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畲族简介•畲族是我国典型的散居民族之一。他们自称“山哈”。但这个名称,史书没有记载。唐代,居住在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地区。包括畲族先民在内的少数民族被泛称为“蛮”、“蛮僚”、“峒蛮”或“峒僚”。南宋末年,史书上开始出现“畲民”和“拳民”的族称。•“山哈”是指山里客人的意思。先来为主,后来为客,先来的汉人就把这些后来的畲民当为客人。畲族自称“山哈”,是与他们的居住环境、迁徙历史有关。•“畲”(She),意为刀耕火种。解放后,改称为“畲族”。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畲族人口数为709592。畲族极少部分使用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90%的畲族操接近于汉语客家方言的语言,但在语音上与客家话稍有差别,有少数语词跟客家语完全不同,也有部分操闽南语。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畲族原分布在闽、粤、赣三省结合部,是闽南、潮汕的主要原住民之一。元、明、清时期,从原住地陆续迁徙到闽东、浙南、赣东等地山区半山区。畲族简介•全国只有一个畲族自治县,位于浙南山区,景宁畲族源于唐永泰二年(766),从闽迁居浙西南时落户景宁,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因此,景宁又称为中国畲乡。畲族简介畲族服饰男左女右•畲族的传统服饰,斑斓绚丽,丰富多彩。畲族服装崇尚青蓝色,衣料多为自织的麻布。现在畲族男子服装与汉族无异,而闽东、浙南的部分畲族妇女,服饰仍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衣领、袖口和右襟多镶花边,有穿短裤裹绑腿的习惯。尤其是妇女的发式与汉族不同。畲族女子服饰•浙江景宁畲族不分寒暑,都穿麻布衣。女短裙蔽膝,有穿短袜裹绑腿的习惯,腰间多悬围身裙。妇女头戴凤冠,裹以花布,布斑斑,饰以珠,珠累累。近几十年来畲族的服饰变化不大。民国以来地方志所载,福州侯官一带畲族“短衫跣足,妇女高髻蒙布,加饰如璎珞状”。•少女喜用红色绒线与头发缠在一起,编成一条长辫子,盘在头上。已婚妇女一般都头戴凤冠,即用一根细小精制的竹管,外包红布帕,下悬一条一尺长、一寸宽的红绫。老、中、青不同年龄的妇女,发间还分别环束黑色、蓝色或红色绒线。畲族简介畲族银饰民居畲族多住茅草房和木结构泥墙瓦房。畲族称房子为寮。畲族村寨宗教信仰•猎神信仰、三山国王信仰、盘瓠信仰•各地畲族都以广东潮州凤凰山为其民族发祥地,传说他们的始祖盘瓠就葬在这里,并认为妇女的头饰扮成凤凰形式,就是为了纪念他们的始祖。在畲族中,广泛流传着属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性质的盘瓠传说,传说他们的始祖盘瓠因为帮助皇帝平息了外患,得以娶其第三公主为妻,婚后迁居深山,生下三男一女,长子姓盘,次子姓蓝,三子姓雷,女婿姓钟,子孙逐渐繁衍成为畲族。这个传说不但家喻户晓,而且载入族谱,绘成连环式画像,称为“祖图”,在节日里悬挂出来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每一家族有一根祖杖,祖杖雕刻作龙头,这也是畲族图腾的主要标志。畲族居民现在仍以蓝、雷、钟为主要姓氏。闽东畲族祀福舞畲族婚俗•解放前,畲族婚姻家庭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封建买卖包办现象十分严重。一般同姓不婚,本民族内部的盘、兰、雷、钟四姓中自相婚配。本来,氏族外婚制是畲族传统婚俗。但由于历代统治者的民族压迫和歧视政策,畲、汉两族之间严禁通婚,曾是畲族内部的一条族规。解放后,畲、汉两族之间的通婚日益增多。现在畲族青年男女基本上都是自由恋爱,婚姻自主。古代,畲族青年男女有自由恋爱的传统,对歌成婚是畲族先民的习俗。迎亲路上赤娘要为难赤郎丧葬形式是土葬,保留有拾骨重葬习俗。其俗闽南地区、客家地区、粤人地区都很盛行,其要点是“每至大寒前后,携锄执篓,齐诣坟头,自行开视,如骨少好,则仍安原所,否则检骨瓦婴,挑往他处。明岁此时,又再开看,’(明、黎愧曾《托素斋文集》)因为重在检骨再葬,所以“有数十年不葬者”。“始葬者不必择地,侯五、六年或七、八年后,乃发扩启棺,检取骸骨贮之罐中而改葬焉。”客家妇女不缠足客家妇女不缠足实系受蛮撩风俗影响所致,与之相联系的是客家妇女承担大部分生产事务,或所谓客家人“女劳男逸”的问题。畲族食俗v日常主食以米为主,除米饭外,还有以稻米制作成的各种糕点,畲家常食的米饭有籼、粳、糯三种。从黏性上分,糯米最黏,粳米次之,籼米基本无什么黏性,但籼米出饭最多,畲家食用的米饭以籼米最为普遍。番薯也是畲族农家主食之一。粉丝是畲家招待客人制作点心和菜肴的重要原料。典型食品有:卤姜;咸菜,畲族风味菜,常用辣椒、姜、萝卜等腌制而成,称为糟辣椒、糟姜等;端午粽子,民间称牯角;乌饭,三月三的节令食品,是乌饭树(畲语称乌枝)的嫩叶捣细,用汁浸糯米,煮熟后即成乌黑发亮的乌饭,据说吃了乌饭即不怕蚂蚁咬。三月三午饭节菅叶粽•菅叶粽俗称“菅粽”,在端阳节和分龙节时食用。在裹菅叶粽的前几天,必须上畲山砍回一种特有的野生灌木黄碱柴(山矾科,山矾),将其烧灰,淋出黄色碱水。在裹粽的前一天,再上畲山砍回野生或人工种植的菅草叶(禾本科,五节芒),放到铁镬里经过沸汤烫软,以防脆裂。•煮熟的菅叶粽为浅黄色,既有粘性又不含糊。要是在糯米中掺少许的玉豆(豆科,金甲豆)或豌豆或羊嘴须豆包裹,更是芬香而不腻口。它既悦目又别有风味。每年端阳,畲民除把菅粽当做佳品敬祭祖宗外,还用它馈赠亲友。上刀梯畲族的文学•畲族是一个善歌的民族,广为流传于畲族山区的山歌千余首。这些山歌根据歌词可分为传史歌、小说歌、杂歌、风俗歌、功德歌和新民歌等。其中的长篇历史叙事歌很有名。其优秀代表作有《高皇歌》(又称《盘古歌》、《盘瓠王歌》、《祖公歌》)、《麟豹王歌》、《末朝歌》、《十八帝》等。
本文标题:畲乡景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654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