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民法 > 第七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马原2018版)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第一节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第三节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本讲要点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发展的理论思考空想社会主义:亦译“乌托邦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一直到19世纪初。三个阶段。16世纪托马斯莫尔《乌托邦》;17世纪康帕内拉《太阳城》;18世纪摩莱里《自然法典》马布利《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19世纪初圣西门、傅里叶、欧文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来源。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圣西门(1760—1825)法国哲学家、经济学家,空想社会主义者。著有《一个日内瓦居民给当代人物的信》、《论实业体系》、《论文学、哲学和实业》等。他抨击资本主义社会,致力于设计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实业制度”。在他所设想的社会中,人人劳动,没有不劳而获,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实业制度圣西门对未来社会理想制度的设计。在实业制度下,由实业者和学者掌握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权力;社会的唯一目的应当是尽善尽美地运用科学、艺术和手工业的知识来满足人们的需要,特别是满足人数最多的最贫穷阶级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人人都要劳动,经济按计划发展,个人收入应同他的才能和贡献成正比。不承认任何特权。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圣西门把从事产业活动的资产者看成是和工农一样的劳动者或“实业者”。并寄希望于统治阶级的理性和善心,幻想国王和资产者会帮助无产阶级建立实业制度。这就使得他的社会主义学说不能不流于空想。“法国到处是没有才能的人统治有才能的,道德败坏的人支配善良的公民,完全是个是非颠倒的世界。”——圣西门“我们在圣西门那里发现了天才的远大眼光,由于他有这种眼光,后来的社会主义者的几乎所有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思想都以萌芽状态包含在他的思想中”。——恩格斯傅立叶(1772-1837)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主要著作有《关于四种运动和普遍命运的理论》、《宇宙统一论》和《新世界》等。其学术的核心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和对未来理想制度的论证。并设计了和谐社会的基本单位“法郎吉”。“法朗吉”傅立叶主张以他设计的“和谐制度”来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个“和谐制度”是由一个个有组织的合作社组成,它叫“法朗吉”,在这个组织里,人人平等,共同劳动,共同享受劳动成果,接受免费教育。但实际上在1837年傅立叶逝世前,连一个“法朗吉”也未建立,后来他的门徒创办《法伦斯泰尔》杂志、《法朗吉》报,并在美国建立40个“法朗吉”,均告失败。“所谓的文明制度,一切都是倒行逆势,一切都是恶性循环,一切都是相互欺诈。”——傅立叶欧文(1771-1858)英国杰出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想家和实践家。著有《致拉纳克郡的报告》、《新道德世界书》、《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等。作为一名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不但满怀热情地宣传他的思想,而且还积极地付诸实践,建立共产主义实验村。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建立的“新和谐”公社,面积1200多公顷,公社成员居住在集体建筑里,亦工亦农。刚开始时公社的生产、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后来由于管理意见分歧,导致了“新和谐”的解体。在英国和美国,欧文还建立过好几个公社,但同样都解体了。这说明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空想社会主义者建立新社会的设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共产主义实验村“现实生活中劳动阶级遭受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深重的灾难”——欧文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包含科学社会主义的萌芽,成为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来源。1.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2.对资本主义尖锐而深刻的批判,是启发工人觉悟和科学地研究资本主义的宝贵资料3.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1.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2.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3.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19世纪初期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顶峰,同时也是走向衰落的起点。然而没有它们的错误,也如同没有他们的成就一样,他们的探索和实践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的崛起。“德国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科学社会主义)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个人的肩上的”。———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两个基础之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剩余价值理论历史唯物主义第一块理论基石:唯物史观1.唯物史观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把“人类理性”、“永恒正义”视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的理论缺陷,找到了用社会存在说明社会意识的道路。2.唯物史观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3.唯物史观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的社会力量。4.唯物史观阐明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指明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道路。第二块理论基石:剩余价值学说1.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阐明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对立的经济根源。2.剩余价值学说阐明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明确了无产阶级实现人类解放的现实道路。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1848年2月,马恩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所写的党纲《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人类早晚要摆脱最后一种奴隶制:资本主义奴隶制或雇佣奴役制,实现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建立一个除了造福人民以外别无其他目的的社会。”——列宁“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延伸阅读二、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科学社会主义自产生之后,逐步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革命斗争,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在这种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两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巴黎公社法国无产阶级1871年建立的工人革命政府,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19世纪中叶,法国拿破仑三世的专制统治陷入危机。