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在2018年春季开学干部会上的讲话提纲校长陈刚(2018年3月3日)同志们:今天是新学期第一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校干部大会,安排部署新学期工作和2018年度工作。刚才占军同志宣读了学校2018年工作要点,这些工作是经校党委认真研究确定的。谋划做好这些重点工作和项目,事关学校内涵建设和办学质量,事关学校发展全局。一、2017年工作回顾回顾2017年,我们工作生活的城市开启了大西安建设,明确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目标,招商引资、城市建设、环境治理、人才引进等都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在春节期间,“西安年,最中国”系列迎新春活动,给我们上演了震撼的视听盛宴,赢得了国内外广泛赞誉,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每一个参与者的辛勤付出。作为与这个城市同频共振的大学,我校也在奋力追赶超越。过去的一年,我们主要在以下七个方面取得了成绩:(一)深化体制改革取得了新进展以“放管服”为改革总思路,开启了以二级学院院长公开竞聘、23项管理权限下放、教学科研特聘岗为主要内容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增强二级学院办学活力。(二)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新突破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全年共引进高层次人才47人(“西安市5211计划”2人,“陕西省百人计划”1人);实行教学科研特聘岗,特聘282名教师、认定“双师双能型教师”108名,进一步调动教师的教学科研积极性。(三)教学科研取得了新成绩确立了101项教学科研提升工作任务,完成率100%;全年共获各级各类课题278项,其中省部级以上78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4项、社科基金1项),全年科研经费达到3546万元。学前教育等七个专业(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应用化学、软件工程、旅游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数学与应用数学)获批省级一流专业;今年2月,我校入围陕西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公示名单;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会计实验与创新实践教学中心获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年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73项、大学生创新创业国家立项22项、省级55项。(四)干部管理机制改革取得了新成效用好用活“三项机制”,从57名干部教师中公开选聘了10名二级学院院长;全年鼓励激励15人,容错纠错4人,能上能下14人,全校形成了忠诚、干净、担当、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五)党风廉政建设常抓不懈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明确目标任务,细化了35项党委班子集体责任、18项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18项党委班子成员共性责任及17项校领导分管责任,做到了责任到人,分工明晰,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六)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一是成立“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组织各层面宣讲41场次,受众9000余人;二是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打造思想政治理论研究高地;三是狠抓意识形态工作,将意识形态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四是做实“两学一做”,落实“三会一课”,以“三全五查”为抓手,运用新媒体持续开展学习活动,推动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五是凝练关学精神内涵,以“严肃干部作风、严谨教师教风、严格学生学风”为文理独有文化特质,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七)工作作风、校风和校园环境持续改进改善深入推动“三大革命”。学校各部门以“行政效能革命”为抓手,转变工作作风,深入教学一线,现场办公、现场解决问题,服务质量、服务意识、服务效果显著增强;组织开展了“烟头革命”“厕所革命”,全面实施室内禁烟行动,通过精细化管理各项措施的落地,厕所干净卫生,设施设备完好齐全,校园环境焕然一新。2017年是国家和学校发展历史上重要的一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西安建设启动,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目标已经确立,学校经历了省委专项巡视、教育部审核评估、硕士点申报、一流学院申报、一流专业申报等重大工作考验,取得了显著成绩,经历了思想认识的洗礼和提高,更深刻地体验了高等教育的激烈竞争和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严峻现实,更理性地认清了我校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学校的发展路径更清晰,我们的发展决心也更坚定了。展望2018年,我们任务十分艰巨,去年申硕工作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学校发展的竞争始终存在、始终严峻、始终残酷,没有什么是必然的,我们只有对照申硕、升大指标要求,尽早提出落实举措,脚踏实地,奋力拼搏,增强硬实力,不断自我超越,切实达到各项指标要求,才能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实现申硕、升大目标。因此,今年我们将继续推进学校综合改革,继续落实学院办大学的理念,在人事、分配等方面继续扩大二级学院办学自主权,不断激发办学活力,深入推进学科专业内涵及特色建设,着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西安的能力。关于加强党的建设、作风建设以及继续坚持深化改革等方面,雷书记一会儿还要作重点强调和要求,请大家务必认真落实。下面,我就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等工作谈点意见。二、2018年主要工作任务根据2018年教育部、省市委、省教育厅的要求,我们要继续深入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实施“奋进之笔”为总抓手,追赶超越“一流学院、一流专业”申硕要求,狠抓人才培养质量及优势特色专业群,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抓好贯彻落实。(一)牢牢把握学生应用能力训练和综合素质提升的目标任务及路径方法一是要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定位。学校明确办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对二级学院来说,各个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必须服从学校的办学定位,是学校办学定位的具体落实或者说支撑,首先要体现所确定的、适宜的就业岗位群的能力素质对接要求,其次兼顾教育部发布的专业标准(1月30日教育部出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全国92个本科专业类(涵盖587个本科专业),对其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体系作了明确要求)。