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八章90年代小说.第一节90年代小说流变90年代,中国市场经济的渐次展开并开始获得体制上的合法性,将当代文学尤其是小说带入一个商业化、世俗化的语境当中。一方面,源于80年代从人道主义主义的论争、先锋小说的美学冲击与文化寻根的本土探寻,90年代小说创作获得了当代以来从未有的自由空间,王安忆、陈忠实、莫言等一批作家逐渐走向小说创作的成熟与大气;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解构思潮伴随着市场消费文化,带来了小说创作的个性化与大众化共存的局面。90年代,文学与人的观念新变自80年代中期开始,围绕着海德格尔、萨特的“存在主义热”逐渐取代了80年代早期的“弗洛伊德热”、“尼采热”。“存在先于本质”论、“自由选择”论以及关于世界是荒诞的思想等理念,深人中国文学创作界。人的异化、人与社会的对立、个人自我的尊严、当代人的失落感、孤独感、荒诞感,选择、寻找的主题,这些存在主义思想伴随着艾略特、卡夫卡、加缪、福克纳、伍尔夫、劳伦斯、奥尼尔、斯特林堡、贝克特、尤奈斯库等一大批西方现代主义作家及其作品被持续引进中国,渗透在80年代后期与90年代的文学创作中。.新写实小说,提倡回归现实的土壤,还原生活的真实,在注重表现市场语境下的世俗生存基础上,吸收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解构特征。池莉的《太阳出世》、《你是一条河》,方方的《祖父在父亲心中》、《桃花灿烂》,刘震云的《一地鸡毛》,刘恒的《苍河白日梦》,叶兆言的《挽歌》、《关于厕所》等。池莉池莉(1957―,湖北仙桃人),1980年代创作了《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等,展示了世俗生存卑微琐碎的一面。九十年代,池莉的小说在市民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与市场消费相结合,主要作品有《来来往往》、《小姐你早》、《云破处》、《生活秀》、《口红》等。这些作品中的人物不再是为生存奔波的芸芸众生,而是在商场搏击的金钱英雄。方方(1955―,原名汪芳),主要作品有《风景》、《祖父在父亲心中》、《行云流水》、《落日》、《桃花灿烂》、《乌泥湖年谱》等。方方的小说主要集中在对人生世相的揭示和存在困境的思考。《风景》中,一方面是恶劣到极点的生存环境与蝇营狗苟的生存挣扎,无情地吞噬着这个家庭苟延残喘的一点人性。另一方面在这个充满着粗鄙粗野粗暴粗俗场景的故事里则体现了作家对底层生存的同情与人性的思考。.刘恒(1954——,生于北京,原名刘冠军),曾在海军服役,退伍后当工人。1986年发表小说《狗日的粮食》,主要作品有《白涡》、《虚证》、《黑的雪》、《逍遥颂》、《苍河白日梦》等。《狗日的粮食》中展示了一个基本的人生命题:吃饭与生存。吃饭成了瘿袋女人生命中的唯一目的;生命因放逐了意义而沦为生存的悲剧。《伏羲伏羲》故事的显性层面是一个家庭(杨金山、杨天青和菊豆)的乱伦,而隐性层面则在于揭示了生命原欲与伦理冲突的人性悲剧的不可避免。刘恒.《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是刘恒90年代中后期的重要作品,小说放弃了在此以前的灰暗阴冷的叙述基调,而代之以一种调侃和幽默去化解生存的苦难。.新现实主义小说在取材上贴近现实,表现出现实参与意识,与传统的现实主义相呼应。谈歌《大厂》、何申《信访办主任》、刘醒龙《分享艰难》、张继《黄坡秋景》等中短篇小说及张宏森《车间主任》、周梅森的《人间正道》、《至高利益》、张平《抉择》等长篇小说都以关注当下品格而引起关注。特点:一、浓郁的时代感和当下生活气息的敏锐捕捉,既承续了五四问题小说精神传统,在艺术魅力上又有大的超越。二、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当下感与典型性的人物形象,对世纪末中国社会中下层官员的刻画作了尝试,塑造了有时代感和立体感的形象。三、注重以生动的生活画面和生活细节凸显时代感和现实感,而且对时代心理和人物心态的刻画也都来自生活本来面目。新历史小说新历史小说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之下一种消解正史、重构个人小史的小说创作思潮。新历史小说首先体现在一种个人理解下的奇观式野史、稗史性的凸现。它突破政治目的论历史观形成的某些遮蔽,将笔触楔入了正史之外的野史题材之中。