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猪痢疾(Swinedysentery)猪痢疾是由致病性猪痢疾蛇形螺旋体引起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又称血痢。主要临诊症状为严重的黏液性和黏液性出血性下痢,急性型以出血性下痢为主,亚急性和慢性以黏液性腹泻为主。剖检病理特征为大肠黏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及坏死性炎症。本病在世界上许多养猪国家和地区都有发生的报道,我国于1978年10月由美国进口的种猪首次发现本病,上海市畜牧兽医研究所经系列试验确诊为猪痢疾。其后在我国疫情扩大、蔓延,现已有20多个省、市发生本病,已是普遍存在的常见传染病之一.由于猪只死亡、生长率降低、饲料报酬率低、药物及防疫费用增加等,给养猪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一、病原学1、形态猪痢疾短螺旋体曾命名为猪痢疾密螺旋体、猪蛇形螺旋体;革兰氏染色阴性,苯胺染料或姬姆萨染色液着色良好,组织切片以镀银染色为好;可见两端尖锐、形如双雁翼状,有4-6个弯曲,新鲜病料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可见活泼的以长轴为中心旋转运动,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可见其活泼的蛇样运动。存在于病猪的病变肠段黏膜、肠内容物及排出的粪便中。猪痢疾猪密螺旋体菌体(显微镜暗视野检查所见)2、培养特性:本菌为严格的厌氧菌,对培养条件要求较严格,一般不做培养。3、血清型:猪痢疾蛇形螺旋体含有两种抗原成分,一种为蛋白质抗原,为种特异性抗原;另一种为脂多糖抗原,是型特异性抗原,根据脂多糖抗原将本菌分为9个血清型。4、抵抗力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在密闭猪舍粪尿沟中可存活30天,土壤中4℃时能存活102天,粪便中5℃时存活61天,25℃时存活7天,37℃时很快死亡。对阳光照射、加热、干燥及消毒剂敏感。生产实践中常用的消毒药和常用浓度,如过氧乙酸、氢氧化钠、来苏儿等可迅速将其杀死。二、流行病学1、易感动物:仅感染猪,不同品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以7-12周龄猪发生最多。小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比大猪高。一般发病率70%-80%,病死率5%-25%。2、传染源: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康复猪带菌时间可长达数月,经常随着粪便排出大量病菌,污染饲料、饮水、猪圈、饲槽、用具、周围环境、运输工具及母猪躯体(包括奶头),经消化道感染,健康猪吃入污染的饲料、饮水感染,仔猪出生后通过消化道感染,在断奶前后发病。3、本病多因引进带菌的种猪引起发病,国内已有不少随种猪的流动而散播发病的事例。4、有的也可通过传播媒介间接引起。从猪舍中的老鼠、家犬、蝇分离到蛇形螺旋体,这些动物的媒介传播作用不可忽视。5、流行特点:本病发病缓慢,流行过程时间长,猪群可反复发病,在较大的猪场,常可达几个月。三、症状急性型:最初个别猪突然死亡;不同程度的腹泻,一般是先拉软粪,渐变为黄色稀粪,内混黏液或血液。病情严重时所排粪便呈红色糊状,内有大量黏液、血块及脓性分泌物,有的拉灰色、褐色甚至绿色糊状粪,有时带有很多小气泡,并混有黏液及纤维素性坏死伪膜。病猪精神沉郁,厌食及喜饮水,弓背,脱水,腹痛,迅速消瘦,肛门周围及尾根被粪便沾污,起立无力,衰弱死亡。慢性下痢,粪中含较多黏液和坏死组织碎片,血液较少;病期较长,1个月以上,进行性消瘦,生长停滞,发育不良。部分病例可自然康复,但在一定时间内可复发,甚至发生死亡。猪痢疾排出带血的粪便,从肛门向下方流出猪痢疾粘性血便消瘦、下痢便血四、病变主要病变局限于大肠(结肠、盲肠)。急性病猪为大肠黏液性和出血性炎症,肠黏膜肿胀、充血和出血,肠腔内充满红色、暗红色的黏液和血液;病程稍长主要为坏死性大肠炎,黏膜上有点状、片状或弥漫性坏死,坏死常限于黏膜表面,与渗出的纤维素构成豆腐渣样的伪膜,剥去伪膜后露出浅表糜烂面;肠内混有多量黏液和坏死组织碎片。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其他脏器常无明显变化。结肠粘膜暗红色肠管中有血凝块结肠粘膜红肿,出血结肠粘膜肿胀呈脑回样弥散性暗红色附有散在的出血凝块结肠粘膜充血、出血、粘膜坏死五、诊断1、参考2-3月龄猪多发,不同程度腹泻,粪便中含有大量黏液、血液或坏死组织;病变局限于大肠,出血性或坏死性肠炎变化,剥离假膜后仅见黏膜表层糜烂。