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马说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曾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文道合一,反对骈体文,提倡散文,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他早先,即25岁中进士后,长期得不到任用,他曾三次上书宰相,被辞。后依附节度使2次,仕途坎坷。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之士不受重用。这些都让他感到明主难遇,在这种悲愤心情下,写下寓意深刻的《马说》。“说”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马说”即谈马、论马。《爱莲说》:莲——人,托物言志《马说》:马——人,托物寓意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1.不以千里称也2.才美不外见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5.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然而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只是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因为千里马著称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够,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不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怎么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鞭打马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间竭尽它的才能听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文中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比喻什么?讨论:“千里马”:寓指有才能的人。“伯乐”:寓指识才的明君。“食马者”:寓指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封建统治者。说是一种说明议论的文体,作者要借马来表明自己的观点,请找一找,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一段内容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实词一食——食马者——才美——见——等——常——吃一顿通“饲”,喂才能,美好的素质表现在外面,“见”通“现”等同,一样普通的学习第二段是——这种,作代词或——其——安——有时代“千里马”怎么虚词: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概括第二段内容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实词策之——执策——道——尽——材——邪——通——执——临——学习第三段用鞭子打马鞭子正确的方法使……竭尽通“才”,才能通“耶”,相当于“吗”。通晓拿着面对虚词策之——以——鸣之——作代词,代千里马按照助词,无意义概括第三段内容抨击那些不能正确对待千里马却大呼“天下无马”的人。连用三个“不”字,将“食马者”的平庸刻画得入木三分,这是一种什么句式?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刻画“食马者”的愚妄。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食之不能尽其材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能以径寸之木用鞭子打鞭子加强反问语气,难道它的表推测语气,大概、恐怕因为按照用(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人才)(愚妄、浅薄、不识人才、无知的统治者)讽刺、控诉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用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自己痛感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托物寓意千里马不遇伯乐贤才难遇明主“不常有”马价十倍《战国策》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接连,连续扩展阅读早晨过问同“环”,环绕回头望同“价”,酬金
本文标题:马说全文逐句翻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700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