其次,历史呈现出无序的状态,偶然性、不确定性的因素纷纷进入历史的视野。.新历史小说的代表性作品有:莫言的《红高梁》、《丰乳肥臀》,刘震云的《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温故一九四二》,苏童的《1934年的逃亡》、《罂粟之家》、《妻妾成群》、《红粉》、《我的帝王生涯》、陈忠实的《白鹿原》,尤凤伟的《石门夜话》,余华的《活着》(1992)、格非的《迷舟》(1987)、《敌人》(1990)以及王安忆的《纪实与虚构》(1993),叶兆言的“夜泊秦淮”系列、《枣树的故事》、《1937年的爱情》,李锐的《旧址》等.刘震云(1958——,生于河南新乡延津县)《故乡天下黄花》以北方农村“马村”为背景,截取了中国近、现、当代最有代表性的几个时期:民国初年、抗日战争、土改运动、文化大革命。在这四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历史表象虽然呈现独特的面貌,但是当我们撇开具体人物和故事时,可以发现,村庄历史舞台上的主要角色,李文闹、许布袋、赵刺猬、赖和尚等,斗争的目的都为了争当“头人”,为了能天天吃“夜草”。.苏童(1963-——,原名童忠贵,苏州市人),主要作品有《妻妾成群》、《米》、《妇女生活》、《红粉》、《1934年的逃亡》、《我的帝王生涯》、《离婚指南》、《碧奴》等。小说《米》,在阐释人类的求生意志、食与色的本能和派生出来的权力欲及占有欲的同时,更多地将笔触落到五龙身上的凶残和变态。苏童新生代小说新生代小说,是在80年代先锋小说落潮后一种文体内容的反拨和审美形式的发展相互融合的青春性体验写作。对于缺少历史记忆的新生代作家,他们的个人化写作是缘于对传统文学启蒙姿态的失望,对于政治化、群体性创作的反感,对于文学崇高责任的躲避。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关注自我人生,凸显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的欲望追求、困惑心理、人性挣扎。.一方面他们认为,写作等同于生活本身,往往从一个特定角度切人当下社会和当下个体。何顿朱文邱华栋徐坤.个性化、私人化经验,尤其是在对边缘经验的发现和言说中凸现个体的生命存在。韩东、鲁羊、刘剑波等作家的诗人化的经验构成了新生代小说私人化景观的一个层面,而陈染、林白、海男、徐小斌等新生代女作家对女性个人化经验的言说则代表了私人化景观的另一个层面。陈染林白海男.新生代作家企图在文本中表现出穿越生存表象、直抵生命本真的愿望,这使其小说对人类生存的关怀中在透出一些哲理意味。他们以个体生命经验的方式切入对生命的哲学追问。新生代小说也存在明显的问题和局限:精神意义和美感的缺失、叙述的琐碎和粗鄙化、作品气度和格局的狭窄、自我的重复和模式化倾向等毕飞宇鲁羊刘剑波东西女性小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一些女性作家游离于主流话语之外,开始在社会文化层面反思两性关系,质疑传统的性别秩序,产生了《方舟》、《在同一地平线上》等代表性文本,女性写作开始具有性别意识。稍后,王安忆的“三恋”、《岗上的世纪》、铁凝的《棉花垛》等小说将女性意识向前推进了一步,女性作为欲望主体浮出历史地表。.长篇小说创作是90年代一个重要的文学景观。主要作品有苏童《米》,余华《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张炜《九月寓言》,陈忠实《白鹿原》,贾平凹《废都》,刘震云《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王安忆《长恨歌》,史铁生《务虚笔记》,韩少功《马桥词典》,阿来《尘埃落定》,曾维浩《弑父》,陈染《私人生活》,林白《一个人的战争》,张承志《心灵史》,朱苏进《醉太平》,莫言《丰乳肥臀》,铁凝《大浴女》等。.阿来(1959——,藏族,出生于四川阿坝藏区的马尔康县),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等。阿来.《尘埃落定》,以奇异的艺术感觉、神秘的叙述风格以及来自语言和文本深处的那种独特魅力,为90年代的先锋文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尘埃落定》首先打动人的是它的精彩曲折的故事。《尘埃落定》在历史破败的寓言中所表达的那种精神哲学与生命哲学也给人以深深震撼。整部小说如泣如诉,语言纯净透明,结构单纯整饬。.