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1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二稿)序言“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歙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承上启下时期,是歙县跨越式大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旨在总结已经取得的成就,分析未来发展的环境和趋势,阐明新阶段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重大任务,提出宏观调控的预期性、指导性目标,同时对2025年远景规划提出轮廓性构想。《纲要》是未来五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蓝图和行动纲领。第一章歙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十一五”期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抢抓中部崛起、扩权强县、扩权强镇等战略机遇,团结拼搏,锐意进取,做了大量的化解矛盾和推进改革的基础性工作,克服了金融危机、甲型H1N1流感、自然灾害等引发的重重困难,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中心城区扩容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台阶,“十一五”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奠定了跨越发展、奋力崛起的坚实基础。一、发展的基础(一)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76亿元(预测数,以下2010年数同),完成2“十一五”规划目标的%,比十五期末增加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21美元;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达5.1亿元,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121%,比十五期末增加3.0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250亿元,完成“十一五”规划的166.7%;进出口总额达五年累计完成15918万美元,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1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5亿元,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143.2%。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2008年、2009年连续荣获全省县域经济考核的三类县考核“科学发展先进县”称号。图1:“十一五”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62.567.651.97647.812%12.10%8.70%8.30%8.50%050100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亿元)0%10%20%总量增速(从预测数分析来看,受金融危机、甲型H1N1等影响,“十一五”规划目标中的地区生产总值完不成规划目标要求,须报县人大常委会予以调整;其它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规划目标。)(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三次产业比由“十五”末的17.2:43.1:39.7调整为“十一五”末的。旅游经济发展迅速,旅游业态不断拓展,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完成450万人次和34亿元;城乡结构继续改善,期末全县城镇化率达38%,五年城镇化率提高了9.4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结构进一步改善,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3(三)工业发展和园区建设取得新突破。以提升工业整体效益为核心,实现工业经济规模扩张、产业集聚和效益提升,机械电子、农副产品深加工、精细化工三大产业集群发展迅速,规模工业企业达150户,产业优势及骨干企业的主导地位逐步显现;歙县经济开发区已开发面积3.6平方公里,园区实现了“五通一平”目标,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65亿元。入园项目达个,其中工业企业家,建成投产家。累计实现园区产值111亿元,工业增加值30亿元,上缴税收3.6亿元,以机械电子、新型材料、服装纺织和食品深加工等四大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北岸工业园升格为北岸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园区开工建设,“二区四园”格局基本形成。(四)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五年来,通过大力推进城市化、城镇化进程,城乡面貌日新月异。通过实施徽州府衙修复、古城墙修复、中和街和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太平桥修复等项目,徽州古城更加彰显魅力和精彩。通过实施污水处理工程、垃圾处理工程,加强城区河道整治和实施筑坝蓄水工程,多措施兴建城市绿地,打造徽文化主题公园,城区的人居环境日趋改善。通过加强城区道路建设,完成开发区二桥、紫霞大桥、清凉路等一批城区交通设施建设,城区交通路网框架基本形成。通过实施旧城改造和“东进西扩”,城市框架逐步拉开,城区面积达到平方公里;2008年荣获全国文明县城称号,2009年荣获全国园林城市称号。通过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实施城乡一体化工程,致力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新增道路硬化里程公里,比“十五”末增加公里;南源口大桥的兴建,极大地改善了新安江两岸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北岸镇、深渡镇、王村镇供水设施及王村镇污水等一批乡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启动,进一步提高了城镇的承载能力。(五)各项改革取得新进展。扩权强县改革有力地推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扩权强镇试点工作为试点镇注入新的活力;4财政体制改革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行政体制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县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收入分配调节制度逐步完善,工资福利制度改革日趋合理化、公平化,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加强乡镇、村级规划编制和管理,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按照依法自愿流转原则,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转让、股份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建立乡镇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城乡一体化进程。积极发展农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应对市场风险能力。稳步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主、三辅、五配套”机制初步形成,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六)对外开放得到新拓展。五年来,强力推进对外开放和融入长三角,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自营出口企业达家,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万美元,完成目标任务的%;累计引进外资项目个,实际利用境外资金累计达万美元。五年累计引进外资项目(县外)个,实现利用外资累计达亿元。经济外向度达%,比十五末增加了个百分点。(七)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五年来,通过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就业形势保持基本平衡,五年累计实现新增就业岗位余个;加大科技投入,推进科技创新,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落实科教兴县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累计完成平方米的校舍改造,农村初中改造工作积极稳步推进,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取得长足发展。