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苛养菌1.布鲁氏菌属2.军团菌属3.卡氏肺孢子虫4.放线菌属5.诺卡菌属1.布鲁氏菌生物学性状: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初次分离时多呈球状,球杆状和卵圆形,单个分散存在,少数情况成对或短链状或聚集成小团状排列,无芽孢、无荚膜、无鞭毛、不运动。革兰染色经常着色不佳,吉姆染色呈紫色。专性需氧,初次分离培养时需5%~10%CO2。生长缓慢,营养要求高,最适生长温度为35℃~37℃,最适pH为6.6~6.8。生长缓慢,在血琼脂平板或肝浸液琼脂平板上,37℃培养48h长出肉眼可见的透明、无色、光滑型(S型)小菌落。血琼脂平板上无溶血现象。致病性:内毒素是主要的致病物质。荚膜与侵袭酶(透明质酸酶、过氧化氢酶等)有利于细菌通过完整皮肤、粘膜进入宿主体内,并在机体脏器内大量繁殖和快速扩散入血。此外布鲁菌引起的Ⅳ型超敏反应也能参与致病布鲁菌是动物源性疾病,感染家畜引起流产,畜病还可表现为睾丸,附睾,乳腺,子宫炎等。人感染后,主要表现为发热、发冷、体弱不适、全身痛和多汗、头痛等,还包括肝损害、血液系统、骨关节受损、男女泌尿生殖系统病变等。微生物学检查:1.标本直接革兰染色检查布鲁菌的意义不大。2.临床上抽取血液和骨髓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另外:病后1周后,可用试管凝集试验测定血清IgM抗体。抗体效价≧1:160~1:320为阳性。对慢性患者可进行补体结合试验测IgG,一般以1:10为阳性诊断标准,可诊断慢性或曾患过布鲁菌病。培养与鉴定:在血琼脂平板培养5-7天可形成灰色不溶血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为无色、半透明、圆形、表明光滑、边缘整齐、中央稍凸起,直径为2-3mm;有时可出现粘液样或干燥的硬皮样菌落。液体培养基呈轻度浑浊有沉淀,不形成菌膜。培养≥30天才能报告阴性。生化特性:菌种触酶氧化酶糖分解精氨酸脱羧硝酸盐还原脲酶H2S产生染料的耐受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硫廑(40ug)复红(20ug)羊布鲁菌+++---+V-++牛布鲁菌+++++-+++-+猪布鲁菌++++++++(-)+-森林布鲁菌+-+++-+++--绵羊布鲁菌+--------+(-)犬布鲁菌+++--+++-+-注:V:不定;(-):大多数菌株阴性药物敏感试验:临床治疗首选强力霉素,次选复方新诺明,由于病程长,用药时间需4~6周。药敏试验可不作为临床常规,但如需要必须采用稀释法做MIC.2军团菌属生物学特性:革兰阴性杆菌,着色浅、无芽孢、无荚膜、有端鞭毛或侧鞭毛。菌体大小0.3um×(2~3)um,有时呈线状,严格需氧。显著多形性,常呈梭形。在肺组织和人工培养物中,为两端钝圆或圆锥状直杆菌,革兰氏染色法不佳,需用姬美耐氏法或镀银法等特殊染色。在普通培养基上不易生长,需L-胱氨酸、铁离子等。需氧,含2.5%二氧化碳有利于生长。适温35℃。适宜pH为6.9~7.0。生长缓慢,初分离时需4~10天。灰白色细小针尖状菌落,有光泽,有时出现棕色色素。部分菌株氧化酶阳性,水解淀粉和明胶。对自然界抵抗力强,在水中至少可生存415天。在1%福尔马林、70%乙醇或0.125%戊二醛溶液中,1分钟死亡。本属包括:嗜肺性军团菌、博耶曼军团菌、米克达德军团菌、杜莫夫军团菌、高曼军团菌和长滩军团菌6种。该菌存在与水和土壤中,常经供水系统、溶洞和雾化吸入而引起肺炎型和非肺炎型感染。致病性:军团病患者通常有发热、乏力及干咳或咳痰等表现。部分患者还有肌肉疼痛、头痛、疲劳、食欲不振及偶尔腹泻等症状。许多病例表明,出现症状需要5~6天的时间培养和分离分离临床标本中军团军使用标准的BCYEα琼脂(市售巧克力培养基也可以分离嗜肺军团菌),2%~5%CO2至少孵育5天。解剖显微镜下观察,该菌有斑点状表面,发出彩虹般的红·蓝·绿光辉或呈“碎玻璃”样外观。当菌落继续生长,肉眼可看见菌落呈彩虹样,尤其在生长汇合处。生化试验很少用于军团菌属,该菌属细菌不发酵糖类,其他生化反应也很弱,且不稳定。