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一)
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章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十五”以来,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圆满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062.3亿元,比上年增长11.1%,五年年均增长10.2%,人均生产总值达17588元;地方财政收入达110.5亿元,比上年增长29%,五年年均增长1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522亿元,比上年增长20%,五年累计完成1875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15.5亿元,比上年增长12.2%,五年年均增长11.6%;进出口总额达3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五年年均增长24.5%;接待海内外游客超过2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38.5亿元。城市建设和发展呈现新格局。确立了现代新昆明发展战略,城市发展开始从单中心向组团式合理布局转变。完成城市总体规划调整,以及呈贡新区等8个片区、主城55个片区控制性详规和交通总体规划等重要专业性规划。实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60多项,城市道路、供排水与污水处理、供电供气等市政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取得成效,滇池污染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实施主城区行政区划调整。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下放管理权限,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专栏1城市建设成就指标单位2000年2005年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142212城市日供水能力万立方米67.596.5污水日处理能力万立方米36.555.5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平方米8.510.1煤气供应总量亿立方米1.451.7公交日均客运量万人次/天78.9126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平方米11.922.5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平方米26.035.6城镇化率%54.957全市森林覆盖率(含灌木林)%48.151.2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组织实施336项重点科技项目,科技对工业、农业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突出教育优先发展,五年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34.5万平方米,新增寄宿制学校198所,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成果得到巩固。抵御“非典”冲击,战胜了高致病性禽流感,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重视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五年控制在3%以内,各类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提高。专栏2社会事业发展成就指标单位2000年2005年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6.951.8人均受教育年限年81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5075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比重%2246.8广播电视覆盖率%8696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个34158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岁73.774.3人口自然增长率‰6.86.23城镇登记失业率%13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元182210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支持重点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繁荣活跃。落实计划生育“奖优免补”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较低水平。体育、广播电视等事业继续发展,建成1100多座农村地区“村村通”广播电视接收站。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第四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建立社会治安打防控长效机制,加强社会矛盾和民间纠纷调处,努力创建平安昆明,维护了社会稳定。改革开放形成新态势。国有企业改革面达93%。农村税费改革取得实效,农民减负率超过60%。成立土地储备及交易中心,构建了国有资产、城市建设、土地、交通、滇池治理、呈贡新城建设等投融资平台,投融资和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实施阳光政务,成立便民服务中心,开通行政审批绿色通道,行政审批项目取消精简率达66%,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稳步推进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改善投资环境,开发区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增强,五年累计实际引进外资和市外资金2.6亿美元和330.8亿元。扩大对外贸易,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国内外友好城市关系进一步巩固发展,呈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开放型经济的新框架初步建立。县域经济迈出新步伐。县域经济在全市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增强。开展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试点,激发县区发展活力。制定优惠政策,促进北部县区、少数民族地区和东川再就业特区加快发展。完善市对县的财政管理体制,加大对县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五年累计转移支付20.8亿元。加大县区基础设施投入,建成乡乡通油路15条,完成农网改造70.8万户。各县(市)区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产业集聚区,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生产总值超过10亿元的县(市)区由2000年的10个增加到13个,地方财政收入过亿元的县(市)区由6个增加到10个。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563元增加到9616元,年均实际增长6.6%,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2220元增加到3258元,年均实际增长5.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均增长17.5%。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小康标准,绝对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25.4万人减少为11.6万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人民生活基本实现温饱,开始向小康迈进。二、面临形势“十一五”时期,综观国内外形势,我市既面临难得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总体上面临有利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全球经贸合作、产业转移和跨国资本流动步伐加快,特别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与开发,有利于我市参与国际及区域经济合作,扩大和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与水平。随着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沿海地区产业和生产要素加快向内地和西部地区转移,有利于我们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拓展发展空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现代新昆明建设,提出要把以昆明为重点的滇中地区发展成为全省经济核心区和对内对外开放中心,为我市充分发挥中心城市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经过两年多的前期工作,现代新昆明建设规划初步形成,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启动,思想和组织保障工作深入扎实,更为重要的是,我市的发展思路逐渐理清,为昆明“十一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凝聚了人心,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建设和发展的巨大热情,现代新昆明建设已进入快速推进、实现新突破的关键时期。此外,我市人均生产总值将向3000美元跨越,进入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发展阶段,发展空间更为广阔。长期制约我市发展的水、电、运“瓶颈”将会有所缓解。这些都为加快现代新昆明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我市综合经济实力和城市竞争力不强,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仍处于相对滞后的地位,与东部沿海及西部部分城市差距呈拉大趋势;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发展严重不足,特别是工业总量小,竞争力弱;主城人口和建筑密度大,交通拥堵、绿化不足、市容环境差、城市功能不够完善;投资结构不合理,基础产业投资不足,基础设施欠账多,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尤其是滇池污染状况仍未根本改变;创业发展环境不佳,影响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体制机制障碍仍专栏3建设现代新昆明的主要内容建设新昆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其主要内容是:坚持规划立市,建设“一湖四环、一湖四片”的山水园林城市;实施工业强市,做大做强产业,不断增强我市的综合实力和城市竞争力;注重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不同地区之间、人与自然统筹协调发展;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为发展增添动力和活力;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构建和谐昆明。未突破。同时,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高、贫富差距悬殊、就业形势严峻、社会建设和管理滞后等影响和谐稳定的因素仍未根本消除。总的来说,未来五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也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并且认真对待的矛盾凸现期。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开拓创新,负重前行,努力开创现代新昆明建设的新局面。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加快建设现代新昆明为主题,抓住世界及我国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等重大机遇,以工业强市为基础,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目的,建设学习型、创新型社会,构建和谐昆明。“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必须保持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把进一步加快发展作为建设现代新昆明的主题,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避免片面追求GDP增长的倾向,积极推进集约化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状况,实现增长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更加注重和不断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促进昆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把解放思想作为振兴昆明的关键,勇于探索,自加压力,负重前行。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开放意识、市场意识和机遇意识,积极推动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其他各个方面的创新,自觉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体制和做法中解放出来。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没有体制机制的创新,就没有持续的发展动力。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把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投融资改革作为重点,着力加以推进,形成更具活力的制度保障和体制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发展活力。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并重,不断提高经济的外向度。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优化区域主体功能,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缩小北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差距,形成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必须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更加关注民生,注重社会公平和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人民安居乐业,使全市上下心齐、气顺、劲足。努力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发展目标“十一五”时期,现代新昆明建设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全省、全市各族人民对昆明的发展寄予厚望,经济增长需要保持高于全国、全省的增长水平。同时,也需要各方面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进展,城乡一体化迈出新步伐;工业强市有重大突破,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新城建设有重大突破,山水园林城市初步显现;主城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经济活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明显,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较为健全,就业岗位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为在2020年初步建成“现代新昆明”,努力把昆明建设成为融“春城”、历史文化名城为一体的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国际化城市打下坚实基础。经济发展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2008年实现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专栏4“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指标2005年实际2010年年年年均增长%属性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062.3≥10预期性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元)175889预期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90.710预期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522≥15预期性社会消
本文标题: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62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