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曲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
曲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目录一、“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1二、“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9(一)指导思想………………………………………………………11(二)基本原则………………………………………………………11(三)发展目标………………………………………………………12三、转方式调结构扩总量,构建产业发展体系…………………………15(一)加快结构优化升级,调整振兴新兴工业……………………15(二)实施孔子文化品牌带动战略,加快发展文化旅游服务业…28(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增创农业农村发展新优势………………35四、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宜居家园…………………………………38(一)优化城市功能布局……………………………………………39(二)加快新型城镇建设……………………………………………40(三)提升基础设施支撑能力………………………………………41(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43五、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打造和谐圣城……………………………45(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46(二)优先发展教育事业……………………………………………46(三)提高卫生医疗服务水平………………………………………47(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48(五)加快发展文化事业……………………………………………48(六)切实加强文物保护……………………………………………49(七)全面做好人口工作……………………………………………50(八)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50(九)促进社会和谐稳定……………………………………………51六、“十二五”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53(一)加强规划责任落实……………………………………………54(二)加强政府行政管理……………………………………………54(三)大力推进对外开放招商………………………………………54(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55(五)优化发展环境………………………………………………56(六)构建科学绩效考核机制……………………………………57曲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2011—2015年)“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科学谋划和推进“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对于妥善应对发展环境的新变化,有效化解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全面落实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具有重大意义。一、“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十一五”期间,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曲阜的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实施“新型工业强市、文化旅游兴市、科教创新立市”战略,经济社会呈现出速度加快、质量提高、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6—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由124.46亿元增加到235.29亿元,年均增长1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52.01亿元增加到123.33亿元,年均增长23.8%,五年累计投资387.8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41.7亿元增加到92.23亿元,年均增长17.8%。地方财政收入由5.83亿元增加到10.77亿元,年均增长13.1%,地方可用财力实现了翻番。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9.4∶48.3∶42.3调整为2010年的10.3∶40.5∶49.2,第一产业占比上升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下降7.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上升6.9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主导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服务业增加值115.78亿元,年均增长15.8%,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的重要力量。工业化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升,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13家,比2005年增加196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1.0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29.4%,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万元GDP能耗累计降低23%。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9家。文化旅游产业主导作用凸显。文化旅游产业龙头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旅游接待服务水平大幅提升,香格里拉、开天国际两家五星级酒店开工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建成使用。旅游景区建设成效显著,五马祠街改造工程竣工,明故城改造复兴工程进展顺利,孔庙大成殿、颜庙等文物保护维修圆满完成。曲阜新区文化产业园被批准为全国第三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孔子文化节办节水平实现新提高,成功举办世界儒学大会、“孔子教育奖”颁奖、高新技术专利博览会和省文博会曲阜分会。春季旅游推介会、重点客源地宣传促销活动效果明显,旅游产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2010年,三孔接待中外游客383.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6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0.9%和17%,荣获“世界著名文化旅游城市”称号。园区经济蓬勃发展。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载体功能,区镇合一效应开始显现,园区经济总量不断壮大,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极和工业化推进的重要平台。开发区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区内企业350家。2010年,园区实现业务总收入210亿元、利税13.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46%和40%。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25亿元,年均增长15.8%。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26.5亿元,年均增长30.3%。外贸出口8000万美元,年均增长22%。建成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获得国家级免检产品2个。城乡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编制完成城乡一体化规划、南新区控制性详规。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城镇化率达到48%。南跨沂河战略全面展开,新大成桥建成通车,大成路南延贯通,京沪高铁曲阜段全线铺轨,曲阜东站主体工程基本完工,高铁连接线建设进展顺利,外环路、迎宾大道等工程全面完成,城区框架逐步拉开。按国家一级站标准建设的新汽车站正式启用,交通设施进一步完善。