抗生素敏感性试验不宜作为常规性检测。3卡氏肺孢子虫形态特征:真核单细胞生物,其分类地位尚未明确,其与真菌有着非常相似的包囊壁超微结构。生活史中主要有两种型体,即滋养体和包囊。在姬氏染色标本中,滋养体呈多态形,大小为2~5µm,胞质为浅蓝色,胞核为深紫色。包囊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为4~6µm,略小于红细胞,经姬氏染色的标本,囊壁不着色,透明似晕圈状或环状,成熟包囊内含有8个香蕉形囊内小体(intracysticbodies),各有1个核。囊内小体的胞质为浅蓝色,核为紫红色。致病性:健康人感染本虫多数为隐性感染,无症状,当宿主免疫力低下时,卡氏肺孢子虫处于潜伏状态的本虫即进行大量繁殖,并在肺组织内扩散导致间质性浆细胞性肺炎。肺组织的泡沫状渗出物为肺泡内蛋白性渗出伴脱落变性的肺泡细胞,少量巨噬细胞、虫体的滋养体和包囊等。卡氏肺孢子虫肺炎临床表现可分为两种类型:婴儿型:或称流行型(间质性浆细胞性肺炎)。主要发生于早产儿及营养不良的虚弱婴儿。高发于出生后6个月内。患儿干咳突然发烧、呼吸、脉搏增快,严重时呼吸困难和紫绀,X线胸检可见双肺弥漫性浸润灶。常进一步呼吸困难导致死亡。国内已有报道,但未见到病原证实。成人型:或称散发型。先天性免疫功能不全,大量的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及放射线照射等的应用易诱发本病。在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下发病最多.国外曾报道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中艾滋病成人患者感染率为59%,儿童患者为81%,是艾滋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由于艾滋病的流行,全世界的本病发病率逐年明显上升。症状为干咳、呼吸困难、紫绀、精神不安,咳嗽几乎无痰,肺部无明显的罗音。X线显示两肺弥漫性阴影或斑点状阴影。急性期时,血沉快,原发病加重,如诊断不及时,2-6周内死亡。我国已有检到病原体的病例报道。本病的发病多与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淋巴瘤、器官移植术后、艾滋病、长期饥饿、恶性营养不良、及原发性免疫缺陷等有关。诊断:1.病原学诊断可收集痰液或支气管分泌物涂片镜检,但阳性率很低,应用支气管冲洗术可提高检出率。也可进行经皮穿刺肺活检、支气管肺活检或开胸肺活检,这些方法虽可靠,但损伤大。2.免疫学诊断常用方法为IFA、ELISA或补体结合试验。但由于大多数正常人都曾有过肺孢子虫隐性感染,血清中都有特异性抗体存在,故检测血清抗体的方法一般不用于肺孢子虫病的诊断。卡氏肺孢子虫染色方法比较染色方法染色时间包囊壁T和IB细胞优点缺点吉姆萨染色30-60min无色,在包囊内周围呈一清晰的环(无色)核为紫红色,细胞质为亮蓝色便宜,标本处理简单,可对所有阶段的卡氏肺孢子虫染色,可用于其他病原体(例如,细菌、寄生虫、真菌)染色以及宿主细胞染色需要有经验者从寄主细胞的背景中区分肺孢子虫快速吉姆萨染色(如Diff-Quik)5min结合单抗的荧光染色(直接荧光抗体染色)30min苹果绿荧光,包囊内含物不着色(呈黑色),偶尔呈现包囊壁褶着色后,在苹果绿荧光中呈现多边形轮廓,核不着色很容易被有经验者观察到,免疫荧光染色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需荧光显微镜,试剂较贵六甲基四胺银染色法6-24h(常规法)1-2h(快速法)染为棕至黑色,包囊壁增厚点(双逗点)和包囊壁褶染为深棕色至黑色不着色容易观察到包囊染色时间长,中等花费,使用强酸,T和IB不着色,宿主细胞不着色氯胺甲吩嗪染色1-6h紫罗兰至紫色,包囊壁增厚点(双逗点)和褶染成深紫罗兰色至深紫色不着色容易观察到包囊染色时间长,中等花费,使用强酸,T和IB不着色,宿主细胞不着色荧光增白染色5min根据滤波器,呈现蓝白色或绿色,包囊壁和增厚点具有很强荧光不着色包囊呈亮的荧光,染色简单,容易操作,时间短需要荧光显微镜,使用强碱,T和IB不着色,宿主细胞不着色Gram-Weigert染色5min不着色IB染成紫色,T微弱可见细胞病理学实验室普遍使用的方法染色不明显,需要有经验的人员观察巴氏染色1-6h不着色IB染成紫色,T微弱可见细胞病理学实验室普遍使用的方法染色不明显,需要有经验的人员观察T为营养型,IB为包囊内体卡氏肺孢子虫标本染色方法的改进采用吉姆萨-瑞氏染色法:染色后卡氏肺孢子虫包囊囊内小体细胞核呈紫红色,细胞质呈蓝色,囊壁呈淡蓝色,各部分结构清晰可辨。