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夯扩桩一什么叫夯扩桩。夯扩桩是就地浇制桩中的一种,是为了寻求提高就地浇制桩的单桩承载力,发展了使桩身或桩尖扩大,以增加桩尖阻力和桩侧摩擦力的方法。第一类是建新桩,它与一般的冲孔灌注桩不同,将打桩锤放入套管内,击实套管底部的石塞,通过石塞与套管的摩擦力带动套管,将石塞夯出套管外,在桩管内浇入干硬性混凝土,继续锤击形成扩大桩头,安放钢筋笼后再浇入塌落度较大的混凝土,拔除套管并用附着式振捣器,使桩身砼密实。第二类是端夯扩灌注桩,端夯扩灌注桩以桩端扩大头承载为主,桩身侧磨阻力为辅,是以冲击震动夯扩灌注桩及暴扩桩的桩型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桩基。其工艺特点是:在用冲击震动锤法浇好桩尖部分混凝土后,用一根内夯管将柴油锤的锤击力,直接传给桩端现浇砼,在内夯管的作用下,夯扩挤密桩尖混凝土,使之夯之钢管下形成平底大头桩。既增加桩端截面积,又改善地基土密度。二夯扩桩的工作原理。夯扩桩是在锤击沉管桩的机械设备与施工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增加一根内夯管,按照一定的施工工艺,采用夯扩的方式将桩端现浇混凝土扩大成大头形的一种桩型,通过增大桩端截面和挤密地基土,使桩的承载力大幅提高,大量工程实践证明:该桩型具有施工技术可靠、工艺科学、无泥浆污染以及工程性价比高等优点,使得该桩型在南昌大规模使用,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夯扩桩的施工程序。(1)放样定出桩位,在地表桩位上预先埋设预制混凝土桩尖或安放干拌混凝土。(2)桩机就位,在外管内放入内夯管对准桩位。(3)锤击外管夯管沉入到设计深度。(4)内夯管从外管内抽出,拿去外管上端的加筋箍。(5)灌入夯扩部分的hm高的混凝土。(6)外管上拔设计规定高度h米。(7)放下内夯管先把外管内的混凝土夯出管外。(8)在锤击作用下,使外管夯管同步沉入规定设计高度。(9)内夯管拔于外管上空。(10)灌满桩身部分混凝土,在有配筋时先灌注砼至笼底标高,放入钢筋笼,再在桩身内灌注满混凝土。(11)将柴油锤和内夯管的重量压在管内混凝土上面上,拔起外管边拔边压。(附图)四夯扩桩施工中常遇见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夯扩桩同所有类型的桩一样,主要的技术问题是质量不易控制。施工中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施工质量问题。根据作者在施工项目中的经验,主要容易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桩的直径不能保证,容易发生缩颈问题,缩颈减少了桩的断面,影响桩的承载力。2、桩身混凝土浇筑质量不好或相邻桩浇筑施工影响形成缩颈断桩。3、钢筋笼的标高不易控制,过高过低,都会造成下道工序的施工困难。4、夯扩头不足或过大,夯扩头不足造成桩的端承面积不够,影响桩的承载力,夯扩头过大则影响到相邻桩的夯扩头的形成。5、桩管内进入水或泥浆。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质量问题采取的控制措施。(1)夯扩头比设计的不足或超大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地质资料同钻探资料不符;b.夯扩投料过多过少所致;c.夯扩施工工艺没有按施工规范进行,上拔高度h过大所致。采取的主要措施为:首先进行试夯扩,根据夯扩情况,请设计确认计算夯扩头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根据规范要求计算出夯扩料投料高度,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不得随意增减。严格控制外夯管上拔高度h。内外夯管同步下沉量必须达到设计规定高度,一般控制在0.3m,使夯扩头混凝土同外围土层密实。(2)桩的直径不能保证,发生缩颈产生的主要原因:a.在淤泥质土中,由于套管在该层的震荡作用使混凝土不能顺利灌入而被淤泥质土填充进来,造成桩在该层缩颈。b.在饱和黏土层中沉管时,由于土受到强制扰动挤压,产生空隙水压,在桩管拔出后挤向新浇注的混凝土,使桩身局部直径缩小。c.混凝土的稠度太大,和易性较差,拔管时管壁对混凝土产生摩擦力造成缩颈。d.相临桩桩位相距太近,施工相临桩时,混凝土未达到初凝状态时受到挤土效应的挤压过大,造成缩颈。采取的主要措施为:首先控制混凝土的塌落度,控制在8-10cm。其次控制拔管速度,拔管时“慢拔密击”。对于设计的部分桩间距小于4d的采用跳打法施工。