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信息经济学前言及第一章
1.1信息经济学课程背景1.2信息经济学研究对象及内容、体系和方法1.3信息经济学研究基础第一章导论教学目的1.加深对信息经济学课程背景的了解,理解信息经济学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了解信息经济学研究方法;2.理解信息经济学研究基础;3.掌握信息经济学研究对象及内容。1.1信息经济学课程背景返回目录一、信息经济学的产生发展1919年,信息经济学启蒙思想最早出自凡勃伦的《资本的性质》1959年,马尔萨克的《信息经济学评论》,此文标志着微观信息经济学的产生。1970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提出旧汽车市场分析的“柠檬”(次货或二手货)理论,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由产生形成阶段进入到发展阶段。GeorgeA.AkerlofUniversityofCaliforniaBerkeley,CA,USAb.1940GeorgeA.AkerlofA.MichaelSpenceJosephE.StiglitzUniversityofCaliforniaStanfordUniversityStanfordColumbiaUniversityBerkeley,CA,USACA,USANewYork,NY,USAb.1940b.1943b.19431.1信息经济学课程背景微观信息经济学知识体系在该时期形成,主要表现在微观信息经济学八大基础理论。1980年,赫什雷弗和赖利首次将信息经济学划分为微观信息经济学和宏观信息经济学两个分支学科,以分别讨论市场不确定性和技术不确定性。1.1信息经济学课程背景返回目录二、国外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角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可以将信息经济学看成是一种透视法,即观察经济现象和规律的一种方法。第一个角度是以不完全信息和非对称信息的假设出发分析经济现象。该领域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逐渐发展成为信息经济学最为活跃的主流领域,形成了委托-代理条件下的激励机制、非对称信息经济理论。前美国经济学会会长雅各布·马尔萨克和著名经济学家肯尼思·阿罗在这个领域建树独特。“信息经济学”这个概念是马尔萨克在1959年最早提出来的,他在60年代和70年代的研究中,逐渐建立起最优信息系统的选择的信息系统经济学理论。这一理论得到了阿罗、马歇尔·约维茨,以及日本野口悠纪雄等经济学家的扩展。80年代后,最优信息系统选择理论成为管理会计理论中的前沿领域,1985年英国会计学教授罗伯特·斯卡彭斯在《管理会计发展概况》中对此做了专门评介。目前,美国部分大学管理学院中开设的信息经济学课程,多有介绍马尔萨克的这套理论。在马尔萨克看来,信息经济学由决策科学派生出来,具体研究如何选择最优信息系统或最优信息结构的一门经济学。第二个角度是从统计决策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利用信息实现最优信息经济。1963年,AdrianM.McDonough在《信息经济学与管理系统》(McGraw-HillBookCompany,Inc.)中,从信息管理角度具体探讨了信息的经济现象,如企业内部的信息需求、信息供给、信息管理的经济效益、以及信息系统的经济环境等内容。1988年,MarilynM.Parker等在《信息经济学:与信息技术相连的商业绩效》(PrenticeHall)中,系统地论述了信息技术的预期商业收益,信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了信息技术价值与成本构成、信息技术的规划方法(特别是成本-收益分析),以及信息经济工具和信息创新等内容。事实上,不少著作也是专门讨论上述类似问题的,只是没有标以信息经济学的题目罢了,如LeslieWillcocks在《投资信息系统》(Chapman&Hall,1996)中讨论的问题与上述两本著作没有本质差别,但并没有标以信息经济学的题目。第三个角度是从企业管理和信息管理角度研究信息经济现象。1983年J.马丁和A.弗劳尔迪的《信息经济学》,及1986年萨缪尔·沃尔帕特和齐伊斯·沃尔帕特《信息经济学》(NostrandReinholdCompanyInc.)等,都是专门研究信息产业的经济著作,具体包括数据库产业、数据处理服务业、信息零售销售业,以及通讯系统和信息价值的研究。1997年以来,网络经济与通讯产业的研究也日益增多,LeeW.McKnight和JosephP.Bailey主编的《因特网经济学》(TheMITPress,1997),及J.GregorySidak和DanielF.Spulber《放松管制的收益与管制合同:美国网络产业的竞争转型》(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7)是网络经济学的两部重要著作。此外,韩国SungGulHong的《东亚产业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台湾和韩国的半导体产业》(EdwardElgar,1997)、英国DanielJ.Ryan主编的《电信业中的私有化与竞争:国际发展》(PraegerPublishers,1997)是近年来两本有代表性的信息产业经济学著作。第四个角度是从信息产业角度分析信息经济现象。最早开展这方面研究的是已故的美国经济学会前会长弗里兹·马克卢普,他在1962年出版了一本名为《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PrincetonUniversityPress)的著作,率先提出了知识产业的概念,以此为基础对美国知识产业的规模做了初步的测算,发现知识产业占1958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9%,占劳动力的32%。在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杨宏进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报告中,将马克卢普列为最早进行知识经济研究的学者。1971年,澳大利亚经济学家D.M.Lamberton在《信息与知识经济学》(PenguinBooks)著作中进一步发挥了马克卢普的理论。第五个角度是从信息经济的统计测算角度分析信息经济现象。1.1信息经济学课程背景返回目录什么是信息经济学?为什么会形成这门学科?这门学科有什么作用?三、课程理解信息经济学是关于“如何让人讲真话,如何让人不作假”的学问。信息经济学要帮助人们从因为信息阻滞、信息失真,特别是信息不对称而面临的困难处境中解脱出来,让我们的经济和社会运行得好一些。