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斑岩型矿床斑岩型矿床斑岩型矿床斑岩型铜(钼)矿床富金斑岩型矿床斑岩型钼矿床斑岩型钨矿床斑岩型锡矿床斑岩型铅、锌矿床概念:空间分布和成因上与一些弱酸性的斑岩类小侵入体有关,规模巨大,低品位的细脉浸染型矿床其矿体可以产在斑岩体内部,也可以产在围岩中成矿地质环境:位于活动大陆边缘、岛弧和板块内部构造岩浆活动带内成矿时代:有重要意义的斑岩型矿床均出现于显生宙,特别是中、新生代,其次是晚古生代斑岩型矿床共同特征:①矿化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与斑状结构的中酸性浅成、超浅成的小侵入体有关,如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石英斑岩等②具有一定的面型矿化蚀变分带性,硫化物大量出现,富含黄铁矿③矿石具细脉浸染状构造斑岩型矿床工业意义及经济意义Cu、Mo为主,其次为W、Sn、Au、Ag、Pb、Zn等规模大、品位低、矿化均匀埋藏浅,易开采矿石成分简单,易选可供综合利用的矿种多斑岩型矿床热液脉型4%铜镍硫化物矿床8%海相火山岩型10%沉积岩型12%矽卡岩型21%斑岩型45%我国主要铜矿床类型分布概况以斑岩型铜(钼)矿床为例介绍斑岩型矿床其它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围岩蚀变及分带矿化特点矿床成因斑岩型矿床以斑岩型铜(钼)矿床为主,又称细脉浸染型铜(钼)矿床,是目前最重要的铜矿床和钼矿床类型,约占世界已探明铜矿储量的一半,钼矿储量的三分之二。美国、智利、秘鲁三个主要产铜国家的铜矿储量的80~90%来自斑岩型铜矿床。近年来,我国江西、云南、黑龙江、西藏、河南等地也相继有所发现,斑岩型铜矿床已成为我国的主要铜矿床类型以斑岩型铜(钼)矿床为例介绍斑岩型矿床其它特征斑岩型铜矿床以其埋藏浅、品位低、规模大为特征。铜品位一般在0.4%左右,少数可达0.8%,单个矿床的铜储量可达百万吨,矿石中除伴生钼外,还有金、银等元素可综合利用斑岩型铜(钼)矿床常成群成带出现,构成成矿区或成矿带。有时斑岩铜矿床还和其它矿床类型相伴产出,构成一个成矿系列。以斑岩型铜(钼)矿床为例介绍斑岩型矿床其它特征成矿地质条件(1)岩浆岩条件(2)构造条件(3)地层条件以斑岩型铜(钼)矿床为例介绍斑岩型矿床其它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岩浆岩条件中酸性钙碱性浅成或超浅成小型斑岩侵入体(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等)岩体规模较小(1-2km2)个别达10余km2岩体的形成时代以中―新生代为主化学成分以富钾为特征(K2ONa2O)岩体的酸性程度影响矿化类型SiO262-68%的斑岩---以铜为主的矿床SiO2>68%的斑岩---以钼为主的矿床成矿地质条件————构造条件含矿斑岩的侵入大多和深大断裂有关,矿床常呈带状分布,分布于深断裂两侧的次级断裂构造系统中含矿侵入体及其附近常具含矿的爆发角砾岩体。据北美58个斑岩型铜(钼)矿床统计,含角砾岩的占70%,我国赣西北、豫西等地的斑岩型矿床中也发现有角砾岩体角砾岩常呈筒状或脉状分布于斑岩体内或其附近,下限可能为2~3公里。角砾岩中常具金属矿化,甚至形成富矿。角砾岩由于挥发份从岩浆中逸出而引起的膨胀造成的成矿地质条件————地层条件围岩岩性对斑岩铜矿床的成矿有重要影响:当围岩为硅铝质岩石时,矿化主要在岩体顶部集中,很少进入围岩;只有当围岩裂隙特别发育时,含矿热液不仅在岩体中聚集,还可沿裂隙进入围岩形成矿化。德兴斑岩型铜矿床的矿化主要分布在围岩中当围岩为碳酸盐岩石时,在接触带还可形成矽卡岩型矿床,构成斑岩铜矿床和矽卡岩型矿床的矿床成矿系列围岩蚀变及分带围岩以中心式面型蚀变为特征这类蚀变围绕侵入体中心呈同心圆状或椭圆状产出,范围可达几百米至几公里。