排桩基础隔排进行施工,群桩基础间隔跳打合理安排施工。第一批桩施工7天后再施工剩余的桩。此方法虽然能保证施工中不缩径,但由于后施工桩土体的挤压拱起现象,对已经施工的桩产生很大的负摩擦力,使装身产生拉应力,若桩强度不够易造成断桩。在实际工程中,实测施工前与施工后地面标高相差较大,有的高达0.2m。经开挖出来对桩顶做沉降观测有抬高现象。故采用此法施工时必须要保证已施工的桩达到60%的设计强度,若采用隔夜跳打施工只会增加断桩的可能性。(3)断桩产生的主要原因:a.拔管的速度太快,混凝土尚未流出桩管外,周围的土迅速回缩,造成断桩。b.桩成型后尚未达到初凝状态,由于震动对于上层较硬下层软弱土层的波速不一样产生剪切力将桩剪断。c.混凝土粗骨料粒径太大,浇注混凝土时在管内发生“架桥”现象,造成断桩。d.混凝土浇注工作不连续,中间间断时间过长,先浇筑的混凝土已超过初凝,形成先后混凝土的分层现象,或浇筑时泥浆注入所致。主要采取的控制措施:1、合理地组织施工,避免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断,对中断时间超过砼初凝时间的采用复打法,重新浇筑混凝土。2、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若采取跳打方式时,要保证已施工桩强度达到60%后在施工相邻桩。3、控制拔管速度,在淤泥质土中,拔管速度0.5m/min4、按规范要求严格控制粗骨料粒径。(4)筋笼的标高控制在施工中发现钢筋笼的标高很难控制。主要原因是a.钢筋笼下放标高不准确;b.由于地质情况变化大,各桩位处在拔外管时引起的砼下沉量不同,造成钢筋笼标高在拔外管前后差异不同;c.新灌注的混凝土处于流朔状态,由于相邻桩沉入桩管的振动,使钢筋笼沉入混凝土中。能有效解决钢筋笼问题。首先,根据设计标高及桩架高度,地面标高计算出吊放钢筋的钢丝绳长度。在卷杨机上做好标记。保证每次下放钢筋笼都得到控制。对已施工的桩位进行开挖。探明钢筋笼标高差异情况,钢筋笼偏低量计算出系统误差,在下放时就预先提高系统误差。采用上述方法,钢筋笼的标高得到了有效控制。(5)桩管内进水或泥浆封底不牢所致。主要方法有采用预制砼桩尖封底时缠绕麻绳或垫硬纸板等;选择合理的沉桩工艺缩短沉桩时间。五夯扩桩施工的质量监控和现场管理。质量问题的出现,除了技术上的原因外,更多的是人为因素,是管理问题。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质量监控及现场管理工作,采取随即抽查的方法,对沉桩工艺及所有原材料等进行检查,下面摘取了一篇有关夯扩桩施工的监理范例和一篇夯扩桩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以作参考。夯扩桩施工监理范例夯扩桩在沿海发达地区使用已经有十余年的时间,是一项成熟的施工工艺技术,与其它桩型相比,该桩型具有进度快,工期短,单桩承载力高等特点,且该桩型的地层适应能力强,应用范围广,质量可控性强。目前已经在江西省内广泛使用,该工艺技术的最大特点是:解决了沉管桩承载力低且易断桩的致命弱点。以下就夯扩桩监理工作的一些要点与业内同仁进行探讨和交流。夯扩桩工作原理及工艺技术参数一、工作原理夯扩桩是在锤击沉管桩的机械设备与施工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增加一根内夯管,按照一定的施工工艺,采用夯扩的方式将桩端现浇混凝土扩大成大头形的一种桩型,通过增大桩端截面和挤密地基土,使桩的承载力大幅提高,大量工程实践证明:该桩型具有施工技术可靠、工艺科学、无泥浆污染以及工程性价比高等优点,使得该桩型在南昌大规模使用,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施工工艺技术参数根据规范要求,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1m,沉桩深度采取设计桩长与贯入度双向控制,最后锤击平均贯入度小于100mm,具体参数如下:管内夯扩灌注砬高度H(m)外管上拔高度H(m)设计桩长与双管内步夯入深度差值C(第一次夯扩≥3.60.8~1.00.2~0.3第二次夯扩≥4.20.8~1.00.2~0.3施工准备阶段监理的要点一、项目部监理人员的配备:监理公司应根据工程量的大小以及专业工程的要求配备项目监理人员,涉及专业应包括土建、测量、工程地质等专业,项目监理组织机构可按直线制或矩阵制进行设置。二、施工单位在施工准备阶段上报施工组织设计,该施工组织设计应针对工程实际情况、施工总平面布置及进度计划的要求,对设备、人员和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合理的配置。