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武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武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是加快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要战略期,也是武功加快结构调整、实现跨越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科学制定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于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强力推进县域经济实现“三年翻番、五年跨越”,为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大县、新兴工业强县、旅游商贸名县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十二五”规划,现提出武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第一章发展基础和环境一、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全县干部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克服国际、国内复杂经济环境的影响,团结奋进,求实创新,顽强拼搏,争先进位,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以稳健、从容的步伐开创了加快-2-发展、科学发展的新局面。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主要指标实现翻番。预计到“十一五”末,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5.4亿元,是“十五”末的2.4倍,年均增长15%,人均生产总值12900元、比“十五”末提高7497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6744万元,是“十五”末的2.9倍,年均增长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4.8亿元,年均增长35%。县域经济稳步增长,经济总量稳步提升,主要经济指标比“十五”末均提前实现翻番。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主导产业全面提升。工业主导产业地位不断强化,第二产业比例达到40%。食品、建材机械、医药、造纸等四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到2010年全县规模企业达到29户,规模工业产值达到40亿元,年均增长37.9%,荣获“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和全国食品加工基地县。优质高效农业持继发展,粮食总产达到29.1万吨,比“十五”增加7.26万吨,累计建设设施农业6280亩,发展清水莲菜2620亩、猕猴桃5.1万亩,苗木花卉7800亩。餐饮、物流、商贸、旅游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非公经济占全县经济份额达到6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销额达到19.5亿元,是“十五”末的2.2倍。3、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五年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0.25亿元,实施228个重点项目、民生工程-3-和惠民实事,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杨临路,西宝中线,西宝北线、曹代路等重点项目全面竣工,累计建成乡村道路543公里,绿化乡村道路453公里,道路建设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任务,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公路“村村通”目标;城乡公共设施日益完善,旧城改造稳定推进,新区建设加快实施,县城框架由4.5扩大到7平方公里,普小路、泰山路、南北大门改造、商贸大厦、中心广场等重点工程全面竣工,城市绿化率达到2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平方米,城市气化率达到65%以上,集中供热率达到35%以上,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创建全省卫生县城一举达标。建成新农村示范村45个,解决了18.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手织布、刺绣、编织、锅盔麻花等特色产业亮点纷呈,荣获全省发展“一村一品”工作先进县。4、改革开放稳步推进,创新发展活力倍增。农村综合改革,卫生体制改革和农村义务教育改革等顺利推行,城乡低保制度、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农村新合疗制度和大病救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等全面实施,保障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制任务,非公经济总量持续攀升,企业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大力实施园区招商战略,打响苏武文化招商品牌,连续五年高规格举办了苏武公祭活动和“一会一节”等对外交流和招商引资活-4-动,五年来共签订重大招商项目148个,吸引外地资金96.8亿元,通达钢铁、秦稷粮业、华丰食品,正天钢结构、山东奥凯等一批工业项目生根落户,武功工业园区被纳入省管园区,成为县域经济加速发展的动力源。5、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工作全面进步,环境保护,土地管理,计划生育等三大国策得到深入贯彻,信访稳定、五五普法、社会治安等多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覆盖,城市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全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766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92元,年均增长20%。人口自然增长保持在较低水平。县域经济社会步入了历史上最好最快的发展时期,我县先后荣获全省教育强县、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县、平安县、民政工作先进县、最佳投资县,全国劳务输出工作先进县、食品工业强县、双拥模范县全国“三连冠”和全省“六连冠”等殊荣,为“十二五”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发展环境和机遇“十二五”时期,武功将进入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建设、改革大推进、民生大改善的重要时期,也是武功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机遇与挑战-5-并存,发展环境将更加有利于武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一)面临新挑战看到机遇的同时,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前进道路上面临的诸多困难和严峻挑战,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变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在发展中迎接挑战,积极予以应对。1、市场竞争压力将进一步加剧。“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将从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从过度依赖外需向扩大内需方向转型。这将是武功作为内陆地区赢得发展先机,拥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大好时机。但东部沿海地区将在继续保持外向型经济优势的同时,利用优势加快内需型经济发展,给我县发展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2、发展环境约束力将进一步加剧。“十二五”时期,资金、土地、环保等因素依然是制约发展的难题,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矛盾日益突出,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节能减排标准不断提高,环境保护的压力将与日剧增。3、区域发展竞争力将进一步加剧。目前,我县依然面临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基础薄弱、资源优势不强、区域特色不明显、规模企业偏少、偏小,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等问题,周边县区相互竞争,发展势头不断强劲,在区域经济发展上将面临新的竞争压力。-6-(二)发展新机遇1、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带来的发展新机遇。