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新郑矿区循环经济体系开发研究
新郑矿区循环经济体系开发研究作者:邓黎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郭曦浅论中国循环经济体系的框架-能源与环境2007,(2)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循环经济的实施,可以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分析构建中国循环经济体系的意义,描述中国循环经济体系的框架,并提出构建我国循环经济体系的措施.2.期刊论文李君安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循环经济体系研究-当代经济2010,(2)构建循环经济是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在界定出循环经济体系的涵义后,阐述了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循环经济体系的必要性和优势,并且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资源和环境现状的分析,提出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循环经济体系的对策.3.期刊论文吴季松引江济太为太湖流域建立循环经济体系奠定了基础-中国水利2004,(10)要解决太湖流域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越来越严重的水问题,就必须在太湖流域建立循环经济体系,太湖流域有条件率先在全流域建立循环经济体系.近两年来实施的引江济太调水试验也为太湖流域建立循环经济体系奠定了基础.循环经济的原则有:大系统分析原则,生态成本总量控制原则,生产中资源循环的3R原则,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原则,建立绿色GDp统计与核算体系的原则等.4.学位论文左红英区域循环经济体系及其运行研究——以上海为例200720世纪人类所创造的财富是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无法相比的,然而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破坏也是最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20世纪的主要危机,成为制约世界经济发展、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正是基于对环境问题的警醒和深刻反思,人类将视线投向经过40多亿年演化的自然生态系统;正是来源于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学习和模仿,循环经济理念应运而生。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经济生态发展模式。其目的是节约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保护环境,进而从整体上推进经济持续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以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公平、良性的互动循环。其方法是模拟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利用的模式,使生产过程的技术范式从“资源消费-产品-废物排放”的单程物质流动模式转向“资源消费-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物质流动模式。其准则是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即3R原则。本文主要以上海为例,对区域循环经济体系及其运行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研究内容包括绪论、理论研究、应用研究,以及结束语,共4部分内容。绪论部分为论文的第一章,主要分析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回顾并评述了循环经济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全文的研究思路、理论框架,以及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理论部分包括论文的第二、三、四、五、六章。第二章是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分析。本章回顾了循环经济的产生背景;分析了循环经济的本质与内涵,以及循环经济的发展阶段;总结了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第三章是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产业分类研究。本章根据循环经济的特点,针对现有产业分类方法的不足,提出了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四次产业分类法。第四章是区域循环经济体系的理论分析模型。本章在第三章提出的四次产业分类基础上,借鉴前人研究成果,构建了循环经济的理论分析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循环经济系统有效运行的条件,并对循环经济的3R原则作了分析。本章的意义在于,对于构筑循环经济的理论分析框架做了初步尝试,并希望借此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第五章是区域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与运行。本章从结构分析入手,认为循环经济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产业要素,要求有完整的产业循环链,即包含生产者产业、消费者产业和分解者产业;内部支撑要素,包括技术要素、政策要素、社会要素和经济要素;外部环境要素,包括外部自然生态环境和与系统进行输入输出的外部社会、经济环境。进而,从产业体系的构建、内部支撑环境的构筑,以及外部环境的营造3个方面,分析了区域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最后从区域循环经济体系的运行目的和原则出发,分析了循环经济体系运行的动力和障碍,提出了区域循环经济体系的基本运行模式。第六章是区域循环经济体系的评价模型。本章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循环经济体系的评价模型。应用部分包括第七、八、九章。第七章是上海循环经济发展现状。本章介绍了上海概况,从工业、农业、消费领域、资源再生业4个方面分析了上海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并分析了上海市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第八章是上海循环经济发展现状评价。本章利用第六章构建的循环经济评价模型和上海市的相关数据得出如下结论:(1)加入再循环部门后,区域循环经济体系的总效益明显上升,即再循环有利于经济社会的总体发展。(2)随着用于循环的废弃物的比例的增加,循环经济体系的总效益呈上升趋势。(3)随着循环部门的各项投入的比例的增加,循环经济体系的总效用呈上升趋势。(4)随着废弃物产生率的增加,循环经济体系的总效用表面上在一定范围内呈上升趋势,但是,废弃物产生率并不从实质上增加总效用。其对总效用的作用机理在于增加了可用于循环的废弃物供应量,其增加意味着资源利用效率的下降,并不是增加总效用的有效方法。(5)无论是用于循环的废弃物比例的增加,还是循环部门的生产要素、中间投入等的增加,都必须满足一定的比例,必须均衡增长,才能有效提高总效用。否则,某项投入的低值会制约整体产出。(6)随着循环部门各项投入的比例的增大,总效用随用于循环的废弃物的比例的增大而上升的速率渐缓。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上海循环经济体系的影响因素,评价了上海循环经济发展现状,指出了上海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第九章是上海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与运行。