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复习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1、出现原因经济: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和封建生产关系产生。政治:社会动荡,战争频繁;阶级关系变化,地主地位上升。文化:学术气氛宽松;统治政注重人才;私学的兴办。2、代表春秋:老子孔子战国: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3、影响:解放思想促进了文化繁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促进了社会变革二、儒家思想的形成春秋: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核心思想:“仁”政治思想:“礼”“德”教育思想:有教无类经典文献:五经战国: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政在得民,宽刑薄赋荀子:制天命而用之,唯物思想先秦儒学脱离当时奴隶制崩溃、诸侯争霸的现实,不被新兴地主阶级重视,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受到毁灭性打击。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学说。依据天人感应学说,吸收法家思想提出“君权神授”理论。作用:适应统治者巩固统一局面的需要,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特点:神学化;融合法家思想。四、魏晋隋唐时期的儒学儒家学说与佛教教义、道家思想开始出现相互渗透的趋势。五、宋明理学宋朝,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道家思想形成的新儒学,即理学兴起。南宋朱熹是集大成者,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维护封建登记制度。明清统治者的官方哲学先后是理学和心学。六、明清之际儒学的新发展出现一批进步的反对传统儒学弊端的思想家,使儒家思想更加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的更近,发展了儒学。他们提出:儒家思想非“万世之至论”,政治上要“趋时更新”;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否定理学的形而上学,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中国古代儒家、法家、道家的治国思想一、各派主张:儒家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提倡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提倡法治和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二、实际运用:经过秦、西汉初年的治国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在动荡年代,难以用儒家路线实行全国大一统,法家路线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在动荡结束之初,人口凋弊,生产破坏,应该实行道家无为政治,与民休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当国家稳定,走上正常运行轨道后,不能再实行严刑峻法的暴力统治,而以儒家路线为宜。三者表现出了融合趋势。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以儒家路线为基础,以法家路线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从此以后,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的严刑峻法为辅助,以道家权术政治为手段的法国模式基本上符合中国古代的国情。比较汉武帝独尊儒术政策与秦代有很大不同,其它思想学派并未被禁止,儒学本身也广泛吸收了法家、阴阳家等各家学说,统一的思想带有一定的综合倾向,因而获得了成功。儒家兴学,把教育、考试与选官结合起来,在客观上促成了重视知识、重视教育的社会风尚,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各方面,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范式。但从本质上看,这仍是一种封建专制主义文化政策。唯物主义思想战国:荀况,自然界的变化有规律,人力能够征服自然并使之为人类服务。东汉:王充,批判迷信鬼神思想,人死了,形体腐朽,精神也随之消亡,不会变成鬼。鬼是不存在的。南朝齐、梁间:范缜,人的精神和肉体是互相结合着的,有了肉体,才有精神;肉体死去,精神也随之消失。明末清初:王夫之,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把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作了一个总结,在我国古代哲学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教育的发展(1)奴隶社会的教育文化教育被官府垄断,只有贵族子弟能够受教育。春秋时期的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突破官府对教育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2)封建社会时期汉朝的教育目的是为封建统治者培养人才,以扩大统治基础。汉武帝起,用儒家思想教育青年子弟。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3)封建社会时期唐朝的教育推行科举制,既为统治者网罗人才,又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4)封建社会宋朝的教育对科举制度进行过改革(5)明清时期的教育明朝各级学校教育体现出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可举止发展为八股取士。清朝前期的科举和学校基本上承袭明代制度,到了近代1905年科举制度终于被废除。中国古代的科技地位中国古代的科技在16世纪以前(明代以前)一直领先于世界,究其原因主要是:①封建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有利于科技发展的连续性与多样性,在继承基础上不断地进步;③政府为巩固统治重视科技;④古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⑤对外交往的发展中吸收其他国家成果,得以进一步发展;⑥人民劳动中积累的丰富的知识经验;⑦著名科学家们的个人努力与不懈的探索精神是主观因素。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①内容上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②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③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概括16世纪以后我国科技成就和世界地位。分析这个时期中国的传统科学不能迅速发展的阻碍因素明朝时,我国出现了李时珍藏《本草纲目》光启的《农政全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总结性的科学著作。我国的传统科学技术依然走在世界的前列,但受到重重阻碍,没有能与欧洲一样迅速发展。阻碍因素:①自然经济为主导。限制了生产力发展,不能对科学技术提出迫切的要求和提供推动力。②重农商政策。压制了手工业的发展,不利于科学技术成果的产生和推广③加强文化专制统治。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④教育的落后。以儒学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很少涉及生产和科学知识。私塾教育不利于科学间的互相融合和培养大批人才。⑤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西方文化正常交流。总之,当时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本文标题:中古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582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