张承志(1948年生于北京,回族,原籍山东济南),1967清华附中毕业后到内蒙古大草原插队。张承志在80年代出版的小说集主要有《北方的河》、《黄泥小屋》、《奔驰的美神》,长篇小说《金牧场》,散文集《绿风土》。张承志.《心灵史》是用文学形式写就的一部宗教史。这部反映折合忍耶回民心灵故事的书被作家认为是继《黑骏马》、《北方的河》以来自己“文学的最高峰”这作为一部高扬主体意识的小说,在作家的历史叙述中总是伴随着强烈的个人体验和对现代社会的批判,他把宗教、历史、考证、传说、诗歌、散文等非小说因素融化在灵动的现代叙事中,诗性的表达和美文的笔调在小说中相得益彰。这部作家的得意之作却引发文学界不同反应。一种观点认为《心灵史》是一部“真诚地诉说苦难的书”,“张承志所赞美的真正的人道、理想、信仰和活着的意义,是人类在自身内部所能够唤起的抗拒苦难征服苦难的希望和根据”。张承志是一个“为了信仰而生活”和写作的负重前行的硬汉。他“树立理想主义大旗,用自己的生命和激情写满了正义、平等、公正、良知等感人的语词”。另一些理论家认为这个曾以草原英雄饮誉文坛的作家转而朝向宗教,就变成了一位“不合时宜的英雄”。作家皈依宗教是宗教界的幸事,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作品却缩小了读者的范围,“是一种负面效应,是文学界的悲哀”.张炜(1956年——,生于山东龙口,原籍山东栖霞县),1980年毕业于烟台师专中文系。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柏慧》、《家族》、《外省书》、《能不忆蜀葵》(2001)等。《九月寓言》(1992)描写一个叫廷鲅的海滨小村的几代村民在艰苦岁月里的劳动、生活和爱情。诗化的语言、象征的意象、哲学化的沉思、现代化的叙述、灵动的人物、飘忽的结构共同铸就了小说奇特而充满魅力的文体效果。第二节陈忠实余华陈忠实(1942——2016,出生于西安灞桥),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康家小院》,长篇小说《白鹿原》,散文集《告别白鸽》以及文论《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等,《陈忠实文集》(5卷)。陈忠实.《白鹿原》这部小说构思于1986年,1988年4月动笔,历时4年,到1992年3月定稿,后先刊载于《当代》杂志(1992年第6期和1993年第1期),1993年6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单行本。1998年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迄今出版超过120万册。.其一,小说在处理历史时追求“秘史”品格。“秘史”与正史相对而言,因此,小说在处理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时,能够超越阶级叙事模式,通过暗示、隐喻的方式,将重大历史事件的潮起潮落和革命力量的此消彼长融入到白鹿两家几代人的政治选择、家族兴衰以及个人命运变迁之中,并且在历史叙事中融入了大量经济、宗教、文化、欲望等复杂因素,显现出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蕴涵。.其二,陈忠实民族秘史观建构的一个重要体现,是书写生活在历史中人们的欲望世界,揭示出宗法农民文化历史原始、本真的形态。声音我决定在这部长篇中把性撕开来写。(陈忠实《关于〈白鹿原〉的答问》).其三,对民族文化精神的理性审视与焦虑思考,这是《白鹿原》的又一文化价值。话剧《白鹿原》剧照声音(白嘉轩形象)负载了这个民族最优秀的精神,也负载了封建文明的全部糟粕。(畅广元《〈白鹿原〉与社会审美心理》)声音:《白鹿原》人物的失败不仅仅是人物的失败,而且也是《白鹿原》历史文化观念的失败。……作者并没有从精神上真正地理解,他只好无可奈何地用“白鹿”作为这个精神的象征,去构建一个庞大然而却软弱得无法笼罩全书的、自欺欺人的象征体系。(孙绍振《什么是艺术的文化价值——关于白鹿原的个案考察》).在艺术上,《白鹿原》一反传统革命历史小说的艺术策略,将近代以来的社会历史变动和政治斗争内置于宗族文化的社会结构之中,在显性的政治风云、宗族矛盾书写和隐性的人情、人心、
本文标题:90年代小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604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