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高二历史必修1会考要求
1历史必修1会考要求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1.1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主要内容A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之间的矛盾;巩固国家统治(2)内容:以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嫡长子为大宗,他子为小宗;大宗命令小宗,小宗服从大宗;周王是天下大宗,最高统治者。分封制(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统治,巩固国家政权(2)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②分封内容:分封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建立诸侯国,以拱卫王室③诸侯义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④诸侯权利:领地内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税,进行再分封1.1.2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历史作用和特点B(1)作用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稳定和团结分封制: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区域,边疆地区得到开发;形成众星捧月(拱卫西周)的政治格局;(后期随着王权衰落,形成诸侯割据局面)2(2)特点宗法制:依据父系血缘亲疏,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层层分封,形成统治阶级内部森严等级秩序:天子—诸侯—卿大夫—士(5)关系宗法制是周王室维系和分封制推行的内在依据,分封制是宗法制在责权利等方面的外在体现1.1.3始皇帝的来历与皇权的至高无上A(1)始皇帝的来历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封建王朝,嬴政首创皇帝制度,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自称“始皇帝”,嗣后为历代封建王朝沿用(2)皇权至上皇帝至尊:专属制度名称──朕、制、诏、玺等;皇位世袭:皇位专擅,不可转移;皇权至上: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独揽;决断任免中央和地方主要官吏;军队调动以皇帝控制的虎符为凭据1.1.4秦朝中央官制与郡县制的内容及作用B(1)中央官制内容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下有诸卿,负责具体事务;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上传下达),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军事,是秦朝最高军事长官(但秦朝为虚设)特点以皇权为中心和至上的中央集权作用: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事先朝议,后皇帝决策,以减少失误(2)郡县制度形成春秋时期,诸侯国新兼并地区设郡县;秦统一后,全国实行性质地方行政机构;长官为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3作用实现对地方的直接有效控制,达成皇帝和中央对全国的控制1.1.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C(B)(1)特征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2)影响积极: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以华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形成;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沿用和加强完善;促进中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使中国古代(大部分时期)产生了高于同一时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消极:强化了对人民的控制,影响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思想等方面的自由活泼发展;明清时期,诸负面影响加重,导致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发展潮流1.1.6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作用B(C)(1)背景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地方王国实力强大,威胁中央(2)措施实行推恩令:嫡长子继承王位,列子分割土地为列侯,归郡管辖(3)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皇权(4)作用积极:加强了中央集权,形成西汉鼎盛局面,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促进经济发展1.1.7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B(1)演变过程隋唐确立并完善4(2)内容三省长官均为宰相三省: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中决门审尚书行”)六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3)作用明确分工,互为补充,提高工作效率;分散相权,加强了皇权。(2)地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为历朝基本沿袭(创新)1.1.8明朝的内阁与清朝的军机处B(1)明朝内阁概况明太祖废除丞相,设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不参与决策;明成祖设内阁,殿阁大学士始参与军国大事商讨;(明宣宗)殿阁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万历初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大全尽归内阁评价内阁不是法定中央行政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内阁大臣升降、职权大小皇帝决定票拟是否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批红(2)清朝军机处设置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职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按皇帝旨意拟写诏令传达中央和地方执行评价提高行政效率;军政大权集中皇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1.1.9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C(1)影响5积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防止分裂,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维护国内政局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有利于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文化建设,修筑长城、兴修水利等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传播,例:农作物品种消极:经济:后期束缚生产力发展,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政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思想文化: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科技创新和文化进步;明清时期,诸负面影响加重,导致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发展潮流(3)趋势:唐宋以来政治制度的变化,表现出皇权不断加强,和相权不断削弱的发展趋势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2.1从1840年至1900年列强侵华的史实A(1)鸦片战争1840年(英国)(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英法)(3)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日本)(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多国)1.2.2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事迹A(1)鸦片战争前:虎门销烟:1839年林则徐虎门海滩鼓舞中国人民斗志(2)鸦片战争中:林则徐(广东)、满龄(镇江)等英勇反抗(3)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黄海海战壮烈牺牲(4)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1.2.3侵华日军的罪行A(1)事件1931年九一八事变,占领东三省;侵犯华北地区;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开始(2)罪行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超过30万人;潘家峪惨案:1941年河北潘家峪屠村;七三一细菌部队,研究细菌战,活体实验61.2.4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主要史实及意义B史实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国共合作)②国民党正面战场淞沪会战(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破产;姚子青宝山保卫战,谢晋元、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太原会战:共产党协同作战,取得平型关大捷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李宗仁武汉会战③1937年,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军民英勇抗战,成为抗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中流砥柱④共产党敌后战场1940年彭德怀百团大战⑤国外战场1942年开辟,远征军为确保滇缅公路,赴缅作战。