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葡萄黑痘病症状葡萄黑痘病是每年葡萄园中较早发生的一种病害,主要侵染植株的幼嫩组织,葡萄幼嫩的叶片、叶柄、果实、果梗、穗轴、卷须和新梢等部位都能发病。叶片发病后开始出现针头大小的红褐色斑点,周围有黄色晕圈,以后病斑扩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变成灰白色、稍凹陷,边缘暗褐色,并沿叶脉连串发生。症状叶脉受害后,由于组织干枯,常使叶片扭曲、皱缩,甚至枯死。产生长椭圆形或条形的暗褐色凹陷病斑,以后中央部分变为灰褐色,严重感病部位以上枝梢枯死。果实发病之初产生圆形深褐色小点,以后扩大,直径可达2~5毫米,中部凹陷,呈灰白色,外部深褐色,周缘有紫褐色晕,呈现典型的“鸟眼状”病斑。染病的幼果长不大,色深绿,味酸质硬、畸形,病斑处有时开裂。病原及发生规律该病由半知菌亚门痂圆孢属真菌所引起。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在病蔓、病梢和卷须中越冬,也能在病果和病叶中越冬。翌年4~5月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传播。侵入寄主后,菌丝体在寄主表皮下蔓延,以后形成分生孢子盘,产生分生孢子,重复侵染。该病的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带菌的枝条和苗木。在高温多雨季节,葡萄生长迅速、组织幼嫩时发病最重,天气干旱时发病较轻。组织愈幼嫩,愈易感病。防治方法•1.冬季清园。结合修剪彻底剪除病枝、病果,剥除老蔓上的枯皮,集中烧毁。•2.使用铲除剂。在葡萄发芽前喷洒1次铲除剂,消灭越冬潜伏病菌。常用的铲除剂有3-5度(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150倍药液。防治方法•3.在葡萄展叶后至果实着色前,每隔10-15天喷1次果鲜宝3000倍液或6%富高1500倍液喷雾或波尔多液。喷药的次数和具体时间根据气候条件和葡萄生长情况而定,最为重要的是新梢20公分时和开花前和落花后这三次喷药必须认真抓好。防治方法•4.外引苗木、插条的彻底消毒是葡萄新发展区预防黑痘病发生的最好方法。一般在栽植或扦插前用3度石硫合剂或10%硫酸亚铁1%加粗硫酸浸条或喷布均能收到良好的预防效果。•5.3000倍果鲜宝或6%富高1500倍,每7-10天喷布1次,也可有效防止黑痘病的发生。防治方法•6.在黑痘病发生过的地区,在枝条长出3-4个叶片时应及时喷布一次波尔多液或3000倍的果鲜宝。尤其在雨后转晴时,对易发生黑痘病的品种如乍娜、玫瑰香、里扎马特等欧亚种品种一定要加喷1次果鲜宝或甲托。•7.若发现黑痘病的发生,可采用果鲜宝3000倍,烯唑醇3000-4000倍,苯醚甲环唑(世高)2500-3000倍。当炭疽病同时发生时,可立即采用果鲜宝3000倍药液进行防治。葡萄炭疽病症状•葡萄炭疽病主要为害接近成熟的果实,所以也称“晚腐病”。病菌侵害果梗和穗轴,近地面的果穗尖端果粒首先发病。果实受害后,先在果面产生针头大的褐色圆形小斑点,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并凹陷,表面产生许多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症状天气潮湿时涌出粉红色胶质的分生孢子团是其最明显的特征,严重时,病斑可以扩展到整个果面。后期感病时,果粒软腐脱落,或逐渐失水干缩成僵果。果梗及穗轴发病,产生暗褐色长圆形的凹陷病斑,严重时使全穗果粒干枯或脱落。病原及发生规律•该病是由子囊菌亚门小丛壳属真菌所引起。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患病枝蔓表层组织及病果上越冬,副梢带菌率很高,其次为果穗、结果枝、卷须、病果以及地面落果。温度在20-32℃时最适于分生孢子形成。检查枝蔓是否带有病菌,可于冬季将枝蔓剪成小段,放在保温培养皿内,然后置于25℃温度条件下,7天后检查,若带有病菌,病蔓上即可长出粉红色分生孢子团块。病源及发生规律•越冬病菌于6-7月开始形成分生孢子,通过风、雨及昆虫传播到果穗上。一般年份,病害从7月上旬开始发生,8月进入发病高峰期。病菌能直接从寄主表皮或皮孔、伤口侵入。病害的发生与降雨关系密切,降雨早,发病也早,多雨的年份发病重。果皮薄的品种发病较严重。早熟品种由于成熟期早在一定程度上有避病的作用,晚熟品种往往发病较严重,土壤黏重、地势低、排水不良、座果部位过低、管理粗放、通风透光不良均能招致病害严重发生。防治方法•1.秋季彻底清除架面上的病残枝、病穗梗和病果,并及时集中烧毁,消灭越冬菌源。•2.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摘心、绑蔓和中耕除草,为植株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同时要注意合理排灌,降低果园湿度,减轻发病程度。防治方法•3.春天葡萄萌动前,喷洒40%福美双100倍液或5度(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药液,铲除越冬病原体。开花后是防止炭疽病浸染的关键时期,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开始,每隔15天喷1次药,共喷3-4次。常用药剂有:果鲜宝3000倍液、喷克、科博600倍液,50%退菌特800-1000倍液、200倍波尔多液、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75%百菌清500-800倍液和50%多菌灵600-800倍液或多菌灵—井岗霉素800倍液。