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对策
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对策王富荣(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Email:ymszbs@163.comTel:15296601638预期效果认识病虫害重要性了解病虫发生情况识别主要病虫种类掌握防控对策措施培训内容第一节:玉米主要害虫的鉴别与防治第二节:玉米主要病害的诊断与防治玉米主要害虫的鉴别与防治第一节苗期害虫--蛴螬华北大黑金龟子,幼虫又称蛴螬鞘翅目金龟甲科华北地区2-3年1代幼虫为害萌发种子和幼苗地下部分成虫幼虫幼虫幼苗被害状苗期害虫--蛴螬玉米为害状苗期害虫—蝼蛄华北蝼蛄鞘翅目蝼蛄科华北地区2-3年1代咬食幼根和幼苗东方蝼蛄华北蝼蛄苗期害虫--金针虫沟金针虫:又称叩头虫。鞘翅目叩头虫科。北方地区3年1代,以幼虫或成虫在土壤中越冬。幼虫为害种子和幼苗根系。成虫幼虫被害状苗期害虫—地老虎幼虫幼虫幼虫蛹小地老虎鳞翅目夜蛾科1年发生多代,南方越冬,具有远距离南北迁飞习性。咬食幼叶和幼茎成虫幼虫苗期害虫—地老虎为害症状苗期虫害防治措施种衣剂包衣:利用含有杀虫剂和杀菌剂的种衣剂进行包衣,控制苗期病虫害。毒饵诱杀:用90%晶体敌百虫200克或50%辛硫磷乳油200毫升,加适量水,拌炒香的豆饼、棉籽饼、麦麸、米糠3-5千克,傍晚顺垄撒施,防治蝼蛄和地老虎。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用上述药剂拌切碎的鲜草20千克,做成毒草施用,防治地老虎。撒毒土:用50%辛硫磷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200毫升,拌细土25-30千克,顺垄条施或穴施,防治地老虎、金针虫和蝼蛄。喷施药剂:用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顺垄喷施或穴施。玉米螟又称玉米钻心虫;鳞翅目螟蛾科亚洲玉米螟:东华北春玉米区1年1-2代、黄淮海夏玉米区3代;以幼虫在玉米茎杆、穗轴越冬,幼虫取食叶片、果穗、雄穗,钻蛀茎杆;大发生年份产量损失25%-30%,甚至更高;每年损失600-900万吨玉米螟成虫卵幼虫玉米螟为害状心叶被害折茎折雄蛀茎蛀穗蛀茎折茎叶片被害玉米螟为害果穗状玉米花叶片数与蛀孔、穗重、籽粒重的关系(四川)花叶片数春玉米花叶株夏玉米花叶株蛀孔数(个)穗重减少(g)籽粒重减少(g)籽重减少(%)蛀孔数(个)穗重减少(g)籽粒重减少(g)籽重减少(%)1-22.820.3914.59.343.541.4717.313.763-42.921.3316.6610.74.748.5527.522.05-62.9523.0217.1211.054.9551.1833.326.637-83.524.7621.2413.76.0550.6536.4629.279-103.737.0831.6220.46.3575.4450.9740.8棉铃虫俗称钻心虫,鳞翅目夜蛾科。1年发生3-7代,以蛹在土壤中越冬。在黄淮海夏玉米区棉铃虫危害玉米十分严重,二代为害玉米心叶,四代则为害夏玉米雌穗。除取食玉米籽粒造成直接的产量损失外,更重要的是加重了玉米穗腐病的发生程度。尤其是甜、糯玉米果穗的重要害虫。棉铃虫成虫幼虫玉米被害状幼虫为害状桃蛀螟桃蛀螟也称钻心虫;鳞翅目螟蛾科原来只是零星发生,近年来发生普遍,安徽、河南、山东、陕西和河北均见为害,尤其在安徽、山东和陕西省发生较重,四川秋玉米为害重。主要是在玉米抽雄以后大量产卵,以幼虫蛀食雌穗、茎秆,尤以蛀食雌穗最为严重,在雌穗上多群聚为害,1穗上可有多头螟虫,造成空秆、烂穗,使植株养分运转失调,千粒重下降籽粒致减少,引起籽粒霉烂。桃蛀螟雌蛾雄蛾桃蛀螟桃蛀螟玉米螟粘虫粘虫又称行军虫、虸蚄,鳞翅目夜蛾科成虫有迁飞特性,其每年的发生均是由南北逐渐推移,然后害虫向南迁飞越冬。幼虫有迁移特性,由小麦田向玉米地迁移。粘虫取食各种作物的叶片,大发生时,可以将玉米叶片吃光,造成叶片的严重损失。粘虫幼虫粘虫2012年入夏以来,气候极端异常,病虫害发生偏重,特别是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辽宁、天津等地粘虫暴发危害极大。据农业部消息,截至8月14日,粘虫发生面积近5000万亩,严重发生面积650万亩,发生面积之大、危害程度之重为近十年来最重穗期虫害诱发玉米穗腐病的发生曲霉菌引起穗腐病-产生黄曲霉毒素镰刀菌引起穗腐病-产生伏马毒素黑霉菌穗腐病穗期害虫防治措施小喇叭口期利用白僵菌防治玉米螟,每亩20g拌河沙2.5kg,蛀茎率防效可达90以上%。