扎实做好农村基层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28所乡镇卫生院建设和212个村级卫生室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医疗就医条件;县医院整体搬迁工程即将交付使用,中医院基础设施改造工程稳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的正常运转等,极大地改善了全县人民的医疗条件。累计完成全县28所乡镇计生服务所建设,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计划生育重返全省一类县。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累计完成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数字歙县”工程初显成效,基本实现了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累计新增互联网用户户。(八)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实现转移个剩余农村劳动力。加大农村民生工程投入,解决农村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新增沼气用户户,七川经济适用房、上海花园、徽州御苑、文盛庄园、徽府置业、鸿锐财富广场等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实施,累计新增住房面积万平方米,人均达到平方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元,比十五末增加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元,比十五末增加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达亿元,比十五末增加亿元。私家汽车达辆,百人拥有手机达部。农村低保、城镇低保、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统筹、社会救助等机制体制进一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九)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第二批“全国文明县城”称号。取得了“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安徽省首届文明县城”等一批荣誉,许村镇、三阳乡分别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俗之乡”。生态文明成果进一步拓展,宋村、新杨村、北岸村等被授予“安徽省生态村”称号,继深渡镇之后,北岸镇又被授予“安徽省环境优美镇(乡)”。强力推进平安和谐社会建设,荣获“全省第二批平安县”、“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称号。总体要来说,“十一五”时期是我县综合实力提升幅度最大、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经济社会发展发展步入历史上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二、发展的机遇(一)世界经济逐步复苏。世界经济历经艰难曲折开始复苏,外需经历一定时期调整后有望恢复平稳增长,国际金融6将逐步建立起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新秩序。国际资本流动将再趋活跃,这有利于我县引进境外资金,扩大对外出口贸易。(二)扩大内需长期坚持。国家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构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这有利于我县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巩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也有利于我县进一步激活城乡消费市场,扩大消费规模,优化消费结构,促进经济增长;还有利于我县针对国内市场需求,做强做好传统优势产业,扩大国内市场份额,拓展主导产业发展空间。(三)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是当前和今后我国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国家将在产业结构升级、节能减排、生态建设等方面做出一系列重大政策安排,这为我县发挥生态优势,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结构带来重大机遇。(四)交通环境大为改善。黄山机场扩建,将有助于我县与全国各大、中城市的联系;京福高铁、黄杭高铁、皖赣铁路扩能改造等三条铁路的建成,将大大提升我县的交通运输能力;宣黄高速等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将进一步构建我县立体交通网络。县乡公路和通村公路的改造升级,将有利于促进区域地方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交通环境的改善,无疑将大力加快扩大开放的步伐和县域经济的崛起。三、面临的挑战(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调整产业结构是“十二五”时期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我县产业整体规模偏小,产业结构层次不高,主导产业不明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制造业多处在分工链条的中低端,产业发展既迫切需要上规模,更亟待调结构,面临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二)区域竞争的压力。近年来,我县周边区域抢抓机遇,竞相发展,与我县毗邻的临安市、淳安县发展迅猛,已遥遥领先;绩溪县、黄山区、徽州区异军突起,大有赶超我县之7势。无论在态势上,还是在心理上,都给我县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压力。(三)发展要素瓶颈制约的压力。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县在土地、融资、用工、人才等发展要素上面临的矛盾越发凸显,建设用地紧张,重点项目和中小企业贷款难,企业招工难,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型人才稀缺,将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严重瓶颈。(四)环保约束的压力。目前,国家对增强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应建设黄山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在节能减排、绿色增长方面将有别于其他地方的新的更高的要求。(五)社会矛盾凸显的压力。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加速,我县原有累积的诸如企业改制、社会保障等矛盾将更加凸显;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张,征地、拆迁等新矛盾又将不断产生。新旧矛盾相互交汇,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城乡发展不协调,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给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带来较大压力。纵观全局,“十二五”时期,我县既面临着加快发展的宝贵机遇,也面临着各种严峻挑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具备趋利避害,加快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和政治保障,把握的好,就可以率先崛起,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十二五”期间,必须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荣誉感,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到202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章歙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构想一、指导思想8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奋力崛起为主题,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强力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带动、旅游提升、创新推动、全面开放、绿色增长战略,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提高经济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合力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为尽快把歙县建设成为“安徽工业重县、华东旅游
本文标题: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68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