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第十二章现代地籍测量技术
现代地籍技术GPSRSGIS现代地籍技术土地管理源于地籍、归于地籍地籍发展的动力:社会结构复杂化导致的社会管理的需求法律意识的增强推动地籍发展的关键技术:测绘技术土地评价技术现代地籍技术:3S技术,数字测量技术基于计算机的土地评价技术第一部分GPS测量在地籍中的应用第一节概述一、GPS定位技术的兴起及其特点(一)GPS发展的由来1958年-1964年,美国海军武器实验室,“海军导航卫星系统”(NAVSTAR/GPS)。1973年,开始研制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计划分三个阶段实施:1973—1978年进行方案论证,进行理论研究和总体设计;1978—1988进行工程研制,主要是发射GPS试验性卫星,检验GPS系统的基本性能;1989—1993进行实用组网。整个计划耗时20年,投资300亿美元,是继阿波罗登月、航天飞机之后的第三大空间工程。GPS测量在地籍中的应用(二)GPS的特点与传统的测量技术相比,GPS定位技术有以下特点:1.观测站之间无需通视。2.定位精度高。3.观测时间短。观测时间仅需数分钟十几分钟。4.操作简便。5.全天候作业。前苏联自1978年,GLONASS。欧洲空间局(ESA)正在建设民用导航卫星系统。我国也建立了双星定位系统,由2颗同步卫星确定平面位置的导航系统。二、GPS的组成空间星座、地面监控、用户设备。空间星座部分21+3颗卫星组成卫星高度20200km运行周期为11小时58分卫星直径约为1.5m,重约774kg(包括310kg燃料)GPS测量在地籍中的应用第二节GPS定位的坐标系统与时间系统一、WGS-84坐标系GPS单点定位的坐标以及相对定位中解算的基线向量属于WGS-84坐标系,而实际所用的是国家坐标系或地方坐标系,应用中要进行坐标转换。二、时间系统GPS建立了专用的时间系统,该系统(GPST)由主控站的原子钟控制。GPS测量在地籍中的应用第三节GPS定位基本理论GPS定位是利用测距交会原理和方法。其定位方法有伪距法载波相位测量定位差分GPSGPS测量在地籍中的应用GPS测量在地籍中的应用第四节GPS定位技术二、静态相对GPS定位技术(一)经典静态相对定位两套(或两套以上)接收设备同步观测4颗以上卫星每时段30分钟以上基线长度可达几百公里。相对定位精度可达5mm十lppm×D,D为基线长度(km)。适用于建立全球性或国家级大地控制网;各类精密控制测量。GPS测量在地籍中的应用第四节GPS定位技术(二)快速静态定位基准站与流动站观测数分钟至十几分钟必须有5颗卫星可供观测流动站与基准站不超过15km基线中误差为5mm+1ppm×D。缺点:二台接收机工作时,构不成闭合图形,可靠性较差。适用于控制加密;工程测量、地籍测量及1KM以内的点位定位。GPS测量在地籍中的应用第四节GPS定位技术三、动态相对GPS定位技术实时动态(RTK)常规差分GPS和PPK广域差分GPS。第四节GPS定位技术(一)实时动态(RTK)测量技术载波相位测量+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RTK测量技术为GPS测量工作的可靠性和高效率提供了保障,对GPS测量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GPS测量在地籍中的应用(二)常规差分GPS测量技术和PPK测量技术常规差分GPS和PPK同属于伪距差分技术。常规差分GPS的定位精度与用户至参考站的距离有关,精度的衰减率为1cm/km,在50公里之内,定位精度优于1米。PPK(Post-ProcessingKinematic)模式是最早的GPS动态差分技术方式,其定位原理类似于常规差分GPS,只是采用数据后处理,在参考站和流动站之间不需要建立无线电通讯数据链。它的缺点和常规差分GPS一样,定位的精度受参考站和流动站之间的距离限制。作用距离50公里以内。精度在5米以内。GPS测量在地籍中的应用第四节GPS定位技术(三)广域差分GPS测量技术根据大区域内若干个GPS参考站的观测资料和位置信息,联合解算出每个卫星的卫星钟差、轨道改正数、电离层改正数,然后将这些改正数发送给覆盖范围内的用户,用户利用这些改正信息修正观测伪距,可以提高定位精度。这种定位方式打破了常规差分GPS中精度与距离的依赖关系,在参考站数千公里之外,仍然能够达到2-4米的定位精度,所以,在全国或省级土地动态监测中,这项定位技术大有作为。