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二五”时期要不断扩大内需,注重改善民生,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继续加大支持西部地区,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这些都将成为我县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机遇,我们可以在重大项目建设、城乡公共设施、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争取更多的支持政策,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和西咸国际化大都市全面实施带来发展新机遇。国务院关于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准实施,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打造西咸国际化大都市,加快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的战略成为武功跻身国家战略层面,实现跨越发展的助推器。3、武杨一体化建设和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带来发展新机遇。武功、杨凌经济一体化稳步推进,城建、交通、产业、科技、信息等领域初步实现同划同筹同发展格局,融入杨凌,发挥科技优势,为全面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实现“弯道超越”、跨越发展有着更加广阔的空间领域。-7-4、优越的农业基础条件为建设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十二五”是加速建设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也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重要时期。武功土地肥沃,四季分明,耕地41.8万亩,地势平坦,路、井、渠等设施齐备,素有“关中米粮仓”之美誉,同时远离大城市,无大型工矿企业,环境污染少,特别是土壤、灌溉用水和空气等均符合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质量标准,加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转变,绿色食品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为我县建设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创造了优越的基础条件和广阔的市场空间。5、良好的发展态势进一步奠定了跨越发展的坚实基础。干部驻村活动深入开展,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全县上下形成了团结稳定、加压进取、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大好局面。目前,我县正处在经济增长上升期,一系列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实施,使县域经济的承载能力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发展空间进一步增大,这些都为未来五年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二章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8-“十二五”时期,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富民强县为主题,突出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线,抢抓“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西咸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杨凌示范区新一轮产业发展”三大机遇,打造“关中食品工业基地、陕西现代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基地、绿色生态有机食品保障供给基地”三大基地,突出“农民增收、城乡建设、公共服务”三个重点,进一步强化“创新、人本、质量、发展”四种意识,抓好“现代农业提升工程,工业经济增效工程,城镇增容工程,文化旅游活县工程,民生改善工程”五项工程,力争在建设现代农业大县、新兴工业强县、旅游商贸名县上实现重大突破,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二、基本原则1、坚持加快发展,扩张总量原则。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实施追赶跨越战略,着力培育发展战略性主导产业,加快总量扩张,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坚持统筹兼顾、和谐发展原则。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9-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实现和谐发展。3、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引领原则。依托杨凌高新科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大技术创新和自主创新,以科技提升产业层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4、坚持环境友好、绿色增长原则。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大力实施节能减排,积极发展低碳经济,追求绿色增长,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5、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原则。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人受益。三、发展目标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十二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在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效益、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重点依托农业大县和比邻杨凌优势,突出发展现代农业和食品工业;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和铁路货场,突出发展旅游、商贸物流业;依托工业园区和四达机械公司,突出发展现代工业。到“十二五”末,现代农业、食品工业、商贸旅游业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主要-10-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增长。1、经济发展目标: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人均GDP达到2.7万元,力争实现130亿元。②农业总产值达到40亿元,年均增长12%左右;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③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68亿元,年均增长20%。④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5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5%左右。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0元,年均增长16%以上。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000元以上,年均增长15%左右。2、社会发展目标: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5亿元,年均增长18%左右。②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人口控制在44万人左右。③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年均增长3个百分点。④5年新增就业人数达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转移农村劳动力10万人次以上。3、生态建设目标:①万元GDP综合能耗年均降低4.7%,主要污染物减排10%。-11-②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③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75%。④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5平方米,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力争达到38%。武功县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指标名称单位2005年实际2010年预计年均增长(%)2015年年均增速
本文标题:武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68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