各蚀变带的矿物组合常成有规律地分布Lowell等(1970)根据Kalamazoo(克拉马祖)矿床的蚀变,参照美洲27个斑岩矿床,提出了斑岩型铜、钼矿床的蚀变分带模式,自岩体中心向外依次出现四个蚀变带(图):•Lowell(1970)提出的蚀变分带模式:①核心带②钾质蚀变带③似千枚岩化蚀变带(石英-绢云母化带)④泥质蚀变带⑤青磐岩化带⑥边缘带围岩蚀变及分带围岩蚀变及分带以石英、绢云母构成的似千枚岩化蚀变带,几乎在所有斑岩型铜矿中均广泛发育,其强度、范围和矿化的规模有直接关系少数矿床的面型蚀变是以接触带为中心,向岩体和围岩两侧呈对称的环状分布,为接触式面型蚀变,其分带特点与中心式类似,德兴铜矿围岩蚀变及分带斑岩型铜矿床围岩蚀变的研究意义它是寻找斑岩型铜矿床的主要标志,为找矿勘探提供有益的线索和明确的方向美国的克拉马祖矿床的发现可以用来帮助判断矿床的剥蚀深度提供成矿热液的性质、成矿温度、盐度以及热液来源等成矿理论信息围岩蚀变及分带我国斑岩型铜矿床围岩蚀变特点①可分为面型和线型两种面型—岩体为中心(玉龙、城门山)接触带为中心(德兴)线型—受构造控制,沿一定方向延伸(多宝山)②具有较强的石英化作用③似千枚岩化带最重要、最普遍④泥化带一般不发育,矿化不好(玉龙除外)围岩蚀变及分带矿化特点与上述蚀变带相对应,出现一定的矿化分带(图),自内向外依次为:低品位核→矿壳→黄铁矿壳→低黄铁矿壳辉钼矿→辉钼矿+黄铜矿+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黄铁矿±硫砷铜矿±砷黝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自然金、自然银主要工业矿体位于钾质蚀变带的外侧或石英-绢云母化带内矿石品位一般较低,但矿化均匀,铜品位一般为千分之几,钼品位为万分之几图斑岩型矿床典型矿化及其分带图斑岩型矿床典型矿石构造及其分带矿化特点矿物组成:主要金属矿物:黄铜矿辉铜矿次要金属矿物:斑铜矿黝铜矿等伴生金属矿物:辉钼矿黄铁矿辉铋矿磁铁矿磁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铋矿金、银矿物等非金属矿物:石英和重晶石等元素组成:Cu、Mo、S、Au、Ag、Pb、Zn等矿石构造:浸染状构造、细脉状构造、细脉浸染状角砾状构造矿石特征矿化特点矿化特点矿石的典型构造为细脉状和浸染状构造,二者往往相伴产出或有规律地过渡,从矿化中心往外:浸染状→细脉浸染状→细脉状→脉状的变化趋势矿化细脉长数厘米、宽数毫米,有的为硫化物,有的为含硫化物的石英细脉;也有呈致密块状构造和角砾状构造的矿石蚀变类型钾化带似千枚岩化带泥岩化带青盘岩化带边缘带主要蚀变矿物黑云母、钾长石,石英、绢云母石英、绢云母、黄铁矿高岭石、绿泥石、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石英、方解石空间位置中心蚀变带内部蚀变带中间蚀变带外部蚀变带矿化类型铜、钼铜贫铜铅、锌、金、银矿物组合黄铜矿、辉钼矿、黄铁矿及少量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斑铜矿黄铁矿及少量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自然金、自然银、黄铁矿矿石构造浸染状为主、细脉状细脉状、浸染状细脉状细脉状、脉状脉状矿化特点斑岩铜(钼)矿床的蚀变类型和矿化关系矿化多集中在岩体的顶部或附近围岩中矿体多受岩体和围岩中的微细裂隙控制或受斑岩体中角砾岩筒控制同一矿区,由于围岩岩性不同,可出现不同的矿化类型(1)斑岩体内部的细脉浸染型矿化柱状矿体筒状矿体(2)与碳酸盐岩或凝灰岩接触带附近的矽卡岩型矿化透镜状矿体似层状矿体(3)围岩断裂中的次火山热液脉型矿化脉状矿体矿化类型及矿体特征矿化特点主要特征(1)巨大的斑岩型铜矿床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区;(2)与矿床有关的斑岩都与深大断裂有关;(3)气液包裹体测定,斑岩型矿床中黑云母和钾长石化的形成温度为600-700℃;石英-绢云母化的形成温度为420℃;泥化蚀变为300-100℃;硫化物形成于350-250℃,斑岩型铜矿的形成经历了高、中温热液阶段;成矿深度大多介于2~5km,成矿流体盐度高,工业矿体内可达40~76wt%NaCl矿床成因(4)矿石中硫同位素组成为δ34S(‰)-6.3~+3.6‰,接近于陨石硫,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部地壳或上地幔(5)氢--氧同位素:成矿热液除来自岩浆外,部分可能来自下降的天水;认为斑岩型铜矿的形成,是上升岩浆热液和地下水发生对流循环的结果(图),地下水不仅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而且由于其富含Na+、Cl-、Ca2+等组份,还促进了矿石的沉淀和堆积矿床成因图岩浆热液和地下水发生对流循环形成斑岩型铜矿床示意图1-大气降水;2-壳状矿化带;3-岩浆热液(据Jensen,1981)矿床成因图斑岩铜矿床成因的板块构造模式(据西里托,1972)大洋板块俯冲于大陆板块之下,并向上地幔俯冲,海洋板块在贝尼奥夫带发生了局部熔融,并沿着裂隙上升到地壳浅部,形成斑岩型铜矿床,并认为铜元素也来自原始海洋板块,这和目前大西洋和太平洋的玄武岩中富含铜这一点是一致的。