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天气单元赵艳玲一、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共安排4个课时,4个标题“云和雨”、“风的观察”、“气温的变化”及“我们关心天气”各安排1课时。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教师和我们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主要内容和课时一览表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主要的活动内容课时建议及计划云和雨我们看云去观察天空上云的形状及变化把看到的云记录下来估测天空的云量记录云量下雨了测量降水的多少确定雨量的等级风的观察观察风的方向利用风向观察风的方向记录一天中观察的风向风的力量制作纸风车交流观察到的现象风的大小看风力等级表估测风力大小,记录风力的大小主要内容和课时一览表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主要的活动内容课时建议及计划气温的变化气温变化的规律讨论气象台预报的是什么环境下的气温观察学校气象台的内部构造观察教室里的气温,记录下来做折线图、分析气温变化的规律我们关心天气不同的天气交流自己遇到过的天气种类在不同的天气里,我们应该怎么办尝试记录各种天气情况生物预告天气寻找生物预告天气的线索观察生物预告天气的行动预测未来的天气讨论哪些方法可以了解明天的天气从天气预报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根据云图预测天气的变化了解天气预报中的新内容了解天气预报的新内容讨论、交流天气预报新内容的作用阅读与拓展气象台是如何进行天气预报的了解现代天气预报是如何制作出来的设计一全天测量的计划单元概述:天气单元是在学生经历了“空气”、“冷与热”等单元的探究活动后呈现在学生面前的,由“云和雨”、“风的观测”、“气温的变化”、“我们关心天气”四部分构成,每一部分都包含一系列基本活动。这些活动将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去共同经历对天气的探究、它包括以下一些内容:云的观察活动”,走出教室去看看天空的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云作一些记录,并对天空中的云进行一次简单的估测;“降水量的测量活动”,下雨的时候到室外去想办法亲自测量一下“今天下了多少雨”;“风的观察”包括风向、风力大小的观察和风力的探究活动;“气温的测定活动”作一段时间的气温测定;“天气的感受和预测”预报活动,欣赏各种各样的天气,并对未来天气进行预测等。内容与方法:天气单元的一系列基本活动是在“云和雨”、“风的观察”、“气温的变化”和“我们关心天气”等四个标题下展开学习的,前三个标题呈现的是作为构成天气的最基本要素的气温、降水、风、云等天气现象的有关内容。在这一背景下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他们来观察天气、认识天气、预测天气。并运用观察、测量、描述、记录、推测的方法开展对天气现象的研究活动,去发现自己生活环境中天气要素的变化。后一个标题呈现的是关于天气变化的内容,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交流在不同的天气里的感受,寻找获得更多的有关天气信息的方法,结累推测天气变化的经验。第一课时:云和雨本课时分为两块内容,这两个内容的组合是一对矛盾的组合。第一个学习内容是“我们看云去”应该是在晴天进行,而“下雨了”这一块内容又最好是在下雨天进行,所以这两块内容的组合是相矛盾的。⒈知识点:⑴天空中飘浮着不同形状的云。⑵在某一时间内,天空中飘浮的云量是不一样的。⑶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⑷了解降水量的等级⒉方法:⑴观察:①不同形状的云,多少不一的云。②怎样的天气会下雨,降水量的多少与大小。⑵描述:①描述云的形状、特点、移动方向、速度。②降水量的多少与大小关系。⑶记录:①记录云的形状、大小、多少。⑷估测①估测云的多少;②估测降雨量的大小。⑸测量①测量降水量的多少⑹记录①记录用图把到的云记录下来。②记录降水量的多少,记录一张雨量等级表。气象术语:天气——天气是指经常不断变化着的大气状态,既是一定在一定时间间隔内连续变化。所以可以理解为天气现象和天气过程的系统。天气现象——指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即在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雾、雪、霜、雷、雹等)窨分布的综合表现。天气过程主是一定地区的天气现象随时间的变化的过程。气温——表示大气冷暖程度的物理量,常用摄氏温度“t”或华氐温度“f”或绝对温度‘T’表示。气压——表示从观察高度到大气上界,在单位面积上垂直空气柱的总重量,常用单位百帕,即每平方厘米面积受到1000达因力的压强值。风——表示空气中水平运动的物理量,包括风向、风速,是个二维矢量。1.带领学生分小组到学校空旷地方进行云的观察:云的形状、大小、多少。第1课:云和雨2.到室外去观察,画下来,用自己语言来进行描述。指导学生观察云量的多少。指导学生用怎样的工具去测量云的多少?3.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看到的云的多少在一张纸上用适当的比例表示出来。今天的云是怎样的云?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判断晴天、多云和阴天。我们看云去•观察前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观察什么?