体育公园、沂河广场建成开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农业投入进一步加大,累计投入涉农资金5.38亿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村生产生活持续改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机装备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粮食总产突破5亿公斤,连续8年丰产丰收,农机总动力达68.57万千瓦。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以董庄草莓、时庄牛蒡、吴村大樱桃为特色的13处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初具规模,全市优质果蔬面积达到15万亩,标准化畜禽养殖场390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24个。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商品粮基地建设、高标准农田改造、农村自来水村村通等项目,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土地增产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显著提高。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保护性耕作示范县”等荣誉称号。口蹄疫、美国白蛾、灰飞虱等动植物疫病防治成效明显。以安全饮水工程、“一池三改”为重点的农村生态家园建设稳步推进。小雪东鲁、陵城德化等一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展顺利。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王庄、息陬撤乡设镇,小雪、时庄撤镇设街道。曲阜新区经过资源盘活,实现了平稳过渡。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加快,行政审批事项减少,成立招投标交易中心,设立政府还贷周转金,组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城乡教师工资、补贴实现统一标准发放。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中联水泥、孔府家等企业改制取得重大进展。圣阳电源、金皇活塞等企业积极引进战略投资,上市工作进展顺利。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土地流转全面展开,林权制度改革稳步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累计到位国内市外注册资金26.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28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4.3亿美元。社会民生建设取得新成绩。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1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02元,年均分别增长11.8%和10.9%。累计新增就业2.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继续保持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和“全国科普示范市”称号。教育资源整合步伐加快,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得到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提高到98.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人口素质普遍提高,成功创建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城乡低保标准逐年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面推行。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力度加大,中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得到改善。文化、体育等事业取得新的成就,保持了“全国文化先进市”称号,群众性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奥运火炬曲阜站传递圆满成功。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广播电视、统计、妇女儿童、老龄、慈善、气象、档案史志、防震减灾、安全生产、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民主法制建设成效显著。畅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团体、社会各界参政议政渠道,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巩固基层政权,扎实推进“两公开一监督”。“五五”普法顺利推进,全民学法、守法、用法自觉性逐步提高。依法行政,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落实执法责任制,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得到提升。实施区域大联防、一村一警、电子视频监控三级联网、基层平安创建四大工程,“平安曲阜”建设扎实推进,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深入,刑事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健全完善信访工作机制,积极化解各种矛盾纠纷,保持了全市政治稳定、社会安定。总体上看,“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好、质量效益最高、城乡面貌改变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其基本经验主要是:一是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科学运筹、重点突破、积极作为、跨越发展”工作基调,高点定位,做出了文化名城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园区建设、新型工业经济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集中力量办成了一些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二是始终坚持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推进“215”企业成长计划,存量调结构,增量调方向,加速工业调整振兴。实施孔子品牌带动战略,加速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三是始终坚持以“三重”为突破口。坚持不懈抓招商引资,强化“三重”项目领导包保责任制,推行会战攻坚行动、一线工作法,强力突破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四是始终坚持以统筹协调发展为着力点。围绕拓宽城市发展空间,明确新老城区功能划分,放大高铁效应,实施了大成桥、孔子文化会展中心、高铁连接线等一批项目,城市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五是始终坚持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经济发展的目的就是改善人民生活,先后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民心工程,更加重视社会事业的发展和民计民生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六是始终坚持以优化发展环境为重要保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双争双进”为抓手,推行部门公开承诺,实行首问负责制,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推行阳光政务,提升机关服务效能。二、“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是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跨越崛起的攻坚阶段。综合分析未来发展环境和现实基础,我们既拥有诸多机遇,也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严峻挑战。一是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从国际环境看,国际经济形势出现新变化。国际后金融危机加剧了世界经济的大调整、大变革趋势,刺激了科技进步和创新步伐的加快,催生出以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为标志的发展新浪潮。危机的直接效应就是国际和沿海地区产业加快向内陆转移,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成长,一批大企业、好项目的相继落地,为我市利用后发优势加快赶超
本文标题:曲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63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