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苦难辉煌第13—16章展示框架图13—15章苦难革命的苦难民族的苦难探索与斗争政治力量风云人物16章历史与未来:历史的公正:启示共产党内党外国内国际各章小结:第十三章:阴见多云一、暗流蒋介石仍在集中“围剿”江西红军。北方却已经出现“东方劳伦斯”的神秘人物——土肥原贤二。他用一个月的时间走遍了大半个中国,阴谋策动华北自治。蒋介石仍在抵抗与不抵抗之间犹豫着。德驻华顾问法肯豪森的诸多努力能否使蒋介石铁心抗日呢?二、残阳如血日本争辩了,一场皇道派和统制派的争夺开始了,“三羽乌”成为弃物,昭和维新后,战争的脚步进一步加快了。三、开裂的坚冰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国民党分裂了。蒋介石仍试图围剿红军,只不过在对日的态度上日渐强硬。张学良却难以抑制满腔的悲愤,等待着西安事变式的大爆发。中共党也面临着分裂的危险。当共产国际的张浩回到国内时,面临的就是两个分裂的中国共产党。各章小结:第十四章福兮祸所倚一、张国焘是一个实力派。论党内资历,张国焘远胜于毛泽东。1935年会师成功钱,在周恩来的调停下,张国焘和毛泽东均同意赤化川甘陕,但毛泽东要求向北,张国焘要求向南。最终张国焘个人野心膨胀,为他个人的失败,和党的分裂埋下了伏笔。二、毛泽东一生的3个九月九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毛泽东首次准备武装革命1935年9月9日,毛泽东个人生命中最危险的时期,失去苏区,中共面临分裂,是长征最困难的时期。1976年9月9日,伟大的毛主席去世三、山丹丹花开红军长征使赤化区不断扩大。但党内传言右派掌权。1935年9月21日轰轰烈烈的肃反涌动开始了。徐海东和刘志丹备受大家,但毫无疑问,他们为中国革命立下了大功。各章小结:第十五章历史与个人一、踌躇分水岭1936年日本“二二六”政变,日本法西斯势力上台。土肥原贤二借由币制改革策划华北自治。宋哲元被利用后幡然醒悟。不甘心的日本由此策划了七七事变,抗日迫在眉睫。侵略一方的势力已经成熟,反侵略的一方也正在成熟。二、打通国际因为长征被迫与共产国际断了联系的中国共产党,终于在李立三的努力下,与共产国际的电讯建立联系。与苏联盟,国内统一抗日,尽管都困难重重,但终归中国成功的打通国际。三、个人决心中的历史,历史决心的个人张国焘带领8万人的多数,主张南下。毛泽东带领7千人的少数主张北上。个人野心膨胀的张国焘,面对南下连连受挫的惨烈结局,面对共产国际的陈昌浩的动摇,他自己也动摇了。南下失败,中共密码谈判,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政治力量国内:中共及红军党中央及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张国焘及其控制的红四方面军陕北刘志丹等领导的红二十五军,二十六军国民党中央势力(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集团)地方实力派(新旧军阀)张学良(东北军)阎锡山(山西军阀)宋哲元(平津地区,二十九军)川黔滇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等昔日大军阀汉奸势力(主要是政客、地方流氓势力和前清残余势力)政治力量国际:日本天皇集团皇道派统制派对华友好力量(包括日本内阁主要成员、日本进步力量)苏联斯大林(实际主导苏联和共产国际)国际主义力量苏联和共产国际派到中国的同志(鲍罗廷、李德等)国际进步人士,如白求恩国际上其他对中国抗日作出贡献的人们(德国人法肯豪森、陶德曼)苦难,探索与抗争共产党党内党外6月9月一、四方面军会师,毛张分歧尖锐导致最终分道扬镳红军陕甘支队创建陕北革命根据地10月8月日本的关东军与驻屯军发生矛盾,日本不断扩充在华驻军,蓄谋扩大战争。陕北苏区军政分歧扩大,开展了大规模肃反。11月土肥原拉拢宋哲元实行华北自治1936年蒋介石要打苏联牌共产党要打通国际张国焘闹分裂,以“党团中央”名义自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国共产党中央及红军主力被迫长征。国民党及其武装对中共及红军继续实行围剿。日本间谍积极发展汉奸。蒋介石集团继续对日妥协,张学良奉行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沦陷。1936年11月蒋介石提出歼灭四方面军的“进剿方略”9月10月22日全体红军完成长征四川百丈战役失利证明南下政策的错误2月战局重开,张国焘处于孤立状态张国焘放弃伪中央6月中共中央终于与共产国际取得联系7月各路红军最终达成统一共同北上12月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决定全力剿共苦难,探索与抗争人物篇毛泽东张国焘法肯豪森土肥原贤二人物篇~刘志丹徐海东李立三李德历史与未来:历史的公正中国:1.