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自由组合定律1.F1形成的雌雄配子、比值是;2.配子结合是随机的。F2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____________________,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测交后代性状表现种类、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茎∶矮茎=3∶1DD:Dd:dd=1:2:1温故知新D:d=1:1高:矮=1:1假说-演绎法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假说演绎推理验证结论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分离定律设计测交实验测交实验一、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粒色粒形黄色绿色圆粒皱粒性状相对性状相对性状孟德尔发现:就子叶颜色和种子形状来说,只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黄色圆粒,一种是绿色皱粒。为什么?孟德尔产生的新的疑问•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对其他相对性状有没有影响呢?•决定一种性状的遗传因子对决定其它性状的遗传因子有影响吗?•子代的表现一定与亲本相同吗?沉思中的孟德尔一、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P黄色圆粒绿色皱粒╳黄色圆粒F1F2黄色圆粒╳绿色皱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315108101329:3:3:11、实验现象:2、分析实验现象:①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什么规律?黄:绿=416:140≈3:1圆:皱=423:133≈3:1符合分离定律决定颜色的遗传因子对决定种子形状的遗传因子没有影响,是各自独立进行的3、如果把两对性状联系在一起分析,F2出现四种表现性状,且比例接近9:3:3:1,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4、F2中遗传因子的组合种类和分离比有何规律和特点?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YYRR黄色圆粒yyrr绿色皱粒F1黄色圆粒YRyrYyRrYRyrYryRF1配子PP配子3、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这样,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YR、Yr、yR、yr。1、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R、r控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y控制。2、配子中只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遗传因子F2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rrYyrrYyrrYYyRyRyRyryRyrrryy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结合方式有16种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9种,性状表现为四种。YRyrYryR♂♀基因型种类1YYRR纯合子2YyRR单杂合2YYRr单杂合4YyRr双杂合9/16Y_R_1yyrr纯合子1/16yyrr1yyRR纯合子2yyRr单杂合3/16yyR_1YYrr纯合子2Yyrr单杂合3/16Y_rrYRyRYryrF1配子F2YRyRYry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9︰3︰3︰1黄圆黄皱绿圆绿皱黄圆亲本型双显性黄皱重组型单显性绿圆重组型单显性绿皱亲本型双隐性9种表现型种类4种=2×2棋盘法:=3×3自由组合定律F2中基因型种类的规律9种遗传因子的组合: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2Yyrr2yyRr4YyRr4种性状表现:黄圆:Y_R_→1YYRR、2YyRR、2YYRr、4YyRr即9/16黄皱:Y_rr→1YYrr、2Yyrr即3/16绿圆:yyR_→1yyRR、2yyRr即3/16绿皱:yyrr→1yyrr即1/16纯合子一纯一杂都杂合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结合方式有16种,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9种,性状表现为四种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YyRrYyrryyRryyrrYRyryRYryr配子测交后代1:1:1:1YyRr杂种子一代yyrr隐性纯合子测交×三、实验验证——测交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四、自由组合定律六、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正确的选材——豌豆2、从简单到复杂——从单因素到多因素3、运用统计学原理分析实验数据4、运用正确的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分枝法YyRrXYyRr¼YY½Yy¼yyYyxYyRrxRr¼RR½Rr¼rr¼RR½Rr¼rr¼RR½Rr¼rr1/8YYRr1/16YYrr1/16YYRR1/4YyRr1/8Yyrr1/8YyRR1/8yyRr1/16yyrr1/16yyRR自由组合定律的规律:1.F1产生配子种类及比例:2.F2遗传因子组成种类及比例:3.F2性状表现种类及比例:4.