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四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四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本章主要内容:一、教育在社会大系统中的定位与移位二、教育与社会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重点与难点:教育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人口、环境等“教育与社会其他子系统的关系”第一节教育在社会大系统中的定位与移位一、教育在农业社会中的定位二、教育在工业社会中的定位三、教育在信息社会中的定位一、教育在农业社会中的定位农业社会教育分化为非正式教育与正式教育,正式教育的发生与发展与政治、军事或宗教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教育在工业社会中的定位工业社会的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受到生产力强烈需求的牵引,逐步改变了农业社会时期的定位,不再偏向于政治或军事、宗教,而是迅速向经济发展方面移动。三、教育在信息社会中的定位信息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工业社会时期个人在特定年龄、特定空间接受教育将成为历史。第二节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一、教育与政治关系的几种主张“政教合一说”“政教分离说”“政教互助说”三种主张1、从政治角度出发,政治就是教育。2、从教的角度出发,教育就是政治。“政教合一说”1、就目的而言,教育和政治活动都在于影响人。2、就教育行政系统而言,18世纪末的产业革命后,公共教育迅速发展,国家参与教育活动和对教育的组织管理日益完善起来。3、教育应独立于政党之外。“政教分离说”1、政治影响教育。2、教育也影响政治。“政教互助说”(一)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二)教育对政治的影响二、教育与政治的双向关系(一)政治对教育的制约政治决定教育的性质政治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谁受教育的权利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二)教育对政治的影响1、教育为政治培养所需人才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3、创新政治理论第二节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一、人类对教育与经济关系的认识的发展(一)教育对经济而言,是一种纯粹消费(二)人类对教育与经济关系的初步认识(三)教育即生产力——认识的飞跃二、学校教育与经济关系的历史演变(一)古代社会,学校教育与经济的脱节、分离。(二)工业社会初期,学校教育开始分化,部分与经济发生联系。(三)20世纪70年代后,学校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与经济的结合。三、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一)经济对教育的影响(二)教育的经济意义(一)经济对教育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教育的性质和目的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手段(二)教育的经济意义1、教育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2、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科研成果对经济具有愈来愈重要的作用。3、教育产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从字源角度来看,“文化”一词源于英语中的culture,而culture的词源是拉丁语中的cultus,该词的原义中有“耕作”的意思。因而这个词原就有人们在自然界中劳作,从中取得收获物的意思。引申来说,就有了教养和摆脱自然状态而久经锤炼得以存在的意思。第三节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作为译语的“文化”王蓬的诗句“文化有余戒事略”汉朝刘向《说苑》中所说的“凡武之兴。然后加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文”这个汉字的起源是,它是一个由线条相互交叉呈“父”状,万物相互交叉,有装饰花纹的单调的文字。“化”则是人“入”和“七”的会意,“七”即回首从人之意。故“文化”在文学上也就表示“物纵横而无隔阂,引导人从善”。汉语意义上的“文化”文化的定义爱德华·B·泰勒(Edward.B.Tylor)的定义:“所谓文化或文明,在其广泛的民族志的意义上来说,是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及其他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所有能力和习性的复合的总体”。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罗伯和克鲁柯亨的定义;苏联和日本等国的学者的定义。大多数学者都承认文化是一个含义非常广泛的名词,它包括了人类通过后天的学习掌握的各种思想和技巧,以及用这种思想和技巧创造出来的物质文明。这其中既有属于经济基础的部分,也有由此决定的上层建筑的部分;既包括了精神产品,也包括了物质产品。可以说这是一种最广泛的文化观。文化的定义一、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一)大众文化传播对教育的影响(二)校园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一)大众文化传播对教育的影响1、大众文化传播的概念大众文化传播是文化传播的一种主要方式。是指通过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等传播媒介,向为数众多的人提供信息、知识、思想、见解、娱乐、广告等文化活动。大众文化传播作为一种交流过程,主要由即传播者、守门者、媒介、受众等这几种要素构成。2、大众文化传播的特性:①信息传递的数量大、速度快,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却出现分化现象。②大众传播带有间接性和非人格性。③传播内容往往是一般都能接受的通俗的东西,也容易偏向于轰动社会的内容和富有感情的因素。3、大众文化传播的教育功能①大众文化传播影响人的行为规范②大众文化传播带给人经验、知识和技能③大众文化传播可以影响人的心理和人格4、大众文化传播的教育局限性①不利于人的理解力和创造力的发展。②不利于人的全面、充分发展。③容易造成“麻醉性逆反功能”现象。④它既可以传递积极、先进的文化,又可以传递消极落后的文化。1、校园文化的概念广义的校园文化,是学校这个群体全部存在方式的总和,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反映着学校园风貌、办学内容、办学特色,表现于物质精神、内容形式、课内课外、组织制度、师生员工等各方面。狭义的校园文化,则单指学校精神文化。(二)校园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学校物质文化与学校精神文化学校物质文化,是人们对象化活动的一种产物,既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又是学校精神文化的必需的物质载体,大体有三种形态:一是环境文化,二是设施文化,三是方式文化。学校精神文化,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与学校管理有直接联系的校园主体(即师生员工)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规范制度和组织形式。2、校园文化的功能①陶冶功能②社会化功能③教育促进功能④导向功能⑤社会整合功能(一)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功能(二)教育对文化的融合、创新功能二、教育的文化功能本章复习思考题:1、你认为“政教合一说”、“政教育分离说”和“政教互助说”中哪一种要合理一些?为什么?2、教材关于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的论述属于哪一种政教关系理论?其论证有无值得商榷的地方?3、教育是一种纯粹的消费吗?为什么人类长期把教育视作对经济发展没有直接关联的活动?4、现代教育是生产力吗?为什么?5、教育的功能就是传递文化,这一说法对吗?为什么?6、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相比较,有何特点?
本文标题:第四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703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