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通辽历史沿革通辽市的前身是哲里木盟(哲里木:蒙古语意为地区之间议和集会的意思),始建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哲里木盟是蒙古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璀璨的红山文化和富河文化的发祥地。早在五千年前科尔沁(科尔沁:是锐利、敏捷之意,又意带弓箭的人们)草原就开始有人类生息。哲里木盟土地上第一代居民是东胡族和山戌族。秦王朝统一中国后,哲里木盟的中南部地区属辽东郡与辽西郡管辖。唐朝初年,形成部落联盟,受唐朝控制。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国,哲里木盟纳入蒙古帝国的版图。十六世纪末,努尔哈赤称帝,改国号为“大金”,哲里木盟基本上受“大金”控制。到清朝改往日部落为盟。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后,哲里木盟归伪满洲国统属。1946年在中共辽西省委工作团的帮助与组织下,成立了哲里木盟政府,由辽北省管辖。1949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69年划归吉林省管辖,1979年复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199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哲里木盟,建立地级通辽市。清代国母孝庄文皇后清太宗孝庄文皇后,姓博尔济吉特氏,蒙古名字布木布泰,系蒙古科尔沁贝勒宰桑之女,孝端文皇后侄女儿,顺治皇帝生母,康熙皇帝祖母。生于1613年(明万历四十一年),薨于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孝庄文皇后一生经历清初三朝,正是由乱到治的关键历史时期。她全力辅佐皇太极、顺治、康熙三帝主政,对调和清宫内部矛盾和斗争,稳定清初社会秩序,促进国家的统一作出了重大贡献。后世称之为“清代国母”。1625年(天命十年),布木布泰只有13岁,嫁给了比她大20岁的亲姑父皇太极为侧福晋。9年后,布木布泰26岁的姐姐海兰珠也嫁给了皇太极,可谓是姑侄三人同嫁皇太极。皇太极猝死,诸王兄弟相争为乱,窥视神器。皇太极长子豪格,皇太极兄代善,弟多尔衮、阿济格、多铎均紧张地四处活动,不惜兵戎相见。在这关键时刻,孝庄凭着自己的宠贵地位和聪明才智,笼络各方势力,尤其是关键人物多尔衮和代善。清初战乱频繁,国库空虚,兵饷不足。孝庄经常将后宫省下的钱物拿出来赈济兵民。她这种节省宫中开支赈济灾民的做法,一直影响到康熙、雍正两朝。康熙8岁丧父,10岁丧母,幼年由孝庄抚养成长,又赖孝庄辅政。孝庄不过多出面参政,然而康熙处理国家大事,必先征求她的同意而后决。康熙十一年,孝庄有病去赤城洗温泉,《清圣祖实录》中详细记载了一路之上,康熙对祖母扶前围后,体贴入微。在外期间,京师来报,康熙皇二子、4岁的承佑得急病死,康熙强忍悲痛不让孝庄知道。75岁的孝庄病重,从当时记录康熙言行的《康熙起居注》和《清圣祖实录》中,可以看到康熙这一段时间对祖母孝敬之心,真可谓千古罕见。孝庄75岁崩于慈宁宫,留遗诏,写自己盛年丧夫,中年丧子之哀情,全靠康熙一片孝心。纵观孝庄文皇后一生,康熙有赞语可作为略评:“昔奉我皇祖太宗文皇帝赞宣内政,诞我皇考世祖章皇帝,顾复劬劳,受无疆休,大一统业。暨朕践祚在冲龄,仰荷我圣祖母训诲恩勤,以至成立”,“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敦有今日成立”。孝庄一生为开创清朝鼎盛之局面,呕心沥血,费尽心血,实属中国历史上少见的蒙古族女政治家。如果用“国母”一词赋予统治中国200多年的清王朝,则此劳号非孝庄文皇后莫属。孝庄文皇后故乡无人知晓2009-04-1714:21:51作者:来源:互联网孝庄文皇后故乡无人知晓《庄妃轶事》、《孝庄秘史》、《少年天子》、《康熙王朝》、《一代皇后大玉儿》……这些涉及清朝初期一位妃子、后来成为孝庄文皇后的电视剧,近年来忽然占据电视荧屏;小说、传记、剧本等也纷纷出笼。一时间,大江南北、街头巷尾刮起了“孝庄热”。那么,在孝庄的故里,后人对她的了解如何?他们是否也在借“孝庄”的名字,大搞“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了史书上所记载的孝庄的故里———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庄妃故里没有美丽的传说从通辽市市区北行,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就到了科左中旗政府所在地保康镇。