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实验3 二氧化碳气体P-V-T关系的测定
1天津大学热工基础与应用实验报告学校院系: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准考证号:2实验3二氧化碳气体P-V-T关系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CO2临界状态的观测方法,增强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2.巩固课堂讲授的实际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理论知识,加深对饱和状态、临界状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3.掌握CO2的P-V-T间关系测定方法。观察二氧化碳气体的液化过程的状态变化,及经过临界状态时的气液突变现象,测定等温线和临界状态的参数。二、实验任务1.测定CO2气体基本状态参数P-V-T之间的关系,在P—V图上绘制出t为20℃、31.1℃、40℃三条等温曲线。2.观察饱和状态,找出t为20℃时,饱和液体的比容与饱和压力的对应关系。3.观察临界状态,在临界点附近出现气液分界模糊的现象,测定临界状态参数。4.根据实验数据结果,画出实际气体P-V-t的关系图。三、实验原理一、水蒸气的定压发生过程取初始状态a时水的压力为p,而温度与三相点温度相同,即为0.01℃,因该温度低于压力p所对应的饱和温度ts,故处于未饱和水状态。为使容积变化时保持压力不变,假设容器为具有活塞的气缸,如图3-1a所示。当水受热时,水的温度升高,比体积略有增加,直到水的温度升高到压力p所对应的饱和温度ts时,全部水变成饱和水,如图10-1b所示。其状态变化过程,如图3-2中过程a-b所示。abcde图3-1水蒸气定压发生过程示意图3图3-2水蒸气定压发生过程p-v和t-s示意图对水继续加热,水开始汽化,逐渐由饱和水转变成饱和水蒸气,如图10-1c所示,未汽化的部分仍保持为饱和水状态。汽化过程中饱和水与饱与水蒸气的温度和压力都保持不变,但两者混合物的容积增长很快,即混合物的折合比体积vx增加很快。当饱和水全部转变为饱和水蒸气时,即达到干饱和水蒸气状态,如图10-1d所示。因为饱和水定压汽化成为干饱和水蒸气的过程也是定温过程,故在p-v图及T-s图上汽化过程b-d都是一条水平线,如图3-2中过程b-d所示。干饱和水蒸气继续加热,水蒸气的温度便升高到高于饱和温度的数值,这种水蒸气称为过热水蒸气。过热水蒸气的比体积比饱和水蒸气大,其状态如图3-1e所示。过热水蒸气的温度与同压力下的饱和温度之差称为水蒸气的过热度,即D=t-ts。三、水蒸气的p-v图和T-s图在不同的压力下对水加热,同样要经历类似上述的相变过程。在p-v图和T-s图上,将各定压线上所有开始汽化的各点连接起来,形成一条如图10-5中B-c所示的曲线,线上各点相应于不同压力下的饱和水状态,称为下界线,即饱和水线。将定压线上所有汽化完毕的各点连接起来,形成另一条曲线A-c,线上各点相应于不同压力下的干饱和水蒸气状态,称为上界线,也即干饱和水蒸气线。当压力增加到某一确定值时,饱和水状态与干饱和蒸汽状态重合,成为水、汽不分的状态,即临界点c。水蒸气的临界参数为tc=374.15℃pc=22.120Mpavc=0.00317m3/kg下界线和上界线在临界点c相交,形成了为饱和曲线A-c-B所包围的饱和区,在该区域内饱和水和饱和水蒸气共存,称为湿饱和蒸汽,因此饱和区又称为湿蒸汽区。当压力高于临界压力pc时,便不再发生水的定压汽化过程,如图3-3中过程1-2所示。图3-3水蒸气的p-v图及T-s图分析水蒸气的相变图线可见,上、下界线表明了水汽化的始末界线,二者统称饱和曲线,它把p-v和T-s图分为三个区域,即液态区(下界线左侧)、湿蒸汽区(饱和曲线内)、汽态区(上界线右侧)。此外,习惯上常把压力高于临界点的临界温度线作为“永久”气体与液体的分界线。所以,水蒸气的相变图线,可以总结为一点(临界点)、二线(上界线、下界线)、三区(液态区、湿蒸汽区、气态区)和五态(未饱和水状态、饱和水状态、湿饱和蒸汽状态、干饱和蒸汽状态、过热蒸汽状态)。