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新煤体艺术的交互体验探察
新媒體藝術的交互性品格初探…謝卉92内容摘要:交互特质作为新媒体艺术的显著特征,是区别于其他后现代艺术门类的关键。本文从新媒体艺术的交互认知特征、新媒体艺术的多媒介融合机制、以及审美的主客体交互特性几方面探讨新媒体艺术的审美形式的革命性变化,关注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品格,考察现代技术条件下由新的媒介手段所构成的全新艺术经验,分析和理解新媒体艺术独特的审美趣味和审美价值。关键词:新媒体艺术交互审美视觉文化在20世纪由于媒体形式的空前拓展经历了一个巨大的转型,面对新媒体艺术,我们已经不再陌生。早在20世纪50年代,德国思想家海德格尔就富有预见性地宣称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图像的世界。之后电视机普及,视听媒体日新月异的变革,无论是从技术还是大众审美层面,显然新的媒体形式替代了旧的媒体形式,社会生活也全面进入由数字技术支撑的媒体化时代,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新媒体艺术得以萌生和发展。新媒体艺术和当代科技的发展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而被称为“艺术与技术的蜜月期”。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引导了新的审美趣味,新媒体艺术也同时打上了技术化的烙印而称为技术化的艺术。新媒体艺术大量地运用了数字技术、视频手段来表现,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观看和创作之间的关系,在新媒体艺术展上,很多观众发现他们可以很容易的参与到这些艺术的展示中,并和艺术品发生关系,而参与的方式可能很简单:拨打地面上的一个手机电话,或者观看环境中由于自己的存在而投射出的全新影像。沟通与合作成为新媒体艺术范畴进行创作的艺术家关注的焦点。“新媒体中的媒介,不仅仅指艺术表现的物质载体或手段,而且指当代艺术作为文化活动面向社会、进入社会公共空间的方式”1。由于受到六十年代观念艺术,以及早期未来主义宣言和达达式行为的影响,五、六十年代的前卫艺术实验中也出现结合机械技术的动力艺术(kineticart)和最早的电子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显然具备了交互操作性的特质。当今的新媒体艺术家正在不断尝试艺术家与技术人员的新型合作关系、艺术与环境的新型关系,以及艺术作品与观众的参与形式,并以此为目的展开了一系列的试验性艺术活动。结合声音、影像和交互,强调现场的当下感,这种具备强烈的后现代艺术特征的艺术代表了一种融听觉文化、视觉文化、触觉文化于一体的复合型文化,正由于它具备了复合性与多元性,无疑引导了当代艺术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向。本文将从新媒体艺术的交互认知特征、新媒1范迪安.从媒体变革到文化视线——在中国当代艺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北京:美术研究.2002(3).p66兩岸資訊與管理學術研討會93体艺术的多媒介融合机制、以及审美的主客体交互特性几方面探讨新媒体艺术的审美形式的革命性变化,考察现代技术条件下由新的媒介手段所构成的全新艺术经验,分析和理解新媒体艺术独特的审美趣味和审美价值。一、关于新媒体艺术的交互认知特征从媒介形态演化和人类行为学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把新媒体艺术发展看作是人类行为的互动。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艺术家看到了尝试新的表现手法的无限可能性,借助各个媒体形态的交替,综合表现的过程也是艺术家自身追求新的艺术形式的过程。媒体之间的交叉并置,相互映照,衍生出更为宽泛的交互深度。交互的实质是“多个参与者交替听、想、说的循环过程”2,或者是“在两者之间(无论是生命体还是机器)连续作用和反应的过程”3,往往新媒体艺术创作的交互的目的在于制造交互的事件而并非交互的结果,过程审美则是新媒体艺术交互认知的焦点。以下将就交互特征最明显的网络媒介为个案,逐步揭示新媒体艺术的交互原则和认知特征。