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医学免疫学 第9讲 免疫应答
第9讲免疫应答第一节免疫应答概述第二节体液免疫应答第三节细胞免疫应答免疫战争?陆地战争?海上战争?第一节免疫应答概述1.免疫应答概念指机体受抗原刺激后,免疫细胞对抗原分子的识别,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产生免疫物质,发挥特异性免疫效应的过程。“主战场”:周围免疫器官识别“自己”与“非己”,并清除“非己”抗原性物质,以保护机体内环境稳定。2.免疫应答生物学意义3.免疫应答的类型正免疫应答负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应答按效应分按细胞分4.免疫应答的过程5.免疫应答特点第二节体液免疫应答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TI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静止Th活化ThTD-AgAPC提呈静止B细胞辅助浆细胞Ig体液免疫记忆T记忆B前体CTL、TDTHCTLTDTH靶细胞淋巴因子细胞免疫效应性Ag-MHC识别阶段增殖分化阶段效应阶段一、TD抗原诱导的免疫应答1.抗原提呈与识别阶段2.活化、增殖、分化阶段Th细胞识别APC提呈的抗原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⑴Th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双识别”和“双信号”Th的TCR同时识别APC表面抗原肽-MHCII复合物中的抗原肽和MHC沟槽两端。CD4共受体分子结合APC表面抗原肽-MHCII复合物的MHCII分子。双识别Th细胞第1活化信号(抗原识别信号)B细胞(作为APC)表面协同剌激分子ICAM-1(CD54)淋巴细胞粘附分子1LFA-1(CD18)淋巴细胞粘附分子-1B7(CD28配体)CD28(B7受体)CD40(CD40L受体)CD40L(CD40配体)Th细胞表面协同剌激分子结合结合结合Th细胞第2活化信号(抗原识别信号)⑴B细胞作为APC为T细胞活化提供双信号⑵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活化Th细胞辅助B细胞活化,需“双信号”和细胞因子的作用。Th细胞CD40LBC表面CD40第二活化信号天然抗原表位BC表面BCR第一活化信号除双信号外,在活化的Th细胞所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IL-2、IL-4、IL-5、IL-6等)作用下,BC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及记忆性B细胞。3.效应阶段a)与特异性抗原结合b)中和毒素与病毒c)调理作用d)激活补体e)参与ADCCf)免疫调节g)通过胎盘与黏膜生物学作用浆细胞抗体识别阶段增殖分化阶段效应阶段二、TI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TI抗原静止B细胞浆细胞Ig体液免疫1.TI-1Ag激活BC:细菌脂多糖和多聚鞭毛蛋白等第1活化信号:BCR识别TI-1AgTI-1Ag第2活化信号:丝裂原受体(M受体)结合TI-1Ag相应的丝裂原2、TI-2Ag激活B细胞:细菌胞壁与荚膜多糖等重复相同抗原决定簇与BCR交联,即活化信号TI-Ag能直接激活BC,无需APC和Th细胞的参加;无需预先激活Th细胞,故在感染初期即可产生特异性抗体;TI-Ag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不能形成记忆细胞,无再次免疫应答的发生。TI-Ag体液免疫应答特点:三、体液免疫应答规律再次应答:相同TD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引起的体液免疫应答。初次应答:TD抗原初次进入机体引起的体液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应答抗体产生规律体液免疫应答过程第三节细胞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应答:T细胞受抗原剌激后转化为效应TC,通过杀伤靶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发挥特异性免疫效应。只有TD-Ag能诱导机体发生细胞免疫应答。效应细胞:效应性Th1;效应Tc细胞1.内源性抗原的提呈:一、抗原提呈与识别阶段:内源性抗原,经蛋白酶降解为小分子抗原肽,与自身MHC-I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I复合物,供CD8+T细胞识别。2.外源性抗原的提呈:外源性抗原抗原经APC摄取后,在细胞内加工、处理为小分子抗原肽,并与APC自身MHCII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II复合物,供CD4+T细胞识别。二、活化、增殖、分化阶段:1.T细胞活化:静止状态TC活化状态TC第一活化信号(抗原识别信号)第二活化信号(协同剌激信号)细胞因子的促进作用;IL-1、2、IL-6、12活化CD4+T增殖、分化Th0细胞IL-12定向分化效应性Th1细胞B7、IL-2活化CD8+T细胞毒性TC(CTL)2.T细胞增殖和分化3.效应阶段:效应CTL杀伤靶细胞特点:杀伤作用具有特异性,受MHC-I类分子限制。4.细胞免疫生物学效应:抗感染主要针对胞内寄生的病原体(胞内寄生菌、病毒、真菌及某些寄生虫)发挥抗感染作用。抗肿瘤CTL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细胞因子(TNF、IFN、LT)等直接或间接的杀伤肿瘤细胞。免疫损伤介导迟发型超敏反应、移植排斥、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过程。细胞免疫应答过程免疫耐受:是指机体免疫系统针对某种抗原产生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
本文标题:医学免疫学 第9讲 免疫应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688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