意义百年来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3.1太平天国的主要史实A史实①金田起义:1851年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洪秀全太平天国②定都天京:1853年南京(天京)③全盛:北伐牵制清军(失败),西征湖南石达开大败湘军,在军事上达到全盛④纲领:《天朝田亩制度》,绝对平分土地和产品,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结晶;脱离现实,无法实现。⑤天国悲剧:农民局限性导致领导集团日益腐朽,矛盾尖锐⑥《资政新篇》:洪仁玕,中国人首次提出发展资本主义失败1864年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71.3.2辛亥革命的主要史实A(1)革命形势逐渐高涨清王朝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随着新式学堂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大力宣传民主革命思想;自1894年孙中山建立兴中会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涌现(2)政党同盟会:1905年日本东京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机关报:《民报》(3)起义黄花岗起义:最为壮烈;武昌起义:(时机:四川保路运动迫使清政府调派湖北新军进行镇压,湖北新军革命党人发动起义)1911年10月10日(4)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定都南京,孙中山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五色旗为国旗(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间: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内容:主权在民,民族平等,基本政治自由权,三权分立,责任内阁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意义:反对封建专制1.3.3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C(1)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3)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打击帝国主义侵略势力;(5)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1.3.4五四运动及其历史意义C(1)导火线巴黎外交失败,(列强拒绝中国正义要求,把德国在山东特权转交日本)(2)爆发8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3)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惩办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4)转折上海三罢斗争工人阶级量登上政治舞台(5)初步胜利释放(被铺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拒签(6)评价及意义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学生是先锋,工人为主力;促使马克思主义与工人相结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3.5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B(1)诞生1921年7月上海(2)影响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是指:新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新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明确的目标:反帝反封建新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1.3.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A(1)探索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军队: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领导,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军队的开始政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年毛泽东创建,开始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相结合9成果:1931年,瑞金政府成立,制定宪法大纲(2)战略转移:长征原因: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时间:1934年,瑞金出发转折:遵义会议(意义:结束左倾统治;确立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胜利:1936年,二、四、一方面军甘肃会宁会师意义:转危为安;播种革命;长征精神(3)抗日战争(成熟壮大)政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路线:全面抗战成果:开辟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中流砥柱(4)解放战争阶段(决胜)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重庆谈判,《双十协定》;重庆政协会议2)进行解放战争战略防御:1946年6月——1947年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山东、陕北)战略反攻: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千里跃进大别山;内线:解放区反攻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徐州为中心)、平津(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日,攻陷南京1.3.7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C意义标志中国百年来期盼的独立统一新中国即将诞生;改变了世界格局,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毛泽东思想的胜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4.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A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1.4.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A(1)人大10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人大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政协1949年成立,同时代行人大职权;1954年政协完全成为中共领导下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主要职能为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1956年指导思想:长期共存,相互监督1.4.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B)(1)1954年宪法正式确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2)民族区域自治:中央政府领导,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的制度,目的是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3)五个自治区: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广西、宁夏、西藏(1965年)相继成立1.4.4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自己的民主政治实践中创造,是民主在当代中国的主要实现形式。这三大制度蕴含了民主政治的一般原则,即“人民的统治”与“主权在民”,又体现了中国民主的社会主义性质,
本文标题:高二历史必修1会考要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605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