我校大多数专业特别是师范类专业就业岗位群明确并且合适,培养目标定位总体上是清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目标要更加细化,落实要更加到位,但确实也有不少专业,尤其是工科类专业,需要进一步调研论证和明确。今年的一项重大任务是修订培养方案,这是一项基本型、根本性工作。各学院要按照做优师范、做强文史、做特工管等思路,把聚焦市场需求和岗位要求、明晰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作为头等大事,学院领导和专业负责人要亲自抓,密切与企业行业用人单位的联系,真正把调研做实、把论证做实,把就业岗位对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具体要求弄清楚、搞明白,并分清主次地、清晰地表达出来,要建立能力矩阵图,每个专业都应当有一定数量的用人单位专家参与培养方案的制订。可测试的专业能力标准,要吸收行业标准内容。应当把每年一次的对用人单位的调研走访,作为各专业的基本动作、规定动作,坚持几年,不断细化专业培养目标,明确学生专业能力和发展潜力所在,并与时俱进地加以完善。不能由教研室主任或其他某个人单打独干,闭门造车。培养方案一般都是完成4年一轮以上修订一次,但实际操作中按照严格的论证审批权限和程序可以微调。二是要进一步加强课程设置。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在课程设置上敢亮剑、敢作为、有定力。要切实以学生利益为重,对因人设课问题敢于亮剑。敢作为,不是乱作为,要积极探索用人单位专家参加的各专业教学委员会(或专业教学指导小组)的作用,逐步建立课程调整需要用人单位论证审核等制度,落实好制度管人管事;有定力是要在正确的改革方向上保持定力,不怕非议。课程体系改革总的思路是改学科导向为专业导向,把原来基于每门课程的学科系统性、完整性、逻辑性改成课程对专业的服务性,凸显课程对专业的支撑功能。重点是强化专业能力训练,适当压缩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学时。按照这个思路,首先要关注课程设置的模块化问题。我们依据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提炼专业核心能力,将核心能力分解成子能力,找到子能力对应的知识点以及知识点的应用,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打造成知识模块。一个模块就是围绕某个子能力或者说某个应用方向的一个教学单元,可以是一门课,也可以是几门课构成的课程群。这是一种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方法,对我们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非常实用的。我们要用这种模块化(课程群)的能力导向的方法来研讨各个专业的课程设置,编写课程教学大纲,组建教学团队。另外一个就是公共基础课服务于专业的问题。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来说,要改变传统观念,大学外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大类基础课应当按照服务于专业能力培养的总要求,由教务处和专业所在院系牵头,组织开课院系及用人单位专家论证,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优化,删减不必要的内容,合理安排学时数。例如旅游管理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所需要的大学英语肯定是侧重点不同的;同样,园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所需要的大学物理课程基础知识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针对不同专业的能力培养要求,优化调整教学内容,有所侧重,有所淡化,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要为专业院系安排相对固定的老师,并要求和鼓励教学改革。可以从专业大类需求的角度思考如何使公共课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在按照专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压缩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时以后,为了满足部分学生考研、考级对公共基础课教学的个性化需求,我们可以开设对应的公共选修课,按照专业大类或考研类别,开设考研英语、考研思政课、考研高数等供这些学生选修,为学生提供多元化成长路径,切实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我们鼓励有兴趣有潜力的学生课外开展创新创业也是这个道理。学校就是要搭建各种平台,打通各类成长通道,着力实现人人成才。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要继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总结改革经验,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方法和区分类别上下工夫,持续提高针对性。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尽管近几年改革力度很大,有明显进步,但在如何提高教的有效性和学的积极性方面,改革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处于攻坚克难的对峙期,可以在结合专业教育开展改革上下工夫,在开课学期、教学内容、授课方式上,可以与专业或专业大类教育更加合理地统筹安排;落实总课时要算理论与实践、课内和课外的总帐;要多安排可监控考核的课外自学,列课外书目,查读书报告;要突出精讲,结合古今中外的案例开展教学,通过案例消化理论,加深理解,使学生真心接受,不能只把学生圈在教室,你讲你的,我学我的,一看就懂,一听就厌,一过就忘,一用又不会。要花大力气,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好地起到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的作用。三是要进一步加强课内外一体化学习。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时,应当配套有指导、引导或要求的课外自主学习方案。课外学习活动是人才培养非常重要的途径和载体,在巩固课内学习、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创新意识、培育团队精神、发展特长、增强人际沟通交流意识、提高表达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有的课内教学目标可以通过第二课堂安排解决,但是做得不够,有的第二课堂活动在专业培养目标上的针对性不够,导致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互不衔接,效率不高,课外学习的制度设计和条件保障没有跟上。需要通过聚焦专业培养目标统筹课内和课外学习,精炼课内教学,充实完善课外安排,这就是课内外一体化设计的思路。学生处、团委要协同教务处做好课堂内外培养体系的整合,将第二课堂的各项活动要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综合素质训练要求,既要有大学4年的整体计划,又要明确每个学期的课外学习训练任务与活动安排,要引导和扶持围绕专业技能或主干课学习拓展而设立的专业型、课程型或项目型社团,提升第二课堂的“含金量”。使课外与课内相互衔接,课外“隐性课程”真正成为课内“显性课程”的有效延伸和补充,予以考核,彰显学生个性成长,共同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二)牢牢执紧学科专业的龙头地位、教学科研的核心地位,扎实推进相关改革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设置及结构调整优化。教育部高教司原司长张大良在早前的一次讲话中指出:“地方高校要认识并坚持好两个原则:一是对现有的
本文标题: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608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