监理单位在审核施工组织设计中的重点是审核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及质保措施是否满足质量及进度控制的要求。三、工程技术质量指标及参数的审核,监理单位依据施工图纸及相关工程技术规范,在审核工程技术质量指标及参数是否满足要求,具体指标有:①桩位放样偏差;②垂直度误差;③桩位允许偏差;④成桩允许偏差;⑤钢筋笼制安;⑥砼配合比强度试验报告。四、测量放线监理工作:1、施工单位应根据“先轮廓后轴线,先承台后桩位”的原则,按建设单位提供的基准线、基准点进行放样。2、线桩及标高控制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以使施工桩、复桩在同一基点。3、轴线控制桩放完后,应报监理单位及业主代表复核,经同意后准予开始放桩位,桩位放完后,用外钢管做好钢模在桩位做好10cm厚砼块用来定位,然后由监理和施工单位对桩号进行统一的编号开在砼块上进行标识。4、在正式开工前一周进行试打桩,以进一步确定施工参数。5、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监理单位最好配备经纬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设备,对施工单位的测量放线记录进行复核,在本工程测量监理过程中,我公司采用全站仪设备进行复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施工阶段的监理工作要点一、工程质量保证措施1、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必须首先完善各自的质量保证体系,施工单位“五大员”应具备上岗证,旁站监理人员的数量应保证一人一机的要求。2、为保证桩位的准确性,轴线控制点应远离桩位,确保不受夯扩桩的挤土影响,并经常复核桩位和轴线,并观测施工场地的桩顶及地面有无大的隆起,下陷及水平位移。.3、沉管过程中,夯管封底可采用干硬性砼、无水砼,经夯击形成阻水阻泥管塞,其高度一般为100mm,其作法在沉管面预先放上高100mm与桩性同标的干硬性砼,如果工程地下水位偏高,应在开机前桩位砼放一袋干水泥,以利于开始沉管时止淤、阻泥,形成管塞效应。沉管结束后,应通过观察内夯管底部的干湿程度来判断止淤质量,也可以加大内夯管底效直径以减小外管内径的间隙来保证止淤质量。4、为利于夯扩,夯扩的砼采用坍落度0~40mm的干硬性砼,桩身砼的坍落度控制在80~100mm。粗骨料要求级配良好,且粒径不大于4cm。5、成桩要求:根据地质条件特点确定桩身砼灌注充盈系数(一般为1.2),成桩拔管须均匀下压,严禁内夯管冲压钢筋笼。6、第一次投料≥3.5m后,夯击使内管管顶与外管顶完全吻合后,应继续锤击,以进一步提高桩的承载力,二次夯扩同此作法。7、夯扩桩桩身砼与扩大头上下段之间由于施工工艺的要求需要停顿,这段时间应尽量缩短,以保持施工的连续性,使下部素砼不至于产生严重的离析,而影响夯扩与桩身交接部位砼的质量。8、两次夯扩若有异常情况,不外乎以下两种情况:①锤击数过多,说明持力层密度大、土性好、工程质量能够得到较好的控制;②锤击数过少,说明桩端未进入持力层,应及时会同有关部门解决,比如采取继续沉管等相关措施。9、拔管是影响桩身质量的关键环节,旁站监理人员应督促施工班组严格控制拔管速度,一般土层以1m/min为宜,在软弱土层和软硬土交界处要放慢拔管速度控制在0.3~0.6m/min。10、在夯扩桩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隆土现象,且土体上涌将造成桩身上抬,桩位偏高,产生桩的负磨擦力,降低单桩承载力,处理方法是调整设计桩长和桩间距,改变施工工艺(桩型)。11、施工顺序应把握的原则:①对淤泥层较厚的宜先施工;②采用退打方式从中间向两端对称中或自一侧向单一方向进行;③桩中心距小于1700mm时必须采用跳打的施工措施,时间间隔不少于28天;④根据基础设计标高,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⑤当持力层深度起伏较大时,宜按深度分区施工。12、严把材料关,对不合格的骨料、钢筋、水泥一律在24小时内清退出场,施工单位应在开工前向监理单位砼配合比试验报告,砼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13、桩身长度的控制和测定:在夯扩桩施工中,桩身长度的控制采用设计桩长及最后三阵(一阵为十锤)贯入度双向控制的方法,其中以最后三阵贯入度指标控
本文标题:叫夯扩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636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