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潜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征求意
1潜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第一章“十二五”时期发展基础与面临的形势全面总结“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深入分析当前及今后一定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对于明确“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思路和工作重点具有重要意义。第一节“十一五”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一五”时期,是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园林城市”和中部强市的奋斗目标,克难奋进,开拓进取,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顺利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6-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108.82亿元增加到270.43亿元(预计数,现价,下同),五年年均增长15.4%,实现了翻番的目标。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从21.49亿元增加到43.35亿元,年均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从49.03亿元增加到143.98亿元,年均增长21.2%;第三产业增加值从36.04亿元增加到83.1亿元,年均增长12.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6.1:53.2:30.7。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化工医药、纺织服装、冶金机械、油气开采、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特色初步形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25亿元,年均增长27.8%。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食实现了连续7年增产丰收,水产品加工出口居全省第一。交通运输、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三产业稳步发展,服务业水平得到提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67亿元,年均增长3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2.6亿元,年均增长19.3%;出口完成17384万美元,年均增长20.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300元,年均增长19.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50亿元,年均增长17.6%。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全市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二、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十一五”期间,我市交通、水利、电力、城建、信息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城乡面貌发生巨大2变化。完成二级以上公路67.75公里,改造县乡公路75.13公里,建成通村公路1411.1公里,“四横三纵”干线公路网格局基本形成。港航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新增水运运力3万吨,港口吞吐能力150万吨,水运能力明显增强。武汉至宜昌高速铁路加快建设,潜江将在“十二五”初期迎来高铁时代。外江内垸防洪能力进一步提升,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成效明显,农业防洪排涝能力明显增强,全市水资源管理进入规范化轨道。城乡生活生产供电保障能力得到提升,农村电网改造基本完成,全市供电量达到28.4亿千瓦时。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新城区配套设施、318国道复线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开工建设,东西城区污水处理厂、东城区垃圾处理场、市体育活动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老城区10余个村(居)、社区小街小巷改造基本完成,全市城镇建设共投入资金21.78亿元。电信、移动、联通、邮政等通信设施进一步优化,“数字潜江”项目通过国家验收,成为湖北首个开通数字地理空间信息平台的城市。城乡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显著增强,为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十一五”时期,全市科教、文化、卫生、人口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财政投入科研开发力度加大,产学研结合更加紧密,解决了一批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传统产业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示范推广了一大批农业科技成果,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明显增强。人才开发引进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实施百名人才引进计划,共引进各类人才317人。教育事业稳定发展,全市小学生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为99.4%,义务教育阶段免费全面落实;高中阶段入学率82%,在全省率先基本普及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发展加快,共培养输送毕业生1.3万人,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4万人次。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潜江)曹禺文化周;艺术生产实现了新飞跃,现代花鼓戏《生命童话》荣获多项大奖;文化遗产保护务实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档升级,基层文化事业水平和城市文化品位明显提高。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效明显,血吸虫防治成果得到巩固,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明显增强。人口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人口计生工作保持在全省先进行列,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3‰。民政、血防、体育、广电、残联、档案等其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四、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十一五”时期,全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快速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就业总量持续增长,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到4561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累计83.61万人次。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保障水平和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基本建立,社会福利设施进一步改善。城镇基本养老、医疗保险人数分别达到12.71万人、9.9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保险覆盖率达到100%。城乡居民家庭消费能力明显增强,预计全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4040元,比2005年增加6011元,年均增长11.8%;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6418元,比2005年增加3020元,年均增长13.6%。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征地拆迁等事关城乡居民切身利益的问题不断改善,和谐社会建设稳步推进。五、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十一五”时期,全市继续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改善。2010年,全市林地面积达到54.3万亩,森林覆盖率18.1%,森林蓄积量155万立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4%,率先在全省完成了绿化达标任务。城市环境整治成效明显,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处理场投入运行。关闭了4家小造纸、7条甲壳素生产线,工业废水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工业固定废弃物得到有效处置或利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切实推进,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主要污染物COD下降%,SO2下降%,均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总体目标。第二节“十二五”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十二五”时期,我市仍将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和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在深刻改变我市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的同时,孕育着一系列重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不容忽视的严峻挑战。一、发展机遇(一)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带来的发展机遇“十二五”时期,国家将实施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国内市场的总需求将不断扩大,经济增长的重点区域将由沿海向中西部适宜开发的区域拓展,中部地区将成为优先拓展的区域,有利于财富和资源要素的聚集。国家加快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明确要求促进中部的武汉城市圈和中原城市群等地区加快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武汉城市圈规划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我市处于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实施政策的集聚区或叠加区,这有利于我市争取更多政策和项目支持,为加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国家赋予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权力,这为城市圈的发展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潜江是武汉城市圈的重要成员之一,将在“两型”社会建设中承担重要职能和发挥积极作4用。“十二五”时期,“两型”社会建设的深入推进和城市圈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必将为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承接更多产业转移以及在更大范围内参与产业分工协作赢得更大的发展机遇。(三)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带来的发展机遇2009年,国务院批准潜江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并在培育接续替代产业、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给予了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这一政策将延续到“十二五”时期,为我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四)一批重大工程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南水北调兴隆水利枢纽工程、引江济汉补偿工程、汉江流域综合开发、武汉至宜昌高速客运铁路建设、正在推进的潜江货运铁路建设、新城区建设等一批重大工程在“十二五”期间竣工和加速建设,将进一步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供产业加速发展支撑条件,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五)重要“城市名片”带来的发展机遇我市拥有主体功能区重点开发区域、中国剧协曹禺剧本奖创作基地、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交流中心、世博展览馆、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省级现代服务业示范园区、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等各类品牌,这是国家和省赋予我市的一系列“城市名片”,都是“金”字招牌,蕴涵着投资、土地、财税、环保、产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发展潜力,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品牌优势和政策动力。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十二五”时期,既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又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一)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加大“十二五”时期,我市面临扩大经济总量与优化经济结构的双重压力,调整经济结构任务十分艰巨。我市产业对资源要素的依赖程度较高,工业结构偏重,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三产业发展滞后,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对我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制约。(二)区域竞争压力加大从全省发展态势看,周边县市发展加快,我市处于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局面,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区域竞争压力。(三)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加大随着国家对于节能减排工作的进一步强化,我市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节约集约方面面临更大压力,需要进一步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保障能力。我市是重化工城市,长期形成的依靠消耗资源拉动的粗5放增长模式没有从根本转变,环境容量小、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对经济发展的压力加大,城镇化、工业化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仍然存在。(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压力加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城乡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社会保障负担加重、突发事件压力加大等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体制性障碍仍未消除,给“十二五”时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增加了较大的压力。此外,还有农民持续增收困难、企业用工难、融资难、土地结构性矛盾等,都是我们在“十二五”期间必须面临和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第二章“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主要目标“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潜江的重要时期;是潜江积极应对发展环境重大变化、实现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是着力实施“一区两带三极”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中部强市的战略机遇期;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攻坚时期。第一节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全省“两圈一带”战略实施,紧扣科学发展主题,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目标,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为重点,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与建设和谐社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实施“一区两带三极”发展战略,深入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保持综合实力处于全省领先地位,力争率先进入中部县市十强,率先跨入全面小康社会。第二节基本原则一、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城市转型“十二五”时期,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着力培育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服务业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动经济发6展由主要依靠二产业带动向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保持投资和出口稳定增长,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要紧紧抓住城市转型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全面促进经济结构和空间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培育替代产业,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坚持科技先导,
本文标题:潜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征求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7737 .html