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第五章再保险业务的核算
第五章再保险业务的核算•第一节再保险业务核算概述•第二节分出业务的核算•第三节分入业务的核算第一节再保险业务核算概述•一、再保险的基本概念•准则第二条规定,再保险合同,是指一个保险人(再保险分出人)分出一定的保费给另一个保险人(再保险接受人),再保险接受人对再保险分出人由原保险合同所引起的赔付成本及其他相关费用进行补偿的保险合同二、再保险的种类•再保险按照责任限额计算基础不同,可以分为两类,即:以保险金额为计算基础的比例再保险和以赔款金额为计算基础的非比例再保险。•(一)比例再保险•1.成数分保•2.溢额分保•(二)非比例再保险•1.超额赔款再保险•(1)险位超赔再保险•(2)事故超赔再保险•2.超额赔付率分保三、再保险的安排方式•(一)临时再保险合同•(二)固定再保险合同•(三)预约再保险合同四、再保险业务核算的基本原则•(一)权责发生制原则•对再保险分出人来说,应当在确认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的当期,按照相关再保险合同的约定,计算确定分出保费、应向再保险接受人摊回的分保费用,同时确认应收分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在提取原保险合同未决赔款准备金、寿险责任准备金、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的当期,按照相关再保险合同的约定,确认相应的应收分保准备金资产;在确定支付赔付款项金额或实际发生理赔费用的当期,按照相关再保险合同的约定,计算确定应向再保险接受人摊回的赔付成本等。•对再保险接受人来说,应当采用预估等合理的方法,及时确认分保费收入,从而根据相关再保险合同的约定,计算确定应当向再保险分出人摊回的分保费用,并及时评估有关责任准备金。(二)再保险合同与原保险合同独立处理•是指虽然再保险合同的确定依赖于原保险合同,但在会计处理上,再保险合同的各个经济事项都必须独立于原保险合同单独地确认、计量和报告,不能与原保险合同的会计事项合并确认、计量和报告。•准则第五条规定,“再保险分出人不应当将再保险合同形成的资产与有关原保险合同形成的负债相互抵销,再保险分出人不应当将再保险合同形成的收入或费用与有关原保险合同形成的费用或收入相互抵销。”•在实务中,是指对于再保险分出人,保险合同准备金不得以分保后的净额列报,保险合同保费收入不得以扣除分出保费后的净额列报,原保险合同费用不得以扣除摊回分保费用后的净额列报,保险合同赔付成本不得以扣除摊回赔付成本后的净额列报等,再保险合同形成的上述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应单独列示。因为,无论是否能从再保险接受人处摊回,再保险分出人对投保人都应该承担全部的责任。因此,再保险分出人通常没有权利将应从再保险接受人收取的金额与应支付给直接投保人的金额相抵笑。总额列报可以更清楚地说明再保险分出人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以及相关的收益和费用。(三)再保险合同债权、债务不得抵销•这一原则有两层含义:•第一、再保险分出人可能同时又是再保险接受人。其与同一再保险合同人同时有分出和分入业务时,分出与分入业务分别形成的债权、债务应单独确认,不得相互抵销,不得以抵销后的净额列报。即再保险合同双方应按照各自在不同再保险合同中所处的不同角色,分别确认其对对方的债权和债务。•第二、同一笔分保业务产生的债权和债务不得相互抵销。对于一笔分保业务,再保险分出人对再保险接受人会同时产生应收分保账款和应付分保账款。再保险分出人应将其单独列示,不得相互抵销。•但是,如果债权和债务的结算时点相同或者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可以抵销,保险公司可以以抵销后的净额列示再保险合同产生的资产和负债。第二节分出业务的核算分出业务的核算内容•一、分出保费•二、摊回分保费用•三、摊回赔付成本•四、应收分保准备金•五、再保险合同损益的调整•六、再保险合同形成的债权债务一、分出保费•准则第六条规定,再保险分出人应当在确认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的当期,按照相关再保险合同的约定,计算确定分出保费,计入当期损益。•固定在保险合同分保业务,再保险分出人应在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确定时,即按照合约约定,计算其对应的分出保费,计入当期损益。•临时再保险合同分保业务,如果再保险分出人在原保险合同确定当期与再保险接受人签订了再保险合同,再保险分出人应在再保险合同确定时,按照再保险合同约定计算原保险合同对应的分出保费;•如当期未确定再保险合同,再保险分出人不应确认分出保费。•预约再保险合同分保业务参照临时再保险合同分保业务处理(一)科目设置•6541分出保费•本科目核算企业(再保险分出人)向再保险接受人分出的保费。•本科目可按险种进行明细核算。