GPS测量在地籍中的应用第四节GPS定位技术GPS测量在地籍中的应用第四节GPS定位技术四、新的GPS定位技术“实时高精度”一直是GPS定位技术的发展方向。近几年,在高精度GPS定位技术方面出现了两种新的定位方法,它们是网络RTK技术和精密单点定位技术。(一)网络RTK网络RTK技术也称“虚拟参考站技术(VirtualReferenceStation–VRS)”。网络RTK系统最为重要的功能是长距离高精度快速动态定位。1.网络RTK定位系统的组成网络RTK定位系统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①基准站单元②数据通讯系统③监控分析中心④数据发播系统⑤用户应用系统GPS测量在地籍中的应用第四节GPS定位技术2.网络RTK定位系统提供的定位服务①实时应用。以FMHDS技术或UHF/VHF作为主要的通信手段主要服务于:实时厘米级精度定位。技术上依靠高精度的载波相位差分实现(简称RTK)。主要用于城市实时控制测量,实时小区域大中比例尺测图与修测、工程放样和工程监测。亚米级(分米量级的)精度的差分应用。主要适合于GIS更新或相应工程应用。1~5米级差分精度的应用。技术上主要依靠伪距差分实现(伪距差分)。主要服务对象是船舶、车辆导航和车辆监控用户。GPS测量在地籍中的应用第四节GPS定位技术GPS测量在地籍中的应用2.网络RTK定位系统提供的定位服务②事后应用。以Internet作为主要的数据传输手段。毫米或亚厘米量级定位测量。主要服务于精密控制、变形监测和精密工程建设。米级和亚米级的事后差分。服务于事后GIS数据更新,如道路更新、城市管线测量等等。所以,在一个城市建立网络RTK系统,能够满足各种精度要求的定位服务。系统本身提供的定位服务种类,也涵盖了目前所有的GPS测量手段,如差分GPS定位、静态定位、RTK定位等。第四节GPS定位技术(二)精密单点定位精密单点定位技术(PrecisePoint-Positioning--PPP),也称PPP技术。该技术由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于1997年提出。定位原理如同单点定位,采用双频载波相位观测值,需要外部提供精密的轨道和卫星钟差。GPS测量在地籍中的应用第四节GPS定位技术GPS测量在地籍中的应用第五节GPS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定位技术名称精度(m)作用距离(km)观测时间(分钟)经典静态±0.001~±0.051~300060快速静态±0.01~±0.05205-20常规差分GPS±0.50~±10.00200实时事后差分GPS±0.50~±10.00200单历元广域差分GPS±0.50~±3.001500实时实时动态(RTK)±0.01~±0.0515实时网络RTK±0.01~±0.10100实时精密单点定位±0.01~±0.50全球实时GPS测量在地籍中的应用一、GPS定位技术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不要求通视,没有常规的多个技术条件限制。常规静态测量、快速静态测量、RTK技术已经逐步取代常规的测量方式,成为地籍控制测量的主要手段。边长大于15km:只能采取常规静态测量;边长在10~15km:快速静态GPS测量,或RTK模式;边长5~10km:GPS快速静态定位,或RTK测量模式。边长小于5km:优先采用RTK方法,或快速静态定位;第五节GPS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GPS测量在地籍中的应用二、GPS定位技术在地籍图测绘中的应用地籍测量和土地勘测定界精度:±5cm或±7.5cmRTK技术使精度、作业效率、实时性达到了最佳的融合,为地籍碎部测量提供了一种斩新的测量方式。采用RTK方式进行碎部测量,与全站仪相比,速度快,作业效率高。它不要求通视,不需要频繁换站,减少了全站仪频繁换站所花的时间,而且可以多个流动站同时工作。据初步的应用分析,测量时间节省一半以上,测量精度和可靠性都能满足要求第五节GPS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GPS测量在地籍中的应用第五节GPS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三、GPS定位技术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动态监测中的应用1.GPS实时动态差分技术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动态监测中的应用:RTK和RTD。