滋养体包核为紫红色,胞质为蓝色。此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卡氏肺孢子虫标本着色清晰4放线菌放线菌在形态上分化为菌丝和孢子,在培养特征上与真菌相似。然而,用近代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的结果表明,放线菌是属于一类具有分支状菌丝体的细菌,革兰染色为阳性。主要依据为:①同属原核微生物:细胞核无核膜、核仁和真正的染色体;细胞质中缺乏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核糖体为70S;②细胞结构和化学组成相似:细胞具细胞壁,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并含有吡啶二羧酸(DPA);放线菌菌丝直径与细菌直径基本相同;③最适生长PH范围与细菌基本相同,一般呈微碱性;④都对溶菌酶和抗生素敏感,对抗真菌药物不敏感;⑤繁殖方式为无性繁殖,遗传特性与细菌相似。放线菌大多存在于正常人口腔、上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属正常菌群。当机体抵抗力减弱时,主要引起内源性感染,导致软组织化脓性炎症,常伴有多发性瘘管形成,排除黄色硫磺样颗粒。放线菌可引起多个部位的感染,最常见为面颈部感染,大多近期有口腔炎、拔牙史、或下颌骨骨折后颈面肿胀、感染,不断产生新结节、多发脓肿和瘘管形成。放线菌常与龋齿和牙周炎有关放线菌在动物体内与培养基上的形态有所不同,在脓汁标本中可见硫磺样颗粒,压片或组织切片镜下可见颗粒呈菊花状,中央为G+的丝状体,周围为粗大的G-的棒状体,呈放线状排列,病理切片经H-E染色,中央部为紫色,末端膨大部为红色。放线菌为厌氧或微需氧菌,培养较困难,有氧时一般不生长。初次分离加5%CO2可促进其生长。在血平板上形成灰白色或淡黄色粗糙而不规则的菌落,不溶血。生化反应:H2O2试验阴性。衣氏放线菌分解葡萄糖、木糖、棉子糖、甘露糖和甘露醇产酸不产气,不分解淀粉,能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80%阳性)。牛放线菌在葡萄糖中产酸不产气,在木糖、棉子糖、甘露糖和甘露醇中不产酸,水解淀粉,不能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5.诺卡菌属诺卡菌属是广泛分布与土壤中的一群需氧性放线菌。现分为9种,主要为星形诺卡菌和巴西诺卡菌。G+杆菌,有细长的分支菌丝,亦或同时有杆状或球状存在,弱抗酸染色阳性。丝状体呈粗细不等的串珠状。菌丝末端不膨大,革兰染色时着色不均。压碎颗粒,镜下中心G+,边缘的流苏样棒状体为G-.星形诺卡菌主要通过呼吸道引起人的原发性、化脓性肺部感染,可出现肺结核症状。在感染的组织内及脓汁内也有类似“硫磺样颗粒”,呈淡黄色、红色、或黑色,称色素颗粒。巴西诺卡菌可侵入皮下组织,引起化脓性肉芽肿,表现为肿胀、脓肿、及多发性瘘管,好发于腿部。诺卡菌是专性需氧菌,在普通培养基或沙氏琼脂培养基中室温或37℃可缓慢生长,最高生长温度可达45℃。菌落大小不等,表面有皱褶,颗粒状。不同种类可产生不同色素,星形诺卡菌菌落呈黄色或深橙色,表面无白色菌丝;巴西诺卡菌菌落表面有白色菌丝生长;豚鼠耳炎诺卡菌类似星形诺卡菌呈黄或橘黄色。
本文标题:苛养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716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