测交后代遗传因子组成(性状表现)种类及比例:4种1:1:1:19种1:1:1:1:4:2:2:2:24种9:3:3:14种1:1:1:1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规律:1、配子种类数一、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不同类型的问题(拆分组合法)=每对等位基因产生配子种类相乘,即2n(n表示等位基因的对数)如:AaAaBbAaBbccAaBbCc=雌配子种类与雄配子种类数的乘积如:AaXAaAaXaaAaBbXAaBbAaBbXaabb=22=4=22=4=21=2=23=82、子代组合方式(子代份数)=2X2=4=2X1=2=4X4=16=4X1=43、子代基因型(或表现型)种类数4、子代某基因型(或表现型)出现的概率=两亲本各对基因(或表现型)分别相交产生基因型(或表现型)数的乘积。如:基因型种类数AaBbXAaBbAaBbXaabbAaBbCcXaabbcc如:表现型种类数AaBbXAaBbAaBbXaabbAaBbCCXaabbCc=3X3=9=2X2=4=2X2X2=8=2X2=4=2X2=4=2X2X1=4=亲本的各对基因(或表现型)分别相交时,产生相应基因型(或表现型)概率的乘积例题:AaBb与AaBb杂交,子代中基因型AaBb出现的概率为多少?1/2AaX1/2Bbb=1/4AaBb子代中表现型AB出现的概率为多少?3/4AX3/4B=9/16二、规律数的利用:1、AaBbXAaBb------子代比例:(3:1)(3:1)=9:3:3:12、AaBbXaabb------子代比例:(1:1)(1:1)=1:1:1:13、AaBbXaaBb------子代比例:(1:1)(3:1)=3:3:1:14、AaBbCcXAaBbCc------子代比例:(3:1)(3:1)(3:1)=(3:1)3=(9:3:3:1)(3:1)=27:9:9:3:9:3:3:15、AaBbCcXAaBbCc------子代中三显性状的比例:(3/4)3三.“9:3:3:1”比例的变形题:序号条件自交后代比例测交后代比例1存在一种显性基因(A或B)时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2A、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一种性状,否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3aa(或bb)成对存在时,表现双隐性性状,其余正常表现4只要存在显性基因(A或B)就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5显性纯合致死(AA、BB致死)6隐性纯合致死(自交情况)例题:南瓜的扁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现将2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1自交,F2获得137株扁盘形、89株圆形、15株长圆形南瓜。据此推断,亲代圆形南瓜株的基因型分别是A.aaBB和AabbB.aaBb和AabbC.AAbb和aaBBD.AABB和aabbA.9∶6∶19:79∶3∶415:11:2:11∶31:1:23:11∶1∶1∶1双隐性致死:9∶3∶3单隐性致死:9∶1课堂练习1、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种个体杂交,在F2出现的性状中:(1)双显性性状的个体占总数的;(2)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3)与F1性状不同的个体占总数;(4)与亲本性状不同的个体占总数的。2、白色盘状南瓜和黄色球状南瓜杂交,F1全为白色盘状南瓜,若F2中纯合白色球状南瓜有1000个,从理论上计算,F2中杂合黄色盘状南瓜的数目是()A.1000个B.2000个C.3000个D.4000个9/161/47/163/8或5/8B课堂练习3、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子代中与亲代相同的基因型占总数的()。A、1/16B、3/16C、4/16D、9/164、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它们之间的比为3∶3∶1∶1。个体“X”的基因型为()A、BbCcB、BbccC、bbCcD、bbcc5、具有基因型AaBB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后代中与它们的两个亲代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百分比是()A.25%B.50%C.75%D.100%CCD练习:1.人类的皮肤中含有黑色素,皮肤的颜色是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且可以累加。若某一纯种黑人与某纯种白人配婚,后代肤色为黑白中间色;如果该后代与同基因型的异性婚配,其子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种类和不同表现型的比例分别为A.3种3:1B.3种1:2:1C.9种1:4:6:4:1D.9种9:3:3:12.人类多指是一种显性遗传病,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已知控制这两种疾病的等位基因都在常染色体上,而且都是独立遗传的。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则下一个孩子正常或同时患有此两种疾病的几率分别是A.3/4、1/4B.3/8、1/8C.1/4、1/4D.1/4、1/8CB
本文标题: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677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