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79沈阳市十二五规划
沈阳市十二五规划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布时间:2011年04月20日信息来源:市发改委前言“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沈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在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背景下,认真总结过去五年发展历程,科学谋划未来五年愿景目标,对于全市立足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沈阳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沈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集中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施政方针和战略意图,是各级政府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编制实施年度计划和制定各项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十一五”时期的主要成就“十一五”时期,全市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完成“五大任务”、加快实现“三大目标”,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基本完成了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任务,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新的突破。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015亿元,是2005年的2.1倍,年均增长1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07.4亿元,是2005年的3.7倍,年均增长29.7%,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效果显著;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65.4亿元,是2005年的2.6倍,年均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062.5亿元,是2005年的2.3倍,年均增长18.1%;全市经济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二、产业升级进程加快经济结构得到明显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6:50.7:44.7。工业规模迅速扩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9601.8亿元,是“十五”期末的4.4倍;新型产业体系框架基本形成,装备制造业等优势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其增加值已占全市工业的80.3%,带动了全市工业优化升级;金融、物流、信息、会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呈现较快发展态势,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52.8%,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显著增强;现代农业发展迅速,设施农业和高效特色农业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44.9%,农产品加工业逐步发展壮大,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度处于全国中上等水平,沈北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科技创新体系日益完善,创新环境明显改善,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达到304家,其中,国家级26家。三、发展空间显著优化按照做优发展空间的要求,积极拓展和优化发展空间。东西南北中各具特色的城市发展格局基本形成。航高基地、沈阳大工业区等重点区域和产业集群发展迅速。新城子区与辉山农业高新区合署办公,组建沈北新区。高效率、大规模实施了行政区划的调整,沈河、和平、大东、皇姑四个中心城区共增加面积130多平方公里,扩容近一倍,东陵区、浑南新区和航高基地“三区”实现合署办公,城市功能分区更趋合理。沈抚同城化、沈本一体化等区域合作势头强劲,城际连接带新城新市镇建设全面启动,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沈阳经济区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四、城市面貌发生重大变化城乡基础设施日益改善,综合服务功能显著提升,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建设不断加快。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运营,地铁2号线建设有序推进。沈抚大道等一批重点公路相继竣工,沈抚城际铁路建成通车,沈西工业走廊铁路及走行线工程业已完工,哈大客运专线、铁路东北环线、沈阳站西出口和沈阳北站北出口扩建工程正在建设,南北二干线、二环改造工程已分步实施。全市970条街路巷、1145个老旧小区、124座危险桥等修缮工程基本完工。生态市建设取得新进展,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末下降25.7%,超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沈阳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列为全国唯一的生态城市示范项目。东陵区、沈北新区和棋盘山开发区通过国家生态区验收,于洪区、苏家屯区和辽中县通过国家生态区(县)技术核查,和平、沈河、铁西、大东、皇姑和浑南城区成为省级生态城区,铁西区荣获“2008联合国全球宜居城区示范奖”。五、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沈阳经济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国务院批准,沈阳经济区改革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搬迁重组成效显著,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造取得积极进展,中小企业改制任务全面完成。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占全市经济比重达到65.5%,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圆满完成市区两级政府机构改革,清理了62个政府议事协调机构。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并走在全国前列,初步建立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城乡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111家。对内对外开放成效显著,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千万美元项目342个,新增世界500强投资企业30家,新批境外投资企业100家,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10.3%。累计引进国内规模以上企业(项目)7244个,总投资532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29个,10亿元以上的项目83个。成功举办奥足赛、世园会等重大国际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沈阳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六、和谐沈阳建设取得新成就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540元,年均增长15.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5元,年均增长14.7%。就业形势平稳,劳动关系基本和谐,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较低水平。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和大学生参加居民医保工作全面启动,农民工医疗工伤综合保险稳步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4%,基本实现全覆盖。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学前教育实现历史性突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国领先,实现全面免费,普通高中优质资源扩大,职业、高等、民办、特殊、民族和终身教育取得长足发展,沈阳成为国家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试验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任务圆满完成,艺术创作实现历史性突破,现代评剧《我那呼兰河》荣获国家文华大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沈阳金融博物馆、城市规划展示馆等一批场馆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人均预期寿命由“十五”末期的74.98岁提高到76.9岁。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5‰左右。“平安沈阳”建设扎实推进,打击刑事犯罪取得突出成果,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更加完善,“黄赌毒”、“三黑”等社会治安热点问题得到全面整治,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对社会治安状况的满意度显著提升,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开创新局面。专栏1:“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指标名称单位“十一五”规划目标“十一五”完成情况绝对值年均增长(%)绝对值年均增长(%)地区生产总值亿元4192-457013-15501516.3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2109232.46.4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1886-226414-182540.519.7工业增加值亿元1636-196414-182294.120.8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2096132242.214.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8000—9601.834.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0570-1217015-205007.4(*15844.3)29.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15-20465.42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亿美元*16415*245.3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1630122062.518.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800012.52054015.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900012.51000514.7城镇化率%70—76.1—城镇登记失业率%5△-0.93.2—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平方米283.7315.8注:“*”表示5年累计数值;“△”表示增加百分点。第二节“十一五”时期的基本经验过去五年,沈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主要得益于始终紧紧围绕沈阳振兴发展的伟大实践,创造性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步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轨道。第一,始终坚持又好又快发展不动摇,不断优化空间布局,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速度、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第二,始终坚持咬定目标不动摇,紧紧围绕完成“五大任务”和实现“三大目标”,保持发展激情,创新工作方式,以重点工作的突破带动全局工作。第三,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一批具有牵动力的重大项目,以开放调结构、增后劲、促发展。第四,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动摇,深入实施各项民生工程,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沈阳振兴发展的成果。第三节“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环境“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在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沈阳所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所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一、加快发展的新机遇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从自身看,沈阳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三大发展机遇:一是国家深入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为沈阳提供了长期、稳定的政策环境。二是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注入了强大动力。三是承办第十二届全运会,为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加快大浑南建设、做大中心城市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与此同时,沈阳积累了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雄厚基础和有利条件:“铁西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暨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称号的获得,标志着沈阳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金融商贸开发区获得“中国金融生态区”和“中国最具竞争力金融开发区”称号以及金融街的长足发展,标志着成为东北区域金融中心的条件更加成熟;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浑南新区、沈北新区、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航高基地等一批重点发展空间的形成,增强了空间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和承载能力;基础设施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的不断增强,明显提升了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要求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从国内看,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从自身条件看,在过去一轮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沈阳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步伐不断加快,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仍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具有牵动力和影响力的重大项目相对较少,经济运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尚未形成,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尚显不足,发展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空间布局和利用不尽合理,主体功能区有待进一步培育;作为中心城市的承载力相对薄弱,辐射和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管理需要加强
本文标题:79沈阳市十二五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552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