2、实验室诊断取病猪新鲜粪便或大肠黏膜制成涂片,用姬姆萨、草酸铵结晶紫或复红染色液染色、镜检,高倍镜下每个视野见3个以上具有3-4个弯曲的较大螺旋体;或将病料制成悬滴或压滴标本用暗视野检查,亦可见到每视野3-5条蛇形螺旋体,即可初步确诊此病。分离培养常用棉拭子采集结肠黏液或粪便样品,接种于选择培养基上,进行厌氧培养。常用培养基为酪蛋白胰酶消化大豆琼脂,可在其中加入5%-10%马血液或牛血液,以及壮观霉素或多黏菌素,培养温度为38-42℃,每隔两天检查一次,当培养基上出现无菌落p溶血区时,即表明可能有本菌生长,应继代分离培养、镜检,一般传2-4代即可分纯,并做生化试验。动物试验用分纯的菌株或结肠病料,胃管投服10-12周龄的健康幼猪,若50%的感染猪发病,表明该菌株有致病性。也可用分纯菌株对10-12周龄健康猪做结肠结扎试验,接种菌液后,经48-72h扑杀,检查各肠段,可见肠腔内渗出液增多,内含黏液、纤维素、血液,肠黏膜肿胀、充血、出血,抹片镜检有多量蛇形螺旋体,则可确定为致病性菌株,非致病性菌株接种肠段或注入生理盐水的对照肠段则无上述变化。血清学诊断凝集试验、免疫荧光试验、间接血凝试验、琼脂扩散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以凝集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较好,可作为综合判断的一项指标。3、鉴别诊断猪痢疾(血痢)由猪痢疾蛇形螺旋体引起;2-3月龄猪多发,发病缓慢,病程长,发病率高,病死率低。下痢,粪便含有粘液、血液、坏死组织等,恶臭;病变:局限于大肠,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变化,粘膜表面坏死形成假膜,假膜剥离后露出糜烂面;四环素、新霉素、林可霉素、泰乐菌素等治疗有效。猪梭菌性肠炎(仔猪红痢)由A型或C型产气荚膜魏氏梭菌引起;1-3d内仔猪多发,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病程短2-3d。红色下痢,病猪排出含有灰白色组织碎片的红褐色液状稀粪;病变:空肠充满含血的液体,以坏死性炎症为主;仔猪副伤寒沙门氏菌引起;2-4月龄仔猪多发;急性败血型:体温升高,初便秘,后下痢,粪便混有血液、坏死组织,恶臭血便。耳、腹及四肢皮肤呈紫红色,2-4d死亡;慢性肠炎型:体温升高,反复下痢,粪便呈灰白、淡黄或暗绿色;结膜炎;有的皮肤有湿疹;病变:坏死性肠炎,盲肠及结肠溃疡,并出现假膜。抗生素治疗有效。仔猪黄痢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1周龄内仔猪多发,排黄色稀粪,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剖检十二指肠、空肠肠壁变薄,半透明状,肠道内容物多为黄色;可分粪便、肠道内容物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猪传染性胃肠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10d内仔猪死亡率高;发热、呕吐、腹泻、脱水;病变局限于胃和小肠,胃底粘膜出血,小肠肠壁变薄,肠腔内充满白色或黄绿色液体;肠系膜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抗生素治疗无效。六、防治1、预防无疫苗可以使用;引种时加强检疫;做好猪舍及环境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做好防鼠灭蝇工作;对发病群,及时用药物治疗和实施药物预防。2、治疗痢菌净按每千克体重5mg计算,口服,每日2次,连服3-5天为一疗程;或用0.5%痢菌净溶液,按每千克体重0.5mL计算,肌肉注射,连用3-5天。新霉素按每吨饲料中加入140g喂饲,连喂3-5天;每吨饲料中加入100g,喂饲,可供预防,连用20天。林可霉素每吨饲料中加入100g喂饲,连喂21天;每吨饲料中加入40g喂饲,供作预防。泰乐菌素按每千克体重2-4mg计算,肌肉注射,连用3-5天;或每升水中加入62g,供饮服,连用3-5天;每吨饲料中加入100g喂服,可作预防。杆菌肽按每吨饲料中加入500g喂饲,连用21天;预防时,每吨饲料中加入250g喂饲;或按每升水中加入0.26g供饮服,连用7天。注意:该病用药治疗后症状已见消失,但易复发,需要坚持按疗程治疗,并和改善饲养管理相结合,方能收到好的效果。
本文标题:猪痢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585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