沿途树木成荫,草地翠绿。虽然路面因年久失修而凹凸不平,长期干旱又使土地出现了沙化,但这里当年水丰草美的丰韵犹存。清太宗皇太极把这里封给为清朝立下汗马功劳的蒙古王公,就不足为奇了。如今,科左中旗还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油料基地和玉米出口基地,素有“黄牛之乡”、“葵花之乡”、“蓖麻之乡”、“草原白鹅之乡”的美誉。科左中旗全旗有54万人,其中蒙古族就有37万,是全国蒙古族最多的地区。|“如果你光是为了解孝庄而去科左中旗,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到那里你会什么也看不到。”通辽市外宣办主任史忠渝曾这么劝记者。年近五十的史忠渝是地地道道的科左中旗人,从小在那儿生活和工作,8年前才上调市里。对老史的话,记者起初并不相信,认为孝庄是蒙古贵族家庭出身,其祖父、先父曾是科左中旗创立者,孝庄又历经清朝四帝,躬助三朝,两扶幼主,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女性,故里应该有她的遗迹实物,民间的传说也不会少。退一步说,就是没有历史实物和资料,也总该像眼下国内一些地方那样,借历史名人的牌子,生产点“庄妃酒”、“庄妃烟”,建起“庄妃广场”,盖起“庄妃纪念馆”,树起“庄妃塑像”,也让记者感受一下“妃子文化”的味道。然而,到了科左中旗才发现,这些只是记者的一相情愿而已,史忠渝主任的劝告并非没有道理。游牧迁徙,年代久远,导致记载、传说及文物的失传为不让记者有太多的失望,科左中旗党委宣传部专门请来了旗文学艺术创编室的陈操先生,向记者介绍有关科左中旗及孝庄的历史。他说,科左中旗的始祖莽古思1614年把女儿哲哲嫁给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时,也许并末意识到这一举动对他的后代具有多么巨大而深远的意义。莽古思的儿子寨桑,又先后将两个女儿海兰珠和布木布泰(即孝庄)嫁给皇太极,出现了姑侄三人同嫁一夫的罕见联姻。陈操先生对当年“满蒙和亲”作了很有见地的阐述:“满蒙和亲,实际是清廷对蒙古怀柔的重要方式。通过和亲,在北方筑起一道人为的情感长城。这道长城比以前历代统治者用土石筑起的长城要坚固得多。”“孝庄的事发生在300多年前,史书记载不多,也没有任何历史实物留下来,科左中旗人对庄妃那段历史几乎不了解,这是最遗憾的。”谈起孝庄,陈操先生既欣然又略带伤感。陈操先生介绍说,孝庄的出生地究竟在科左中旗什么地方,很难说清楚。因蒙古族是游牧民族,迁徙、流动频繁,没有固定的房屋大院,当年科左中旗管辖的地盘比现在大得多,志书记载是南北2000公里、东西1000公里。因此找不到孝庄的故居也是顺理成章的事。陈操先生说,早年,孝庄的祖父、父亲的墓地在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境内,但如今墓地已经夷为平地。在辽宁的法库县,曾有过科尔沁部落10个王公贵族的陵墓群,文革前还见到,如今这里已经成为耕地、林地,没有留下任何标志。孝庄的一个女儿幼年夭折后,就埋在通辽市扎鲁特旗境内,眼下墓冢也已不见踪影。“难道民间真的没有孝庄的传说吗?”记者问。蒙古族女性的包容、善良、节俭,赢得清朝皇帝的心。聪明的满族统治者,通过“满蒙和亲”的方式,与蒙古上层统治集团结为亲戚,再伴之以政治上的优待和物质上的收买,使蒙古人这支强悍的力量能与其保持一致,从而维持北方的安宁。清王朝在开疆辟土、定鼎中原、围剿“三藩”叛乱等战争中,科尔沁蒙古人东征西讨,立下显赫战功。满清近300年的统治中,在文化上注意吸收先进的汉族文化,军事上却常常依赖骁勇善战的科尔沁蒙古人。“如果说蒙古族男性有骁勇善战的天性,那么蒙古族女性表现出的就是品行端庄、包容善良、倡廉拒侈、富有智慧的特性。这也许是当年清朝历代皇帝及王公贵族选娶蒙古族姑娘的原因。”通辽市孝庄文皇后的研究者、历史小说《孝庄文皇后》的作者马壮志,这样分析当年满清达官贵人为何热衷与蒙古族姑娘联姻。马先生说,在古代,“后宫”和“边疆”两个地方不出乱子,可以说就稳住了半壁江山。皇太极第一个皇后是孝庄的姑姑。她在皇太极当政的17年间,主持内宫事务,甚为勤勉,皇太极对其甚为满意。她在后宫众妃嫔中有很高的威望,每遇有大的庆典蒙古诸王公前来朝贺,或皇室与蒙古部落发生嫁娶,她都要带领众妃嫔操持迎来送往事宜,礼节十分周到。尤其是,孝庄和姐姐海兰珠不久也先后入宫做起皇太极的后妃,姑侄三人共事一夫,但后宫正常无恙,令皇太极欣慰。后来皇太极驾崩,孝庄的儿子福临(即顺治)6岁继位,孝庄成了皇太后,她在多方面辅佐顺治。