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10考点12: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及其主张
考点:12、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及其主张a百家争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春秋战国时期)一、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背景)1、春秋战国时期,原来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士阶层,为百家争鸣提供了人才。2、社会动荡和变革,带来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士人们为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四处游说、讲学,他们针对社会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孙武、孙膑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二、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姓孔,名丘,春秋晚期鲁国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儒家:A、孔子1、治国思想:“仁”的思想。(1)爱人,要求统治者关心和爱护百姓;(2)要“克己复礼”,即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3)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2、教育思想:(1)广开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不论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2)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3)注重启发式教育,强调温故而知新,不耻下问、学思结合等。3、孔子学说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汉武帝接纳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在全国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之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孔子语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孟子名轲,战国时期。B、孟子主张:1、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减轻对人民的剥削,轻徭薄赋。2、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3、宣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准则。著有《孟子》一书。后世把孔子和孟子合称孔孟。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春秋末期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A、老子(二)道家:主要观点:(1)一切事物都有相互矛盾的两个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辨证思想)(2)主张“无为”,要求人们顺应自然,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B、庄子战国时期,庄子(庄周)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家思想,著有《庄子》一书,后人把他和老子合称为老庄。墨翟,战国时期人,主张“兼爱”、“非攻”。爱一切人,视人如己,互助友爱反对战争,主张和平。(三)墨家:墨子(四)法家: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主张:1、“法治”:君主应凭借权力和威势,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以巩固君主的地位。2、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用严酷的刑罚镇压人们的反抗,以维护国家统治。孙子春秋末期杰出军事家。(五)兵家:A、孙武提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避实击虚”、“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等军事名言。著有《孙子兵法》。B、孙膑著有《孙膑兵法》。主张“事备而后动”。诸子百家简表学派代表人物时代主要主张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孔子春秋晚期“仁”、因材施教孟子战国时期“仁政”“民贵”“君轻”老子、庄子春秋晚期、战国一切事物有对立面且可互相转化、“无为”墨子战国前期“兼爱”“非攻”韩非子战国时期“法治”、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孙子春秋末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战国时期“事备而后动”孙膑三、诸子百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哪家?儒家孔子的学说被历代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儒家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有没有成为主流思想呢?为什么提倡“仁政”的儒家思想在当时不被重用,而法家思想却倍受统治者的青睐呢?因为:(1)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图强,强化国君专制权力;(2)同时为应对战争,统治者向老百姓征收沉重赋税、徭役、兵役等,阶级矛盾激化;(3)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中央集权的思想,适应当时社会形势需要,所以受到青睐。古为今用*儒家的“仁政”——•法家的法治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墨家的兼爱、非攻——“以德治国”“以法治国”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和平崛起……四、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孔子孟子墨子韩非子老子孙子尊敬师长,公民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主张和平,反对战争廉正、廉洁、自律依法治国以不变应万变了解市场行情,确定投资方向思想渊源“礼治”、有教无类当今的思想观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无为而治法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非攻”五、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批判地继承,要结合时代特点,推陈出新,使之现代化,古为今用。关于秦始皇的功和过,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有的人称赞他为“千古一帝”,有的人则咒骂秦始皇“以暴虐为天下始”。你是怎样看的?请亮出你的观点。焚书坑儒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下令全国烧毁秦国史书以外的有关其他各国历史的书籍,和《诗》、《书》及诸子百家著作。民间医药、占卜和种植等书,可不焚烧。第二年,他又把议论指责他的儒生400多人,全部活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焚书坑儒”事件。开元盛世贞观之治公元627年到649年,唐朝唐太宗统治时期,社会稳定,生产迅速发展,民族融洽,歌舞升平。唐太宗年号“贞观”,所以把他统治时期称为“贞观之治”。他实行了一系列的开明政策和措施,政绩卓著。他意识到君和民就好比是舟和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不能对自己的子民太苛刻。于是他采取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奖励农耕,使经济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发展科举制度,通过选拔大批有文化、有才能的政治家进入最高统治集团,抑制了士族地主势力;他鼓励群臣犯颜直谏;用贤良,因而忠贤满朝,人才济济,严格选择官吏,保证吏治清明。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由于唐太宗能任人为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宁的局面。当时属于“贞观”时期(627年--649年),史称“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已过。今魏征殂,遂亡一镜矣。一、知识篇: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知识篇: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管理国家,供应军需,我不如萧何;率领将士,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但是,这三个人才,我能任用他们,就得了天下。一、知识篇:
本文标题:10考点12: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及其主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697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