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4R:通用气体常数8.314J/mol·RV:体积n:摩尔数实际气体:因为气体分子体积和分子之间存在相互的作用力,状态参数(压力、温度、比容)之间的关系不再遵循理想气体方程式了。考虑上述两方面的影响,1873年范德瓦尔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进行了修正,提出如下修正方程:RTbvvap2(3-1)式中:a/v2是分子力的修正项;b是分子体积的修正项。修正方程也可写成:0)(23abavvRTbppv(3-2)它是V的三次方程。随着P和T的不同,V可以有三种解:三个不等的实根;三个相等的实根;一个实根、两个虚根。1869年安德鲁用CO2做试验说明了这个现象,他在各种温度下定温压缩CO2并测定p与v,得到了P—V图上一些等温线,如图2—1所示。从图中可见,当t31.1℃时,对应每一个p,可有一个v值,相应于(1)方程具有一个实根、两个虚根;当t=31.1℃时,而p=pc时,使曲线出现一个转折点C即临界点,相应于方程解的三个相等的实根;当t31.1℃时,实验测得的等温线中间有一段是水平线(气体凝结过程),这段曲线与按方程式描出的曲线不能完全吻合。这表明范德瓦尔方程不够完善之处,但是它反映了物质汽液两相的性质和两相转变的连续性。3.简单可压缩系统工质处于平衡状态时,状态参数压力、温度和比容之间有确定的关系,可表示为:F(P,V,T)=0或v=f(P,T)可见,保持任意一个参数恒定,测出其余两个参数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求出工质状态变化规律。如维持温度不变,测定比容与压力的对应数值,就可以得到等温线的数据。四、实验设备实验设备:由压缩室本体、恒温器及活塞式压力计组成,如图3—2所示。活塞式压力计:由手轮带动活塞杆的进退调节油压,提供实验中所需的压力。恒温器:提供恒温水,用恒温水再去恒定CO2的温度。保持实验中在不同等级的等温过程中进行。压缩室本体:压缩气体的压缩室本体由一根玻璃毛细管和水银室组成,如图3—3所示。预先刻度和充气的玻璃毛细管1插入水银室2中,再打开玻璃管下口。图3—2实验装置系统51-压缩室本体2—活塞式压力计3-恒温器实验时,由恒温器提供的恒温水,从实验台本体玻璃水套下端进口流入,上端出口流出,反复循环。玻璃恒温水套维持了毛细管内气体温度不变的条件,由于水套上的温度计误差太大,用恒温器上的精密温度计来代替,可以近似认为玻璃管中所存的CO2温度与此温度相同。实验中要缓缓转动活塞式压力计的手轮,逐渐增大压力油室3中的油压,使毛细管内的CO2气体压缩。透过玻璃管可以看到气体的压缩过程。CO2气体压缩时所受压力是由压力台上的压力表读出,气体的体积V由毛细管上的刻度读出,再经过换算得到。它的工作情况可简述而下:由活塞式压力计送来的压力油首先进入高压容器,然后通过高压容器和玻璃杯之间的空隙,使玻璃杯中水银表面上的压力加大,迫使水银进入预先灌有CO2气体的承压玻璃管,使其中的CO2气体受到压缩。如果忽略中间环节的各种压力损失,可以认为CO2气体所受到的压力即活塞式压力计所输出的压力油的压力,其数值可在活塞式压力计台架上的压力表中读出。至于承压玻璃管中CO2气体的容积,则可由水银柱的高度间接测出(下面还将详细述及)。承压玻璃管外还有一个玻璃套管,其上下各有一个接头,分别用橡皮管与恒温器联接。恒温器中的水温由加热器加热、由电接触式水银温度计控制,可以基本保持不变。恒温器中的电动泵装恒温水抽出,由玻璃套管的下端进入,上端流出,在玻璃套管和恒温器之中进行循环。这样,在稳定情况下,可以认为CO2气体的温度与循环水的温度相等。这就保证了CO2可在等温情况下进行状态的改变。活塞式压力计依靠带有活塞的螺杆的前进或后退,改变压力泵中低粘度压力油的压力,它有一个进油阀和两个控制阀,使用时必须严格遵守活塞式压力计的操作规律,以免发生意外,损坏试验台本体。五、实验步骤61.熟悉各实验设备,对照图一搞清楚压力传递的路线及恒温器循环的流程。2.使用恒温器调节温度:(1)准备工作——在恒温器中加入蒸馏水,水面应离盖板3厘米左右。