陈独秀。犯过右倾错误,但人品很好。性格直率,固穷乐道,胸怀大志,是中共的主要创立者之一,是伟大的爱国者。受到了过多批判。2.王明。实际上不是“中国”共产党员,其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共产国际和苏联。对毛泽东不服。3.彭德怀。优秀的军事指挥。性格直率,心胸坦荡,实事求是,但被错误批判,带着诬陷的罪名凄凉离世。国际:1.佐尔格。杰出的情报人员,对日情报搜集对苏联的反法西斯战争产生巨大积极意义。当之无愧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英雄”。但苏联政府实在太无情,未采取措施拯救这位对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的英雄。甚至战后也没有立即为烈士扬名,直到他牺牲二十年之后,才得到一个英雄称号。2.鲍罗廷。对中国革命有重大贡献,坚持真理,回国后受到打压,被审定为苏维埃的敌人,关押到集中营,两年后去世。未来:需要热血的时代,便只能是年轻人的时代。不屈不挠的工农红军不屈不挠的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解放事业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长征展示了足以照耀千秋万代的不死精神和非凡气概。我们也面临着挑战: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但我们很幸运:我们处在繁荣昌盛的中国。我们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因为我们拥有发达的网络,我们还有无限的机遇。优越的物质条件,更应能创造更辉煌的业绩而从历史中,我们汲取奋进的精神动力。中国的未来,中华的伟大复兴,靠的就是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诸君奋励努力!与诸同志共勉。启示篇~1.在政治中,只有永恒的利益。为了利益,人可以不择手段。2.我们看到了黑暗的强力,但不要抛弃了对光明的追求。3.我们可以感慨历史,但不能失去自己。历史只讲真实,而不论错对。黑暗面也好,光明面也好,都是过去的东西,我们所致力的应该是更好的现在和未来。4.永远不要被一种观点束缚,要多角度的看待问题。认识一个人,一件事,也是这样。5.坚持真理,追求真理,践行真理。6.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开始在哪里呢?在青年,尤其在于青年的革新进取精神的复兴。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生活过于安逸,这是很容易滋生享乐主义的,而一旦陷入享乐主义,人就不再是人了,除了物欲,别无他求,与禽兽之不同在于这是填不饱的饕餮。让我们铭记苦难,再创辉煌!!!展示结束,谢谢各位。出品人:陈欣,邹盟,倪海,徐雅婷,白丽娜,曹文邦,韦慧琼,宋凤丽,李晨阳蒋介石对日政策的变化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南京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经历了由“不抵抗、不交涉”“一面抵抗,一面交涉”“媚日外交”态度比较强硬、被迫抵抗的曲折复杂的转变过程。这一对日政策的转变,具有进步性。蒋介石领导人民抗战到底蒋介石在庐山发表准备抗战讲话对日政策评价它不仅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进一步高涨,有利于国共两党团结抗日局面的早日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使南京国民政府停留在口头上、计划上的抗战准备得以逐步实施。但是,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转变是不彻底的,仍带有很大的阶级局限性返回红军的分道扬镳工农红军会师!1935年6月25日,张国焘与毛泽东在两河口会面,意味着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的会和,本是工农红军史上最兴奋的会师,却演化为最严重的分裂。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看下一张毛张分歧突显……随着两军的会和,由于两军不同的历史传统,在接下来的战略战术上难免有分歧,于是出现了张国焘方面的南下与毛泽东方面的北上的争论,按照党通常的解决办法,召开了两河口会议,以三天时间专门讨论两军会和后的战略方针,周恩来作报告。