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六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分析(PPT-43)
54×16表示()54×16表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学生经常混淆。建议说分数乘法意义看乘数。应让学生明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①比20米多是()米;②20米比()米少;③比()米多是20米;515151这是一道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的辨析题,学生往往找不准单位“1”而混淆了计算方法。建议加强此类题的训练,找准单位“1”,让学生在比较中探索解题方法,发现一般“比”字后面的量是单位“1”的量。多出或少的都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水结成冰,体积增加,那么冰化成水,体积会减少()。111学生往往因为水结成冰,冰化成水的变化而茫然,找不准单位“1”。建议从变化中先找准单位“1”的量,让学生思考水结成冰体积增加谁的,我们可以把水看成11份,那么冰就是12份,再引导发现“冰化成水”时,谁应该是单位“1”。11141这是一道比较分率和数量的应用题。第一次减去“”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但第二次的减去“米”,学生往往摆脱不了上题的影响,将“米”和“”混为一谈。建议进行专题辨析练习,理解分率和数量的区别。通过分数后面是否带单位,正确区分量与率。41414141一条绳子长8米,第一次减去了,剩下的还有()米,第二次再减去米,现在剩下()米。4141这是一道辨别实际长度和分率的易错题,都是求“每段”,学生一般无法正确理解概念的形成。建议从问题本身上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长度和分率的区别,可以画线段图加强理解。实际长度可以用除法算式“总长度÷段数”来计算,分率跟总长度无关只跟分成的份数有关,还要加强变式练习,如截的段数应是截的次数加1。把一根米的绳子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米,每段占全长的()。把一根长米的绳子截成相等的几段,一共截了3次,每段是这根绳子的(),每段长()米。107107学生往往缺乏分析数量关系的判断力,判断不准到底是谁除以谁。建议从数量关系的分析入手,也可以画线段图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由此举一反三,进行强化训练。记住一条“后面单位除以前面单位”一台碾米机小时碾米吨,1小时可碾米()吨,碾1吨米要()小时。5283一辆小轿车每行6千米耗油千克,平均每千克汽油可以行驶()千米,行1千米要耗油()千克。531、一根铁丝长96米,先用去了全长的,又用去全长的,两次共用去多少米?83412、一根铁丝长96米,先用去了全长的,又用去剩下的,两次共用去多少米?83413、一根铁丝长96米,先用去了全长的,又用去了第一次的,第二次用了多少米?41834、一根铁丝长96米,先用去了全长的,又用去了剩下的,第二次用去了多少米?41835、一根铁丝长96米,先用去了全长的,又用去了米,两次共用去多少米?41836、一根铁丝长96米,先用去了全长的,又用去了第一次的,两次共用去多少米?4183单位“1”变化1、一根绳子截成两段,第一段占全长的,第二段长米,两段绳子比较()A、第一段长B、第二段长C、两段一样长D、无法比较3131A、第一根长B、第二根长C、两根一样长D、无法比较312、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截去全长的,第二根截去米,剩下的长度相比较()A、第一根长B、第二根长C、两根一样长D、无法比较31313、有两根同样长的绳子,从第一根中先用去米,再用去余下的,从第二根中先用去,再用去米,仍有剩余。第一根所剩部分和第二根所剩部分相比较()313131①某工厂上月加工2000个零件,本月比上月多加工400个,本月比上月多加工几(百)分之几?②某工厂本月加工2000个零件,比上月多400个,本月比上月多加工几(百)分之几?①学校有男生240人,女生比男生的少5人,女生有多少人?②学校有男生240人,比女生的少5人,女生有多少人?6565①小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看了全书的,两天一共看了72页,这本书有多少页?②小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看了剩下的,两天一共看了72页,这本书有多少页?52315231总结•找准单位“1”•“是”“占”“比”后面是单位一,“谁的几分之几”“谁”是单位1•增加减少的几分之几是增加减少单位1的几分之几•通常计算这个分率,就用已知量除以单位1,或者用差量(多出部分或少的部分)除以单位120千克:0.2吨的最简整数比是(),比值()。化简比和求比值是本册教学的一大难点,应让学生加强区分并注意要统一单位后再化简比。1.意义不同:求比值是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化简比是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2.计算方法不同:求比值是前项除以后项,化简比是根据比的基本性质运算.3.结果含义不同: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化简比的结果是一个比.本题可以假设等式两边都等于1,那么a和b都能直接求出得数。学生容易忽略化简比和看不清是谁和谁的比。建议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两边同乘或除相同的数,转化成a与b的比a的与b的相等(a、b不等于0),则b∶a=()。4351甲数和乙数的比是4:5,乙数和丙数的比是2:3.甲数和丙数的比是多少?此题学生找不到不变的比较的量。建议利用通分的知识将乙数通分为10,随之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再调整甲和丙的数量,这样,将两两相比变成了三个数的比。甲:乙=4:5=8:10乙:丙=2:3=10:15乙甲4:52:3丙8:10:15用120cm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长、宽、高的比是3:2:1。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这是解决“按比分配”的题目,学生由于思维惯性常常出现将数量直接分配的错误,忽视了长方体长宽高各有四条、长方形长宽各有两条特征隐藏的信息,所以要长方体先除以4,长方形要先除以2,再来分配。建议从长方体、长方形的特点入手,引导学生挖掘隐藏条件。同时注重给出部分量和相差量找相应份数,进行解决“按比分配”问题的强化训练。