检查并接通电路,启动恒温器电动泵,使循环水对流。(2)调定温度——旋转接触式水银温度计顶部嵌有永久磁铁的胶木帽,到达选定温度后,将胶木帽上的螺钉旋紧。(3)加热升温——实验时应视工况调节加热器,当恒温器指示灯时明时灭时,说明温度已达到所需温度。(4)判断定温——观察与玻璃套管相连的温度显示仪,当它的值与恒温器上的温度计读数基本相同并且保持不变时,可认为CO2的温度已恒定。(注意,此时而时的温度与接触式水银温度计的读数略有不同,应以前者为准。)(5)改变温度——需要改变温度时,重复以上(2)、(3)、(4)各步骤。3.加压准备(1)先关闭压力表控制阀及进入本体油路的控制阀,开启压力计油杯的进3—3压缩室本体示意图1—玻璃毛细管2—水银室3—压力油室4—温度计5—恒温水套7油阀。(2)倒退压力计活塞螺杆,至螺杆全部退出,此时抽油。(3)先关闭油杯进油阀,再开启压力表和油路的两控制阀。(4)向前推进活塞螺杆,向本体注油。如此反复,直至压力表上有读数时止,一般重复两三次即建立油压。特别应注意以下情况,如螺杆已推进到极限位置,而压力尚未达到所需值,必须再一次抽油加压,此时要严格按以下程序操作,先关油路控制阀;再开油杯进油阀,使压力表压力降至0;关压力表控阀,倒退螺杆抽油至极限位置;然后关闭油杯进油阀,开压力表控制阀,推进螺杆逐渐加压直到刚才所建立的油压时才能开油路控制阀(在此以前油路控制阀决不能开!),进一步加压。(5)检查确定油杯进油阀关闭、油路及压力表的两个控制阀开启,温度恒定后,开始实验记录。1.实验记录缓慢加压,密切注意CO2在加压过程的状态变化。将实验过程中的原始数据和物理现象记录在实验报告上。实验数据包括:(1)设备数据:仪器、仪表的名称、型号、规格、精度和量程。(2)常规数据:室温、当时大气压及实验环境条件。(3)技术数据:实验中实测的各种数据,可记录在表一中。六、注意事项1.恒温水的温度应稳定足够长的时间,使毛细管内外的温度均衡后再开始测量数据。2.增大油压时,使毛细管内水银面缓缓上升,要保持缓慢压缩。3.维持温度不变,调整若干次压力,压力间隔一般可取5bar左右,在接近饱和状态或临界状态时应取0.5bar。4.除t=20℃时,须加压至绝对压力为102bar(100ata)外,其余各等温线均在50~90间测出h值,绝对不允许表压超过102bar。5.实验结束卸压时,应使压力逐渐下降,不得直接打开油杯阀门卸压。6.实验完毕将仪器设备擦净。将原始记录交给指导教师签字后方可离开实验室。遇到疑难或异常情况应及时询问指导教师,不得擅自违章处理。七、实验数据整理1.CO2比容的确定实验中由于CO2的质量m不便测定,承受玻璃的内径d也不易测准,因而只能用间接方8法确定V值:因为二氧化碳在20℃,100ata(102bar)时,比容kgvm300117.0即:vco2(20℃,100ata)=kgmdmAmhh30000117.04因为00117.00hVmK(常数)则任意情况下二氧化碳的比容:KhAmhhv0h:水银柱上顶端的刻度h0:水银柱上任意位置的刻度k:质面比所以,只要在实验中测得t=20℃,p=100ata时的h0值,计算出k值后,其它任意状态下的比容V值均可求得。2.列数据表及绘制P-V图。实验数据计算整理后,绘制出实际CO2气体P-V的关系图。图3--1二氧化碳的P-V-t的标准曲线9PVCO2气体P-V的关系图八、实验报告的要求1.简述实验目的、任务及实验原理。2.记录实验过程的原始数据(实验数据记录表)。3.根据实验得出的数据结果,计算整理并画出二氧化碳P-V-t的关系图。九、思考题:1.为什么加压时,要足够缓慢地摇动活塞杆而使加压足够缓慢进行?若不缓慢加压,会出现什么问题?2.卸压时为什么不能直接开启油杯阀门。10表3-1实验数据记录表t=20℃t=31.1℃t=40℃表压Pbar高度HmmKHVkgm3观察现象表压Pbar高度HmmKHVkgm3观察现象表压Pbar高度HmmKHV
本文标题:实验3 二氧化碳气体P-V-T关系的测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680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