1.1信息经济学课程背景(1)微观信息经济学返回目录主要包括:市场机制与市场信号模型、信息资源配置理论、微观信息市场及其均衡理论、委托人-代理人理论及其分析模型、不完全信息与非对称信息分析模型、不利选择和道德风险模型、激励机制、搜寻理论及模型等;主要是从国民经济的整体上去探讨产业良性发展的测度、道路和策略;(3)信息系统经济学主要是对于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中的有关的经济问题进行研究,包括:信息系统建设中的成本问题、信息系统的效益问题、信息产业与信息服务的价格问题等等。四、学科内容(2)宏观信息经济学1.2信息经济学研究对象及内容、体系和方法返回目录一、信息经济学研究对象在国内学术界,各研究者根据自身对信息经济学范畴的理解,提出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我们将这些观点和意见可概括为以下五种认识:1、信息及其产品的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构成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持这种观点的有张守一、葛伟民、银路、查汝强、薛国英、王焕瑛、郑英隆、文岳雄和蔡振扬等。2、信息经济学是研究信息活动的经济问题与经济活动的信息管理的综合性经济学科,其中,信息资源的配置是这门学科研究的主题之一,乌家培等持这种观点。3、信息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确定最优信息系统的问题,黄孟藩等持这种观点。1.2信息经济学研究对象及内容、体系和方法5、解决经济信息的经济效益问题构成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陈明森等持这种意见。6、将信息经济作为信息经济学的唯一对象。叶明、彭晋璋等持这种认识。研究对象:经济活动中的信息现象和规律。第一,研究市场信息的经济效用。1.2信息经济学研究对象及内容、体系和方法二、信息经济学研究内容不确定性、风险与信息;不完全信息分析模型;非对称信息分析模型;委托人-代理人分析模型;不利选择与道德风险模型;市场信号模型;广告模型;搜寻模型;最优信息系统选择理论;信息资源配置理论;信息结构与效率;格罗斯曼-施蒂格利兹悖论;信息(商品)需求与供给;信息(商品)成本、价值与价格分析;微观信息市场;均衡理论等基本研究内容。1.2信息经济学研究对象及内容、体系和方法第二,研究信息系统经济。它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信息系统的经济分析,如信息系统的投资决策分析,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信息系统投资方向、可行性及预期收益分析等内容;信息系统经济评估体系,包括信息系统经济评估基础、方法和体系等内容;信息系统投入产出分析,包括信息系统投入产出模型及其应用中的主要问题。二是信息系统管理与营销,如信息系统管理,包括信息系统管理的目标、内容和基本方法,各子系统的管理功能分析,信息系统运行与管理效率等内容;数据处理与信息网络,包括数据处理的成本与销售、信息网络的成本与销售等内容;信息系统营销,包括信息系统的市场细分、信息系统的开发战略与步骤、信息系统营销环境与策略等内容。1.2信息经济学研究对象及内容、体系和方法第三,研究信息经济与信息产业的理论和测度方法。信息经济基础、信息技术的产业化和社会化、信息经济结构与规模、信息经济测度模型、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增长、信息产业基础与发展、信息投入产出模型、信息部门和信息劳动者的构成与发展、信息服务的经济分析、信息市场的培育与运行机制、以及信息产业政策及其福利分析、信息技术政策及其福利分析等内容。1.2信息经济学研究对象及内容、体系和方法信息社会经济的基础和基本特征、信息社会经济的结构与发展、信息财富理论、商品信息物质比的测度与分析、信息生产力理论、信息力与国家竞争理论、信息(知识)价值理论、以及信息社会经济行为的一般理论。第四,研究信息社会的经济理论。这部分内容的研究往往与未来学、社会学的研究相互交叉,因而往往演变成对整个信息社会的宏观理论研究。1.2信息经济学研究对象及内容、体系和方法世界信息经济的发展:世界信息经济的发展的动力与环境、信息技术对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服务贸易的影响、世界信息经济发展的规模与进程等内容;信息竞争力与国际信息贸易:如信息竞争力的基本含义、国际信息贸易的基础、结构及发展特征;信息产品及服务贸易的壁垒与自由化:信息产品及服务贸易的非关税壁垒及种类、跨国数据流与政府管制、信息贸易自由化的福利影响等内容。第五,研究国际信息经济理论。1.2信息经济学研究对象及内容、体系和方法概括地说,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由五个部分组成:1、由建立在市场不确定性基础上的信息分析;2、建立在统计决策基础上的信息系统的经济分析;3、建立在技术不确定性基础上的信息经济分析;4、建立在信息社会假设基础上的信息经济制度和结构分析;5、建立在信息竞争优势假设基础上的国际信息。1.2信息经济学研究对象及内容、体系和方法返回目录三、信息经济学理论体系与学科体系1、理论体系(两种观点)1.2信息经济学研究对象及内容、体系和方法2、学科体系四、方法论基础1.2信息经济学研究对象及内容、体系和方法1、预期效用理论1947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所著《对策论与经济行为》的出版,建立起不确定环境下观察个人经济行为的经典理论。1.2信息经济学研究对象及内容、体系和方法2、对策论(博弈论)对策论是信息经济学的常用分析手段之一。1)经济博弈论的产生与发展早在20世纪初,数学家Zermelo、Borel、vonNeumann就开始着手研究博弈(或对策)的数学陈述。1939年,经济学家Morgenstern和数学家vonNeumann开始合作,他们应用博弈论进行经济分析,使博弈论成为经济学的分析工具之一。20世纪50-60年代,确立了博弈论发展的基础。1950-1951年,Nash以其博士论文为基础发表了两篇重要论文。1950年Tucker定义了“囚犯难题”(prisoners’dilemma)。Nash和Tucker的工作基本奠定了现代博弈论的基础。1.2信息经济学研究对象及内容、体系和方法1967-1968年,Harsanyi发表《具有不完全信息的由Bayesian局中人所进行的博弈
本文标题:信息经济学前言及第一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729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