现在各大GPS生产厂家都推出了手持差分型GPS接收机,它轻便灵活,能记录点线、面等数据,可存储很多点的几何数据和属性特征。码相位差分达±2m~±5m精度,加分米级处理器定位精度高于±1m,其精度完全满足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及其动态监测的精度要求。对于经济实力不是很好,而又要长期大面积进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监测的单位,是一种首选的技术。GPS测量在地籍中的应用第五节GPS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2.GPS后处理动态差分技术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动态监测中的应用在GPS动态差分技术中,PPK模式是动态差分技术的最早模式,采用数据后处理,其平面位置精度在±5m以内。采用后处理差分方式,还可以减少数据传输链的建设费用。据有关资料显示,相关科研人员在蒙古包头市、四川乐山、北京郊区等地进行了试验,其几何精度完全可以满足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动态监测的要求,可以做到方便、快速、实时。GPS测量在地籍中的应用四、新的GPS定位技术在地籍测绘应用展望网络RTK技术已经进入到实际应用阶段。国际上最大的GPS厂商TRIMBLE公司,已经开发出商用的网络RTK系统软件―VRS系统,深圳市和成都市建成了相应的网络RTK系统。根据研究,PPP技术完全可以达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德国、美国、武汉大学)不管是后处理还是实时应用,PPP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大有作为。同RTK比较,PPP技术的实时应用主要借助于移动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数据链不受空间的限制,也不必事先建立一个固定的基准站。所以,在任意地区,可以利用PPP技术建立地籍控制网和界址点测量。同时,PPP技术真正实现了测量个性化,在测区不需要高等级的测量控制点,不需要架设基准站,单人单机即可完成地籍测绘任务。第五节GPS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GPS测量在地籍中的应用第二部分GIS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土地利用数据库建库技术土地利用数据库建库技术一、土地利用数据库的组成二、空间数据库三、属性数据库四、土地统计数据库五、建库的基本程序六、几个注意的问题一、土地利用数据库的组成1.空间数据库2.属性数据库3.土地统计数据库4.文档数据库5.元数据6.数据字典7.历史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库建库技术二、空间数据库1.主要图层设置图幅结合图层、乡镇图层行政村图层、宗地图层坡度图层注记层背景图层土地利用数据库建库技术2.拓扑关系构建最好采用拓扑关系建库建库时各图层节点必须完全闭合,左右宗地号一定不能错。要有拓扑关系检查程序(编程)二、空间数据库土地利用数据库建库技术1.宗地数据库权属数据——权利人数据,权源数据,权利性质数据权利限制数据位置数据——地理位置数据,界址点坐标数据界址数据利用面积数据——总用地面积,分类面积。质量数据——土地等级,基准地价。利用状况数据——各种利用分类类别各类别面积比例,利用限制。三、属性数据库土地利用数据库建库技术2.线形地物数据库与空间数据库中的链段相对应主要是:长度、宽度、类别权属(左、右)3.零星地物数据库权属、类型、面积线性地物和零星地物地块化三、属性数据库土地利用数据库建库技术四、土地统计数据库1.按图幅权属数据表(面积)利用数据表(面积)2.按乡镇利用数据表(面积)3.按县市利用数据表(面积)土地利用数据库建库技术五、建库的基本程序
本文标题:第十二章现代地籍测量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683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