用一条256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长与宽的比是5:3,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1、幼儿园买来一些苹果,按7:5:3分给大、中、小三个班,其中大班分到35个,这批苹果共有多少个?2、幼儿园买来一些苹果,按7:5:3分给大、中、小三个班,其中大班分到的比中班多10个,这批苹果共有多少个?3、幼儿园买来一些苹果,按7:5:3分给大、中、小三个班,其中大班和小班一共分到50个,这批苹果共有多少个?1、一条彩带长39米,已用的和剩下的比是11:2,这条彩带还剩下多少米?2、甲、乙、丙三块积木重量的比为2:3:4,甲比丙轻20克,乙重多少克?3、红、黄、蓝三色丝带共有48条,其中红色丝带占总数的,黄色和蓝色的条数比是3:2,黄色和蓝色各多少条?4、甲、乙两个车站共停了135辆车,如果从甲站开往乙站36辆,这时乙站所停汽车和甲站的比是3:2,原来甲、乙两站各停多少辆汽车?83总结•1,化简过程中注意单位统一•2,灵活转化比和分数•3,应用题要找出对应的份数•4,注意寻找等量关系判断:圆的直径就是圆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半圆的周长和圆周长的一半一样长。()半圆的面积和圆面积的一半一样大。()字面的相近往往造成理解的差错。建议画图说明半圆和圆的一半的联系和区别,半圆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几何图形呈现的,应让学生理解半圆周长和面积的求法。对称轴是一条直线,而直径是一条线段。圆周率是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所有圆的圆周率都相等。建议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小圆直径等于大圆半径,则大圆面积是小圆面积的()。分析:d小=r大设r大=2r小=1再进行计算在做面积和周长比的过程中,pai不用计算出来,可以约掉。学生往往弄不清小圆与大圆之间的关系,并且很容易受题目条件的影响去求小圆面积是大圆面积的几分之几。建议培养学生画图分析问题的意识,从而直观感受大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都是小圆的2倍,面积应当是2的平方倍,即大圆的面积是小圆面积的4倍,同时利用圈划加强审题。将一个直径为10cm的圆,分成32等份,剪开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错误原因学生对圆面积的推导过程不够清楚。建议利用教具让学生直观感受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认清圆与长方形在面积和周长上的联系。拼出的长方形的长是圆的周长的一半,宽是圆的半径把一个圆分成32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多8厘米,这个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①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米,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米的圆形花坛,其他地方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②在直径4米的圆形花坛外,铺一条环形石子路,路面宽2米。这条石子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生往往知道求环形面积的方法,但因为题目中干扰条件过多,使学生无法聚焦到“大半径和小半径”上去,因此错误率较高。建议培养学生画草稿图,先正确找到大半径和小半径,再利用求环形面积公式解题,注意增加圆环的长度,如果是半径直接加上,直径要加上两个。解决问题中出现单位不统一,学生比较容易忽略,并且错把直径当半径直接算面积,加强审题和做题圈划重点词句的训练。(1)一个半圆的周长等于这个圆的周长的一半。()(2)圆周率是圆的直径与周长的比。()(3)用同样长的绳子围成圆和正方形,圆的面积大。()(4)一个圆的直径是4cm,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5)如果两个圆的周长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也相等。()(6)因为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所以半圆也有无数条对称轴。()1、要画一个周长是31.4厘米的圆,圆规两角之间的距离是()厘米。2、一个半圆的半径是3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3、在一个边长为8厘米的正方形纸板里剪出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4、有一个圆与一个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圆的周长是12.56厘米,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厘米。5、一个环形,外圆半径是6厘米,内圆直径是4厘米,这个环形的面积是()。6、有一个圆形花坛的直径是10米,如果在其周围修一条宽1米的石子路,石子路的外围长()米。7、一个半径是3厘米的圆,如果直径增加2厘米,那么周长增加()厘米,面积增加()平方厘米。8、将一个圆平均分成32个完全相同的小扇形,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6.28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9、一张长方形木板,长6分米,宽4分米,如果把它制成一个最大的圆形桌面,剪去的木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10、一个大厅里挂有一只大钟,它的分针长50厘米。这根分针的针尖1天转动多少厘米?求下面各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鸡兔同笼”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体会假设和列方程的一般性。由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学校举行数学知识竞赛,一共20道题,答对1题得5分,答错1题倒扣2分,王萌得了72分。她答对了几道题?六年级进行四大名著知识问答比赛。一班抢答了10道题,以100分为基础分。答对一道加10分,答错一道减10分。一班共得180分。一班答错了几道题?在解决鸡兔同笼类似竞赛得失分的规则问题时,要注重让学生理解答对一题与答错一题的分差是得失分的和,而不是两者的差。建议:先读懂题,边读体边画重点词句,可以在题下直接列式,这样也利于检查。选择题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一种题型,孩子们做选择题时往往不思考,通过感觉直接选出一个答案。建议:对于这类题可以交给孩子们多种方法选择,如排除法、选择法、计算法、举例法等。建议:对于此类题首先要求学生多读几遍题,一定要在题中圈画出重点词句。需要画出线段图的要画出线段图,结合图形理解题意。对于复杂的应用题也可以建议采用方程的方法进行解答。
本文标题:六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分析(PPT-4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590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