对穗期玉米螟还有很好的兼治效果。如果田间花叶株率高,可以在心叶末期再施一次白僵菌菌沙,防治效果很好。心叶末期利用杀虫双、乐斯本、辛硫磷颗粒剂,防治效果在90%以上。使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锐劲特在喇叭口期喷雾,防效平均达到78%以上。穗期害虫防治措施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在始见螟卵时开始释放赤眼蜂,每亩20000头,分两次释放,第一次释放5天后释放第二次。防治效果较好,达74.73%—82.53%之间。关键是要掌握放蜂的时机。穗期害虫防治措施穗期害虫防治措施白僵菌优点:防治心叶期玉米螟为害,对穗期玉米螟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比化学农药颗粒剂效果好,方法简便、农民易接受。用于鲜食玉米防治玉米螟,达到无公害要求。施药应掌握在小喇叭口时期效果最好,否则效果降低赤眼蜂防治相对难度较大(需大面积连片进行)防治玉米螟的同时,可兼治其他害虫玉米害虫。白星花金龟白星花金龟:鞘翅目金龟甲科。华北地区1年1代。成虫为害果穗。防治措施:糖醋液、西瓜皮等诱杀;喷施50%辛硫磷乳油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玉米蚜玉米蚜虫:1年发生10-20代。在北方玉米区玉米蚜危害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抽雄散粉期,蚜虫虫口密度大,高达每百株玉米有玉米蚜14.6万头,蚜虫主要刺吸汁液,严重为害时造成雌雄穗发育不良,直接导致生产损失。排泄蜜露引致霉污病还会影响光合作用,影响籽粒灌浆,造成产量损失。玉米蚜虫还传播多种病毒病,是造成病毒病田间流行的重要因素玉米蚜为害状玉米蚜黍缢管蚜危害玉米的蓟马有9种,在华北地区以禾蓟马为主,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危害加重,成、若虫都能为害,轻则造成叶片畸形扭曲成牛尾状、破裂,重者枯死或不抽穗,严重发生地块需要毁种,已成为北京、河北、河南和山东等省部分地区夏玉米苗期的重要害虫。玉米蓟马禾蓟马黄呆蓟马双斑萤叶甲叶部被害状鞘翅目叶甲科,1年发生1代。成虫为害玉米叶片二点委夜蛾二点委夜蛾是我国黄淮海夏玉米种植区新发害虫,以幼虫咬食玉米苗茎基部,9叶期以前造成死苗导致缺苗断垄,严重影响玉米生产。二点委夜蛾是属群居性暴发性害虫,发生规律尚不十分清楚。形态特征二点委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成虫体长1-1.2厘米,重要的识别特征是前翅上有两个黑点,外缘黑点外侧还紧邻一个小白点。幼虫体长1.4-1.8厘米长,黄灰色或黑褐色,各体节有一个倒三角形的深褐色斑纹,腹部上两条褐色背线到胸节消失,幼虫受惊扰缩成“C”字型。主要防控技术措施1.农业措施深耕冬闲田,播前灭茬,清除苗旁覆盖物。2.物理防治诱虫灯诱杀成虫。3.化学防治种子处理:用吡虫啉种衣剂包衣种子。药剂喷雾:用毒死蜱、辛硫磷和菊酯类等药剂喷雾。毒饵诱杀:辛硫磷+碎青菜叶(或杂草)叶螨(红蜘蛛)主要有截形叶螨、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防治措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2.5%三氟氯氰菊酯2500倍,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20%灭多威1000倍喷雾,间隔6—7天,2—3次防治蚜虫和蓟马。在叶螨盛发前期,选用20%扫螨净2000倍液、41%金霸螨3000~4000倍液、5%尼索朗2000倍液喷雾,每7天防治1次,连续2~3次,重点防治玉米中下部叶片的背面。尽量避免施用广谱性杀虫药剂,以保护自然天敌。第二节玉米主要病害的诊断与防治概述玉米生产过程中常受到多种传染性病害和非传染性病害的影响,使产量和品质降低。历史上曾因大斑病、小斑病、矮花叶病、粗缩病等病害的流引和高温干旱引致玉米的严重减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玉米“种子质量纠纷”事件中绝大多数是病害引起,其中主要是传染性病害,其次为生理病害。据资料记载,世界上为害玉米的病害有160多种,我国有30余种,山西有记录的有20多种。