遗憾的是顺治是个短命皇帝,24岁就患天花一病不起。在其孙子玄烨(即康熙)继任皇帝后,孝庄殚精竭虑地辅佐康熙执政,使康熙迅速成长起来,成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使清朝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康乾盛世”。“有人说孝庄是清代前期的政治家,还把孝庄与慈禧相提并论。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孝庄有从政的能力,也经常向顺治、康熙面授机宜,出谋划策,但她不过多出面参政。”马先生说,据记载,康熙年幼主政,安徽桐城一名叫周南的秀才,千里迢迢来京城,上书朝廷,敬请孝庄太皇太后“垂帘听政”,但孝庄婉言拒绝。作为母亲、祖母,孝庄投入更多的是对两位皇帝品行的教育。如康熙有吸大烟的恶习,后来孝庄晓之于理,好言劝告,硬是让当上皇帝的康熙把烟戒掉。孝庄一生节俭,在宫中经常身体力行倡廉拒侈。有史料记载,清朝初期,由于战事频繁,国库空虚,孝庄就把后宫节省出的钱财和自己的私房钱拿出来犒赏将士。每有自然灾害,她在宫里带头捐钱捐物给灾区。顺治、康熙父子对她十分孝敬,每及孝庄生日,必大摆筵宴,隆重庆贺。孝庄感到如此奢侈必将造成不良影响,便坚决下令停办宴席。庄妃的言传身教,对顺治、玄烨影响极大。孝庄是一位非凡的蒙古族女性,她13岁进宫,62年间辅佐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三朝皇帝主政,为清初国家的统一和政权的巩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孙子康熙这样评价他的祖母:“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敦有今日成立。”其实,孝庄没有当过皇后,而是皇太后、太皇太后。之所以称为孝庄文皇后,是她死后康熙皇帝给其谥号的简称。一代神弓哈布图·哈萨尔科尔沁,蒙语意为“带弓箭的人们”,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的封地。哈布图·哈萨尔于1164年生于蒙古高原。自幼箭术超人,一生英勇善战。曾随同其兄出征四方,大显雄才。在其为蒙古帝国征战的辉煌一生中,战绩数不胜数,是大蒙古国的缔造者之一。为统一蒙古,开拓疆土及辅佐其兄登基汗位,立下了卓越功劳。被称为“一代神弓”,被其兄称为“左膀”。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说过:“有别里古台之力,哈萨尔之射,此朕之所以取天下也。哈布图·哈萨尔子孙繁衍旺盛,载于史册者不下数百人。清朝一代国母孝庄文皇后是其第十九世孙女;一代忠勇僧格林沁为其第二十六世孙。1227年盛夏,哈布图·哈萨尔卒于额尔古纳河的哈萨尔大王城,终年64岁。民族英雄嘎达梅林嘎达梅林(1892—1931),蒙古名那达木德,又名业喜,汉名孟青山,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出生于达尔罕旗(今科尔沁左翼中旗)塔木札兰的满达日哈屯一个农民家庭。因他在兄弟4人中最小,所以人们称他“嘎达”。当了旗卫队的军务梅林以后,人们称他“嘎达梅林”。嘎达少年时期到达尔罕旗王府给笔其根格勒当差役,后来到旗卫队当兵。他自修文化,蒙汉文兼通,于1917年被提升为札兰。1925年被晋升为军务梅林。嘎达梅林治军有方,军纪严明。1926年冬在卫队换冬装时,管家和几个小头目企图用公款给他们每人做一件细毛大衣。嘎达梅林发现后当即予以制止。他们在兵营里赌博,也被嘎达制止。1927年正月,旗王府举行开印典礼,管家曹道和朱万达(带10名士兵的头目)等诬告嘎达梅林贪污军装费。不久,嘎达梅林又因直言而触怒福晋,王爷撤销嘎达的军务梅林职务。新上任的军务梅林王祥林为所欲为,竟以支援张作霖大帅为借口把旗卫队拉到大林站。旗卫队士兵发现被骗,纷纷逃离。王府印务处请嘎达召回逃离的士兵。不久,王爷又恢复嘎达的梅林职务。王祥林栽赃陷害,将嘎达梅林打入监牢。嘎达的妻子打通关节,救出嘎达。1928年,军阀张作霖加紧霸占蒙旗土地。达尔罕旗四分之三的土地被放垦,牧场缩小,牧民被迫背井离乡。嘎达梅林多次到荒务局反对出荒,又被免职。1929年,达尔罕旗群众推选以嘎达、张舍冷尼玛、赵舍旺、韩生格升日布等为首的60名代表赴奉天请愿。王爷先是拒不接见,接着又利诱威胁。请愿团递上
本文标题:科尔沁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628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