最后达成协议:赤化川陕甘,制定了《松潘战役计划》。但是会后张国焘不经意地问周恩来红一方面军的人数,当他一听到后,脸色就变了,实力开始进入路线的讨论中。两人对比张国焘毛泽东一大到六大一直是中执委或政治委员只有一次是中执委或候补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湖南分部主任一大会议记录者一大主持人(只有在八七紧急会议上,两人都是政治局候补委员,平衡一些)Vs学生中风云人物图书管理员张国焘野心膨胀了!!于是张国焘要求充实红军总司令部,为了前线,毛泽东等中央作出了让步,召开芦花政治局常委会议,让张国焘为总政委,陈昌浩为小军委。可是他的野心在不断的膨胀,刚到毛儿盖,他就表示对芦花会议的不满,想摊牌了,这时毛泽东再次决定退让,在沙窝会议上提拔了徐向前、陈昌浩、周纯全、何畏、李先念傅钟6人,张国焘暂时同意了,随中央前进,开始了艰辛的过草地。毛泽东生命中的第二个9月9日即将到来,这一年的9月2日,张国焘率左路军停止了前进,9月3日,公开反对北上,接着他要他的人马回撤,9月9日,张国焘密电徐向前,陈昌浩坚持南下,企图分裂和危害党中央,幸亏情报被叶剑英拦截交毛泽东,然后转移到彭德怀那里,自这一天后,红一方面与红四方面一个向北,一个向南了。会师刚刚三个月的两支主力红军,在北上大门之前分道扬镳,由此第二个9月9日也深深浇注进毛泽东的生命返回1935年下旬,蒋介石要打苏联牌而中共中央也决定打通国际当日本关东军和华北驻屯军都感到侵华力量不足的时候,一心一意“安内的蒋介石,也开始感到侵略迫在眉睫,抗日的力量不足。——摘自《苦难辉煌》蒋介石方面1935年12月19日,蒋介石与苏联驻华大使鲍格莫洛夫会谈,并想以《苏文越飞宣言》作为中苏关系的基础(此宣言的基础是越飞承认苏维埃制度和共产党组织不适用于中国),但鲍勃没有同意1936年1月,蒋介石委派驻莫斯科武官邓文仪同王明直接会谈,由于王明根本不了解国内的详细情况,最后只好建议邓文仪同在国内的中共和红军直接联系,谈判抗日和停战的具体条件1936年1月22日蒋介石又与鲍格莫洛夫进行了一次会谈,由于蒋介石急于获得援助,此次的谈判蒋介石未提出使苏联为难的要求,表示援助的规模由苏联决定,在谈到与中共组成联合抗日同一直战线的问题时,蒋只要求红军承认中央政府和总司令部的权威,保持现有编制,参加抗日,在此基础上他可以与中共谈判。中共中央方面1934年9月中央红军长征前期,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的电讯联系中断。这种中断使中国共产党人独立的解决了自己的军事路线,政治路线和领导人的问题。但是这个中断同时也割断了中共的消息情报来源,阻碍了共产党领导者的战略视野。共产党方面1935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会议:决定以陈云,潘汉年为中共中央代表,携带密码到上海恢复白区作,建立中央与上海及共产国际之间的联系1935年10月2日,化名史平的陈云辗转到达莫斯科,并出席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召开的会议,并成为中共代表团三个正式代表之一。才知道共产国际为与中共联系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1935年4月,共产国际为恢复与中共中央的电讯联系,先后派闫红阎,张浩,刘长胜带电码回国。虽然张浩没有带来真正的密码,但是他却带来了一个更重要的消息:斯大林不反对红军向北和西北发展,靠近苏蒙边境。于是1936年12月17日,中央政治局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抗日反蒋”策略方针。遵义会议后,领导权的问题得到解决,但严重的军事危机并没有消除。面对蒋介石亲自出马指挥中央军、黔军、川军、滇军的围追堵截,中央不得不一再变更作战计划和战役方针,指挥红军奔波于云贵川三省之交。部队长期处于无立足处的超强度征战中,缺乏修整补充,减员现象严重,指挥员中也一直存在不同意见。迅速开辟一个稳固的根据地,已成为决定红军命运前途的紧迫问题。关键是要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对于张浩带来的消息:毛泽东的想法是东征,他希望通过东征,与外蒙连接,就能够与共产国际取得联系,并获得支助。但是李德却不赞同,他认为这样做会引起国际纠纷,危及苏联安全,他说,“在我们方面应当避免能够引起苏日冲突的活动”,“没有到绥远去的必要。没有必要接近外蒙古。张国焘也不同意,他认为使红军远离中国内地而靠拢苏联,是畏缩退却。是否东征?
本文标题:苦难辉煌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746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