创作中的变化,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不同的艺术门类具有共同特点和相通的手法,欣赏者对此产生了具体的感受和认同,谓之“通感”。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的表现形式都有重复和变化的辩证统一的特点,在人的认识上得到一致反映。作者用“通感”一词说明这种现象。1、划分文章的段落,并概括大意。2、本文的主旨是什么?3、文章的写作目的是什么?阅读思考:全文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创作上的重复与变化特别重要。第二部分(第2段至第7段),举例论述音乐艺术、舞台艺术、绘画艺术创作中都是通过重复与变化来突出某一种艺术效果。第三部分(第8段至第16段),举例论证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物形象的艺术效果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划分文章的段落,并概括大意。重复与变化的辨证统一在建筑艺术创造中起着重要作用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本文通过解说音乐、绘画、建筑中的典型实例子,说明了有持续性的艺术作品应通过重复和变化而取得统一(这一艺术创作中具有共通性的重要规律),强调了这个规律在建筑艺术创造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应引起城市建筑规划设计人员的重视。第二课时在谈艺术创作中的重复和变化时,作者为什么要强调“持续性”?所谓的持续性包括几种?明确:这是前提,没有持续性就谈不上重复与变化。(1)时间的持续,如音乐(2)空间的持续(3)时间、空间综合的持续,如舞台艺术(舞蹈)、绘画作者从哪些艺术门类和哪些作品来分析这一观点的?结合课本内容,从艺术特点来看,这些艺术作品里重复的是什么?变化的又是什么?这些重复和变化的关系是怎样的?(1797--1828)奥地利音乐家舒伯特舒伯特在一八一七年夏天,写下《鳟鱼》这首快活且富戏剧性的名曲,当时他只有二十岁,两年后他又取用这段轻快的旋律,作为A大调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变奏曲的主題。故又称《鳟鱼五重奏》。此曲由钢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以及低音提琴等五种乐器组成的五重奏,曲中充满着优美的旋律,令人倍感亲切。《鳟鱼五重奏》中重复的是什么?变化的是什么?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风俗画)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相关链接:历尽劫难的《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全图)张择端(宋)所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和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市俗人事。从总体来看,可分为郊野、汴河、街市三大段在《清明上河图》中,重复的是什么?变化的是什么?相关链接:历尽劫难的《清明上河图》城郊:农村清明时节的田野景色:疏林薄雾掩映着农舍酒家,阡陌纵横、田亩井然。行人往来于途,或乘骑闲览,赏春踏青,或驱牲赶路。《清明上河图》(局部)相关链接:历尽劫难的《清明上河图》汴河:河面宽阔,水势清缓,几十艘货船散布其间,或沿岸停泊,或驶于中流。一座巨型的木拱桥横跨河上,将两岸街市相连,有人称它为“虹桥”。相关链接:历尽劫难的《清明上河图》街市:城内街市交错纵横,房屋鳞次栉比,酒楼店铺百肆杂陈,招牌幡幔目不暇接,饮食百货应有尽有。重复的是树木、船只、房屋,特别是无尽的瓦垄的一些共同特征。城郊、街市、汴河这三段景物又不尽相同,这三段组成了一个统一的画面,从商业、交通、漕运、建筑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角度,集中体现了12世纪我国的都市生活面貌.临韦偃放牧图李公麟(宋)韦偃是唐代中期画马名家,李公麟此图虽题为摹仿韦作,所画马一千二百余匹,牧者一百四十余人,场面极为壮阔。填写表格段落艺术门类举例重复什么变化什么共同之处2、3音乐鳟鱼五重奏不断地重复,重复与变化和谐统一4舞蹈几乎所有的舞蹈5、6、7绘画《清明上河图》《放牧图》在建筑艺术中,作者举了哪些事例来突出重复和变化的和谐统一?人民大会堂故宫谐趣园颐和园的长廊被称为廊中之冠,是中国园林建筑中独一无二的珍品,以曲折多变,建筑精美而著称于世,远望如一条彩带,蜿蜒于万寿山与昆明湖之间。长728米,彩绘14000多幅(2秒钟一幅,需8小时),随万寿山的高低,昆明湖的曲折而起伏变化.颐和园(局部)长廊(内)颐和园长廊长廊(外)颐和园长廊颐和园(花窗)文章在谈颐和园的长廊时来了个大胆的设想:“那八百米长廊的几百根柱子,几百根梁枋……”用了20个“一根”。连用20个“一根”的表达效果怎么样?20个“一根”在语言上就给人以厌烦感,让人无法接受。