特别对结果母枝上要进行仔细喷布果鲜宝是一种残效期较长的药剂兼具治疗和保护作用,采收前1个月即应停止使用。•4.果穗套袋可明显减少炭疽病的发生,应广泛提倡采用。葡萄白腐病症状•葡萄白腐病主要为害果实和穗轴,也能为害枝蔓和叶片。果穗发病先从距地面较近的穗轴和小果梗开始,起初出现淡褐色不规则的水渍状病斑,逐渐蔓延到果粒。果粒发病后1周,病果由褐色变为深褐色,果肉软腐,果皮下密生白色略突起的小点。以后病果逐渐干缩成为有棱角的僵果,果粒或果穗很易脱落,并有明显的土腥味(据此可与穗轴褐枯病相区别)。症状•枝蔓发病多在受伤的部位,病斑初为淡红色褐色水渍状椭圆斑,以后颜色变变深,表面密生略为突起的灰白色小粒点。后期病蔓皮层与木质部分离、纵裂,纤维散乱如麻,病部两端变粗,严重时病蔓易折断,或引起病部以上枝叶枯死。叶片发病时先从叶缘开始产生黄褐色边缘呈水浸状的“V”形病斑,逐渐向叶片中部扩展,形成近圆形的淡褐色大病斑,病斑上有不明显的同心轮纹。后期病斑部分产生灰白色小点,最后叶片干枯,极易破裂。病原及发生规律•白腐病由半知菌亚门盾壳霉属真菌引起。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及菌丝体在病残组织中越冬,果园表土和树上的果穗、叶片及枝蔓的病残体都可成为病害的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借风雨溅杨传播,经伤口或水孔入侵。从幼果期至成熟期,病斑上可以不断散发分生孢子引起重复侵染。病源及发生规律•该病的发生与雨水和植株上的新伤口的形成有密切关系,雨季来得早,发病也早,高温多雨有利于病害的流行。由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各种伤口均易导致病菌侵入。土质粘重,排水不良或地下水位高时,发病较重。病害的发生与葡萄的生育期关系密切,果实进入着色期、成熟期后,感病程度明显增加。防治方法•1.秋末认真清园,彻底清除落于地面的病穗、病果;剪除病蔓和病叶并集中烧毁。冬季结合修剪,剪除树上病蔓,并将病残枝叶彻底烧毁。•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修剪,及时绑蔓、摘心、处理副梢和适当疏叶,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栽培上要注意改良架形,将果穗座果部位提高到距地面60公分以上,以减少发病。•3.合理施肥。生长前期以施氮肥为主,促进枝蔓生长;着果后以磷、钾为主提高植株的抗病力。防治方法4.座果后经常检查下部果穗,发现零星病穗时应及时摘除,并立即喷药。以后每隔15天复喷1次,至果实采收前为止,共喷3-5次。常用药剂有:45%果鲜宝水乳剂300倍液、6%富高1500倍液、50%退菌特8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0%可湿性福美双(赛欧散)700-1000倍液防治方法•5.对初发生白腐病的植株,应及时采用3000倍果鲜宝,3000-4000倍烯唑醇等治疗剂进行治疗。•6.在发病严重的地区,要推广果穗套袋技术。这样既能提高果品质量,也能防止病菌侵染,减少农药的喷施。防治方法•7.生长季若发生冰雹、暴风雨等自然灾害,在灾害发生后12小时以内必须喷布甲基托布津等药剂保护伤口,防止白腐病爆发。•8.对白腐病发生较严重的果园,除加强树体防治外,萌芽前可在树盘内地表面喷洒5度石硫合剂或进行地膜复盖,以减少越冬菌源的浸染葡萄裂果病症状•葡萄裂果病为生理病害,多发生在果实近成熟期,果皮连同果肉纵向开裂,容易滋生微生物引起霉变。发病条件•主要是由于土壤水分失调所致,即前期土壤过于干旱,果皮组织伸缩性较小,后期如遇连续降雨,或土壤浇水过多,果粒水分骤然增多,果实膨压增大使果粒纵裂。一般在灌溉条件差,地势低洼及土质粘重的果园,生理裂果发生较重。有的生理裂果是由于浆果排列过于紧密,果粒间相互挤压,或因果皮韧性差而发生裂果现象。防治方法•1.要及时排灌,即旱季适时灌水,雨季及时排水。•2.增施有机肥料,改良土壤结构,减少土壤水分波动。•3.保持一定着果量,适当调节果实着生密度。•4、缺钙引起的要补钙。葡萄穗轴褐枯病葡萄穗轴褐枯病•葡萄穗轴褐枯病,是巨峰系葡萄品种上的一种新病害,主要为害巨峰系品种。症状葡萄穗轴褐枯病主要发生在葡萄幼穗的穗轴上,果粒发病较少,穗轴老化后一般不易发病。发病初期,幼果穗的分枝穗轴上产生褐色的水浸状小斑点,并迅速向四周扩展,使整个分枝穗轴变褐枯死,不久失水干枯,变为黑褐色,有时在病部表面产生黑色霉状物,果穗随之萎缩脱落。症状发病后期干枯的分枝穗轴往往从分枝处被风吹断,脱落。幼果粒发病,形成圆形的深褐色至黑色小斑点,直径约2毫米,病变仅限果粒表面,随果粒长大,病斑变成疮痂状;当果粒长到中等大小时,病痂脱落,对果实发育无明显影响。病原及发生规律•本病由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中一种真菌所引起,主要发生在巨峰系品种花期前后,当果粒达到黄豆粒大小时,病害则停止发展蔓延。开花期低温多雨、穗轴幼嫩时,病菌容易侵染。病源及发病规律葡萄品种间发病程度差异明显,巨峰系品种发病最重,其次为白香蕉、新玫瑰等,而玫瑰香几乎不发病。地势低洼、管理不善的果园以及老弱树发病重,管理精细、地势较高的果园及幼树发病较轻。
本文标题:葡萄病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569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