分出保费的主要账务处理•企业在确认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的当期,应按再保险合同约定计算确定的分出保费金额•借:分出保费•贷:应付分保账款•在原保险合同提前解除的当期,应按再保险合同约定计算确定的分出保费的调整金额•借:应付分保账款•贷:分出保费•对于超额赔款再保险等非比例再保险合同,应按再保险合同约定计算确定的分出保费金额•借:分出保费•贷:应付分保账款•调整分出保费时,借记或贷记本科目,贷记或借记“应付分保账款”科目。•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二)核算举例•例1:A财险公司2006年9月将火险业务采用固定合同以成数分保方式与B再保险公司结成分保伙伴关系。约定分出比例为60%,当期保费收入为8000万元。•借:银行存款8000•贷:保费收入8000•借:分出保费4800•贷:应付分保帐款4800二、摊回分保费用•合同再保险合同分保业务的手续费一般有三种类型:固定手续费、浮动手续费和纯益手续费。•固定手续费可在确认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的当期,根据原保险合同发生的费用支出,按照再保险合同约定的固定比例计算确定,计入当期损益。•浮动手续费中的预收分保手续费可在确认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的当期,根据原保险合同发生的费用支出,按照再保险合同约定的固定比例计算确定,计入当期损益。•浮动手续费中的调整手续费由于在业务年度结束后根据赔付情况才能准确计算,因此,应当在确认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的当期,根据当期原保险合同的赔付情况,按照合理的方法预估应摊回的分保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浮动手续费纯益手续费•准则第十三条规定,再保险分出人应当根据相关再保险合同的约定,在能够计算确定应向再保接受人收取的纯益手续费时,将该项纯益手续费作为摊回分保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能够计算确定”是指,再保险分出人能够根据再保险合同的约定,预估当期的纯益手续费金额。(一)科目设置•6203摊回分保费用•本科目核算企业(再保险分出人)向再保险接受人摊回的分保费用。•本科目可按险种进行明细核算。摊回分保费用的主要账务处理•企业在确认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的当期,应按相关再保险合同约定计算确定的应向再保险接受人摊回的分保费用•借:(预估)应收分保账款•贷:(预估)摊回分保费用•在原保险合同提前解除的当期,应按相关再保险合同约定计算确定的摊回分保费用的调整金额•借:摊回分保费用•贷:应收分保账款•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例2:A财险公司2006年9月将火险业务采用固定合同以成数分保方式与B再保险公司结成分保伙伴关系。约定分出比例为60%,当期保费收入为8000万元。应由再保险接受人分摊的固定手续费为100万元,预估浮动手续费为50万元,预估纯益手续费为50万元。•借:应收分保帐款100•预估应收分保帐款100•贷:摊回分保费用100•预估摊回分保费用100•会计年度末•借:摊回分保费用100•预估摊回分保费用100•贷:本年利润•业务结束时,实际确定的应由分保接受人分摊的浮动手续费为48万元,纯益手续费为51万元•业务累计数据与预估数据之间的差额调整到当期损益•借:预估摊回分保费用1•贷:预估应收分保帐款1三、摊回赔付成本•准则第九条规定,再保险分出人应当在确定支付赔款金额的当期,按照相关再保险合同的约定,计算确定应向再保险接受人摊回的赔付成本,计入当期损益。科目设置•6202摊回赔付支出•本科目核算企业(再保险分出人)向再保险接受人摊回的赔付成本。企业(再保险分出人)也可以单独设置“摊回赔款支出”、“摊回年金给付”、“摊回满期给付”、“摊回死伤医疗给付”等科目。•本科目可按险种进行明细核算。摊回赔付支出的主要账务处理•企业在确定支付赔付款项金额或实际发生理赔费用而确认原保险合同赔付成本的当期,应按相关再保险合同约定计算确定的应向再保险接受人摊回的赔付成本金额•借:应收分保账款•贷:摊回赔付支出•在因取得和处置损余物资、确认和收到应收代位追偿款等而调整原保险合同赔付成本的当期,应按相关再保险合同约定计算确定的摊回赔付成本的调整金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贷记或借记“应收分保账款”科目。•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例3:A财险公司2006年9月将火险业务采用固定合同以成数分保方式与B再保险公司结成分保伙伴关系。约定分出比例为60%,当期保费收入为8000万元。如果当期发生赔付支出3000万元•借:赔付支出3000•贷:银行存款3000•同时•借:应收分保账款1800•贷:摊回赔付支出1800四、应收分保准备金•准则第六条规定,再保险分出人应当按照相关再保险合同的约定,计算确认相关的应收分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资产。