世界上巨大的斑岩型铜矿带大多分布在环太平洋区域,这一点有力地支持了西里托的论点矿床成因R.H.Sillitoe(1972)提出了板块构造成因模式(二)富金斑岩型矿床(1)伴生斑岩型金矿:如江西德兴、西藏玉龙(2)共生斑岩型金矿:如福建省紫金山;(3)独立斑岩型金矿:如河北峪耳崖(三)斑岩型钼矿床——陕西金堆城、河南上房(四)斑岩型钨矿床——广东莲花山、江西阳储岭(五)斑岩型锡矿床——广东银岩、湖南野鸡尾(六)斑岩型铅锌矿床——江西冷水坑、安徽黄屯斑岩型矿床的其它主要类型斑岩铜(金)矿→斑岩铜矿→斑岩铜钼矿→斑岩钨矿→斑岩锡矿,有关岩体的酸度趋于增加,源岩深度趋于变浅,岩浆体系的氧逸度趋于降低。因此,矿物组合与成矿元素的特征也有所变化。这些特点都表明绝大多数斑岩型矿床的成因与岩浆的形成和演化有较密切的联系斑岩型矿床常与矽卡岩型及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铜、铅、锌等矿床构成火山岩地区矿床成矿系列,这个成矿系列的最大延深可达5~7km。在认识陆相火山岩地区矿床分布规律和进行矿床远景评价时,应该考虑这一成矿系列及剥蚀程度的影响斑岩型矿床的其它主要类型玢岩型铁矿矿化类型矿体形态围岩蚀变矿床成因是我国地质工作者所确定和命名的一种矿床类型概念:是指产于陆相火山岩分布区域内,与玄武质、安山质岩浆的火山-侵入岩体在时间、空间及成因上有联系的一组以铁为主的矿床矿床具有晚期岩浆、高温气液交代、接触交代、中低温热液交代-充填及火山沉积等一系列成矿作用特点我国宁芜地区(中生代陆相火山断陷盆地)铁矿床是典型代表玢岩型铁矿在宁芜火山断陷盆地中,晚侏罗世-早白垩火山活动十分强烈,盆地内发育一套火山-侵入杂岩。火山岩总厚度达2500米,由老到新可分为龙王山、大王山、姑山和娘娘山四个旋回。每个旋回大致都以较强烈的爆发开始,形成爆破角砾岩和火山碎屑岩;以宁静的喷溢结束,形成安山岩、粗面岩、响岩。在每个旋回末期均有相应成分的次火山岩侵入区内的铁矿床大多与第二旋回喷发结束阶段形成的富钠质辉长闪长玢岩-辉长闪长岩等次火山岩有关。次火山岩均呈瘤状,钟状、舌状或弯窿状,侵入于火山岩及沉积岩中铁矿化往往围绕次火山岩分布,受角砾状构造、原生裂隙、接触带构造、围岩中的断裂裂隙及层间裂隙等构造控制玢岩型铁矿图——玢岩型铁矿理想模式图①-龙旗山式;②-竹园山式;③-龙虎山式;④-梅山式;⑤-凹山式;⑥-陶村式;⑦-向山式(黄铁矿);⑧-姑山式、凤凰山式Ⅰ-下部浅色蚀变带;Ⅱ-中部深色蚀变带;Ⅲ-上部浅色蚀变带J3-K1由岩体内部-接触带-围岩,出现不同矿化类型产于火山沉积岩中的层状铁矿床(龙旗山式):围岩:沉凝灰岩、沉凝灰角砾岩和凝灰质粉砂岩,蚀变现象较弱。富铁的沉凝灰岩与凝灰质赤铁矿矿石呈渐变过渡关系矿石为石英-赤铁矿组合,属火山沉积矿床产于岩体附近火山岩中的脉状、似层状铁矿化(龙虎山式):围岩:安山岩及凝灰角砾岩,矿体受围岩中的断裂构造、火山沉积岩中的层理控制围岩蚀变:高岭土化和硅化矿石矿物主要由镜铁矿组成,属中低温热液充填矿床产于接触带上的铁矿化(梅山式):围岩:安山岩、凝灰岩矿石组合主要为透辉石-石榴石-磷灰石-磁铁矿矿石的构造以块状、角砾状为主,偶有条带状成因上属矽卡岩型矿床产于辉长闪长玢岩顶部或边部的铁矿化(凹山式):部分矿体进入安山岩,凝灰岩等围岩中矿化呈脉状、网脉状、角砾状和块状矿石以透辉石-磷灰石-磁铁矿组合为特征成因上属伟晶-高温气成热液充填矿床产于辉长闪长玢岩岩体中部的铁矿化(陶村式):铁矿化呈浸染状或细脉浸染状矿石组合为
本文标题:斑岩型矿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60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