为了摆脱困境,于1870年7月19日对普鲁士宣战,但遭到了惨败。9月4日,法国人民举行革命,推翻了第二帝国,成立了“国防政府”。这时,普军继续向法国内地推进,10月31日,法军投降。巴黎人民极为愤慨,又爆发了旨在推翻叛国政府的第二次起义。起义虽然被镇压,但两次起义使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受到了实战锻炼。1871年2月,巴黎无产阶级革命武装正式成立了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3月18日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决定领导人民发动起义,立即占领陆军部、市政厅和其他政府机关3月28日,20万人聚集在巴黎市政厅前宽敞的广场上,欢呼巴黎公社正式成立。这是有史以来,无产阶级第一次建立的自己的政权。5月21日下午,凡尔赛军进入巴黎,一场震撼世界的巷战开始了。为保卫公社政权,公社战士奋起抗敌,他们在街道和广场筑起街垒,同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在拉雪兹神甫墓地,200名公社战士与5000名凡尔赛士兵展开肉搏,战至傍晚,大部分公社战士壮烈牺牲,被俘战士全部被枪杀在墓地的一堵墙前。此墙被称为“公社社员墙”。巴黎公社起义是一个划时代的伟大革命,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在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我们要求并希望,将来人们不是进行复仇,而是实现正义。”——雨果“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敬仰。它的英烈们已永远铭记在工人阶级的伟大心坎里。”—马克思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工人赤卫队、革命士兵于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在首都彼得堡进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1.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一国推翻了资产阶级统治,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新型国家,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第一次得到了平等的政治权利,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2.十月革命冲破了帝国主义战线,在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严重打击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加剧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危机。3.十月革命动摇了帝国主义殖民地的统治,使广大殖民地、附属国人民卷入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斗争,开辟了民族殖民地人民解放斗争的新纪元。4.十月革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胜利。(一)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苏维埃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决定了列宁、斯大林在领导人民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时,不得不经历一个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1.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苏维埃政权基本上完成了剥夺剥夺者的任务,银行和大工业的国有化使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列宁制定了苏维埃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步计划,提出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和途径等措施。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1.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2.战时共产主义时期3.新经济政策时期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1918年下半年,帝国主义纠合14个国家发动了对苏维埃政权的武装干涉,同时俄国爆发了国内战争。从1918年夏至1921春,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实行了以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经济上采取一系列非常的、特殊的又带有强制性的措施。主要内容: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实行余粮征集制和粮食垄断制,禁止私人买卖粮食;取消商品、货币;对所有工业实行严格的监督,各企业都由国家机关领导,产品由国家分配;对有劳动能力的人实行普遍的义务劳动制等等。3.新经济政策时期:在1921年,苏维埃击退外国武装干涉,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转入和平经济建设时期,国民经济已濒临崩溃,并发生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列宁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余粮归个人所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1922年,政府通过《土地法令大纲》,允许农民自由使用土地和在苏维埃监督下出租土地和雇佣工人。在流通方面,1921年5月,苏维埃政权通过关于交换的法令,宣布实行产品交换。国家通过合作社组织工业品同农民手中余粮直接交换。同时,允许私人在地方范围内进行商业往来。在工业方面,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而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则允许私人经营。1920年11月,人民委员会发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新经济政策的实行,重新建立了工业与农业之间正常的经济联系,巩固了工人阶级同农民的联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受到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的欢迎,使1921年的危机迅速得到克服。新经济政策时期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表明:列宁的社会主义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对在以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向社会主义道路又有新的认识,标志着列宁找到了一条符合俄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建设社会主义进行深刻的理论思考:1.首先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的过程2.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3.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4.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5.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斯大林的社会主义:从1928年开始,苏联实行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中心建立社会主义大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至1932年完成。苏联已经由一个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工业国,消灭了人剥削人的现象,并已经建成了社会主义。所谓“苏联模式”就是从这里开始。首先,从经济上来看,苏联模式表现为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以国家政权为核心,以党中央为领导者,以各级党组织为执行者,以国家工业发展为唯一目的,以行政命令为经济政策,以行政手段为运作方式。总之,这是一个有鲜明特点的经济体制,它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把
本文标题:第七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马原2018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625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