(一)以网络媒介的交互用户为个案1、匿名性互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促成了一个与物质空间对应的数字化的虚拟空间的诞生,在网络中组织了人与人的新型的关系,从而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网络人际关系,在这个空间中,信息的交换和相互作用变得有形和可感知。因特网和虚拟现实打2(美)RobertReimann.SoyouwanttobeanInteractiondesigner.(美)ChrisCrawford.UnderstandingInteractivity.图01克里斯汀卢卡斯《在岩石和硬盘之间》作者宣称这件作品是为有网上聊天经验的人提供的休息室。显然聊天者在网络的两端不一定都彼此熟悉,这点归功于网络的“匿名性”。新媒體藝術的交互性品格初探…謝卉94开了这种新型互动的可能,网络使虚拟社群与现实社群以一种交叉并置的方式相互映照也相互独立,模糊了传统社群形式单一的历史构筑方式。在网络中由于没有性别、年龄、种族、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可视特征,交互行为变的没有任何社会包袱,没有任何压抑感,用户之间的关系可以是现实中的陌生人,网络上的知己良朋。和此前的媒介相比,这种交互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促进了网络人际关系的发展,这一点归则完全归功于网络交往的“匿名性”。网络用户的彼此印象和言行都源自极具流动性的IP,人们似乎躲在屏幕后面,因此少了许多顾忌。这种面具下的互动无疑给网络人际交往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一方面,信息发出者“有选择的展示自我”,最佳化表现自己;另一方面,信息接收者由于“传播暗示”和“潜在的非同步传播”的减少,理想化对对方的认识4。如图01,克里斯汀卢卡斯的互动网络艺术作品《在岩石和硬盘之间》,作者宣称这件作品是为有网上聊天经验的人提供的休息室。显然聊天者在网络的两端不一定都彼此熟悉,这点完全归功于网络的“匿名性”。2、仿真性互动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影响的日益推广,虚拟社群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社会生活关系,因而不可避免的衍生出一些仿真性(Verisimilitude),这便允许其成员把网络空间的交流经验当作具体化的社交互动加以体验。在彼此交流时,他们身处同一个物理空间;同时,他们把那些交互行为视为对其个人历史具有意义的背景。然而,网络交互仍然是一种“身体缺场”的交流。它不仅使受众失去了日常交往中可触摸的物理实体,更极大冲淡了发信者的自我认同感。这使人们能够以一种更为开放,更为大胆的姿态介入到网络社区中去。因此,网络社区的互动,就显得更加的原始、直率,和更少的道德规范5。网络的社会规范和社会秩序正是建立在网络社区的平等和自由的关系上,现实社群与虚拟社群总是在循环系统与人际之间的交叉联系而得到创新。网络艺术创作的动机也正是关注两者的差异和相似点,微妙的社会关系和心理表现往往存在于两者的交界之处。4(美)奥格尔斯等著,观世杰等译.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p428.5胡飞.基于网络媒介的交互设计研究.设计在线.图02虚拟游戏游戏《荣誉勋章》——诺曼底登陆惊险刺激的冒险让玩家重历虚拟生死兩岸資訊與管理學術研討會95在网络世界中,交互是流动且多元的,网络交互行为也不再是原始的交互反馈,而是趋向一种更宽泛的维度。在新媒介中所触及到的这些元素,通常更多地出现在非计算机领域的现实生活中。网络虚拟体验并不是和自己的同类在竞争,而是与现实生活中的所有体验在竞争。如图02,在网络虚拟游戏中,个体的角色和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几乎是等同的,不同的是游戏几乎是现实的重建,而生活是不可预知的。3、交互的社会性反馈与控制是一种简单的交互方式,网络媒体提供的是用户、参与者、受众之间不断了解、交互的过程,并使其体验到操纵的快感。艺术家和网络工程师提供的是一个平台和策划案,交互活动在指定的框架结构内进行,访问者不断的利用其社会经验保持着交流的顺畅。