(云、会不会移动)•让学生知道用什么方法去了解?(观察、画、描述)•观察云的多少,怎样观察?用什么方法观察。下雨了1.认识量雨器具。2.了解收集与测量降落水量的方法。3.也可以让学生事先收集。1.人工模拟降雨。2.学生观察、讨论怎样测量降水量的方法。3.测量降水量。1.人工模拟降雨。2.学生观察、测量降水量。3.了解气象台制定雨量等级表。类型6小时累计降水量(毫米)24小时累计降水量(毫米)小雨.阵雨0.1--3.90.1--9.9小到中雨2.0--7.93.0--16.9中雨4.0--11.910.0--24.9中到大雨8.0--19.917.0--37.9大雨12.0--24.925.0--49.9大到暴雨20.0--39.938.0--74.9暴雨25.0--54.950.0--99.9暴雨到大暴雨40.0--74.975.0--174.9大暴雨55.0--89.9100.0--250.0第2课时:风的观察——观察风的方向1.寻找风的踪迹,从哪里能发现风?2.判断风向:①应该把大约2分钟内出现的次数最多的风向定为当时的风向。②认识风向标及其它的作用。风向标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1.怎样运用风向标确定风向。2.气象台预报有哪几种风?3.认识风向。(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西北)4.今天吹的是什么风?1.制作一份测定今天一天中的风向表。2.观察今天风向的变化?等级物象速度(米/秒)0级静风烟柱上冲,水面无波,树叶不动0.0-0.21级软风软而无力,烟随风去,树叶微动0.3-1.52级轻风人有感觉,树有微响,旌旗始动.1.6-3.33级微风细枝摇动,旌旗风展,稻谷摇动.3.4-5.44级和风.树枝弯动,灰尘四起,纸飘空中5.5-7.95级劲风小树摇动,塘河起波,庄稼起伏.8.0-10.76级强风电线有声,撑伞难走,大树枝动10.8-13.87级疾风迎风步行不便,全树摇动,大树枝动13.9-17.18级大风阻力甚大,小枝折断,江河浪猛.17.2-20.79级烈风坏烟囱,小屋受损,瓦片移动.吹20.8-24.410级狂风行人吹跑,逆风难行,树林吹倒.24.5-28.411级暴风破坏严重.28.5-32.612级飓风摧毁力极大32.7以上风的力量1.教师出示小风车,并向学生演示小风车转动时钮扣上升现象。2.指导学生制作小风车。3.学生玩小风车。4.讨论与解释钮扣上升的原因。注意点:1.制作小风车的器材选择,事先教师自己要进行制作。2.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制作。3.小风车制作可以与书上不一样,书上式样旋转比较困难。风力的大小1.看看风力等级表。2.说一说风力等级表运用哪些物体和人的感受来观测风力的大小?3.想一想我们还可以怎样观测风力的大小?你平时是怎么做的?4.说说自己遇见过的最大风力有多少级?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当时的有怎样的感受?•周围的物体有什么变化?5.说说图中的风力分别是几级?6.怎样应对八级以上的大风?第3课时:气温的变化1.气温的变化规律1.认识气象台预报的是在什么环境下的气温。⑴猜一猜:你认为气象台预报是在什么环境下的气温。⑵观察学校气象站的百叶箱:•百叶箱放在什么地方?•百时箱里有什么仪器?•百叶箱的构造是怎样的,这样的构造有什么用?•百叶箱的气温和外界的气温有什么不同?2.测测教室里的气温。想一想,测教室的温度,在什么位置最合适?温度表怎样挂?(讨论)。测教室的温度。并作好记录。3.制作气温记录表:。制作一天的气温记录表1.分析某学校气象站所测定的不同季节的气温。2.分析该地区的气温变化情况。并根据该地区的气温变化作出说明。1.教师出示我们报在地区四个季节的不同气温情况数据统计表。2.让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解释。3.学生制作一张折线统计图。第4课时:我们关心天气不同的天气1.你经历过哪些天气?(讨论)晴、阴、雨、雪、多云、风、雷电、雾8种天气。阳光明媚、秋高气爽、春暖花开、春意眠眠、刮风、雷雨、台风、台雨、西北风、阴冷、雾、冰雹、低气压、高气压、寒冬腊月。2.你感觉天气对你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影响?你喜欢什么天气?你不喜欢什么天气?3.好天气对你的生活和学习有什么帮助?4.说说你遇到过哪些特殊的天气?遇到恶劣天气我们该什么办?5.说说你常见的记录气象的符号?各种天气给书本上8幅图用气象符号表示出来。生物预告天气1。你听说过本地的气象的谚语吗?2。你还听到哪些关于气象谚语吗?1。(蚂蚁搬家,天要下雨、泥湫翻腾,在要下雨。燕子低飞、蜻蜓低飞)2。请你观察自己周围的小动物对天气变化的反映。预测未来的天气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可以了解明天的天气?看报、听收音机、看电视、手机短讯、电话询问、168声讯台、了解看云图的方法教师应该在上课前录好气象去图,然后通过录像慢放让学生去观察、用手模仿云移动的方向,逐步了解云移动方向。教师可录制几种不同天气的云图,让学生预测未来天气的情况。了解天气预报中的新内容(拓展性学习)空气质量预报(对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等级的预测)共分5级•优•良•轻微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生龙活•重度污染
本文标题:天气单元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724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