随着品种的更换、耕作制度的变革、农田生态的变化,玉米病害的种类、主次和为害程度,也在此伏彼起地不断变化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识别病害的种类,监视病害的发展变化,做好防治上的应对。一、丝黑穗病二、瘤黑粉病三、大斑病四、小斑病五、弯孢菌叶斑病六、灰斑病七、圆斑病八、眼斑病九、褐斑病十、锈病十一、疯顶病十二、纹枯病十三、茎腐病十四、苗枯病十五、顶腐病十六、穗腐病十七、细菌性茎腐病十八、矮花叶病十九、粗缩病二十、红叶病二十一、矮化病Ⅰ.传染性病害一.丝黑穗病玉米丝黑穗病是世界性重要病害。20世纪70年代,该病在我国春玉米区大范围流行为害,成为国内玉米的主要病害。80年代后,通过大面积推广种植抗病品种,使该病一度得到控制。90年代后期,随着感病新品种的大量种植,丝黑穗病又在我国北方回升蔓延,危害逐年加重。一.丝黑穗病发生与分布:在东北、华北北部、西北和西南丘陵地区发生较严重。山西省发病面积60万hm2,占全省玉米种植面积的50%左右。重病区:长治、忻州、晋中、阳泉、朔州、大同、太原、吕梁、临汾、晋城春玉米区。轻病区:运城、临汾、晋城夏播玉米区。一.丝黑穗病危害与损失▶一般轻病田发病率5~10%,重病田达20~85%。▶全省每年损失玉米约1亿公斤。▶引发农民上访事件,对社会安定局面产生了负面影响。丝黑穗病症状果穗被害状雄穗畸形雄穗被害状幼苗黄条纹症状黄条带症状叶部症状叶部症状矮化症状矮化丛生症状矮化黑头病株矮化黑头病株田间发病植株发生流行原因1.品种抗病性弱是诱发丝黑穗病严重发生的重要原因◆1999~2005年山西省通过审定的玉米品种124个,感病品种就有88个,占审定品种的70.9%。◆当前生产上种植的品种大部分不抗病,感病品种的大面积连年种植,为病害爆发流行埋下了隐患。发生流行原因2.病菌在土壤中的大量积累和扩散是丝黑穗病严重发生的基础玉米丝黑穗病属于典型的土传病害,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3年以上。从种子萌发到5叶期病菌都能侵染发病。病害的回升流行与病菌的大量累积和扩散关系密切。病株上长满病菌的果穗和雄穗不能及时摘除并带出田间深埋,成熟后的病菌逐渐就地散落并随风传播到周围地里多年连作也可使土壤中病菌累积到较高的数量,为丝黑穗病的爆发准备了基本条件。发生流行原因3.早播和播种后遭遇低温气候为病害发生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条件早播和播种后遭遇低温、干旱等气候条件,使土壤温度下降,延长了幼苗出土时间,胚芽长期在土壤中停留,使病菌侵染的机率大大增加,最终导致发病率的直线上升。发生流行原因4.药剂使用不恰当,防治效果不佳是病害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玉米拌种剂或种衣剂品种很多,但前几年许多拌种剂或种衣剂均不含对丝黑穗病有特效的杀菌剂成分。农民对种衣剂缺乏科学的应用知识,以为只要用了种衣剂就可以防治丝黑穗病。有些农药和种子经销商对农民误导,将无防治作用的药剂和包衣种子推销给农民,这也是病害逐年加重的一个原因。防治丝黑穗病的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2、实行轮作拔除病株减少菌源3、种子包衣:2%立克秀按种子量0.2%拌种;7.5%黑虫双全种衣剂1∶50包衣;克•福•戊干粉种衣剂1∶250包衣。4、提高播种质量、加强苗期管理二.瘤黑粉病在各地均有发生,以黄淮海夏玉米区和北方春玉米区发生严重微伤侵入,因此,干旱和害虫为害明显加重该病的发生该病局部侵染,可以任何部位发生,以茎秆和穗部发生最为常见,后者对产量损失最大由于病菌可以在土壤中累积,连种地块发病严重瘤黑粉病症状雌穗症状雄穗瘤黑粉症状茎顶瘤黑粉症状顶部被害症状顶部被害症状叶部症状植株畸形黑粉病重病田丝黑穗病与瘤黑粉病区别鉴别方法丝黑穗病瘤黑粉病侵染方式土壤传染气流雨水侵染时期幼苗期全生育期侵染部位果穗雄花所有器官黑粉包内有丝状物无丝状物防治瘤黑粉病的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2、减少和控制侵染来源:早期割除病瘤;清理病株残体;重病轮作倒茬。3、加强田间栽培管理三.大斑病北方春玉米区的主要病害,
本文标题: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653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