超文本根据用户的选择链接到不同的地址,指引用户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自我创造。我们可以肯定,人们是乐于这种普遍意义上的交流和合作的,本能的接收生活社区的公共事件,并且对生活以外的事件感到好奇,其中经历的新体验、新感触会让用户感到激动和喜悦,这种关系得到由此而获得的独创性结果的鼓励,继续不断向纵深发展。因而交互设计的重心也将由模拟人们的生活体验之“物”转移到信息共享之“事”这一环节上,交互活动变成一种强调沟通与协调的社会性活动。(二)新媒体艺术的交互原则1、交互体验的丰富性在新媒体艺术作品设置的交互过程中,系统与人产生互动,这导致作品以及人的意识产生转化,通过工程师有效的设计,外在表现为可控制的、可供专用的、容易变化的、同时也能满足审美观念的作品。个人的表达和个人的创意已经占据甚至主宰了作品的成果,并且最终的艺术效果是因人而异不可确定的。人们对艺术家的要求不再是创作动人的内容,而是环境、空间场景的设计,或者是与智能化机器有效地交流。因此我们强调交互内容本身是一个设计项目,它需要将人的价值整合其中。因而,必须创造丰富的交互体验以帮助人们去交流和理解,艺术家也试图通过交互体验去传递和表达。2、交互的事件性原则交互设计是“物”的设计,是一种说话(理解、行动、状态)方式的设计。它鼓励运用人为的语言模型取代机械模型。今天新技术允许我们创造语言模型的新产品,并利用这些产品进行交流,从而创造了一个“物”态社会。交互过程允许用户交换他们的知识,交换他们对世界不同的透视和理解,通过分享,打开了新媒體藝術的交互性品格初探…謝卉96广阔的创作空间,从而拓展了我们的认知和理解。这些智能产品帮助人们去相互交流、理解和影响,并与其他人一同创造交流。另一方面,交互的过程是一个运动中的“事件”。事件并不是由一系列的个体感觉数据串连而成,而是基于某种意识共同协调运作而成的。这种“事件性”不仅是指设计元素的力学运动特性,更为重要的是对设计对象自身生长性、变化性、秩序性的关注。交互设计就是对相关经验的叙述和导航,与用户的交互过程就是用户参与这个故事的过程;与此同时,用户又在创造自己的故事,因而更具参与性和活力。新媒体艺术的交互过程不是把用户的行为看作孤立的事实,而是将动作、行为的方式及其与时间的联系加以整合。3、交互的易用性原则显然最好的用户界面就是没有用户界面,同时又能创造有意义的体验,这是交互设计所追求的。困难的是,如何利用界面吸引观众参与交互,用什么途径来驱使观众激活作品和完成作品呢?唯一的答案是简化、简化再简化。新媒体艺术家提供的是一个概念,而交互的易用性则留给了技术人员来解决,最终的形式则有可能改变了作品的参与方式,但无论如何面对交互的事件,简单方便是原则,观众也许只需要晃动手中的小球,影像便发生离奇的变化。二、新媒体艺术的多媒融合机制新媒体艺术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异使传统的艺术门类趋向融合,从某种程度上讲,它与音乐、戏剧、文学等艺术形式越来越相关,而非趋于追求永恒的状态——比如传统绘画、雕塑或者是建筑。时间性的引入成为了新媒体艺术的一条重要线索。同时,作为一种此时此地的艺术,新媒体艺术展示的往往是一个时间化的空间状态,比如网络虚拟空间,空间结构的不确定性使观众的体验过程变得不可挽回,从而使新媒体艺术参与的交互机制呈现纷繁多样的审美特质。(一)新媒体艺术的影像交互机制关注互动性和参与感,新媒体艺术家观念表述的完整性依赖于受众游戏和娱乐的体验。新媒体艺术作品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互动装置的适时性,只是将身体运动体验转化为心理性的判断和选择,并表现为鼠标与键盘动作,而这一动作是受众体验娱乐和参与感的关键。由于新媒体作品塑造的是一个虚拟空间,时间与空间的互相渗透就成了一个不能分割地加以讨论的问题。在新媒体作品中经常通过把预置逻辑路径结构的层次打乱,空间结构的不稳定性使过程的体验变得不可挽回,在网络文本的互动中,你甚至不可能重复地回到某个页面,因为上次的点击已经改变了它的内容。由于个体的参与而使新媒体作品本身发生了迁移,幻想、规则、虚拟、复合之特性常常出现在新媒体艺术之中,特别是在网络游戏与网络兩岸資訊與管理學術研討會97动画中,影像的交互品格尤显突出,甚至成为新媒体艺术语言品格的典型特征:人们在参与作品的同时,在沉浸中体验其
本文标题:新煤体艺术的交互体验探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61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