•再保险分出人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调整原保险合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余额时,相应调整应收分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余额。•准则第八条规定,再保险分出人应在提取原保险合同未决赔款准备金、寿险责任准备金、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的当期,按照相关再保险合同的约定,计算确定应向再保接受人摊回的相应准备金,确认当期损益,并同时确认相应的应收分保准备金资产。科目设置•1212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本科目核算企业(再保险分出人)从事再保险业务确认的应收分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以及应向再保险接受人摊回的保险责任准备金。•企业(再保险分出人)可以单独设置“应收分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应收分保未决赔款准备金”、“应收分保寿险责任准备金”、“应收分保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等科目。•本科目可按再保险接受人和再保险合同进行明细核算。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的主要账务处理•企业在确认非寿险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的当期,按相关再保险合同约定计算确定的相关应收分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金额•借:应收分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贷: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在提取原保险合同未决赔款准备金、寿险责任准备金、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的当期,按相关再保险合同约定计算确定的应向再保险接受人摊回的保险责任准备金金额•借:应收分保未决赔款(寿险责任、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贷:摊回未决赔款(寿险责任、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在确定支付赔付款项金额或实际发生理赔费用而冲减原保险合同相应未决赔款准备金、寿险责任准备金、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余额的当期,按相关应收分保保险责任准备金的相应冲减金额•借:摊回未决赔款(寿险责任、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贷:应收分保未决赔款(寿险责任、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在原保险合同提前解除而转销相关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余额的当期•借: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贷:应收分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在原保险合同提前解除而转销相关寿险责任准备金、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余额的当期,按相关应收分保保险责任准备金余额•借:摊回未决赔款(寿险责任、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贷:应收分保未决赔款(寿险责任、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从事再保险业务确认的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余额。6201摊回保险责任准备金第四节分入业务的核算一、分保费收入的确认二、分保费收入的核算一、分保费收入的确认•准则第十五条规定,分保费收入的确认要求“与再保险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和“与再保险合同相关的收入能够可靠地计量”,这是所有收入确认的共同原则。•分保费收入还要求“再保险合同成立并承担相应的保险责任”。二、分保费收入的预估方法•再保险业务会计处理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业务数据的间接性、滞后性和不完整性。由于再保险接受人收到分出人提供账单的滞后性,使再保险接受人在满足分保费收入确认条件当期,通常无法及时收到分出
本文标题:第五章再保险业务的核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638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