也就是说,长廊的柱子,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不同的形状,千篇一律的圆柱才能给人以特殊的感受,长廊需要的是重复,不是变化。思考:段落内容特点共同之处9人民大会堂各列柱子高低大小略有不同10、11北京故宫的前三殿、后三殿、廊、庑、楼、门等在时间持续的同时,空间也连续地“流动”。时间与空间,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在北京故宫中达到了最高的境界12、13颐和园里的谐趣园、颐和园的长廊(与北京故宫相同,)无尽的重复,千篇一律之尤者14临湖回廊墙上的花窗各具一格,千变万化凡是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既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作者在建筑方面用了较多的篇幅来阐明观点。是不是我国所有的建筑设计都做到了重复和变化的统一?明确:有些住宅区要么“只千篇一律”,要么“只千变万化”。只重复而无变化,就必然显得单调枯燥;只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在艺术创作中,特别是建筑对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的作用,那该怎么做?明确:我们既要百花齐放,丰富多彩,又要避免杂乱无章,相互减色;既要和谐统一,全局完整,又要避免千篇一律,单调枯燥。这恼人的矛盾是建筑师们应该认真琢磨的问题。文中表现“通感”的句子1、整幅手卷就是无数匹马的重复,就像一首乐曲,用“骑”和“马”分成几个“主题”和“变奏”的“乐章”,表示原野上低伏缓和的山坡的寥寥几笔线条和疏疏落落的几棵孤单的树就是它的“伴奏”。2、水波涓涓的伴奏也不断地重复着,使你形象地看到几条鳟鱼在这片伴奏的“水”里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嬉戏,从而使你“知鱼之乐”焉。3、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4、但是,谁能不感到,从天安门一步步走进去,就如同置身于一幅大“手卷”里漫步;在时间持续的同时,空间也连续着“流动”。5、且先以这样的花窗小小变化,作为廊柱无尽重复的“前奏”,也是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6、大胆来个荒谬绝伦的设想:那八百米长廊的几百根柱子,几百根梁枋,一根方,一根圆,一根八角,一根六角……;一根肥,一根瘦,一根曲,一根直……;一根木,一根石,一根铜,一根钢筋混凝土……;一根红,一根绿,一根黄,一根蓝……;一根素净无饰,一根高浮盘龙,一根浅雕卷草,一根彩绘团花……;这样“千变万化”地排列过去,那长廊将成何景象!中央电视台国家大剧院马来西亚的双子星塔阿拉伯塔七星级酒店有人认为,虽然本文的副标题写的是“音乐、绘画、建筑”,但文章重点是谈建筑,谈音乐和绘画也是为了谈建筑,你同意这样的看法吗?谈音乐和绘画确是为了谈建筑,文章倒数第二段里写到“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如果没有了前文的音乐和绘画,那么“手卷”和“乐曲”的说法就失去了依托。思考: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梁思成思路:观点分析音乐舞蹈绘画大会堂统一建筑故宫内容:颐和园有些住宅结构:总分重复变化只重复只变化持续重复特别作品变化重要拓展:随笔(文体形式)随笔,顾名思义:随笔一记,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随笔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由法国散文家蒙田所创的。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或指听课、读书时所作的记录。随笔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写随笔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者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者是一个新观点……总之,随笔之“随”字,正是突出了其如同邻家大婶般亲切与平易近人的特点。母子两人到一座城市的景区旅游他们坐了很长时间的汽车终于来到了那座城市他们走遍了景区的道路欣赏了景区的表演赞叹了景区的古建筑两人其乐融融母亲说:现在我还年轻你说咱俩要去玩儿的地方我拿着钱等到我老了我说咱俩要去玩的地方你拿着钱我们一起去旅游真的有一天母亲老了她说着要去玩儿的地方儿子拿着钱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爱情啊,少有人懂是什么,似乎就是有保质期的食品,不管以前有多么样的美味,可过了保质期,你就会知道它是多么难以下
本文标题:《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545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