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加强教研组建设的高效策略及如何各司其职讲座21
加强教研组建设的高效策略及如何各司其职(教研组室建设讲座一之21)[日期:2011-11-07]来源:作者:主讲人:钟炜(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教研室主任)时间:2011年4月12日[字体:大中小]编者按:“教研组室建设讲座”是“教学管理讲座”的续篇,分六为个系列:一教研组建设、二备课组建设、三教导处建设、四教科室建设、五教研室建设,六教科所建设,对每个系列分为若干个专题。阅读提示:本人于2007年9月至10月在“教学管理讲座系列一”中对“教研组工作”已编发了七个专题(现已删除),现在作为其续篇的“教研组室建设讲座系列一”中对“教研组建设”将编发多个专题。本文《加强教研组建设的高效策略及如何各司其职(教研组室建设讲座系列一之专题21)》,分为五个版块:一是教研组建设基础策略的三点思考;二是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的环境与策略;三是以伙伴合作策略推进教研组建设;四是教研组建设应突出四个着力点;五是各方如何在教研组建设中各司其职。各版块源于网络等选稿后编辑或改写而成,致谢各位原作者和诸位读者。版块一:教研组建设基础策略的三点思考原作者:罗敏江日期:2010年10月14日一、教研组发展规划科学定位1、教研组发展规划,是教研组建设的基础。制定发展规划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明确发展目标的过程。从学校、教研组发展的角度、教师发展的角度、学生发展的角度作好规划。通过规划的制定,形成教研组成员发展的共同愿景,使之成为促进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学生发展的行动纲领。因此,在规划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规划的校本特色,要在认真分析教研组、教师及学生的情况下,从教师实际需要和发展的可能性出发,体现校本性。2、规划的实施需要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因此规划必须得到全组教师认同,是教师自觉自愿的发展要求的集中体现。要发动全组教师积极参与规划的制定,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同时,发展规划应体现专业引领的特点。制定规划的目的就是用来指导实践的,因此规划还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3、从具体内容上看,主要包括教研组概况,教师结构、各类教师比例;教研组的传统、特色、优势;教研组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分析;教研组的建设目标,包括常规建设目标和特色建设目标,如队伍建设目标、学科资料建设目标、教学质量目标、教学研究目标,以及基本措施与年度目标及相关支持系统等。从时间长度上看包括学期计划、年度计划及三年或五年规划等。二、教研组人力资源合理开发教师组人力资源优化的目标是在科学合理的组合人员之后,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作用。1、科学选拔教研组长,通过民主选举和领导任命相结合的方式,选准教研组的领头人。2、指导教研组长开展工作,学校领导要关心支持教研组长的工作,并多给予业务上的指导;教导主任更应指导教研组长工作的开展。3、提高教研组长的待遇,如经济待遇和专业待遇,还要为教研组长成长提供条件。如培训与学习的机会,提供工作条件,促使教研组长成为名师等。4、除教研组长外,要充分发挥教研组内名优教师的积极作用,以及合理发挥备课组长的作用。在名优教师引领,同伴互助研究中,在不同层次上求得发展。三、教师自我发展意识充分激活1、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要引导团队成员们都到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仅靠制度等外在约束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激发起教师们的内需。2、只有加快教学团队的建设,并在专题活动中激活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才能有效地推进团队成员的全员发展。具体可概括为:⑴以目标激励、典型引路、学习培训、活动推进、评价激励为策略;⑵通过教师自我规划、自觉行动、自我评价,从而达到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目的。版块二: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的环境与策略来源:圣才学习网日期:2010年4月2日“科研立校”、“科研兴校”,一直是众多大学高举的办学旗帜,在中小学领域,教科研作为提升学校品位、促进教育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和必要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教科(研)机构在中小学的设置,就是证明。教研组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管理组织,在教育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培养、学生心理辅导、教学资源建设、实践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的两个角度作简要分析,试图为中小学教科研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一、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的背景分析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引下,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体制改革、课程改革、招考制度改革得到迅猛发展,中小学成了破解教育难题的最好实践基础,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思考,刻苦钻研,勇于实践,开辟了基础教育现代化的一片碧水蓝天。2、进入21世纪,教育发展的形势如火如荼。在“教育发展纲要”的基础上,国家近两年正在着手制订教育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从上到下的中小学教科研管理体系基本建立。⑴全国十多个省份实行新课程改革,课改理论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教师角色转换与教学方法变化的要求。出台了《民办教育促进法》,一大批机制灵活的民办中小学,如雨后春笋,遍布大江南北。中小学特色校、职业中小学几乎占据了基础教育的半壁江山。⑵社会各界、教育有识之士、广大家长支持教育革新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更多的专家型校长、学者型教师成为中小学管理和教学的中坚力量。教科研能力与实绩被作为教师晋升职务和职称、提高待遇的重要依据。⑶山东、江苏等省连续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常规管理规范和推进素质教育的规定,对学校的办学行为和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校际交流与合作更加密切,竞争更加激烈。⑷上述种种现象综合表明,支撑中小学教科研工作进一步展开的利好环境业已形成。3、纵观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现实流程,中小学教研组建设正陷入一种尴尬境地。⑴在所有的中小学,由于受行政管理体系的影响,“校长室-年级组(部)-班级”这样的管理模式已经成为经典格式,而“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这一管理体系在名义上同样存在于各中小学,有的学校还撤掉了教科室,其完全隐没到“校长室-年级组(部)-班级”的管理体系之中,丧失了应有的独立性,其决策、执行和运转能力大打折扣,作用和功能很难得到有效发挥。