本章针对上海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基于第五章的理论框架,对上海市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与运行提出了初步设想。结束语部分是第十章总结与展望。本章对全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指出了现有研究中的不足,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从经济学与生态学相结合的角度,采用了理论演绎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综合运用了系统科学、普通生态学、区域经济学、管理学和经济学方法。本文的创新性体现在:1.提出了区域循环经济体系构建与运行的框架和模式。2.在改进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建立了区域循环经济体系的评价模型,并对上海循环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价。3.针对上海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对上海市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与运行提出了初步设想。5.期刊论文黄海峰.曹燕辉.徐明.孙涛.马弘毅构建循环经济体系的系统经济学分析-环境保护2005,(8)本文首先从经济系统与循环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出发,论述了大力建设循环经济体系的关键点;接着描述传统经济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现有循环经济研究框架的不足;最后从系统经济学角度提出了一些完善中国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的对策.6.期刊论文李泽红.董锁成.汤尚颖建设中国特色循环经济体系构想-理论探索2008,(1)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与其相比,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在目的与任务、经济与技术条件、体制与文化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体系.中国特色循环经济体系包括政府主导下的制度保障体系、吸收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技术支撑体系、四层联动的循环经济内核以及生态经济系统协同进化的循环经济模式等.7.期刊论文李君安.LiJunan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循环经济体系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新疆农垦经济2010,(1)构建循环经济是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阐述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循环经济体系的必要性和优势,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资源和环境现状的分析,提出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循环经济体系的对策.8.会议论文李冰.吴海锁.王水.陆嘉昂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体系创建——以江苏沙钢集团为例2007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过快增长是是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主要措施之一,钢铁工业作为典型的流程制造业,具有资源密集、能耗密集的特点,但同时由于钢铁制造流程工序多、结构复杂,制造流程伴随大量物质和能量排放,其中又蕴含着诸多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可能性,本文以江苏沙钢集团为例,提出了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体系创建的模式。9.学位论文王秀雯滨海新区循环经济体系的制度与技术政策创新研究2007循环经济作为21世纪理想、科学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现已成为一大潮流。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能否顺利实施和推进,关键在于建立一个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支撑体系,而在此体系中,制度与技术政策是极其重要的方面。天津滨海新区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循环经济的推广和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循环经济体系的制度与技术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面,滨海新区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同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在研究总结国内外发达地区循环经济体系的制度与技术政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滨海新区循环经济体系的制度与技术政策,提出了相应的制度与技术政策创新建议并构建了促进滨海新区循环经济良好运行以及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体系,对滨海新区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参考意义。本文第一章对循环经济体系的概念、循环经济体系的制度与技术政策的概念以及研究所用到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第二章是在分析总结国外发达国家德国、日本和国内发达地区上海、江苏循环经济体系的制度与技术政策现状的基础上,分别总结出了国外和国内两方面在制度与技术政策方面的启示。第三章详细地分析了滨海新区循环经济体系的制度与技术政策现状,提出了滨海新区在此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第四章在前两章理论与实践分析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滨海新区循环经济体系的制度与技术政策创新的思路和理论框架,之后给出了在此方面的各项创新建议。第五章通过构建滨海新区循环经济的评估体系,对目前滨海新区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估分析,然后就滨海新区循环经济的深入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10.会议论文李刚将钾盐项目纳入循环经济体系确保钾盐行业高效发展2006介绍了文通集团独特的具备循环经济优势的产业链项目,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为集团今后更大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这对其他钾盐企业有很好借鉴作用。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fe2652d0-396f-4dcb-882e-9e0f00749151下载时间:2010年10月14日
本文标题:新郑矿区循环经济体系开发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62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