⑵教研组作为这一体系的中心,地位大大降低,成了学校的摆设。许多中小学的教研组只是教学检查和资料收集的工具,完全背离其设立的初衷。这种现状与良好的教科研大环境之间的矛盾,不得不促使我们去深入思考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的出路和方法。二、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的思路与策略(一)正本清源,重新审视教研组在中小学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实践证明,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最重要载体,在促进教师由个体钻研向有组织、有方向的专题研究转化上起了积极作用,这种有组织的学习研究活动,对促进教师群体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和专业成长都有着重要意义,教研组也是培养学校团队精神的天然园地。教科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对于教学方法的借鉴与改进,教学效益的提高有着直接的正相影响。学校要千方百计促进教研组在教育科研的实践中发展壮大,这种力量一定是一所现代化中小学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1、弄清思路。在这个问题上,实行校长负责制的中小学校,主要领导人对这个问题首先要有清晰的认识,在学校的发展规划中,要把教研与教学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因为它们本就是学校中心工作的两个方面。教研是教学的前奏,也是教学的后记和反思。2、理顺关系。要处理好教研管理体系与行政管理体系的关系,一般认为,“年级组(部)-班级”主要是对师生和教学常规的管理即教育教学的外部管理,而“教研组-备课组”才是切入教育教学的内部管理。如果混淆了这种界限,组织职责不清,将会导致学校管理部门的效率低下,工作缺失应有的科学性。3、摆正位置。中小学教研组应该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正是基于对上述两点问题的理解。教研组与年级组在管理上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在管理体系中应该处于同等地位,简单地说一点,学校应该给予教研组和年级组同样的重视、同等的待遇和职权。近期,有些知名中小学,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名师工作室”,对研究型教师的工作给予极大的尊重和经费支持,就是最好的注解。(二)、搞活机制,构建大部制教研组,放眼于教研组发展的广阔前景。1、建立跨学科的综合教研组,实现课程整合。学校建立跨学科的协作教研组,通过对各学科教材内容的共同分析研究,有机整合其他学科中的相关知识,利用、借鉴其他学科相关知识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形成,也会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对教育发展的总体把握。如政史地教研组、理化生教研组,而不是每个学科一定要单独建立一个教研组。因为学科规模较小的学校一个学科往往只有两三个教师,而有些地方实行学科整合改革,更需要联合开展跨学科的研究。2、建立学科内中心教研组,实现教研资源的互动与共享。如有些地区实行中心教研组制度,一个市或一个县区一个乡镇设立一个学科中心教研组或教研中心或教研基地,由一个专业网站及QQ群作为技术平台。建立区域内学科教研网络,可以最大程度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共谋解决问题的策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教育教学的互动与研讨。同时这种形式的活动大大提高了教研的效率,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客观上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3、建立校际尤其是中小学与大学、教育科研院所合作教研制度。⑴尝试国际教研,拓展校本教研的新内涵,为学校长远发展奠基。大学和专业的教育研究机构承担着教育理论创新的重任,它们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强劲的研究实力,拥有经验丰富,造诣很高的教育大家,代表和引领着文化和学术的发展。如果能得到它们的支持与帮助,无疑会对中小学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⑵国际领域,新思想、新信息是我们可以汲取的宝贵财富,而且西方教育在管理与策略上的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新课程改革正是借鉴国内外教育研究的成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⑶学校的校本教研,着眼于“大部制教研组”的建设,在“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方法的指导下,建立切实有效的校际合作研究制度,才能让教师们真正投身于课改实践与研究,从知识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化,再向智慧型教师发展。(三)创新方法,因校制宜,采用高效的教研方式。1、采用反思型的教研模式,促进教师的对教育教学本质及规律的内省和感悟。⑴反思型教研活动是通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自我反思,在教研团体中合作探讨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对话和讨论。反思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第一,要在备课中反思。教师要在课前明确并设计各种可能的情境性问题,并备好解决方预案;第二,要在课堂上反思。教师在上课及与师生交流的过程中,要充分拓展思维空间,寻找教学方法的突破点;第三,要在教学后的反思。不少的中小学建议教师撰写教学心得和教学后记,就是教学后反思的一种较好方式。这种反思应围绕教学前预设的目标展开,充分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并针对过程中的随机问题研讨针对性解决议案,分析教学效果,通过反馈,重构课堂教学模式。⑵反思型教研需要注意以下问题:其一,要有现实针对性,研究始于教师对教育形势的判断,教育政策的理解,教育内容的透析,教育方法的革新。这些都必须在实际教学中去进行,只有在教学第一线工作才会有真正的反思。其二,要有理论支撑,教师要善于学习,学校要创造条件为教师学习提供机会。不同层次的校本培训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如加强学校的图书馆室建设,组织专家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以及教学现场指导等。其三,教研组各成员要有平等合作意识、科学精神和务实作风,不保留,不排斥,不歧视,不专断。教研组要确立切实的研究目标和达成目标,要以服务于教学为主旨,要循序渐进。2、采用多元教研方式,务求教研实效。(1)面对研究内容的多样化,要把问题式教研与专题式教研结合起来。专题式教研解决共性问理,问题式教研解决个性问题。教学研究植根于师生的日常教学活动,与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从格养成结合起来。在丰富的学习生活中,寻找“成绿丛中一点红”。(2)打破教研时空限制,创造人本教研环境。学校要创造条件,加大经费投入,不定期利用教师“闲暇”时间来开展教学研究,不搞强行推广。同时在校内、校际、网络、企业、农村、风
本文标题:加强教研组建设的高效策略及如何各司其职讲座2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687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